十誦比丘戒本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德.僧聽.[二]冬時一月過少一夜.餘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滅.諸大德.爲得道
故一心勤精進.所以者何.諸佛一心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餘善道
[三]法。未受具戒者已出.僧今和合.先作何事。〈[四]一人應答言布薩說戒〉諸大德.不來諸比丘說欲
及清[五]淨。
合十指爪掌 供養釋師子 我今欲說戒 僧當一心聽。
乃至小罪中 心應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後更莫復犯.
心馬馳惡道 放逸難禁制 佛說切戒行 亦如利轡勒.
佛口說教誡 善者能信受 是人馬調順 能破煩惱軍.
若不受教敕 亦不愛樂戒 是人馬不調 沒在煩惱軍。
[六]若人守護戒 如犛牛愛尾 繫心不放逸 亦如猴著鏁.
注:
[一]此下原衍律字.今依開元錄卷四卷十三刪正.
[二]有部本藏本此二句云.春時爾許過.餘有爾許在.舉歲首以爲作法也.
[三]有部本藏本次句云佛聲聞衆少求少事.未受具句在次諸大德下出.
[四]有部本藏本缺此註.
[五]有部本藏本次云.其持欲者各對比座而說.又次有部本云.誰遣比丘尼請教授.勘僧祗解脫四分戒本均有此文.作法乃備.今譯脫落.
[六]有部本藏本缺下二頌.
********************
日夜常精進 求實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淨命。
大德.僧聽.今[一]十五日作布薩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一心布薩說戒.白如是。諸大德.
今共作布薩説戒.僧一心善聽.有罪者發露.無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諸大德清淨。[二]如
一一比丘問答.是比丘衆中三唱亦如是。若有比丘如是比丘衆中三唱時憶有罪不
發露得故妄語罪.諸大德.故妄語罪佛說遮道法。比丘於此中欲求清淨.憶有罪應發
露.發露則安隱.不發露罪益深。諸大德.已說戒序.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説〉諸
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三]諸大德.是四波羅夷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共諸比丘入戒法中.[四]不還戒.戒羸[五]不出.行婬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羅夷
罪.不應共住。
若比丘若聚落中.若空地.不與取[六]名盜物.如不與物取故若王若[七]王等若捉.若殺.若縛.
若擯.[八]若輸金罪.若如是語咄汝小兒汝癡汝賊.如是相比丘不與物取.是比丘得波羅
注:
[一]有部本云.黑月十四日.白月十五日.藏本云十四日或十五日.
[二]有部本此句云.如餘問時卽如實答.
[三]藏本文初有一攝頌.有部本於此句末出頌.
[四]勘經律本意云不捨戒.
[五]勘經本意云不自說.
[六]勘經本意云有盜意.有部本云以盜心取.同.
[七]勘經律本意云王臣.
[八]經本缺此句.有部本藏本同.又輸字原刻作偷.今依麗刻改.
********************
夷罪.不應共住。
若比丘若人.[一]若似人.[二]故自手奪命.若[三]自持刀與.若教人持刀與.若教死.若讚死.若如是
語咄人用惡活爲死勝生.隨彼心樂死種種因緣教死讚死.是人因此事死.是比丘得
波羅夷罪.不應共住。
若比丘空無所有不知不見過人法[四]聖利滿足若知若見.作是語我如是知如是見.是
比丘後時若問若不問爲出罪求清淨故.作如是言我不知言知不見言見虚誑妄語.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住.除增上慢。
諸大德.已說四波羅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法是比丘不得共住.如前後亦如是.是比丘
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事。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
[五]諸大德.是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説。
若比丘故出精.是比丘僧伽婆尸沙.除夢中。
注:
[一]勘經律本意謂人形類.卽人胎也.但梵本缺此語.
[二]原刻下衍若字.今依麗刻刪.
[三]律本次二句合說.不分自他.
[四]律本缺此語.
[五]藏本文初有一攝頌.有部本於此句末出頌
********************
若比丘婬亂變心與女人身[一]共合.若捉手.若捉臂.若捉髮.若捉一一身分若上下[一]摩著
細滑.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婬亂變心婬欲麤惡不善語呼女[三]人.如年少男女.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婬亂變心於女人前讚供養己身.語言姊妹如我等比丘持戒斷婬欲行善行
善法姊妹婬欲法供養是第一供養.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行媒法.持男意至女邊持女意至男邊.若爲婦事.若私通事.乃至一交會時.僧
伽婆尸沙。
若比丘無主爲身自乞欲作房.應量作.是房量長十二佛搩手.內廣七搩手。是比丘[四]應
將諸比丘示[五]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諸比丘應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若比丘難處
妨處自乞作房.無主爲身.亦不將諸比丘示作房處.亦過量.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有主[六]自爲欲作大房.是比丘應[七]將諸比丘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諸比丘應
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若比丘難處妨處有主自爲作大房.亦不將諸比丘示作房
注:
[一]勘經律本意云摩觸.
[二]有部本云受樂心.
[三]經本幷云惡眼相視.
[四]勘律本意云應問.
[五]有部本藏本次三語云.應法淨處.無諍競處.有進趣處.
[六]有部本藏本云爲衆作.
[七]經本此二句云呼持法比丘幷檀越.持法比丘來當語尺丈不使增滅.
********************
處.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一]瞋瞋故不喜.清淨無罪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破彼比丘淨行.是比丘後
時[二]若檢校若不檢校若知是事無根.[三]無根故是比丘住瞋法.語諸比丘我瞋故如是語.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瞋瞋故不喜.異分事中取片若似片法非波羅夷比丘以波羅夷法謗.欲破彼
比丘淨行.是比丘後時[四]若檢校若不檢校如是異分事中取片若似片法是比丘住瞋
法.語諸比丘言我瞋故如是語.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爲[五]破和合僧故懃方便[六]若受破緣事故共諍.諸比丘應諫是比丘.大德莫爲破
和合僧故懃方便亦莫受破僧緣事故共諍.大德當與僧同事.何以故.僧和合歡喜不
諍一心一學如水乳合安樂行.大德捨是破僧因緣事。諸比丘如是諫時若堅持是事
不捨.諸比丘應第二第三諫捨是事故。第二第三諫時捨是事好.若不捨.僧伽婆尸沙。
注:
[一]勘律本意云住惡瞋故.次同.
