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三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三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四

潭州渐源仲兴禅师(青四道吾智嗣)

侍道吾至檀越家吊慰。源拊棺问生耶死耶。吾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曰为什么不道。吾曰不道不道。回至中路。源曰。和尚今日须与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吾曰。打即任打。道即不道。源便打。归院。吾令去。后有省。值吾化去。乃造石霜举此话请益。霜曰。不见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源大悟。

云居元云。石霜矢上加尖。唤醒千个渐源也无用处。当初待伊举了。痛棒打出。非唯作天下宗师。亦乃为道吾雪屈。

五祖演云。白云今日愤气不平。须要断这公案。道吾第一不解为身作主。第二不能随机入俗。当时待伊问生耶死耶。但向道等归院里向你道。若着得此语。伶俐汉一踏踏着。大小道吾和尚也免一顿拳头。

昭觉勤云。道吾横身为物。指出生死根源。渐源亲到宝山当面蹉过。若不是金刚正性夙植根深。争得向平田浅草蓦地回光。见得道吾着力相为处。且作么生是道吾着力相为处。试道看。

径山杲云。生也不道死也不道。两重公案一状领到。露刃吹毛截断纲要。脱却鹘臭衫。拈却炙脂帽。大坐当轩气浩浩。喝一喝。

天宁琦云。生耶死耶。动念即乖。不道不道。何处寻讨。拽脱鼻孔。打破髑髅。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妙云雄云。道吾入水求人。叵耐杖头太短。致侍者重重蹉过。者里若有问生耶死耶。蓦唤云阇黎。待应诺。却问云生耶死耶。他拟开口。便与劈面掌。要使伊当下知恩。

渐源因宝盖约侄来访。源乃卷帘在方丈内坐。盖一见乃下却帘便归客位。源令侍者传语曰。长老远涉不易。犹隔津在。盖遂擒住侍者与一掌。者曰。有堂头和尚在。莫打某甲。盖曰。为有堂头老汉。所以打你。者回举似源。源曰犹隔津在。

昭觉勤云。老汉一舒一卷宾主历然。隔津通津彼此相照。侍者亲蒙赐掌。恩大难酬。宝盖到处垂慈。费尽腕头气力。

天童觉云。灼然犹隔津在。然则各各彼彼自是一家。且作么生得同生同死共命连枝去。暗里抽横骨。明中坐舌头。

鼓山贤云。渐源见宝盖。宝盖未见渐源。

宝寿新云。既谓宾主合欢。因甚各立疆界。莫有奇特处么。拍手一下云。相逢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渐源一日持锹到石霜。於法堂上从东过西从西过东。霜曰作么。源曰觅先师灵骨。霜曰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觅甚先师灵骨。曰正好着力。霜曰者里针札不入着什么力。源持锹肩上便出。

太原孚别源云。先师灵骨犹在。

明招谦云。莫道作么。别下得什么语。代云鸬鹚语鹤。又代渐源。便掷却锹子云浅水无鱼。

青龙斯云。二老可谓同条共贯收放临时。仔细看来犹未剿绝。要得剿绝么。先师灵骨谩劳寻。溢目烟光亘古今。堪笑持锹徒着力。何如抚掌共披襟。

渐源在帐内坐。有僧来拨开帐曰不审。源以目视之。良久曰会么。曰不会。源曰七佛已前事。为甚么不会。僧举似石霜。霜曰。如人解射。箭不虚发。

东林总云。渐源道七佛已前事则且从。未审石霜唤什么作箭。良久云。渐源头白。石霜头黑。七佛已前曾漏泄。既漏泄。掩不得。南海波斯生白泽。

鼓山永云。渐源梦中说梦。石霜接响承虚。要且二俱不了。

渌清和尚(青四道吾智嗣)

因僧问。不落道吾机。请师道。清曰。庭前红苋树。生叶不生华。僧良久。清曰会么。曰不会。清曰。正是道吾机。为什么不会。僧礼拜。清便打曰。须是老僧打你始得。

昭觉勤云。来源既正。只贵转身。者僧眼既[目*答]眵。渌清遂因风放火。当时若是个汉。待他道庭前红苋树生叶不生华。便与掀倒禅床。直饶道吾亲来也须与他平展。还委悉么。棋逢敌手难藏幸。诗到重吟始见工。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青四龙潭信嗣)

