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二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實義二者假名.假名菩薩聞我三月當入涅槃皆生退心而作

  是言.如其如來無常不住我等何爲爲是事故無量世中受大苦惱.如來世尊成就具

  足無量功德尚不能壞如是死磨況我等輩當能壞耶.善男子是故我爲如是菩薩而

  作是言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定言如來終不畢

  竟入於涅槃。善男子有諸衆生生於斷見作如是言一切衆生身滅之後善惡之業無

  有受者.我爲是人作如是言善惡果報實有受者。云何知有.善男子過去之世拘尸那

  竭有王名曰善見.作童子時經八萬四千歲.作太子時八萬四千歲.及登王位亦八萬

  四千歲.於獨處坐作是思惟衆生薄福壽命短促常有四怨而隨逐之不自覺知猶故

  放逸.是故我當出家修道斷絕四怨生老病死.卽敕有司於其城外作七寶堂.作已便

  ********************

  告羣臣百官宮內后妃諸子眷屬汝等當知我欲出家能見聽不.爾時大臣及其眷屬

  各作是言善哉大王今正是時.時善見王將一使人獨往堂上復經八萬四千年中修

  習慈心.是慈因緣於後八萬四千世中次第得作轉輪聖王.三十世中作釋提桓因.無

  量世中作諸小王.善男子爾時善見豈異人乎莫作斯觀卽我身是.善男子我諸弟子

  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有我及有我所。又我一時爲諸衆生說言我者卽

  是性也.所謂內外因緣十二因緣衆生五陰心界世間功德業行自在天世卽名爲我.

  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有我。善男子復於異時有一比丘來至

  我所作如是言世尊云何名我誰是我耶何緣故我.我時卽爲比丘說言比丘無我我

  所眼者卽是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其生之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雖有業果

  無有作者無有捨陰及受陰者.如汝所問云何我者我卽期也.誰是我者卽是業也.何

  緣我者卽是愛也。比丘譬如二手相拍聲出其中.我亦如是衆生業愛三因緣故名之

  爲我。比丘一切衆生色不是我我中無色色中無我乃至識亦如是.比丘諸外道輩雖

  ********************

  說有我終不離陰.若說離陰别有我者無有是處.一切衆生行如幻化熱時之燄.比丘

  五陰皆是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善男子爾時多有無量比丘觀此五陰無我我所得阿

  羅漢果.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無我。善男子我於經中

  復作是言三事和合得受是身一父二母三者中陰是三和合得受是身.或時復說阿

  那含人現般涅槃或於中陰入般涅槃.或復說言中陰身根具足明了皆因往業如淨

  醍醐.善男子我或時說弊惡衆生所受中陰如世間中麤澀氀褐純善衆生所受中陰

  如波羅柰所出白[一]氎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有中陰。善男子我復

  爲彼逆罪衆生而作是言造五逆者捨身直入阿鼻地獄.我復說言曇摩留枝比丘捨

  身直入阿鼻地獄於其中間無止宿處.我復爲彼犢子梵志說言梵志若有中陰則有

  六有.我復說言無色衆生無有中陰.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

  定無中陰。善男子我於經中復說有退.何以故因於無量懈怠懶惰諸比丘等不修道

  故說退五種.一者樂於多事二者樂說世事三者樂於睡眠四者樂近在家五者樂多

  注:

  [一]原刻作疊.今依麗刻改.

  ********************

  遊行.以是因緣令比丘退.說退因緣復有二種一內二外.阿羅漢人雖離內因不離外

  因以外因緣故生煩惱生煩惱故則便退失.復有比丘名曰瞿坻六反退失退已慙愧

  復更進修第七卽得得已恐失以刀自害.我復或說有時解脫或說六種阿羅漢等.我

  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有退。善男子經中復說譬如焦炭不還爲

  木亦如瓶壞更無瓶用煩惱亦爾阿羅漢斷終不還生.亦說衆生生煩惱因凡有三種

  一者未斷煩惱二者不斷因緣三者不善思惟而阿羅漢無二因緣謂斷煩惱無不善

  思惟.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無退。善男子我於經中說

  如來身凡有二種一者生身二者法身.言生身者卽是方便應化之身如是身者可得

  言是生老病死長短黑白是此是彼是學無學.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

  來定說佛身是有爲法。法身卽是常樂我淨永離一切生老病死非白非黑非長非短

  非此非彼非學無學.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動無有變易.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