[二]經本此句云.被責而數言不改.
[三]律本缺此句及次語諸比丘一語.有部本同.藏本但缺語諸比丘.次段同.
[四]經本此句云.被責數悔者可不悔者犯.
[五]經本文略.但云有壞亂和合僧.
[六]律本無此若字.意連上云受持破僧方便.次同.
********************
是爲破和合僧故懃方便比丘有餘比丘[一]親厚同意[二]别異語若一若二若衆多.是同意
比丘語諸比丘言.大德是事中莫諫是比丘.何以故.是法語比丘[三]善語比丘.是比丘說
法不說非法說善不說不善.是比丘知說非不知說.是比丘所說皆是我等心所欲.是
比丘欲忍可事我等亦欲忍可。諸比丘應如是諫是同意比丘.諸大德莫作是語是法
語比丘善語比丘是比丘說法不說非法說善不說不善是比丘知說非不知說是比
丘所說皆是我等心所欲是比丘欲忍可事我等亦欲忍[四]可.諸大德莫樂助破僧事當
樂助和合僧.何以故.和合歡喜不諍一心一學如水乳合安樂行.諸大德當捨破僧同
意别異語。是同意比丘諸比丘如是諫時若堅持是事不捨.諸比丘應第二第三諫捨
是事故。第二第三諫時捨是事好.若不捨.僧伽婆尸沙。
有諸比丘[五]依止城若聚落住.是諸比丘汙他家.行惡行.汙他家亦見亦聞亦知.行惡行
亦見亦聞亦知.諸比丘應如是諫是比丘.諸大德汝等汙他家行惡行汙他家亦見亦
聞亦知行惡行亦見亦聞亦知.諸大德汝等出去不應是中住。是比丘語諸比丘言.諸
注:
[一]經本文略.但云於中相佐助.
[二]勘律本意云相助.次同.
[三]律本作律字.次同.
[四]有部本藏本次有文云.何以故.彼苾芻非順法律.不依法律語.言皆虛妄.
[五]經本文略.但云住白衣家作上惡事.
********************
大德諸比丘隨愛隨瞋隨怖隨癡.何以故.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諸比丘
應語是比丘言.諸大德莫作是語諸比丘隨愛隨瞋隨怖隨癡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
者有不驅者.何以故.諸比丘不隨愛不隨瞋不隨怖不隨癡.諸大德汝等汙他家行惡
行汙他家亦見亦聞亦知行惡行亦見亦聞亦知.諸大德捨是隨愛隨瞋隨怖隨癡語.
汝等出去不應是中住。是同意比丘諸比丘如是諫時若堅持是事不捨.諸比丘應第
二第三諫捨是事故。第二第三諫時捨是事好.若不捨.僧伽婆尸沙。
有一比丘[一]惡性難共語.諸比丘如法如善說所犯戒事.自身[二]作不可共語如是言.諸大
德莫語我若好若醜.我亦不語諸大德若好若醜.諸大德不須諫我。諸比丘應諫是比
丘.大德諸比丘如法如善說所犯戒事.汝莫自身作不可共語.汝身當作可共語.大德
當爲諸比丘說如法如善諸比丘亦當爲大德說如法如善.何以故.諸如來衆得如是
增長所謂共說共諫共罪中出故.大德捨是自身作不可共語業。諸比丘如是諫時若
堅持是事不捨.諸比丘應第二第三諫捨是事故。第二第三諫時捨是事好.若不捨.僧
注:
[一]經本文略.但云自性剛強不受諫悔者.
[二]勘律本意云戾語不受.
********************
伽婆尸沙。
諸大德.已說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初罪.四乃至三諫.是諸罪中若比丘犯一一罪知
故覆藏隨幾時應強令行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已是比丘應僧中六日六夜行摩那
埵.行摩那埵已[一]次到阿浮訶那.如法作已諸比丘心喜.二十比丘僧中應出罪.若少一
人不滿二十衆欲出是比丘罪是比丘罪不得出.諸比丘亦可訶.是事法應爾。今問諸
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二]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説。
若比丘共一女人獨屏覆處可婬處坐.[三]可信優婆夷是比丘三法中若一一法說若波
羅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夜提.若比丘自言我坐是處.應三法中隨所說法治若波羅
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夜提.[四]隨可信優婆夷所說種種如法治是比丘.是初不定法。
比若丘共一女人不屏覆處不可婬處坐.[五]是比丘與女人說麤惡婬欲語.可信優婆夷
二法中若一一法說若僧伽婆尸沙若波夜提.若比丘自言我坐是處.應二法中隨所
注:
[一]有部本此句云.餘有出罪.
[二]藏本文初有攝頌一句.
[三]有部本此語云有正信.
[四]經本缺此句.次同.
[五]經律本均缺此句.
********************
說法治若僧伽婆尸沙若波夜提.隨可信優婆夷所說種種如法治是比丘.是二不定
法。
諸大德.已說二不定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
[一]諸大德.是三十尼薩耆波夜提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三衣具足訖[二]迦絺那衣時長衣乃至十日應畜.若過十日畜.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三衣具足訖迦絺那衣時三衣中若離一一衣[三]餘處宿.尼薩耆波夜提.除僧羯
磨。
若比丘三衣具足訖迦絺那衣時若得非時衣是比丘若須衣得自手取物應疾作比
丘衣畜.若得足者好.[四]若不足若知更有得處若爲滿故是比丘是衣乃至一月應畜.若
過一月畜.尼薩耆波夜提。
[五]若比丘從非親里比丘尼[六]取衣.尼薩耆波夜提.除貿易。
注:
[一]藏本文初有一攝頌.有部本於句末出頌.又兩本後文每歴十事卽有一頌.