示众。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曰。某甲话也未问。因甚么便打。山曰你是甚处人。曰新罗人。山曰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

法眼益云。大小德山话作两橛。

报慈遂云。丛林中唤作隔下语。且从。祇如德山道问话者三十棒。意作么生。

德山密云。大小德山龙头蛇尾。

雪窦显云。此二老宿虽善裁长补短舍重从轻。要见德山老汉亦未可在。何故。殊不知德山握阃外威权。有当断不断不招其乱底剑。诸人还识新罗僧么。只是个撞着露柱的瞎汉。

琅琊觉云。德山何似履春氷。虽然如是。如猫弄鼠。

沩山喆云。德山大似清平世界锃甲磨枪。者僧不惜性命身挨白刃。法眼道话作两橛。大似药病相治。圆明道龙头蛇尾。也是金鍮不辨。雪窦道撞着露柱底瞎汉。截断众流。如今还有人为新罗僧作主么。出来与大沩相见。乃竖拂云。去去西天路。迢迢十万余。

翠岩芝云。时人尽道德山作家。用得好。若与么会。还曾梦见么。山僧道德山被者僧一推直得瓦解氷消。

黄龙清云。虽则雪窦高提祖印。坐断寰区。只解瞻前不能顾后。者僧堂堂出来。什么处是撞着露柱处。还有人辨得么。若也辨得。不唯与新罗僧雪屈。亦见当人眼目分明。若辨不得。非唯新罗僧撞着露柱。尽大地衲僧个个出来撞着露柱。

南堂静云。德山老人寂寂惺惺。法眼圆明精精灵灵。六韬三略武纬文经。新罗衲子有丙无丁。

丹霞淳云。诸方尽道者僧才出德山便打。末后却道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是话作两橛处。龙头蛇尾处。若与么会。大似盲人摸象。非惟不曾梦见德山。自己亦乃未有参学眼在。何故。殊不知德山韬略双全文武兼备。放开则大野风行。把住则碧天星落。然则贪扶正宗步步登高。仔细观来。一向只顾他非。不能自省己过。者僧当时若是个作家。直饶德山通身手眼也须放下拄杖子。岂不见道大丈夫捋虎须未为分外。者僧既无夺骊龙珠的手段。致使德山令行一半。如今众中莫有为新罗僧雪屈者么。便请掀倒禅床喝散大众。丹霞者里不学德山倚势欺人。却分半院与伊住。为甚如此。深嗟季运一将难求。若无实说。异兽藏头角。灵禽惜羽毛。

昭觉勤云。德山大似金轮圣主寰中独据。四方八表无不顺从。等闲布一勑施一令。直得风行草偃。若不是者僧。争见杀活擒纵威权自在法眼圆明。雪窦虽则直截单提各能扶树德山。要且只扶得末后句。未扶得最初句。且作么生是德山最初句。大鹏一展摩霄翅。谁顾奔腾六合云。

护国元云。忒煞倚势欺人。山僧见处也要诸人共知。者僧当时若是个汉。待他道你是甚处人。便与掀倒禅床。撩起便行。直饶德山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也须倒退三千里。何故。识法者惧。

净慈一云。者僧以赤肉挨他白刃。也不易抵当。当时若是个汉。才见道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便好震声一喝。夺德山棒到行正令去。直饶德山全机。也须退后三千里。

荐福璨云。大小德山可惜龙头蛇尾。却引者僧向草窠里头出头没。当时待他道某甲话也未问因甚打某甲。脚跟下痛与三十。何故。为人须为彻。

浮山□云。德山门下草偃风行。其奈法眼圆明犹不放过。雪窦虽则纵夺可观抑扬有准。要见二老宿亦未可。拈拄杖画一画云。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瑞岩愠云。德山以强凌弱。者僧有理难伸。法眼圆明固是见义勇为。怎奈死而不吊。浮山云雪窦虽则纵夺可观抑扬有准要见二老宿亦未可。图他一粒米。失却半年粮。

