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八

△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三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内空亦无所有。内空无所有故。当知外空亦无所有。外空无所有故。当知内外空亦无所有。内外空无所有故。当知空空亦无所有。空空无所有故。当知大空亦无所有。大空无所有故。当知胜义空亦无所有。胜义空无所有故。当知有为空亦无所有。有为空无所有故。当知无为空亦无所有。无为空无所有故。当知毕竟空亦无所有。毕竟空无所有故。当知无际空亦无所有。无际空无所有故。当知散空亦无所有。散空无所有故。当知无变异空亦无所有。无变异空无所有故。当知本性空亦无所有。本性空无所有故。当知自相空亦无所有。自相空无所有故。当知共相空亦无所有。共相空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空亦无所有。一切法空无所有故。当知不可得空亦无所有。不可得空无所有故。当知无性空亦无所有。无性空无所有故。当知自性空亦无所有。自性空无所有故。当知无性自性空亦无所有。无性自性空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布施波罗蜜多亦无所有。布施波罗蜜多无所有故。当知净戒波罗蜜多亦无所有。净戒波罗蜜多无所有故。当知安忍波罗蜜多亦无所有。安忍波罗蜜多无所有故。当知精进波罗蜜多亦无所有。精进波罗蜜多无所有故。当知静虑波罗蜜多亦无所有。静虑波罗蜜多无所有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所有。般若波罗蜜多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四静虑亦无所有。四静虑无所有故。当知四无量亦无所有。四无量无所有故。当知四无色定亦无所有。四无色定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四念住亦无所有。四念住无所有故。当知四正断亦无所有。四正断无所有故。当知四神足亦无所有。四神足无所有故。当知五根亦无所有。五根无所有故。当知五力亦无所有。五力无所有故。当知七等觉支亦无所有。七等觉支无所有故。当知八圣道支亦无所有。八圣道支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空解脱门亦无所有。空解脱门无所有故。当知无相解脱门亦无所有。无相解脱门无所有故。当知无愿解脱门亦无所有。无愿解脱门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五眼亦无所有。五眼无所有故。当知六神通亦无所有。六神通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五眼。若六神通。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佛十力亦无所有。佛十力无所有故。当知四无所畏亦无所有。四无所畏无所有故。当知四无碍解亦无所有。四无碍解无所有故当知大慈亦无所有。大慈无所有故。当知大悲亦无所有。大悲无所有故。当知大喜亦无所有。大喜无所有故。当知大舍亦无所有。大舍无所有故。当知十八佛不共法亦无所有。十八佛不共法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智亦无所有。一切智无所有故。当知道相智亦无所有。道相智无所有故。当知一切相智亦无所有。一切相智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极喜地亦无所有。极喜地无所有故。当知离垢地亦无所有。离垢地无所有故。当知发光地亦无所有。发光地无所有故。当知焰慧地亦无所有。焰慧地无所有故。当知极难胜地亦无所有。极难胜地无所有故。当知现前地亦无所有。现前地无所有故。当知远行地亦无所有。远行地无所有故。当知不动地亦无所有。不动地无所有故。当知善慧地亦无所有。善慧地无所有故。当知法雲地亦无所有。法雲地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极喜地乃至法雲地。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净观地亦无所有。净观地无所有故。当知种性地亦无所有。种性地无所有故。当知第八地亦无所有,第八地无所有故。当知具见地亦无所有。具见地无所有故。当知薄地亦无所有。薄地无所有故。当知离欲地亦无所有。离欲地无所有故。当知已办地亦无所有。已办地无所有故。当知独觉地亦无所有。独觉地无所有故。当知菩萨地亦无所有。菩萨地无所有故。当知如来地亦无所有。如来地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净观地乃至如来地。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预流向亦无所有。预流向无所有故。当知预流果亦无所有。预流果无所有故。当知一来向亦无所有。一来向无所有故。当知一来果亦无所有。一来果无所有故。当知不还向亦无所有。不还向无所有故。当知不还果亦无所有。不还果无所有故。当知阿罗汉向亦无所有。阿罗汉向无所有故。当知阿罗汉果亦无所有。阿罗汉果无所有故。当知独觉向亦无所有。独觉向无所有故。当知独觉果亦无所有。独觉果无所有故。当知菩萨摩诃萨法亦无所有。菩萨摩诃萨法无所有故。当知三藐三佛陀法亦无所有。三藐三佛陀法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预流向乃至三藐三佛陀法。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预流向补特伽罗亦无所有。预流向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预流果补特伽罗亦无所有。预流果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一来向补特伽罗亦无所有。一来向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一来果补特伽罗亦无所有。一来果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不还向补特伽罗亦无所有。不还向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不还果补特伽罗亦无所有。不还果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阿罗汉向补特伽罗亦无所有。阿罗汉向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阿罗汉果补特伽罗亦无所有。阿罗汉果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独觉向补特伽罗亦无所有。独觉向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独觉果补特伽罗亦无所有。独觉果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所有。菩萨摩诃萨无所有故。当知三藐三佛陀亦无所有。三藐三佛陀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预流向补特伽罗乃至三藐三佛陀。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声闻乘亦无所有。声闻乘无所有故。当知独觉乘亦无所有。独觉乘无所有故。当知正等觉乘亦无所有。正等觉乘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声闻乘独觉乘正等觉乘。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声闻乘补特伽罗亦无所有。声闻乘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独觉乘补特伽罗亦无所有。独觉乘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正等觉乘补特伽罗亦无所有。正等觉乘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声闻乘独觉乘正等觉乘补特伽罗。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善现,当知如涅槃界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大乘亦尔。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善现。由此因缘故作是说。譬如虚空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大乘亦尔。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