[二]勘律本意云巳捨迦絺那衣.
[三]律本云乃至一夜.有部本云界外宿下至一夜.
[四]勘律本意云更望得衣令具足故.有部本藏本缺上若得足句.但云.若有望處求令滿足.若不足者得畜經一月.
[五]有部梵藏三本此戒與次戒亙倒.
[六]經本云奪衣取衣及從乞.
********************
若比丘使非親里比丘尼浣故衣.若染.若打.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從非親里居士若居士婦[一]乞衣.[二]若得衣者.尼薩耆波夜提.除餘因緣。[三]因緣者.若
比丘奪衣.失衣.燒衣.漂衣.是名因緣。
若比丘[四]奪衣失衣燒衣[五]漂衣從非親里居士若居士婦乞衣.[六]若非親里居士若居士婦
自恣請多與衣.是比丘若欲取乃至上下衣應受.若過受.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七]非親里居士若居士婦爲[八]辦衣價.念言我曹如是如是衣價買如是如是衣與
某甲丘丘.是比丘先不受自恣[九]請.爲好衣故[一○]少作因緣便到非親里若居士若居士婦
所[一一]作如是言.汝等善哉辦如是如是衣價買作如是如是衣與[一二]我.若得是衣.尼薩耆波
夜提。
若比丘非親里居士若居士婦各各辦衣價.念言我曹如是如是衣價買如是如是衣
與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受自恣請.爲好衣故少作因緣便到非親里居士若居士婦
所作如是言.汝等善哉辦如是如是衣價買合作一衣與我爲好故.若得是衣.尼薩耆
注:
[一]經本云強逼乞衣.
[二]律本缺此句.
[三]經本缺此一段.
[四]經本云王奪.
[五]經本此語云朽敗.有部本藏本云吹衣漂衣.
[六]經本文略.但云如所失取.
[七]經本文略.但云.聞他與作衣.先未許便往.教令好作與我.次戒例同.
[八]有部本云共辦.
[九]有部本次有句云因他告知.次同.
[一○]律本缺此語.次同.
[一一]律本云作同意言.
[一二]律本次有句云爲好故.
********************
波夜提。
若比丘若王若王臣若婆羅門若居士遣使送衣價.是使到是比丘所語是比丘言.大
德知不是衣價若王若王臣若婆羅門若居士所送.大德受是衣價。是比丘應語使如
是言.諸比丘法不得受衣價.我曹須衣時得清淨衣若須衣得自手取物疾作衣畜。使
語比丘言.大德有執事人常能爲諸比丘執事不。須衣比丘應示使執事人若守僧坊
人若優婆塞.應語言是人等能爲諸比丘執事。[一]使向執事人所語執事人言.善哉執事
如是如是衣價買如是如是衣與某甲比丘.是比丘須衣時至當來當與衣。[二]使若自勸
喻若使人勸喻已還到比丘所.到已白言.大德所示執事人我勸喻作已.大德須衣時
往取當與大德衣。須衣比丘應到執事所索衣作是言.[三]我須衣[四]我須衣.第二第三亦如
是索。若得衣者好.若不得衣.第四第五極至第六在執事前默然立。若第四第五極至
第六在執事人前立得衣者好.若不得衣.爲得衣故過是求.若得是衣.尼薩耆波夜提。
若不得衣.隨衣價來處若自去若遣使應如是語.汝爲某甲比丘送衣價是比丘於汝
注:
[一]經本次下文異.略云.因直詣市市衣.於肆中坐.比丘當四往乃至六往.默然前立云云.
[二]律本此句文略.但云語巳.
[三]有部本藏本此句云令彼憶念.
[四]律本缺此語.但一度說也.
********************
衣價竟不得用.汝自知財莫使失.[一]是事法爾。
若比丘新憍奢[二]耶作敷具.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純黑羺羊毛作新敷具.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欲作新敷具.應用二分純黑羺羊毛第三分白第四分下.若比丘不用二分純
黑羺羊毛第三分白第四分下作新敷具.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三]欲作新敷具.故敷具必應滿六年畜.若比丘六年內故敷具若捨若不捨更作
新敷具.尼薩耆波夜提.除僧羯磨。
若比丘欲作新尼師壇.故尼師壇四邊各取[四]一修伽陀搩手爲壞好色故.若比丘不取
故尼師壇四邊各一修伽陀搩手壞色.更作新尼師壇.爲好色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行道中得羺羊毛.若欲受.是比丘應自手受乃至三由旬.若無代過擔者.尼薩
耆波夜提。
若比丘使非親里比丘尼浣染擘羺羊毛.尼薩耆波夜提。
注:
[一]經本缺此句.
[二]有部本次云絲棉.
[三]有部本藏本此句云.若作新敷具.縱心不樂.應六年持.今文錯落也.
[四]經本缺此語.有部本次有句云貼新者上.
********************
若比丘自手取[一]金銀.[二]若使人取.若教他取.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以金銀買種種物.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種種販賣.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畜長鉢乃至十日應畜.若過畜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所用鉢破不滿五[三]綴更乞新鉢.爲好故.尼薩耆波夜提。是比丘[四]是鉢應諸比丘
衆中捨.是比丘衆中最下鉢應與.應如是教.[五]汝比丘受是鉢乃至破.是事法爾。
若比丘自乞縷[六]使非親里織師[七]織.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八]非親里居士若居士婦使織師爲比丘織作衣.是比丘先不自恣請.[九]爲好衣故
少作因緣往語織師言.汝知不此衣爲我作.汝好織令緻廣.我或當與汝少物。[一○]是比丘
若自勸喻若使人勸喻已後時與少物乃至一食若一食直.[一一]爲得衣故.若得是衣.尼薩
耆波夜提。
若比丘與他比丘[一二]衣.若後瞋恚忿心不喜.若自奪.若使人奪.作如是言汝比丘還我衣
注:
[一]律本此語作寶.次同.
