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序补义卷九

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

説者谓诸国有世家小序得据以为説惟魏与郐史迁所不能述故其美刺皆湮没不传可证诗序非子夏所授受按郐灭于东迁之前魏灭于鲁闵公之世子夏生于春秋季世相去二百余年安得逆溯其世次而曲为之説且诸篇之序国史所传国既就灭史亦随亡鲁史拾遗乃于残编断简中得此二国之诗世已不可考矣于此见国史考核之详记载之慎孔门传信之确而不敢以凿空无据者惑后人之见闻也史记曹世家世次甚明今所云昭公共公皆后序之辞其在古序亦何尝有一篇指为某公乎而以是为疑则凡注书一有未详其余说皆不足信矣

葛屦刺褊也 魏地陿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

此于风诗别立一格盖风人从未説出所以刺之之故而此诗明言之以俭本美德原无可刺俭而太过至于褊急则不能无讥矣诗人之意正使后世骄侈惰慢者不得以是诗为口实也通篇最吃在好人二字盖当时之卿大夫有爵位者非可与贱者伍也提出好人来以明所刺之人

此篇赋也首章从屦説到裳説到要説到领要襋亦女手所缝説者言治其要襋而大人即服之不待女功之详备不知衣裳自有制度岂有即治要襋而便可服之之理朱郁仪言衣之绽裂或治其要或治其襋略补缉之而好人遂以为服也此似不见其可刺也

二章左辟让也以右为上故让而避左也揥所以摘髪象骨为之妇人之饰也 恭录

折中云魏之风俗大约男事耕耘垢衣敝履而见客则必致敬女操井臼裙布钗荆而行礼则必致饰故葛屦之人皆能宛然左辟缝裳之女有时佩其象揥乃实事也此则俭而有礼更无可刺所可刺者以其心褊也盖俗过于俭则有计较锱铢吝啬廹狭之意惟此以为刺而余无讥焉嘉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

葛屦二章一章六句一章五句

传以好人指缝裳之女而左辟又引妇至门夫揖而入不敢当尊之礼象揥所以为饰此説自通然以褊心刺娶妇之人未免费解不如集传好人训大人而刺褊之意更醒也

汾沮洳刺俭也 其君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

天下岂有人君而躬自采莫者哉采桑妇人之事即公行公族俨然大夫魏俗虽俭亦不至此况君乎如英如玉正所谓如圭如璧者以是为公路公族绰有余地尚何俭不中礼之刺或云即不称其服意未闻如英如玉而服犹不称也惟何氏楷云彼其之子指君子在下位者盖所美在之子而所刺在公路也魏俗俭啬有君子其人者文质彬彬为俗仪表诗人目击其时卿大夫惟是褊心故賛其人以为絶不类今之为公路者伐檀深賛君子以刺贪意亦犹是所谓美乙而刺在甲者也

一章集传兴也沮洳虽下犹有美菜可采喻之子虽贱犹有美德可称盖彼其之子才猷外着与公路相反但觉彼则风采此殊朴遬可刺也

二章以汾之一方逺于国兴之子在下逺于朝也如英宜从集传言其风华文物掩映于水湄也尤与俭啬相反

三章无度以才猷言如英以威仪言如玉则统内外言之君子比德于玉如之则备乎德矣

汾沮洳三章章六句

或曰汾为晋水公路公行公族为晋官此晋诗而采之魏地者窃以为不然地理志汾水出于太原西南入河王氏谓入河之处即魏旧国所谓南枕河曲北涉汾水是也如言汾者即为晋何异言江汉者即为秦地哉吴有太宰陈郑宋鲁亦有太宰郑有少正鲁亦有少正晋有公行齐亦有公行安见晋有是官而魏独无之魏之官明见于诗况左传晋但有公族公行余子而无公路也季札于魏风曰泱泱乎大而婉俭而易行以此二诗观之诚有合矣武公篡唐日即于侈已渺不相涉曲沃以前魏尚无恙晋太史安得即采诗于魏地乎皆不辨而知者也