  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佛身是無爲法。善男子我經中說云何名爲十二因緣

  ********************

  從無明生行從行生識從識生名色從名色生六入從六入生觸從觸生受從受生愛

  從愛生取從取生有從有生生從生則有老死憂苦.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

  我意唱言如來說十二因緣定是有爲。我又一時告喻比丘而作是言十二因緣有佛

  無佛性相常住.善男子有十二緣不從緣生有從緣生非十二緣有從緣生亦十二緣

  有非緣生非十二緣.有十二緣非緣生者謂未來世十二[一]支也.有從緣生非十二緣者

  謂阿羅漢所有五陰.有從緣生[二]亦十二緣者謂凡夫人所有五陰十二因緣.有非緣生

  非十二緣者謂虛空涅槃.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十二緣

  定是無爲。善男子我經中說一切衆生作善惡業捨身之時四大於此卽時散壞.純善

  業者心卽上行.純惡業者心卽下行.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

  說心定常。善男子我於一時爲頻婆娑羅王而作是言大王當知色是無常何以故從

  無常因而得生故.是色若從無常因生智者云何說言是常.若色是常不應壞滅生諸

  苦惱.今見是色散滅破壞是故當知色是無常.乃至識亦如是.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

  注:

  [一]原刻作枝.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名.今依藏本及餘刻改.

  ********************

  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心定斷。善男子我經中說我諸弟子受諸香華金銀寶物

  妻子奴婢八不淨物獲得正道.得正道已亦不捨離.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定

  言如來說受五欲不妨聖道。又我一時復作是說在家之人得正道者無有是處.善男

  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受五欲定遮正道。善男子我經中說遠

  離煩惱未得解脫猶如欲界修習世間第一法也.善男子我諸弟子聞作是說不解我

  意唱言如來說第一法唯是欲界。又復我說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在於初禪至第

  四禪.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如是法在於色界。又復我說諸外道

  等先已得斷四禪煩惱修習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觀四真諦得阿那含果.我諸弟

  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第一法在無色界。善男子我經中說四種施中有

  三種淨.一者施主信因信果信施受者不信因果與施.二者受者信因果施施主不信

  因果及施.三者施主受者二俱有信.四者施主受者二俱不信.是四種施初三種淨.我

  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施唯意。善男子我於一時復作是說施者施

  ********************

  時以五事施.何等爲五.一者施色二者施力三者施安四者施命五者施辯.以是因緣

  施主還得五事果報.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施卽五陰。善男子我於

  一時宣說涅槃卽是遠離煩惱永盡滅無遺餘.猶如燈滅更無法生涅槃亦爾.言虛空

  者卽無所有.譬如世間無所有故名爲虛空.非智緣滅卽無所有.如其有者應有因緣.

  有因緣故應有盡滅.以其無故無有盡滅.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無

  三無爲。善男子我於一時爲目揵連而作是言.目連夫涅槃者卽是章句卽是足迹是

  畢竟處是無所畏卽是大師卽是大果是畢竟智卽是大忍無礙三昧是大法界是甘

  露味卽是難見.目連若說無涅槃者云何有人生誹謗者墮於地獄.善男子我諸弟子

  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有涅槃。復於一時我爲目連而作是說.目連眼不牢

  固至身亦爾皆不牢固不牢固故名爲虛空.食下回轉消化之處一切音聲皆名虛空.

  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決定說有虛空無爲。復於一時爲目連說.目

  連有人未得須陀洹果住忍法時斷於無量三惡道報當知不從智緣而滅.我諸弟子

  ********************

  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決定說有非智緣滅。善男子我又一時爲跋波比丘說.

  跋波若比丘觀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近若遠若麤若細如是等色非我我所.若

  有比丘如是觀已能斷色愛.跋波又言云何名色.我言四大名色四陰名名.我弟子聞

  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決定說言色是四大。善男子我復說言譬如因鏡則有像

  現.色亦如是因四大造所謂麤細澀滑青黃赤白長短方圓[一]斜角輕重寒熱飢渴煙雲

  塵霧是名造色猶如響像.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有四大則有造

  色或有四大無有造色。善男子往昔一時菩提王子作如是言若有比丘護持禁戒若

  發惡心當知是時失比丘戒.我時語言菩提王子戒有七種從於身口有無作色.以是

  無作色因緣故其心雖在惡無記中不名失戒猶名持戒.以何因緣名無作色.非異色

  因不作異色因果.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有無作色。善男子

  我於餘經作如是言.戒者卽是遮制惡法.若不作惡是名持戒.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

  解我意唱言如來決定宣說無無作色。善男子我於經中作如是說.聖人色陰乃至識

  注:

  [一]原刻作邪.今依餘刻改.