[二]經律本次二句合說.有部本藏本同.
[三]有部本藏本次有句云堪得受用.
[四]經本云.持故者還僧.僧與新者.與此文反.
[五]有部本藏本此下文云.不應守持.分别.施人.應審用至破.
[六]經本云強使.
[七]有部本藏本次有文云.作衣.若得衣者.
[八]梵本缺此語.
[九]律本缺此語.有部本藏本云便生異念.
[一○]經本缺此句.
[一一]律本云爲好故.
[一二]梵本云鉢及衣.
********************
來不與[一]汝.尼薩耆波夜提.[二]是比丘應諸比丘前捨是衣。
[三]若比丘十日未至自恣得急施衣.是比丘若須衣得自手取物乃至衣時應畜.若過畜.
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四]夏三月過有閏未滿八月.若阿蘭若比丘在阿蘭若處住意有疑恐怖畏難.是
比丘欲三衣中若離一一衣著[五]舍內.若有因緣出界故離衣宿極至六夜.若過宿.尼薩
耆波夜提。
若比丘春一月殘比丘應求雨浴衣.半月應畜.若比丘春一月殘內求雨衣過半月畜.
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知檀越欲與僧物自迴向己.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佛聽諸病比丘服四種含消藥蘇油蜜石蜜.是藥病比丘服殘共宿極至七日
應服.若過七日服.尼薩耆波夜提。
諸大德.已說三十尼薩耆波夜提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
注:
[一]有部本次有句云.若衣離彼身自受用者.
[二]律本缺此句.
[三]律本此戒與次戒亙倒.梵本次二戒與下雨浴衣戒亙倒.
[四]勘律本意云作後安居也.與前戒說前安居相對.
[五]律本云界內家中.
********************
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九十波夜提法半月半月戒經中[一]說。
若比丘故妄語.波夜提。
若比丘[二]毀呰語.波夜提。
若比丘兩舌[三]鬬他比丘.波夜提。
若比丘知僧如法斷事竟還更發起.波夜提。
若比丘爲女人說法過五六語.波夜提.除有智男子。
若比丘以[四]闡陀偈句教未受具戒人者.波夜提。
[五]若比丘未受具戒人前自爲身說過人法若知若見.自稱言我如是知如是見.[六]乃至實.
波夜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麤罪向未受具戒人說.波夜提.除僧羯磨。
若比丘先歡喜聽.後如是說諸比丘隨親厚迴僧物與.波夜提。
注:
[一]藏本文初有一總攝頌.一别攝頌.有部本於此句末出二頌.又兩本次下每歴十事卽出一頌.
[二]勘經律本意云形相詈他.
[三]律本缺此語.有部本同.
[四]律本云句法.有部梵藏三本云同句誦法.
[五]有部本藏本此戒與次戒互倒.
[六]勘律本此語連上云實有過人法.
********************
若比丘說戒時作是言.何用說是雜碎戒爲半月半月戒經中說.說是戒故諸比丘心
生悔心壞心惱心熱憂愁不樂[一]生反戒心.作是輕訶戒者.波夜提。
若比丘[二]殺衆艸木.波夜提。
若比丘[三]嫌罵.波夜提。
若比丘不隨問答惱他.波夜提。
若比丘僧臥具若坐牀若臥牀若拘執若坐臥具露地若自敷.若使人敷.是中若坐若
臥.去時不自舉.不教他[四]舉.波夜提。
若比丘比丘房舍中敷[五]臥具若自敷.若使人敷.是中若坐若臥.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
波夜提。
若比丘比丘房舍中瞋恚忿心不喜.若自挽出.若使人挽出.如是言出去滅去汝不應
是中住.是因緣故不異.波夜提。
若比丘比丘房舍中知諸比丘先安住敷臥具竟.後來[六]強以臥具若自敷.若使人敷.作
注:
[一]有部本缺此語.
[二]律本云斫拔鬼村種子.鬼村意云生艸木也.有部梵藏三本亦有種子一語.經本次有句云若教他斫.
[三]經本云率瞋恚.律本次云差會人.有部本藏本次云輕賤苾芻.
[四]有部本藏本次有句云.若有苾芻不囑授.除餘緣故.次同.
[五]有部梵藏三本云艸葉敷具.
[六]有部本藏本云.於中故惱.坐臥彼臥具.
********************
是念若不樂者自當出去.是因緣故不異.波夜提。
若比丘比丘重閣上若尖脚牀坐[一]若臥牀用力若坐.若臥.波夜提。
若比丘知水有蟲若自澆艸[二]土.若使人澆.波夜提。
若比丘欲作大房舍.[三]從戶牖平地邊漸次若二若三累令堅牢.若過累.波夜提。
若比丘僧不差教誡比丘[四]尼.波夜提。
若比丘僧雖差教比丘尼.是比丘乃至日沒時.波夜提。
若比丘如是言爲供養利故諸比丘教化比丘尼.波夜提。
[五]若比丘與比丘尼[六]議共道行.[七]乃至到一聚落.波夜提.除因緣。因緣者.若多伴所行道有
疑怖畏.是名因緣。
若比丘與比丘尼議共載船若上水.若下水.波夜提.除直渡。
若比丘與非親里比丘尼[八]衣.波夜提。
若比丘與非親里比丘尼作衣.波夜提。
注:
[一]經律本缺此語.
[二]有部本藏本次有句云若和牛糞.