复次善现,汝言:又如虚空无来无去无住可见。大乘亦尔。无来无去无住可见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所以者何。善现,以一切法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以一切法若动若住不可得故。善现,色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受想行识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受想行识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受想行识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受想行识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受想行识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色受想行识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复次善现,眼处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耳鼻舌身意处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眼处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耳鼻舌身意处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眼处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耳鼻舌身意处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眼处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耳鼻舌身意处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眼处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耳鼻舌身意处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眼耳鼻舌身意处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色处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声香味触法处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处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声香味触法处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处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声香味触法处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处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声香味触法处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处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声香味触法处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色声香味触法处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眼界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眼界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眼界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眼界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眼界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眼界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耳界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来无去亦复不住耳界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耳界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耳界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耳界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耳界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复次善现,鼻界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鼻界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鼻界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鼻界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鼻界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鼻界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复次善现,舌界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舌界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舌界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舌界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住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舌界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舌界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身界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身界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身界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身界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身界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身界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意界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意界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意界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意界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意界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意界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地界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水火风空识界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地界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水火风空识界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地界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水火风空识界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地界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水火风空识界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地界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水火风空识界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地水火风空识界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苦圣谛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集灭道圣谛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苦圣谛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集灭道圣谛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苦圣谛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集灭道圣谛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苦圣谛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集灭道圣谛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苦圣谛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集灭道圣谛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苦集灭道圣谛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无明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无明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无明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无明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无明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不思议界。虚空界。断界。离界。灭界。无性界。无相界。无作界。无为界。安隐界。寂静界。法定法祝本无实际。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真如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法界乃至实际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真如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法界乃至实际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真如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法界乃至实际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真如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法界乃至实际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真如乃至实际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内空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内空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内空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内空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内空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布施波罗蜜多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布施波罗蜜多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布施波罗蜜多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布施波罗蜜多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布施波罗蜜多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四静虑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无量四无色定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静虑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无量四无色定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静虑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无量四无色定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静虑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静虑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无量四无色定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四念住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念住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本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念住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真如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念住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念住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相无来无去亦复不祝何以故?善现,以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白岩净符
  成唯識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九·王日休
  佛说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佚名
  第八 婆耆沙长老相应·佚名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二·佚名
  五门禅经要用法·佚名
  地狱品第七·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九·念常
  第十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八卷·佚名
  三十二相品第九·佚名
  佛说宝带陀罗尼经·佚名
  利益存亡·佚名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李肃戎装上,诗云)太山顶上刀磨缺,北海波中马饮枯。男儿三十不遂意,枉做堂堂大丈夫。某乃白袍李肃是也。王允将貂蝉许了俺太师做夫人,谁想吕布这畜生窥见美色,公然敢来调戏。他被俺太师撞破,他倒打上一拳,逃走去了。没些尊卑