  ********************

  陰皆是無明因緣所出.一切凡夫亦復如是.從無明生愛當知是愛卽是無明.從愛生

  取當知是取卽無明愛.從取生有是有卽是無明愛取.從有生受當知是受卽是行有.

  從受因緣生於名色無明愛取有行受觸識六入等是故受者卽十二支.善男子我諸

  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無心數。善男子我於經中作如是說.從眼色明

  惡欲等四則生眼識.言惡欲者卽是無明.欲性求時卽名爲愛.愛因緣取.取名爲業.業

  因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想受愛信精進定慧.如是等法因觸而

  生然非是觸.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有心數。善男子我或

  時說唯有一有.或說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至二十五.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

  言如來說有五有或言六有。善男子我往一時住迦毗羅衛尼拘陀林.時釋摩男來至

  我所作如是言云何名爲優婆塞也.我卽爲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諸根完具受三歸

  依是則名爲優婆塞也.釋摩男言世尊云何名爲一分優婆塞.我言摩男若受三歸及

  受一戒是名一分優婆塞也.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優婆塞戒不

  ********************

  具受得善男子我於一時住恆河邊爾時迦旃延來至我所作如是言世尊我教衆生

  令受齋法或一日或一夜或一時或一念如是之人成齋不耶.我言比丘是人得善不

  名得齋.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八戒齋具受乃得。善男子我於經

  中作如是說.若有比丘犯四重已不名比丘名破比丘亡失比丘不復能生善芽種子.

  譬如焦種不生果實.如多羅樹頭若斷壞則不生果.犯重比丘亦復如是.我諸弟子聞

  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諸比丘犯重禁已失比丘戒。善男子我於經中爲純陀

  說.四種比丘一者畢竟到道二者示道三者受道四者汙道.犯四重者卽是汙道.我諸

  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諸比丘犯四重已不失禁戒。善男子我於經中

  告諸比丘一乘一道一行一緣.如是一乘乃至一緣能爲衆生作大寂靜永斷一切繫

  縛愁苦苦及苦因令一切衆到於一有.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須

  陀洹乃至阿羅漢人皆得佛道。善男子我於經中說須陀洹人人間天上七返往來便

  般涅槃.斯陀含人一受人天便般涅槃.阿那含人凡有五種或有中間般涅槃者乃至

  ********************

  上流般涅槃者.阿羅漢人凡有二種一者現在二者未來.現在亦斷煩惱五陰未來亦

  斷煩惱五陰.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須陀洹至阿羅漢不得佛道。

  善男子我於此經說言佛性具有六事一常二實三真四善五淨六可見.我諸弟子聞

  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衆生佛性離衆生有。善男子我又說言衆生佛性猶如虛

  空.虛空者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內非外非是色聲香味觸攝.佛性亦爾.我諸弟子

  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衆生佛性離衆生有。善男子我又復說衆生佛性猶如

  貧女宅中寶藏.力士額上金剛寶珠.轉輪聖王甘露之泉.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

  意唱言佛說衆生佛性離衆生有。善男子我又復說犯四重禁一闡提人謗方等經作

  五逆罪皆有佛性.如是衆生都無善法.佛性是善.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

  佛說衆生佛性離衆生有。善男子我又復說衆生者卽是佛性.何以故若離衆生不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與波斯匿王說於象喻.如盲說象雖不得象然不離象.