[三]律本云.當壘壁安梁戶向沿地.應再三覆.經本大同.有部本藏本但云起牆溼泥應再三重.
[四]有部本藏本次有句云除獲勝法.
[五]有部本藏本次二戒皆在與非親尼衣及作衣戒下出.
[六]經本缺此議字.次同.
[七]有部本缺此句.
[八]有部本次有句云除貿易.
********************
[一]若比丘共比丘尼獨屏覆處坐.波夜提。
若比丘共一女人獨露處坐.波夜提。
若比丘[二]知比丘尼讚因緣得食食.波夜提.[三]除先白衣時善因緣。
若比丘[四]數數食.波夜提.除因緣。因緣者.病[五]時.布施衣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六]施一食處無病比丘應一食.若過一食.波夜提。
若比丘到白衣家自恣多與若餅若麨.諸比丘若須若二三鉢應受.若過取.波夜提。二
三鉢取已出外應與餘善比丘.是事法爾。
若比丘食竟[七]不受殘食法若食.波夜提。
若比丘知是比丘食竟不受殘食法強勸自恣多與飲食.[八]如是言比丘食.爲惱故作是
念.令是比丘乃至少許時得惱.是因緣故不異.波夜提。
若比丘别衆食.波夜提.除因緣。因緣者.[九]病時.作衣時.欲道行時.欲船上行時.大會時.外
道沙門施食時.是名因緣。
注:
[一]有部本藏本次二戒云.獨與一女屏處坐.獨與一尼屏處立.
[二]梵本缺此知字.
[三]經本缺此句.
[四]經本云不請強往.
[五]有部本藏本次有作時道行時二語.
[六]有部本云外道住處.
[七]經本云重往食.似前第三十一戒出於此也.
[八]經本缺此語.次文亦略.
[九]經本缺次二語.
********************
若比丘非時食波夜提。
若比丘殘宿食食.波夜提。
若比丘不受飲食著口中.波夜提.除水及楊枝。
若比丘諸家中如是美食乳酪生酥熟酥油魚肉脯.若比丘無病如是美食爲身索.波
夜提。
若比丘知水有蟲取用.波夜提。
若比丘[一]食家中臥處坐.波夜提。
若比丘[二]食家中獨與一女人臥處強坐.波夜提。
若比丘倮形外道若出家男.若出家女.自手與食.波夜提。
若比丘軍發行往觀.波夜提.[三]除因緣。
若比丘[四]有因緣到軍中乃至二宿應住.若過二宿.波夜提。
若比丘[五]乃至二宿軍中住.觀軍發行主將幢麾軍陣合戰.波夜提。
注:
[一]律本云有食家中強坐.謂有女人家也.藏本云相知行婬時.次同.經本云先請食家坐臥弄小兒.
[二]經本云先請食家與一女坐.有部本云有食家屏處強立.
[三]經本缺此句.
[四]經本缺此語.
[五]經本缺此句.
********************
若比丘瞋他比丘恚忿不喜手打.波夜提。
[一]若比丘瞋他比丘[二]恚忿不喜手搏.波夜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三]麤罪覆藏[四]極至一宿.波夜提。
若比丘語彼比丘大德來至諸家便與汝多美飲食.是比丘不使與彼比丘食.如是言
汝去共汝若坐若語不樂我獨[五]坐獨語樂.欲令惱故作是念.[六]使是比丘乃至少許時得
惱.是因緣故不異.波夜提。
若比丘無病欲[七]露地炙.若艸木牛屎糞掃.若自燒.若使人燒.波夜提。
[八]若比丘如法僧事與欲竟後更訶.波夜提。
若比丘未受具戒人共一房宿過二夜.波夜提。
若比丘作是言.我如是知佛法義.行障道法不能障道。是比丘諸比丘應[九]如是教.汝大
德莫作是語我如是知佛法義行障道法不能障道.汝莫謗佛莫誣佛.謗佛不善.佛不
作是語.佛種種因緣說障道法實能障道.汝大德捨是惡邪見。是比丘諸比丘如是教
注:
[一]梵本此戒文佚.
[二]經本云舉杖相恐.
[三]經本但云犯罪.
[四]有部本藏本缺此語.
[五]經本云行.次同.
[六]經律本缺此句.
[七]有部本藏本缺此二字.又缺若艸木等一語.
[八]梵本此戒與次戒互倒.
[九]經本次下文略.但云再三諫.
********************
時若受是事堅持不捨.諸比丘應第二第三教捨是事故。第二第三教時捨是事好.若
不捨.波夜提。
若比丘知是人如是語不如法悔不捨惡邪見故擯.若畜使共住共一房舍宿.波夜提。
若有沙彌作是言.我如是知佛法義.行[一]諸欲不能障道。是沙彌諸比丘應如是教.汝沙
彌莫作是語我如是知佛法義行諸欲不能障道.汝莫謗佛莫誣佛.謗佛不善.佛不作
是語.佛種種因緣說諸欲能障道.汝沙彌捨是惡邪見。是沙彌諸比丘如是教時若受
是事堅持不捨.[二]諸比丘應第二第三教捨是事故。第二第三教時捨是事好.若不捨.諸
比丘應如是語.從今日汝沙彌不應言佛是我師.汝亦不應隨諸比丘後行.諸餘沙彌
得共比丘乃至一宿再宿汝亦無是事.癡人出去滅去莫此中住。若比丘知是被擯沙
彌.若畜使共語共一房舍宿.波夜提。
[三]若比丘若寶若名寶若自取.若使人取.[四]若語取是物.波夜提.[五]除僧坊內若住處內.若比
注:
[一]經律本但云婬欲.次同.
[二]經本缺次二句.
[三]有部本藏本此戒與次戒互倒.
[四]律本缺此句.
[五]律本次云.除因緣.因緣者云云.經本缺若住處內一語.