南堂欲云。总谓德山勾贼破家。者僧把髻投衙。法眼圆明据欵结案。雪窦扶强抑弱逐恶随邪。如斯理论要契他古人。直是白云万里。当时者僧见道今夜不答话。珍重便行。非唯坐断德山。亦且光扬宗眼。

云居庄云。诸方老宿只能扶强不能扶弱。径山今夜要断不平。牙如剑树口似磉盆还他德山老汉。若是辨衲僧眼。犹欠悟在。者僧当时才出。直云某甲今夜不问话只与和尚相见。他若行棒便与接住一推。非唯坐断德山。且免雪窦检罚。岂不是个俊快衲僧。拈拄杖卓一卓云。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谩追风。

松隐然云。且道者僧合吃棒不合吃棒。若道合吃棒。者僧过在甚么处。若道不合吃棒。怎奈德山令不虚行。要会么。良久云。不是李将军。徒劳射石虎。

大巍伦云。我若作新罗僧。见德山才开口。呵呵大笑便出。

福严容云。德山埋兵挑斗要验作家。者僧只知贪程不觉错路。若是山僧。见道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便对云。和尚今夜不着便。他若动静。但云夜深请和尚尊重。

开先金云。德山悬羊卖狗。雪窦欺胡罔汉。不因法眼圆明怎得从公判断。开先挈领振纲。也只救取一半。敢问诸人。因甚不与全救。分付无眼村翁。打鼓普请自看。

崆峒慈云。德山虽别肘后符悬纵横自在。要且阵脚不稳。者僧虽然奋勇当前危亡不顾。惜无先见之机。何故。当时待道今夜不答话。便与掀倒禅床。德山纵有通天作用。管教氷消瓦解。

栖霞成云。从上古德各出手眼。虽则互有所长。要且断者话不倒。不知德山布个万里长阵。拟窥天下英奇。无端走出个驴前马后汉来。德山为之气索。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亦不得已。岂德山心之所欲哉。

大慈璸云。一往看来。者僧大似个孟八郎汉。不识利害。猛虎腮边捋须。不几丧身失命。殊不知德山老汉被者僧暗地里把条断贯索穿却鼻孔了也。诸人还委悉么。山僧不是扶弱锄强。也要指诸人个入处。卓拄杖云。月黑霜浓毛骨冷。鹤翅千尺一声鸦。喝一喝。

东塔熹云。德山干将在握杀活自由。怎奈一席两令未见好手。若是长溪。见者僧出礼拜。便归方丈。不惟使者僧结舌有分。且免得彼此递相钝置。

广胤标云。德山寻常一条脊梁骨硬似铁抝不折。及乎遇着者僧。尽平生气力都使不去。未审者僧有甚长处。不见道。放过一着。缚手缚脚。

德山到沩山挟复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沩坐次殊不顾盻。山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沩拟取拂子。山便喝。拂袖而出。沩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着草鞋去也。沩曰。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雪窦显於无无便出及拂袖而出两处皆着语云。勘破了也。又於呵佛骂祖去在处着语云。雪上加霜。

五祖戒云。德山大似作贼人心虚。沩山也是贼过后张弓。

昭觉勤云。雪窦两处俱道勘破。且道是勘破德山勘破沩山。

径山杲云。二尊宿恁么相见。每人失却一只眼。

城山洽云。二尊宿一出一入。各各胸藏韬略力举千钧。多少卤莽的尽谓沩山不及德山。有甚么交涉。祇如沩山道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是何意旨。泽广藏山。理能伏豹。

德山因一僧相看。乃近前作相扑势。山曰与么无礼合吃山僧手里棒。僧拂袖便行。山曰。饶你如是。也只得一半。僧转身便喝。山打曰须是我打你始得。曰诸方有明眼人在。山曰天然有眼。僧擘开眼曰猫便出。山曰黄河三千年一度清。