  衆生說色乃至說識是佛性者亦復如是雖非佛性非不佛性.如我爲王說箜篌喻佛

  ********************

  性亦爾.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作種種說如盲問乳佛性亦爾.以是因

  緣或有說言犯四重禁謗方等經作五逆罪一闡提等悉有佛性或說言無。善男子我

  於處處經中說言一人出世多人利益一國土中二轉輪王一世界中二佛出世無有

  是處.一四天下八四天王乃至二他化自在天亦無是處.然我乃說從閻浮提阿鼻地

  獄上至阿迦膩吒天.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無十方佛.我亦於諸大

  乘經中說有十方佛。善男子如是諍訟是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若人於是生疑

  心者猶能摧壞無量煩惱如須彌山.若於是中生決定者是名執著。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執著。佛言.善男子如是之人若從他聞若自尋經若他故教於所著事不能

  放捨是名執著。迦葉復言.世尊如是執著爲是善耶是不善乎。善男子如是執著不名

  爲善.何以故不能摧壞諸疑網故。迦葉復言.世尊如是人者本自不疑.云何說言不壞

  疑網。善男子夫不疑者卽是疑也.世尊若有人謂須陀洹人不墮三惡是人亦當名著

  名疑。善男子是可名定不得名疑.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有人先見人樹後時夜行遙見

  ********************

  杌根便生疑想人耶樹耶.善男子如人先見比丘梵志後時於路遙見比丘卽生疑想

  是沙門耶是梵志乎.善男子如人先見牛與水牛後遙見牛便生疑想彼是牛耶是水

  牛乎.善男子一切衆生先見二物後便生疑.何以故心不了故.我亦不說須陀洹人有

  墮三惡不墮三惡是人何故生於疑心。迦葉言.世尊如佛所說要先見已然後疑者.有

  人未見二種物時亦復生疑何等是耶所謂涅槃.世尊譬如有人路遇濁水然未曾見

  而亦生疑如是水者深耶淺耶.是人未見云何生疑。善男子夫涅槃者卽是斷苦.非涅

  槃者卽是苦也.一切衆生見有二種見苦非苦.苦非苦者卽是飢渴寒熱瞋喜病瘦安

  隱老壯生死繫縛解脫恩愛别離怨憎聚會.衆生見已卽便生疑當有畢竟遠離如是

  苦惱事不.是故衆生於涅槃中而生疑也。汝意若謂是人先來未見濁水云何疑者是

  義不然.何以故.是人先於餘處見已是故於此未曾到處而復生疑。世尊是人先見深

  淺處時已不生疑.於今何故而復生疑。佛言善男子本未行故所以生疑.是故我言不

  了故疑。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疑卽是著著卽是疑爲是誰耶。善男子斷善

  ********************

  根者。迦葉言.世尊何等人輩能斷善根。善男子若有聰明黠慧利根能善分别遠離善

  友不聽正法不善思惟不如法住.如是之人能斷善根。離是四事心自思惟無有施物.

  何以故施者卽是捨於財物.若施有報當知施主常應貧窮.何以故子果相似故.是故

  說言無因無果.若如是說無因無果是則名爲斷善根也。復作是念施主受者及以財

  物三事無常無有停住.若無停住云何說言此是施主受者財物.若無受者云何得果.

  以是義故無因無果.若如是說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施者施時有

  五事施.受者受已或時作善或作不善.而是施主亦復不得善不善果.如世間法從子

  生果果還作子.因卽施主果卽受者.而是受者不能以此善不善法令施主得.以是義

  故無因無果.若如是說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無有施物.何以故施

  物無記若是無記云何而得善果報也.無善惡果卽是無記.財若無記當知則無善惡

  果報.是故無施無因無果.若如是說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施者卽

  意若是意者無見無對非是色法.若非是色云何可施.是故無施無因無果.若如是說

  ********************

  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一]復作是念施主若爲佛像天像命過父母而行施者則

  無受者.若無受者應無果報.若無果報是爲無因.若無因者是爲無果.若如是說無因

  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無父無母若言父母是衆生因生衆生者理應常

  生無有斷絕.何以故因常有故.然不常生.是故當知無有父母。復作是念無父無母.何

  以故若衆生身因父母有一人應具男女二根.然無具者.當知衆生非因父母。復作是

  念非因父母而生衆生.何以故眼見衆生不似父母謂身色心威儀進止.是故父母非

  衆生因。復作是念一切世間有四種無.一者未生名無如泥團時未有瓶用.二者滅已

  名無如瓶壞已是名爲無.三者各異互無如牛中無馬馬中無牛.四者畢竟名無如兔

  角龜毛.衆生父母亦復如是同此四無.若言父母衆生因者父母死時子不必死.是故

  父母非衆生因。復作是念若言父母衆生因者應因父母常生衆生.然而復有化生溼

  生.是故當知非因父母生衆生也。復作是念自有衆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長.譬如孔雀

  聞雷震聲而便得身.又如青雀飲雄雀淚而便得身.如命命鳥見雄者舞卽便得身.作

  注:

  [一]以下藏本卷四十六.