********************
丘若寶若名寶僧坊內住處內如是生心.[一]是誰有是主取去.是事法爾。
若比丘得新衣應三種壞色若青若泥若木蘭.若比丘三種壞色中不一一壞色若青
若泥若木蘭著新衣.波夜提。
若比丘半月內浴.波夜提.除因緣。因緣者.[二]熱时.春後殘一月半夏初月是二月半名熱
時.除病時.風時.雨時.作時.行路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故奪畜生命.波夜提。
若比丘故令他比丘心疑[三]作是念.令是比丘乃至少許時得惱.是因緣故不異.波夜提。
若比丘[四]指痛挃.波夜提。
若比丘[五]水中戲.波夜提。
若比丘共女人一房舍宿.波夜提。
若比丘自恐怖他比丘.若使人恐怖[六]乃至戲笑.波夜提。
注:
[一]勘律本意云有主來者當還.經本云.停九十日乃至三歲.無主供僧.主來仍還.
[二]律本云春時.有部本缺春後句.
[三]經本例云.比丘不殺蟲證言殺蟲.
[四]律本云擊攊他.意云捏腋戲笑.經本次云驚覺欠又挃口中.
[五]經本云以水相灑驚禪.
[六]經本缺此句.
********************
若比丘取他比[一]丘若鉢若衣若戶鉤鑰若革屣若針筒如是一一生活具若自藏.若使
人藏.乃至戲笑.波夜提。
若比丘[二]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衣.[三]輙還用.波夜提。
若比丘[四]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他比丘.波夜提。
[五]若比丘與女人議共道[六]行.乃至到一聚落.波夜提。
若比丘與賊衆議共道行.乃至到一聚落.波夜提。
若比丘不滿二十年人與受具足戒.波夜提.是人不得戒.諸比丘亦可訶.是事法爾。
若比丘自手掘地.若使人掘.若指示言掘是.波夜提。
若比丘[七]受四月自恣請.若過是受者.波夜提.除常自恣請.除數數自恣請.除獨自恣請。
若比丘說戒時如是言.[八]我今未學是戒.先當問諸比丘[九]誦修多羅誦毗尼[一○]誦阿毗曇者.
波夜提。若比丘欲得法利.是戒中應學.亦應問諸比丘誦修多羅誦毗尼誦阿毗曇者.
注:
[一]藏本次云比丘尼沙彌沙彌尼.
[二]有部本此戒云.受他寄衣.不問主輙着用.藏本但云與比丘衣後還用.
[三]律本云不還強奪.經本云後復索直.
[四]有部本藏本次有句云.瞋恚故知他無犯.
[五]經本此戒與次戒互倒.
[六]有部本藏本次有句云更無男子.
[七]勘經本云受夏坐請.
[八]有部本藏本云.我不用不善解者所說.若見餘閑三藏者當學.
[九]經本但云博學毗尼法師.無餘二語.次同.
[一○]律本云持摩多羅迦者.梵本同.
********************
應如是言諸大德是語有何義.是事法爾。
若比丘共諸比丘鬬亂諍訟屏處默然立聽.作是念諸比丘所說我當憶[一]持.波夜提。
若比丘僧斷事時默然起[二]去.波夜提。
若比丘[三]輕他比丘.波夜提。
若比丘飲[四]酒.波夜提。
若比丘非時入聚落.不白善比丘.波夜提.除因緣。
若比丘請食[五]食前食後行至餘[六]家.波夜提。
若比丘剎帝利王水澆[七]頂.夜未曉.未藏[八]寶.若過門閫.波夜提.除因緣。
若比丘說戒時如是言我今始知是法入戒經中半月半月戒經中說.諸比丘知是比
丘乃至若二若三說戒中坐何況多.[九]是比丘不以不知故得脫.隨所犯罪如法治.應訶
令厭.汝大德汝失無利.汝不善.[一○]汝說戒時不敬戒不作是念實有是事.不貴重不著心
中不一心念不攝耳聽法從彼事.波夜提。
注:
[一]有部本藏本次有句云當令門亂.
[二]經本次有句云不囑比丘.有部本藏本同.幷云除餘緣者.
[三]經本云高聲喚擾亂人.
[四]經本次有嘗酒一語.
[五]經本云先至彼坐衆前弄小兒.
[六]有部本藏本次云不囑授者.
[七]律本次有家字.
[八]有部本藏本次有寶類一語.
[九]有部本藏本此句云應語彼非不知得免罪.
(一O)經律本次下文略.但云教令一心而不聽.
********************
若比丘若骨若齒若角作針[一]筒.波夜提。
若比丘欲作坐牀臥牀足應高八指.除入陛孔中.若過作.波夜提。
若比丘自以兜羅綿貯褥.[二]若使人貯.波夜提。
[三]若比丘欲作雨浴衣應料量.是中量長六修伽陀搩手廣[四]二修伽陀搩手半.若過作.波
夜提。
若比丘欲作覆身衣應料量.是中量長四修伽陀搩手廣二修伽陀搩手.若過作.波夜
提。
若比丘欲作尼師壇應料量.是中量長二修伽陀搩手廣一修伽陀搩手半若益一搩
手縷.若過作.波夜提。
若比丘佛衣等量作衣.若過佛衣量.波夜提。是中佛衣量.長[五]九修伽陀搩手廣六修伽
陀搩手是名佛衣量。
諸大德.已說九十波夜提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
注:
[一]有部本次有句云成者應打碎.次二戒例知.
[二]經本缺此語.有部本同.
[三]有部本藏本此戒與下尼師壇過量戒互倒.
[四]藏本作三.
[五]有部本藏本云十搩手.燉煌本附註云.雪山南言十肘.月氏言九肘.
********************
故.是事如是持。
[一]諸大德.是四波羅提提舍尼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無病.[二]白衣家內非親里比丘尼邊自手受食.是比丘應諸比丘邊出罪[三]如是言.