天童华云。者僧是透关底汉。若非德山本分钳锤。几乎死在句下。只如德山道黄河三千年一度清。又作么生。岭梅残雪里。云鬓未梳时。

龙池微云。者僧虽久经行阵。到德山面前未免纳诚降欵。德山只欲坐致太平。被者僧枪旗一展。直得伎俩俱露。总未免旁观者哂。且道谁是旁观者。若也识得。龙池与伊三十拄杖。

报恩琇云。咸谓德山举鼎拔山气吞寰宇。谁知揖让升降折旋中礼有如此。夫语云。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德山其谓欤。

德山凡见僧入门便棒。临济凡见僧入门便喝。

龙泉濌云。闭门打睡。接上上机。须还他过量丈夫始得。若夫二老汉与么做处。未免旁观者哂。何故聻。黄金自有黄金价。何必和沙卖与人。

德山上堂。我先祖见处即不然。者里无佛无祖。达磨是老臊胡。释迦是乾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等觉妙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盘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自救不了。

云门偃云。赞佛赞祖须是德山老人始得。

琅琊觉云。诸方若与么会。入地狱如箭射。只如云门与么道。也须入地狱如箭射。

德山因临济侍立次。山曰今日困。济曰者老汉寐语作么。山便打。济便掀倒禅床。山休去。

雪窦显云。二员作者具啐啄同时眼。有啐啄同时用。雪窦拟向饥鹰爪下夺肉。猛虎口里争餐。敢谓德山临济俱是瞎汉。有人辨得。天下横行。

云峰悦云。奇怪。诸德看此二员作家一拶一捺。略露风规。大似把手上高山。虽然如是。未免旁观者哂。且道谁是旁观者。喝一喝下座。

径山杲云。云峰与么批判。大似普州人。径山若见。缚作一束送在河里。不见道蚌鹬相持俱落渔人之手。

西堂显云。然则德山门下草偃风行。怎奈临济当机不让。虽然如是。未出葛藤窠里。

护国元云。二老忒煞旁若无人。真如若见。每人各与二十痛棒。且道利害在什么处。有人明辨得。许你亲见临济德山。

天宁琦云。众中道德山临济好手手中呈好手。红心心里中红心。殊不知用尽自己心。笑破他人口。

天童悟云。临济拽倒禅床。大似不奈船何打破戽斗。当时若作今时。拽倒蓦面掷。岂不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古南门云。二老汉当时恁么相见。可谓旁若无人。岂料千古之下咽喉被雪窦把定。大众还辨得么。若辨不得。古南今日放一线道。乃击禅床云。长安风月贯今昔。那个男儿摸壁行。

城山洽云。德山无事生事。临济惯捋虎须。且置勿论。敢问当时临济掀倒禅床德山便尔休去。意作么生。

天目律云。饶你恁么也是鼓粥饭气。复云。恶。

雪窦正云。德山向水棱上行船。临济於针锋尖走马。实为今古罕觏。雪窦为什么却道二俱瞎汉。试定当看。

白岩符云。者两个汉一挨一拶。技艺都来可观。就中一个更毒。若人委悉得。许你亲见临济德山。不然。总是瞎汉。

踈山顺云。者两个汉踈山当时若见。将一条麻绳缚作一束送在大洋海里。何故。太平无象日。何必待以干戈。

德山上堂。问即有过不问犹乖。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曰某甲才礼拜为甚便打。山曰待汝开口堪作什么。

云居庄云。德山权衡在握杀活临时。者僧久经行阵奋不顾身。然虽如是。未免二俱不了。还有缁素得出者么。真金自有真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

宝寿新云。者僧兴兵只为德山讨战。观其势似有得失。察其原本无输赢。是以饶你杀得北斗归南。终不能使天下立地太平。如何得立地太平去。君王懒问朝堂事。卿相何由奏帝基。

白岩符云。德山据令未到手酸棒折。为甚么便尔放过。者里也有些子誵讹。当时我若作者僧。待道待汝开口堪作什么。好与云恁么则和尚却须吃棒。

德山因雪峰问。从上宗乘。学人还有分也无。山打一棒曰道什么。峰曰不会。明日复上请益。山曰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峰於此有省。

岩头奯云。德山老人一条脊梁骨硬似铁。虽然如是。於唱教门中犹较些子。

长庆棱因保福问。只如岩头出世。有何言教过於德山便与么道。庆云。汝不见伊道。如人学射久久自中。福云中后如何。庆云展阇黎莫不识痛痒。福云和尚今日非唯举话。庆云展阇黎是什么心行。明招谦云大。小长庆错下名言。