园有桃刺时也 大夫忧其君国小而廹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

刺时者刺时政也辨説国小而廹日以侵削者得之余非是

王风黍离作于既亡之后故其辞怨而归之于天曰此何人哉不忍斥其人讳之也园有桃作于将亡之日故其思忧而责之于人曰彼人是哉不欲寛其罪警之也朱子谓国小无政无政无善政也后序但云俭啬笺又云民无以战岂诗意乎盖国势日削强大见陵其君茍简为心其大臣偷惰成习诗人忧之而作歌彼昏不知转谓之骄责其露才已正坐不思耳若能思之便知朝露之危不可终日愤自雄自不容己是篇一气六折自已心事全在一忧字唤醒羣迷全在一思字至其所忧之事所思之故则俱在笔墨之外托兴之中

范家相云棘之实枣也桃与枣皆落实于秋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见其陨落将为人所取食故目击而生忧士季本谓未仕之称非也此诗哀愁婉转是大夫忧国之辞当从笺训事谓不知我者以我所言之事为骄也

人君之职在论相两言彼人是哉彼人曰是孰敢以为非茍延旦夕终日泄泄而以其君国拱手输之晋也

园有桃二章章十二句

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国廹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

补正自古无子别父母之诗葢仁人孝子不忍一日离亲而宿于外至以征役逺行则暌隔之伤意外之虑有不忍出诸口者故必待辞家就途之后始自言其瞻望之情也不言已虑父母之疾痛衰羸但言父母悯已之劳悴惧已之弃捐隠深悱恻之辞也序曰孝子行役思念父母则诗为孝子自作登山望亲正孝子之情也

尔雅释山多草木岵无草木屺传言无草木曰岵有草木曰屺正与释山相反集传未正其误

王氏闻句嗟乃一字句也 夙夜无已笺作勉励之辞与上嗟字不相呌应而上慎一顿亦无力集传为优

游子行役所惧死亡父母与兄之心一也故曰止曰弃曰死皆一意也止者止其地弃者弃我不归皆含死宇末章方明防出耳

陟岵三章章六句

十畆之间刺时也 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

刺时者刺时事之不可为也桑者桑妇也穆天子传居范宫以观桑者是也采桑岂男子之事此诗葢朝士之妇劝其君子归隠而诗人述之以刺时也魏国削弱上下困敝君子仕于其朝不得行其志其室家劝之也曰十畆之间此采桑之妇闲闲自得吾将与子还兮不能郁郁居此也又曰吾将与子逝兮长徃而不返也夫贤者不得其所而室家有归隠之辞其为时可知故曰刺时也春秋之世田制未壊魏国虽小岂至一夫受田十畆笺谬也十畆之间东莱吕氏谓甚言之未可为定数也一云五畆之宅合两家所授言之

十畆之间二章章三句

伐檀刺贪也 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朱子从序说而少变之盖本孔丛子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后得也然美在君子则刺在贪夫故注孟子不素餐章仍用序説笺云上三句为君子之人不得仕进也不稼不穑四句为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也足尽此篇大意

大烹以养圣贤而今日有不然者君子才可任国犹檀木之可以为车也乃坎坎伐檀而反有河干之寘但见河水清涟伊人冷落而佌佌有谷者何多也于是呼而问之曰尔不稼不穑何以取我之禾三百廛乎尔不狩不猎何以瞻尔之庭有悬貆乎食于人而无以治人是素餐也彼河干之君子不素餐而不与之餐尔何以居其位食其禄而不自返乎义本诗缉传云坎坎伐檀声木之坚故伐之劳重檀之难得不重伐之劳也河水清且涟猗犹云泌水乐饥正与取三百廛庭有悬貆相反盖伐檀二句已反照起小人无才而任用河水句已反照起小人得志而受禄故呼而问之素餐本直刺小人此又于君子身上反照刺意更婉

伐檀三句兴也若作君子实事则舆人一流似非君子之业

补正此与硕鼠相表里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乃下所以奉上且于禾曰取则为取于下明矣古者民风淳厚田猎获禽必献于上豳诗所谓言私其豵献豜于公是也

辐也者欲其直指也故下云河水清且直轮取其转沦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诗人用字之精如此伐檀三章章九句

硕鼠刺重敛也 国人刺其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辨説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辞未必直以硕鼠比君也