諸大德我墮[四]可訶法所不應作.是可出罪法我今出.是第一波羅提提舍尼法。
有諸比丘白衣家請食.是中一比丘尼立指示言與是比丘飯與是比丘羹.諸比丘應
語是比丘尼小住姊妹待諸比丘食竟.若諸比丘中乃至無一比丘能語是比丘尼姊
妹小住待諸比丘食竟.是比丘應諸比丘邊出罪如是言.諸大德我墮可訶法所不應
作.是可出罪法我今出.是第二波羅提提舍尼法。
[五]有諸學家僧作學家羯磨.若比丘知是學家中僧學家羯磨已先不請後來自手受飲
食.是比丘應諸比丘邊出罪如是言.諸大德我墮可訶法所不應作.是可出罪法我今
出.是第三波羅提提舍尼法。
有僧在阿練若處住有疑怖[六]畏.若比丘先知是阿練若住處有疑怖畏處.僧亦不作羯
注:
[一]藏本文初有一攝頌.有部本於此句末出頌.
[二]經律本云入聚落中.
[三]有部本云各别告言.次下均同.
[四]有部本藏本云對說惡法.次可出罪云對說悔.又次波羅提提舍尼云對說法.
[五]經本云.若見諦家請.不得常往食.又不得過一宿.
[六]有部本次有句云先無觀察嶮難之人.
********************
磨不僧坊外受飲食僧坊內受飲[一]食.是比丘應諸比丘邊出罪如是言.諸大德我墮可
訶法所不應作.是可出罪法我今出.是第四波羅提提舍尼法。
諸大德.已說四波羅提提舍尼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淨.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二]諸大德.是衆學戒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三]不高著內衣.應當學。
不下著內衣.應當學。
不參差著內衣.應當學。
不如釿頭著內衣.應當學。
不如多羅葉著內衣.應當學。
不如象鼻著內衣.應當學。
不如麨團著內衣.應當學。
注:
[一]經本次有句云出外復索飲食.有部本缺此內受飲食句.
[二]藏本文初有二總攝頌.有部本於此句末出一頌.
[三]經本此戒與次戒互倒.內衣有部本藏本云裙.
********************
不細襵著內衣.應當學。
[一]不如兩耳著內衣.應當學。
不生起著內衣.應當學。
不着細生疎內衣.應當學。
周齊著內衣.應當學。
[二]不高被衣.應當學。
不下被衣.應當學。
不參差被衣.應當學。
齊整被衣.應當學。
[三]好覆身入白衣舍.應當學。
好覆身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四]善好入白衣舍.應當學。
注:
[一]律本此戒與次戒互倒.經本同.文云不光着屯頭著.
[二]經本此戒與次戒互倒.
[三]經本缺次二戒.
[四]勘經律本意云善攝身.
********************
善好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一]眄視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眄視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二]嗅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嗅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三]不自大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自大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小聲入白衣舍.應當學。
小聲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四]胡跪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胡跪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覆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注:
[一]律本云高視.經本分諦視不大張目二戒.
[二]經律本云訶叱.
[三]律本缺次二戒.經本云不喚呼入坐.
[四]勘經律本意云蹲行.
********************
不覆頭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幞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幞頭入白衣舍坐.應當[一]學。
不扠腰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扠腰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二]不現胸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現胸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現脅入白衣舍.應當學。
[三]不現脅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反抄衣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反抄衣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左右反抄衣入白衣舍.應當學。
注:
[一]律本次有不肘隱人肩入坐二戒.經缺次不扠腰入坐二戒.
[二]律本缺次四戒.經本合說次四爲二云.不開臆現胸入.坐.
[三]經律本次二戒與下左右抄衣入坐二戒次倒.
********************
不左右反抄衣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一]不放衣跳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放衣跳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掉臂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掉臂入白衣舍坐.應當[二]學。
不搖肩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搖肩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搖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搖頭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搖身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搖身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攜手入白衣舍.應當學。
注:
[一]律本云不以衣覆右肩令舉左肩舍內坐.次戒左右反此.經本均缺.
[二]經本次有搖手入坐二戒及搖肘入坐二戒.
********************
不攜手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一]躄脚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躄一脚入白衣舍坐.應當[二]學。
[三]不累脚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累脚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掌扶頰入白衣舍坐.爲白衣笑故.應當學。
[四]一心受飯。應當學.
一心受羹.應當學。
不溢鉢受食.應當學。
[五]羹飯等食.應當學。
[六]不偏刳食.應當學。
不鉢中擇好食.應當學。
注:
[一]經律本云翹一脚.
[二]經本次有雙脚跳行入坐二戒.
[三]律本云不累[月*坒]舍內坐.經大同.
[四]藏本文初有一攝頌.
[五]經本缺此戒.
[六]二本次二戒合云不甌中食.
********************
[一]不大摶飯食.應當學。
[二]摶飯可口食.應當[三]學。
不張口待食.應當學。
不含食語.應當學。
不齧半食.應當[四]學。
不嚼飯作聲食.應當學。
[五]不全吞食食.應當學。
不未咽食食.應當學。
不吐舌食.應當學。
不齅食食.應當學。
不舐手食.應當學。
不指抆鉢食.應當學。
注:
[一]經本此及下含食語戒皆在後不汚手受器戒下出.
[二]經律本云不摶飯食.又律本此戒與前戒互倒.
[三]律本次有不把飯食戒.經本次有不撮飯食戒.次卽不縮鼻.不振手.不舐手.不抆鉢.不吐舌食.不嚼飯吞.不汚指取漿.不大揣飯納口.不中揣飯過四指本.次乃爲不張口待食.與今次序全異.
[四]律本次有不吸食作聲戒.
[五]律本缺此戒.