丹霞淳云。德山恁么说话。祇知入草求人。不觉通身泥水。仔细看来。祇具一只眼。丹霞则不然。我宗有语句。金刀剪不开。深深玄妙旨。玉女夜怀胎。

德山因龙牙问。学人仗镆耶剑。拟取师头时如何。山引颈近前曰[囗@力]。牙曰头落也。山呵呵大笑。牙后到洞山举前话。洞曰德山道什么。牙曰德山无语。洞曰。莫道无语。且将德山落底头呈似老僧看。牙方省。便忏谢。有僧举似德山。山曰。洞山老人不识好恶。者汉死来多少时。救得有甚么用处。

保福展云。龙牙只知进前不知失步。

翠岩芝云。龙牙当断不断。如今作么生断。

法华举云。诸上座莫是德山无机锋么。为当别有道理。良久云。[囗@力]。

东禅观云。龙牙抱剑伤身。自招过咎。德山为头作主。幸好机筹忽被洞山指踪。不觉尾巴露出。

白岩符云。遁公轻敌去死十分。无足与论。德山做处暗陷烟菟。是称好手。然为新丰白泽一照。则又手忙脚乱。好在什么处。

德山一日饭迟自托钵至法堂前。时雪峰作饭头。见曰。者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么处去。山便低头归方丈。峰举似岩头。头曰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在。山闻令侍者唤岩头问曰。你不肯老僧那。岩密启其意。山乃休。至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岩至僧堂前抚掌大笑曰。且喜老汉会末后句也。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虽然如是。也只得三年活。

雪窦显举明招谦代德山语云。咄咄没处去没处去。云。曾闻说个独眼龙。元来只在者里。殊不知德山是个无齿大虫。若不是岩头识破。怎得今日与昨日不同。诸人要会末后句么。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

沩山喆云。岩头大似高崖石裂。直得百里走兽潜踪。若非德山度量深明。怎得昨日与今日不同。

沩山果云。古今无异路。达者共同途。透出威音外。须明肘后符。且道那里是岩头识破德山处。若检点得出。非但参学眼明。亦乃领过雪峰。其或缁素不辨邪正未分。路远夜长休把火。大家吹灭暗中行。

高峰妙云。佛祖机缘古今公案。其中誵讹无出於此。或谓岩头智过於师。故有密启其意。殊不知犯弥天之咎万劫遭殃。且道利害在什么处。抚掌大笑云。侍者分明记取。三十年后有人证明。

云门信云。密启其意。壁上贴门神。低头归方丈。惭惶杀人。果与寻常不同。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愚庵盂云。一个在高高峰顶立。一个在深深海底行。一个山上行船。一个岩前走马。直得花飞锦上月到上林。然虽如是。禾黍不阳焰。竞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

古南门云。字经三写乌焉成马。诸人若於钟未鸣鼓未响时会去。不惟穿却德山明招鼻孔。亦乃坐断岩头雪窦舌头。不然碗子扑落地。碟子成七片。要会末后句。且缓缓。

报恩琇云。承虚接响者蹉过德山。抑强扶弱者埋没岩头。山僧老实告报道。师胜资强还他德山父子。喝一喝云。好手手中呈好手。知音知外有谁知。

崆峒慈云。大小雪峰龙头蛇尾。当时待低头归方丈。何不以手拊其背云。者老汉做贼人心虚。不惟使父兄做伎俩不成。亦免后人向末后句里着倒。诸方要识末后句么。良久云。星沉水底光千点。雁过空中字几行。

百丈泐云。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直则直矣。天下不奈伊何。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美则美矣。天下不肯伊何。纵饶见得分明。要识岩头则易。识德山则难。何故。便归方丈闭却门。