  ********************

  是念時如其不遇善知識者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一切世間無善惡果.何以

  故有諸衆生具十善法樂行惠施勤修功德是人亦復疾病集身中年夭喪財物損失

  多諸憂苦.有行十惡慳貪嫉妬懶惰懈怠不修諸善身安無病終保年壽多饒財寶無

  諸愁苦.是故當知無善惡果。復作是念我亦曾聞諸聖人說有人修善命終多墮三惡

  道中.有人行惡命終生於人天之中.是故當知無善惡果。復作是念一切聖人有二種

  說或說殺生得善果報或說殺生得惡果報.是故當知聖說不定.聖若不定我云何定.

  是故當知無善惡果。復作是念一切世間無有聖人.何以故若言聖人應得正道.一切

  衆生具煩惱時修正道者當知是人正道煩惱一時俱有.若一時有當知正道不能破

  結.若無煩惱而修道者如是正道爲何所作.是故具煩惱者道不能壞.不具煩惱道則

  無用.是故當知一切世間無有聖人。復作是念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是十二因緣

  一切衆生等共有之.八聖道者其性平等亦應如是.一人得時一切應得.一人修時應

  一切苦滅.何以故煩惱等故.而今不得.是故當知無有正道。復作是念聖人皆有同凡

  ********************

  夫法所謂飲食行住坐臥睡眠喜笑飢渴寒熱憂愁恐怖.若同凡夫如是事者當知聖

  人不得聖道.若得聖道應當永斷如是等事.如是等事如其不斷當知無道。復作是念

  聖人有身受五欲樂亦復罵辱撾打於人嫉妬憍慢受於苦樂作善惡業.是因緣故知

  無聖人.若有道者應斷是事.是事不斷當知無道。復作是念多憐愍者名爲聖人.何因

  緣故名爲聖人.道因緣故名爲聖人.若道性憐愍便應愍念一切衆生不待修已然後

  方得.如其無愍何故聖人因得聖道能憐愍耶.是故當知世無聖道。復作是念一切四

  大不從因生衆生等有.是四大性不觀衆生是邊應到彼不應到.若有聖道性應如是.

  然今不爾.是故當知世無聖人.復作是念若諸聖人有一涅槃當知是則無有聖人.何

  以故不可得故.常住之法理不可得不可取捨.若諸聖人涅槃多者是則無常.何以故

  可數法故.涅槃若一一人得時一切應得.涅槃若多是則有邊.如其有邊云何名常。若

  有說言涅槃體一解脫是多如蓋是一牙舌是多是義不然.何以故一一所得非一切

  得.[一]以有邊故是應無常.若無常者云何得名爲涅槃耶.涅槃若無誰爲聖人.是故當知

  注:

  [一]原刻作亦.今依藏本及麗刻改.