********************
[一]不棄飯食.應當學。
不振手食.應當學。
不食汙手受[二]飯器.應當學。
比丘無病不得自爲身索飯若羹.應當學。
不應以飯覆羹更望得.應當學。
不得嫉心看比坐鉢中.應當學。
[三]一心觀鉢食.應當學。
[四]次第食.應當學。
不應洗鉢水棄白衣舍內.除語檀越.應當學。
[五]騎乘人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前比丘在後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道中比丘在道外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注:
[一]律本此戒與次戒互倒.
[二]律本云飲器.
[三]藏本文初有一攝頌.
[四]經本云不擇人受食.
[五]經律本云乘車人.
********************
[一]人在高坐比丘在下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坐比丘立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二]學。
[三]人臥比丘坐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覆頭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幞頭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四]人扠腰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五]人現胸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現脅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六]人抄衣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左右反抄衣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七]人放衣跳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八]人著屐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注:
[一]經律本此戒與次戒互倒.
[二]律本次有不爲肘隱人肩者說法戒.
[三]經本此戒在後放衣戒下出
[四]經本缺此戒.
[五]律本缺次二戒.經本合二戒爲一.在次抄衣戒下出.
[六] 二本此戒與次戒互倒.
[七] 經本云放衣掉兩臂.
[八] 經律本此戒與次戒互倒.
********************
人著革屣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一]人捉杖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捉蓋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二]人捉五尺刀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捉小刀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捉[三]弓箭種種器杖不應爲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應[四]生艸上大小便洟唾.除病.應當學。
不應淨水用中大小便洟唾.除病.應當學。
不應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
樹過人不應上.除大因緣.應當[五]學。
諸大德.我已說衆學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
注:
[一]經律本此戒與次戒互倒.
[二]經律本次二戒合說云不爲捉刀者說法.
[三]律本云捉盾弓箭.經本分二戒云持戟持鉞.
[四]經律本云菜上.
[五]律本總有百七戒.較少六戒.經本戒數相同而開合有異.
********************
[一]諸大德.是七滅諍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二]應與現前毗尼人當與現前毗尼。
應與憶念毗尼人當與憶念毗尼.
應與不癡毗尼人當與不癡毗尼。
應與自言治人當與自言治。
應與覓罪相人當與覓罪相。
應與多覓罪人當與多覓罪相。
種種僧中諍事生如艸覆地除滅.應當學。
諸大德.我已說七滅諍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説〉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我已說戒序.已說四波羅夷法.已說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已說二不定法.已說
三十尼薩耆波夜提法.已說九十波夜提法.已說四波羅提提舍尼法.已說衆學戒法.
注:
[一]藏本文初有一攝頌.有部本於此句末出頌.經本總說有七悔過法而列名不全.
[二]律本以此自言毗尼爲第一.有部本以爲第六.餘皆順改.
********************
已說七滅諍法.是事入佛戒經中半月半月戒經中說及餘隨道戒法.是中諸大德一
心歡喜不諍一學一道和合如水乳安樂行.應當學。
毗婆尸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一]爲六百二十萬比丘前後圍遶說是戒經.
忍辱第一道 涅槃佛稱最 出家惱他人 不名爲沙門。
式棄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八十萬比丘前後圍遶說是戒經.
譬如明眼人 能避險惡道 世有聰明人 能遠離諸惡。
隨葉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十萬比丘前後圍遶說是戒經.
不惱不說過 如戒所說行 飯食知節量 常樂在閑處
心淨樂精進 是名諸佛教。
拘樓孫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四萬比丘前後圍遶說是戒經.
譬如蜂採花 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 比丘出聚然.
[二]不破壞他事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諦視善不善。
注:
[一]有部本藏本無此比丘圍繞句.次下俱同.又藏本七佛並舉.次下頌文亦連萹不分.
[二]有部本以此爲拘那含佛說略戒.
********************
拘那含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三萬比丘前後圍遶說是戒經.
[一]欲得好心莫放逸 聖人善法當懃學 若有智寂一心人 乃能無復憂愁患。
迦葉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二萬比丘前後圍遶說是戒經.
[二]一切惡莫作 當具足善法 自淨其志意 是則諸佛教。
釋迦牟尼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千二百五十未曾有僧前後圍遶說是戒經.
護身爲善哉 能護口亦善 護意爲善哉 護一切亦善
比丘護一切 便得離衆惡.
比丘守口意 身不犯衆惡 是三業道淨 得聖所得道。
[三] 若人撾罵不還報 於嫌恨人心不恨 於瞋人中心常淨 見人爲惡自不作。
[四]七佛爲世尊 能救護世間 所可說戒經 我已廣說竟.
諸佛及弟子 恭敬是戒經 恭敬戒經已 各各相恭敬
慙愧得具足 能得無爲道。
注:
[一] 有部本以此爲迦葉佛說略戒.凡有二頌.文云.勿著於定心勤修寂靜處能救者無憂常令念不失.若人能惠施福增怨自息修善除衆惡惑盡至涅槃.
[二] 有部本以此爲釋迦佛說略戒.僧祗等本亦同.今文疑誤.
[三] 有部本藏本缺此頌.疑卽前迦葉佛說戒次頌錯出於此.但文有訛略.
[四] 有部本藏本此段文廣作六頌半.
********************
[一]諸大德.已說戒經竟.僧一心得布薩。
十誦比丘戒本
注:
[一]有部本此段作頌.
********************
猜你喜欢 翠岩古雪禅师语录序·佚名 照明品第四十一·佚名 三报论原文·慧远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玄奘 十二门论疏 第三卷·吉藏 第十八卷·圆瑛 卷第七·雷庵正受 续灯存稿目录·箬庵通问 维摩诘经纪闻序·太虚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五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卷·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三·法经 卷第三十五·佚名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八·湛然 大乘密嚴經卷中·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