宝寿新云。德山虽则无事生事。检点将来亦未为分外。怎奈遇着个无下落汉。便乃当头一拶。非特使伊暗里藏刀。亦要知你做处若何。不料折脚波斯蓦头跳出。复来剑刃上弄险。怎教伊不高悬战鼓密布枪旗。他见你锋头稍硬。也只得抽身便转别露囊锥以为得志。那知伊冷地退败是个兵行伪计。所以刚到临崖之际。便欲放出辣手拦腮一拶。岂期宗门不幸重遭一上扭捏。直得枪头卓朔。无可奈何。祇如临末稍头一场露布。又作么生好。还有人遮掩得么。殊不知德山父子性命已落在新长老手里。

栖霞成云。德山父子虽善簧鼓其道。怎奈不善临风别调韵出青霄。大家暗地摇唇。未免自扬家丑。然不因一事不长一智。且道伊毕还会末后句也无。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雪窦正云。明招只知向前不知退后。雪窦漝么批判不妨难会。祇如末后句毕竟作么生会。乃喝一喝。

东塔熹云。德山藏身露影。似个无齿大虫。雪峰暗得便宜。不觉通身着贼。若非多口阿师。怎得今日不同昨日。虽然。且道末后句如何委悉。也是胡饼里讨汁。

枝山选云。者老汉寻常逞尽英俊。刚被雪峰一问。直得分踈不下。若无岩头密启。洎乎埋没生平。虽然。且道末后句子既会得。因甚只得三年活。

踈山顺云。德山被雪峰一拶。直得去死十分。若无岩头一贴返魂药。何处有德山众兄弟。要会末后句么。逢人但恁么举。

智者林云。德山作贼心虚。被雪峰一拶懡[怡-台+罗]而回。雪峰见伊低头。若能云者贼。则德山伎俩穷矣。

友可玄云。潜师夜战者固不见德山。略地晓攻者是又岂知岩头。殊不知将军日挑战。都护夜巡营。还他德山父子。虽然。燕山犹有石。须勒几人名。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三

猜你喜欢
  阿耨颰经正文·佚名
  跋·义寂
  百年一梦·佚名
  卷九十三·道世
  佛说法集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九十七·李通玄
  阿弥陀经疏跋·窥基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朱棣
  菩提资粮论卷第四·龙树
  法华论疏卷上·吉藏
  卷第三十·佚名
  卷四百九十二·佚名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智旭
  卷第三十二·佚名
  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陈衍

    一、白海藏提唱荆公诗,李壁注本为之腾价。余不深於荆公者,其显豁易解处,固喜吟讽,余则寄托遥深,多所未解。今读胡展堂(汉民)《读王荆文集》六十绝句,乃叹其浸氵㸒日久,能见人所未见。爰录其有自注诸首,以饷世之读荆公诗者。&ldq

  • 第二十四出 赴任·李渔

    〖尾犯引〗(生便服上)懊恨夙缘无,空把孽名,将伊耽误。(末巾服上)幸辱周全,惭非亲顾。(生)心死矣灰而未冷,(末)信茫然求而越疏。(合)相看处,眉攒泪落,两下心同苦。(见介)(末)老先生,晚生原为寻女而来,小女既然不在,就该转去了。终日在此打搅,甚

  • 储光羲诗集原序·储光羲

    圣人贤人皆钟运而生述圣贤之意亦钟运盛衰矣开元十四年严黄门知考鲁国储公进士髙第与崔国辅员外綦母潜著作同时其明年擢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者皆当时之秀而侍御声价隠隠轥轹诸子其文篇赋论凡七十卷虽无云雷之防意

  • 御选明诗卷一百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七七言絶句七陆深春日杂兴緑杨如线草如茵紫竹肩舆白防巾不是为春禁不得老来心绪最怜春留别所知世间好事一百一春日丽辰三月三此地故人还故国他时江北望江南和俞生暮春闺怨落花庭院草萋萋雨

  • 第三回 喜成佳偶·蒲松龄

    且不说文箫日日思想,单表彩鸾领了娘娘令旨,一路寻思,这借书是男子做的,怎么叫我去取,我待怎么样借法?一行寻思着,巳到了栖贤山。 [劈破玉]每日家不离娘娘左右,忽叫俺向凡间露面出头,这意思好叫人参想不透。人生面不熟,见了人先