  ********************

  無有聖人。復作是念聖人之道非因緣得.若聖人道非因緣得何故一切不作聖人.若

  一切人非聖人者當知是則無有聖人及以聖道。復作是念聖說正見有二因緣一者

  從他聞法二者內自思惟.是二因緣若從緣生所從生者復從緣生如是展轉有無窮

  過.若是二事不從緣生一切衆生何故不得.作是觀時能斷善根。善男子若有衆生深

  見如是無因無果是人能斷信等五根.善男子斷善根者非是下劣愚鈍之人亦非天

  中及三惡道.破僧亦爾。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之人何時當能還生善根。佛言.善

  男子是人二時還生善根.初入地獄出地獄時。善男子善有三種過去現在未來.若過

  去者其性自滅.因雖滅盡果報未熟.是故不名斷過去果.斷三世因故名爲斷。迦葉菩

  薩白佛言.世尊若斷三世因名斷善根斷善根人卽有佛性.如是佛性爲是過去爲是

  現在爲是未來爲徧三世.若過去者云何名常佛性亦常是故當知非過去也.若未來

  者云何名常何故佛說一切衆生必定當得若必定得云何言斷.若現在者復云何常

  何故復言必定可見.如來亦說佛性有六一常二真三實四善五淨六可見。若斷善根

  ********************

  有佛性者則不得名斷善根也.若無佛性云何復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若言佛性亦

  有亦斷.云何如來復說是常。佛言.善男子如來世尊爲衆生故有四種答.一者定答二

  者分别答三者隨問答四者置答。善男子云何定答.若問惡業得善果耶不善果乎是

  應定答得不善果.善亦如是.若問如來一切智不是應定答是一切智.若問佛法是清

  淨不是應定答必定清淨.若問如來弟子如法住不是應定答有如法住.是名定答。云

  何分别答.如我所說四真諦法云何爲四苦集滅道.何謂苦諦有八苦故名曰苦諦.云

  何集諦五陰因故名爲集諦.云何滅諦貪欲瞋癡畢竟盡故名爲滅諦.云何道諦三十

  七助道法名爲道諦.是名分别答。云何隨問答.如我所說一切法無常.復有問言如來

  世尊爲何法故說於無常.答言如來爲有爲法故說無常.無我亦爾.如我所說一切法

  燒.他又問言如來世尊爲何法故說一切燒.答言如來爲貪瞋癡說一切燒。善男子如

  來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三念處首棱嚴等八萬億諸三昧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五智印等三萬五千諸三昧門金剛定等四千二百諸三昧門方便三昧無量無邊如

  ********************

  是等法是佛佛性.如是佛性則有七事一常二我三樂四淨五真六實七善是名分别

  答.善男子後身菩薩佛性有六一常二淨三真四實五善六少見是名分别答。如汝先

  問斷善根人有佛性者[一]是人亦有如來佛性亦有後身佛性.是二佛性障未來故得名

  爲無.畢定得故得名爲有.是名分别答。如來佛性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後身佛性現

  在未來少可見故得名現在.未具見故名爲未來.如來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則不爾有是三世有非三世.後身菩薩佛性因故亦

  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如是.是名分别答。九住菩薩佛性六種一常二善三真四實五

  淨六可見.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如是.是名分别答。八住菩薩下至六住

  佛性五事一真二實三淨四善五可見.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如是.是名

  分别答。五住菩薩下至初住佛性五事一真二實三淨四可見五善不善.善男子是五

  種佛性六種佛性七種佛性斷善根人必當得故故得言有.是名分别答。若有說言斷

  善根者定有佛性定無佛性.是名置答。迦葉菩薩言.世尊我聞不答乃名置答.如來今

  注:

  [一]此二字依藏本及餘刻加.

  ********************

  者何因緣答而名置答。善男子我亦不說置而不答乃說置答.善男子如是置答復有

  二種一者遮止二者莫著.以是義故得名置答。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

  ********************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二卷·宝亮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四·唐慧琳
  摄大乘论释 第八卷·世亲
  执象而求·李叔同
  阿弥陀经疏·窥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澄观
  戒持·李叔同
  刻雪峰语录缘起·雪峰义存
  释门归敬仪(上卷)·道宣
  卷四百六十二·佚名
  卷第三十·道原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道宣
  卷第二·义净
  卷第七十九·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二·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出 讲武·李渔

    〖鹊桥仙〗(小生冠带,引众,末扮中军随上)弭奸无策,养痈贻悔,忧国丹心如坠。一方有事万邦危,患不止东南半壁。庸儒个个说修身,大事临头辨始真。若使力行无实效,从前讲学尽欺人。下官王守仁是也。自蒙圣恩,特简授以副都御史之职,巡

  • 王挺秀·隋树森

    王挺秀,或作王庭秀,字号未详, 山东益都(今山东益都县)人,淘金千户,事迹无考。约元世祖中统前后在世。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第二十人。贾仲明为其所补

  • 卷一百七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涧泉吟藁韩琥字仲止元吉之子有高节从仕不久即归信上嘉定中卒有涧泉集五月十日【嘉定十三年】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幽人方独夜山寺有防行野处偏宜夏

  • 卷三十六·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六平湖沈季友编宋吴山道人括异志曰三山曽先生陟尝寓馆于海盐陈氏七载有道人自吴山来谓曰子思乡之切何不暂归乃剪纸为马令合眼上马以水噀之其疾如风嘱曰汝归不可乆留湏防到家门户如旧妻令入