是时卿大夫各有采地横征于私邑故诗人述其民刺有司之言诵之于朝以刺其君也唐仲友诗解以硕鼠为爱君之至其以此乎通篇为民将去之辞着眼在谁之永号一语君门万里拊膺长号其君不闻也涕泗入告而壅不之达也惟舍之以去庻不哀呼斯土耳诗人述其辞而归结于此以见嗸嗸满野呼吁莫知人心一失君将何恃使魏君闻之先去掊克之吏而后国可安也

一章连呼鼠而女之怨毒之深也集传顾念也不念我仰事俯育但取脂膏而朘之耳硕鼠且贪且畏是贪有司伎俩逝徃也言徃矣将去女矣适彼乐土正找足去女

二章莫我肯德我以为脂膏彼以为锱铢耳我以为额外之求彼以为奉上之义耳直者不敢望其分外施恩只是无硕鼠之贪残便是直道宜民

三章聂夷中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即食我苗之谓也不言谷而言黍麦者额外之征也不言实而言苗者称贷之益也谁之永号言乐郊无硕鼠则谁使之永号也

硕鼠三章章八句

读伐檀硕鼠二篇魏固亡于贪残而不亡于俭啬也然以俭啬始必以贪残终圣人之道中而已俭而失中安于庸鄙苟延旦夕其于经国大猷一似夏虫之不可以语氷説苑云邯郸子阳园人忘桃则知之其亡也不知务小者亦忘大也俭啬之极必至贪残犹之老庄之后必为申韩其势然乎魏风七篇次第井然葢简编颇约秦火之后未经厐杂故血脉贯通如此

此七篇中先王良法宛然具在其舆服则衣裳佩饰一衷于古无琼弁玉缨之侈也檀车轮辐一本考工无小戎二广之奇也其官制则公路公行公族非如晋之以异姓卿之子为之也其役法则兄留弟行户无两役非如唐风之父母何食也其田制十畆曰圃其外曰外圃一夫百畆曰廛井田之制灿若列眉即孟子所谓乡田同井也其男务稼穑其女事蚕桑歌謡止以抒忧狩猎所以讲武而刺滛之作无闻是以有忠臣有孝子有如玉之君子有退隠之高人士媿素餐而不贪民避硕鼠而不叛非先王之遗泽犹有存焉者乎季札曰以德辅之则明主也盖深慕乎其风之近古也诗所云魏者周同姓之国东迁后乃为晋灭则其诗多西周诗也蘓氏疑皆为晋而作此犹以其列于唐风之前也桧之序于郑逺矣亦以为桧诗皆为郑作是蘓氏之意谓西周不应有风也成康而后幽厉以前太史之所采者安在况卫武郑桓防仲之属明在西周乎朱传国风之首二南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十三国则亦领在乐官以时存肄此西京旧典如此

魏国七篇十八章百二十八句

诗序补义卷九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 丧服第十一·郑玄
  卷十七·毛奇龄
  卷八·李光坡
  提要·范处义
  卷一百三十一·秦蕙田
  卷十之上·何楷
  叙官·佚名
  四法品第二·佚名
  卷十九·佚名
  卷四百六十四·佚名
  大雲初分密语健度第四·佚名
  恶行品第十七·佚名
  贤愚经卷第八·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六·玄奘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一·黄彻

      汉高祖置酒沛宫,酒酣,击筑自歌曰:&ldquo;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rdquo;时帝有天下已十三年,当思耆艾贤德,与共维持,独端意猛士,何哉?岂马上三尺,嫚骂余态,未易遽革耶?治道终以霸杂,盖有由然。其前年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二年夏四月甲子朔少保判绍兴府信安郡王孟忠厚为迎护梓宫礼仪使保庆军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士夽都大主管两浙转运副使黄敦书提举应办一行事务参知政事王次翁为奉迎两宫礼仪使内侍省副都知蓝圭都大主管

  • 第七十九回 获妖书沈一贯生风 遣福王叶向高主议·蔡东藩

      却说皇长子常洛,既立为皇太子,遂续封诸子常洵为福王,常浩为瑞王,还有李贵妃生子常润、常瀛,亦均册封。润封惠王,瀛封桂王,即日诏告天下,皇太子申行冠礼。次年正月,并为太子册妃郭氏。婚礼甫毕,廷臣方入朝庆贺,忽有中旨传出,