  • 卷一百三十二 志一百七·赵尔巽

      ◎兵三   △防军陆军   防军初皆召募,于八旗、绿营以外,别自成营,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寇警则隶于专征将帅,二百年间,调发徵戍,咸出于此。若乾隆年台湾之役,乾、嘉间黔、楚征苗之役,嘉庆间川、陕教匪之役,道光年洋艘

  • 卷三 前燕录·崔鸿

      慕容廆   慕容廆,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人。昔高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越以君北夷,世居辽左,号曰东胡。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复以为号。曾祖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从司马宣王讨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

  • 卷二十五·王夫之

    ◎宦者列传 李国辅,顺天人,为司礼太监韩赞周养子。崇祯九年,授御马太监,奉命守沿北关口,已而撤回,随赞周守备南京。圣安皇帝立,国辅附拥戴功,改司礼监,提督勇卫。赞周于弘光中以伉直为群小所嫉,引疾乞休沐。国辅居宫中,常侍左

  • 卷一百六十九·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冬十月乙丑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交阯叛寇陈月湖伏诛初月湖紏合清化磊江蛮人作乱自称月湖王适英国公张辅至交阯进兵剿之贼败走追至大关镇赤土县擒月湖械送京师诛之其党郭元庆等相继就戮余寇遂平 夜太白

  •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支菊生译注【说明】公元前386年,齐国世卿田和取代了姜姓国君,成为齐国的新主,从此齐国就由姜姓国变为田姓国。田氏先祖最早来到齐国的是田完(即陈完),他的谥号是敬仲,因名本篇为《田敬仲完世家》,简称《田完世家》。史书又常

  • 韦师传·魏徵

    韦师字公颖,京兆杜陵人。 父亲韦王真,北周骠骑大将军。 韦师小时很沉着谨慎,有至性。 刚就学时,初读《孝经》,他放下书,感叹说:“名教的极致,大概就在这里吧!”小时遭到父母之丧,他居丧尽礼,州里称赞他的孝道。 长大后,略读经书史

  • 丽泽论説集録卷五·吕祖谦

    门人集録礼记説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须将狎与敬作一字防畏与爱作一字防方见得亲近贤者气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此天理人欲之所以分也大凡人胸中着一件所爱所憎非特不见其恶不见其善凡其所见却被人欲障碍并不见了君子

  • 答黄景基问(二次十九则)·太虚

    一问一:起信论曰:所言觉者,谓心体离念,乃至即是如来平等法身,由此而言,真如本体即诸佛法身。又云:“真如用者,所谓诸佛如来乃至摄化众生”。由是而言,真如之用即诸佛之业用。以真如即佛、佛即真如故,然真如体一而诸佛非一,一真如

  • 卷第七·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七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住金陵天界禅寺语录 金刚殿拈香。三门高耸临霄汉。廓尔方知祖道玄。今日脚跟亲蹋着。优昙花影遍三千。 天王殿拈香。从来愿力展慈威。烁破虚空毫相

  • 临汀志·胡太初

    南宋地方志。宝祐六年(1258)知汀州事胡太初修,赵与沐撰。30卷。临汀即宋代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此志以《嘉定赤城志》为例,先郡后县,分门别类记载当地建置沿革、至到、城池、坊里、墟市、桥梁、风俗、形胜、户口、税赋、土

  • 红楼真梦·郭则沄

    《红楼真梦》是民国时期刊行的较有影响的《红楼梦》续书,成书于1940年,在续书主旨、接续方式、叙事艺术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与清代《红楼梦》续书《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等极为相似,都在接续宝黛钗的后续故事,使生旦团

  • 临潼斗宝·佚名

    花部戏。清佚名撰。四回,未分场。成书年代不详。 分“说计进宝”、 “晓谕各国”、“上山结拜”、“临潼斗宝”四回。演春秋战国时代伍员力举千斤鼎故事。秦穆公欲吞并列国,假传周天子诏,命各国王子携带宝物,赴临潼关

  • 大清著作权律·佚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法。1910年(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共5章55条。其主要内容是:凡称著作物而专有重制之利益者,曰著作权。称着作物者,文艺、图画、帖本、照片、雕刻、模型皆是。著作人应用本人姓名;凡以学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