  • 卷九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四目録禽类画鹰【唐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唐杜甫】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唐杜甫】观刘永年团练画角鹰【宋黄庭坚】题搨本姜楚公鹰【宋陆游二首】画鹰【元马祖常】画鹰【元揭傒斯】

  • 子渊诗集卷六·张仲深

    (元)张仲深 撰○五言絶句题时处恭枯木竹石扇潇湘明月夜眼底见苍云众木皆零落空山秪此君云山图流水云中响青山树杪多客行山水外落日听吴歌○七言絶句次常山郑明善长至日见柬絶句团团山郭甫千家地接东南有等差不道山中逢

  • 列传八十四·刘昫

    ○马燧 子畅 燧兄炫 浑瑊 子镐 钅岁 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其先自右扶风徙焉。祖珉,官至左玉钤卫仓曹。父季龙,尝举明《孙》《吴》,俶傥善兵法,官至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燧少时,尝与诸兄读书,乃辍卷叹曰:“天下将有事

  • 卷之四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一千四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六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文略第四地理【地理 都城宫苑 郡邑 图经 方物川渎 名山洞府 朝聘 行役 蛮夷】地理书一百五十卷【陆澄撰】地记二百五十二卷【梁任昉增陆澄之书曰地记】隋诸州图经集

  • 二一五 江苏巡抚萨载为呈缴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二一五 江苏巡抚萨载为呈缴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四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总理粮储 提督军务 巡抚江宁等处地方萨载为咨送事。窃照钦奉谕旨,收缴字句违碍不应存留书籍。今据藏书之家及书贾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七·佚名

    通諡节愍诸臣中呉 易【父承绪附】江天一方 召夏完淳钟鼎臣王景亮伍经正邓岩忠洪祖烈马思理江振鹏【子白龙 懐龙附】郑羽仪刘之谦崔攀龙张兆鳯李国英汪宗明【子载附】元体中胡海定傅云龙郭符甲凃世名【子常吉附】陈

  • 谢承后汉书卷八·周天游

    王闳传六六七〔吴郡〕王闳字选公〔一〕,少为府小吏,慷慨有大节。迁冀州刺史,冀部强悍,又多豪杰,闳欲厉威,乘传到州,弹治贪浊。闳性廉克,不发私书,不交豪杰宾客,号曰「王独坐」。(孙。王。汪。黄。铃木)──晏公类要卷二○○书钞卷

  • 卷二百七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七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理财末孝宗时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朱熹上奏曰臣闻欲救巨患者不可惜小费欲除实弊者不可徇虚名臣等叨蒙圣恩备数东浙窃

  • 易经·系辞上传·第九章·佚名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

  • 卷十一·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十一宋 真德秀 撰父子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书臯陶谟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孔氏曰叙次勑正惇厚秩序也○张子曰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叙小大高

  • 命禄篇第三·王充

    【题解】本篇从理论上探讨了一个人“逢遇”或“累害”的根本原因。王充提出:“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命分决定死生寿夭的寿命,与决定贫富贵贱的禄命。本篇着重谈禄命,所以篇命叫“命禄”。王充认

  • 仪礼识误卷一·张淳

    宋 张淳 撰士冠礼误字眂 注曰天子与其臣冕以视朔皮弁以日视朝诸侯与其臣皮弁以视朔朝服以日视朝按释文云眂音视本或作视下同陆既音视正文非视字明矣其后篹音纂而今文作纂遁音巡而今文作巡妃音配而今文作配防音策

  • 卷七·赞宁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十附见四人)○唐五台山华严寺志远传(元堪)释志远,俗姓宋氏,家于汝南。其父早丧,孤侍孀亲,承颜之礼,匪遑晨夕。母常念《法华经》,精通五卷。远识度明敏,孤标卓然。年二十八,辞亲从师,归依荷泽宗风,晤解幽

  • 宗镜录卷第四十·延寿

    夫真心无相。云何知有不空常住湛然之体。答。以事验知。因用可辩。事能显理。用能彰体。如见波生。知有水体。十八空论云。不舍离空菩萨。修学此定。止为功德善根无尽。何以故。一切诸佛。于无余涅槃中。亦不舍功德善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二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二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一种功德纯纯无杂大圆满地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三如是已说摩诃[珏/覞]尸梵诺母原主天王大决择分。次当说一种功德纯纯无杂大圆满地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