  • 卷一百五十三·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秋七月壬申朔享 太庙 命皇太子行礼○甲戌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有尾光烛地出垒壁阵西南行入羽林军南一小星随之○丙子驻跸禽胡山敕山西狭西辽东临边诸城增筑烽堠谨备御命辽东都指挥巫凯等先率所部还凯因奏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纪昀

    叛臣传宋 【一】 ○宋一郭药师 杜充吴曦郭药师 杜充 吴曦 △郭药师 郭药师渤海铁州人辽之将亡燕王淳募兵辽东使报怨女真目曰怨军药师为之渠首淳建号于燕改怨军为常胜军擢药师至诸卫上 将军涿州留守淳死其妻萧后称制

  •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二)·王彦威

    直督李鸿章致枢垣曾国荃报预备五船援台电军机处奏英欲调停战事拟订办法请寄李鸿章曾纪泽核办折(附旨及条款)使英曾纪泽致总署法廷对和议情形电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致枢垣取道江西赴闽电全权大臣曾国荃致枢垣南洋船俟北洋

  • 提要·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五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史评类提要【臣】等谨案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十七卷元胡一桂撰一桂有易本义附録纂疏已着録是书自三皇以迄五代裒集史事附以论断前有大德壬寅自序并地理世系等十三图

  • 世家卷第八 高丽史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文宗二。○(丁酉)十一年春正月戊寅朔放朝贺。己丑以高维为右拾遗。 中书省奏: "维系出耽罗不合谏省如惜其才请授他官。" 从之。乙未陨石

  • 卷六 礼一(吉礼 )·龙文彬

    ◎礼太祖初定天下,首开礼乐二局,广徵耆儒,分曹究讨。洪武元年,命中书省暨翰林院、太常寺定拟祀典,乃历叙沿革之由,酌定郊庙宗社议以进。礼官及诸儒臣又编集郊庙山川等仪,及古帝王祭祀感格可垂鉴戒者,名曰《存心录》。二年,诏诸

  • 广诂·孔鲋

    渊、懿、邃、赜,深也。封、巨、莫、莾、艾、祁,大也。颁、赋、铺、敷,布也。盖、戴、焘、蒙、冐,覆也。钟、崇、府、众、积、灌、丛、朴,聚也。阅、捜、履、庀,具也。攻、为、诂、相、旬、宰、营、匠,治也。蠲、祓、禋、屑,洁

  • 书义矜式卷六·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周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莫善于尧舜官人之法莫大于尧舜安民之功夫官人之法非尧舜所自为也上考于古人而官得其要安民之功非尧舜所自能也下总于大臣而民得其安

  • 四讳篇第六八·王充

    【题解】东汉时期,在“天人感应”、谶纬迷信思想的统治下,各种迷信忌讳大肆泛滥。从本篇至《解除篇》,是王充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迷信忌讳的八篇论文。王充在本篇中批驳了四种迷信忌讳:一、忌讳在住宅西边

  • 奉法品第三·佚名

    佛告阿难。如来至真等正觉。何因赞扬菩萨奉持法乎。菩萨於此存於佛道而不退转。执持觉轨了了分别不越法界。不可思议逮得经籍。所可总持常处不动。志顺法句质一切疑。诸法自然无所猗著。所可总持不有依立。顺於总持不

  • 密藏禅师遗稿序·道开

    密藏禅师遗稿序密藏开禅师遗稿法孙按指上人所收辑也,藏师英伟,雄骏千仞,璧立为紫柏尊者,上首法筵,海众所至。云涌定中,知本师将有王难,刺血上书,一夕隐去,师资閟现,群龙无首,诸天鬼神犹不能测知而况于凡心凡眼乎?遗稿多所与群公书

  • 基地与地球·阿西莫夫

    《基地与地球》(Foundation and Earth),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86年的科幻小说,“基地系列”第五部作品,归于“基地后传”,也是年代最晚的基地故事。银河的命运取决于某人一念之间,这个人就是葛兰·崔维兹,而他竟

  • 阿难同学经·佚名

    阿难同学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掘多比丘欲还俗,阿难启佛开示之,使之证果入灭。

  • 金七十论·佚名

    音译《波罗末陀》,亦名《拘罗那陀》。又译《拘那罗陀》,意译《亲依》。印度数论派哲学经典。作者生卒年不详,约在公元350年(2—5世纪各种推论均有)。公元6世纪传入中国,后被保存在汉文佛典大藏经内。译者真谛(Para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