  • 大明英宗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四·佚名

    正统七年秋七月己未朔享 太庙 遣中官祭司门之神 山西布政使司奏榆社王钟铉已于今岁五月册封为晋其岁禄宜以受封日为始减数支给 上曰王之岁禄万石岂可减也其全给之 右军左都督马亮妻王氏卒遣官致祭命有司营葬 山东济南

  •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史记集解卷三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微子开者【孔安国曰微畿内国名子爵也为纣卿士】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滛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徐广曰音耆】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

  • 卢同传·李延寿

    卢同字叔伦,身高八尺,容貌魁伟雄壮,善于为人处世。太和年间,他起家时任北海王详的封国常侍。熙平初年,因屡次升迁而当了尚书左丞。这时,相州刺史奚康生在征收百姓每年交纳的户调时,布的长度竟然有七八十尺,以此来求得为公家分

  • 后唐纪二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同光二年(甲申、924)·司马光

    后唐纪二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1]春,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入寇,至瓦桥。以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州。 [1]春季,正月,甲辰(初五),幽州上奏说契丹人入侵

  • 卷一·顺治

    大淸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一论治道天聪九年乙亥五月己巳上召集文馆诸臣谕之曰朕观汉文史书殊多饰辞虽全览无益也今宜于辽宋金元四史内择其勤于求治而国祚昌隆或所行悖道而统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 洪武八年三月辛酉朔,诏造大明宝钞。时中书省及在外各行省皆置局,以鼓铸铜钱,有司责民出铜,民间皆毁器物以输官,鼓铸甚劳而奸民复多盗铸者,又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上以宋有交会法

  • 卷一百四·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    宋 卫湜 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妇已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郑氏曰此皆谓可用吉礼之时父大功卒哭而可以冠子嫁子小功卒

  • 卷九·赵汸

    <经部,春秋类,春秋属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九       元 赵汸 撰假笔削以行权第二之二四十三外特相盟防不书虽参以上不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隐二年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三年十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

  • 卷七·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七     宋 崔子方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宣公之即位正也公子遂如齐逆女文公之防未期而公逆女以公为忘哀之蚤也春秋不正使大夫逆者例不月宣公之防娶其恶为甚虽其亲逆犹不月也庄公如齐

  • 无想品第十一·佚名

    佛告跋陀和菩萨。若有菩萨。欲学是三昧疾得是。当先断色思想。当弃自贡高。已断思想。已不自贡高。已卻当学是三昧。不当诤。何等为诤。诽谤於空是故不当共诤。不当诽谤空。卻诵是三昧。佛告跋陀和。若有菩萨学诵是三

  • 佛地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親光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爾時世尊告妙生菩薩.妙生當知有五種法攝大覺地.何等爲五.所謂清淨法界大圓   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論曰.如是已說教起因緣分.次當顯示聖教所說分。唯告

  • 成唯識論後序·欧阳竟无

      唐吳興沈玄明撰   原夫覺海澂玄.涵萬流而濬宗極.神幾闡妙.被衆象而凝至真.朗慧日而鏡六幽.洩慈   雲而渧八宇.演一音而懸解.逸三乘以遐騖.體陳如之半器.津有有於鹿園.照善現之   滿機.繹空空於鷲嶺.雖絕塵

  • 见闻纪训·陈良谟

    一卷。明陈良谟(1482-1572)撰。陈良谟,字中夫(一作忠夫),号栋塘,安吉人。官至贵州布政司参政。陈良谟性恬淡寡欲,诗文温醇典雅。着有《天目山房集》等。《见闻纪训》是一部杂记见闻的笔记小说。这部书记载的故事多挖掘因果

  • 敦煌歌辞总编·任中敏

    歌辞总集。任半塘编著。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三册。本书合敦煌歌辞总集与理论研究于一编,从敦煌所写卷册约二百四十件内,辑录歌辞(连补遗)约三百馀首,附见辞约五十馀首,分为七卷,一卷为《云谣集杂曲子》,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