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述千品第十六

昔佛在舍卫国。有一长老比丘字般特。新作比丘禀性闇塞。佛令五百罗汉日日教之。三年之中不得一偈。国中四辈皆知其愚冥。佛愍伤之即呼著前授与一偈。守口摄意身莫犯非。如是行者得度世。时般特感佛慈恩。欢欣心开诵偈上口。佛告之曰:汝今年老。方得一偈人皆知之不足为奇。今当为汝解说其义。一心谛听。般特受教而听。佛即为说身三口四意三所由。观其所起察其所灭。三界五道轮转不息。由之昇天由之堕渊由之得道。涅槃自然分别为说无量妙法。时般特?然心开。即得罗汉道。尔时有五百比丘尼别有精舍。佛日遣一比丘为说经法。明日般特次应当行。诸尼闻之皆豫含笑。明日来者,我等当共逆说其偈令之惭愧无所一言:明日般特往诸比丘尼。大小皆出作礼相视而笑。坐毕下食食已澡手请令说法。时般特即上高座自惭否曰:薄德下才末为沙门。顽钝有素所学不多。唯知一偈粗识其义。当为敷演愿各静听。诸年少比丘尼。欲逆说偈口不能开。惊怖自责稽首悔过。般特即如佛所说,一一分别身意所由罪福内外昇天得道凝神断想入定之法。即时诸尼闻其所说甚怪甚异。一心欢喜皆得罗汉道。後日国王波斯匿。请佛众僧於正殿会。佛欲现般特威神。与钵令持随後而行。门士识之留不听入。卿为沙门一偈不了受请何为。吾是俗人由尚知偈。岂况沙门无有智慧。施卿无益不须入门。时般特即住门外。佛坐正殿上行水已毕。般特即擎钵申臂遥以授佛。王及群臣夫人太子。众会四辈。见臂来入不见其形。怪而问佛是何人臂。佛言:是般特比丘臂也。近日得道。向吾使持钵。门士不听来入。是以申臂授吾钵耳。即便请入威神倍常。王白佛言:闻般特本性愚钝方知一偈何缘得道。佛告王曰:学不必多行之为上。般特解一偈义。精理入神。身口意寂净如天金。人虽多学不解不行徒丧识想。有何益哉。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虽诵千章,句义不正,不如一要。闻可灭恶,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行可度,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佛说偈已三百比丘得阿罗汉道。王及群臣夫人太子莫不欢喜。

昔佛在舍卫国精舍之中。为天人说法。时舍卫国中有婆罗门长者名蓝达。大富无极。其家资财不可计数。梵志之法当作大坛以显名誉。尽家之财持用布施作般阇于瑟。供养婆罗门五千馀人。五年之中供给衣被床榻医药珍琦宝物郊祠供具。尽所爱惜。诸梵志等五年之中。为罗摩达长者,祭祀诸天四山五岳星宿水火。无不周遍。咒愿长者长夜受福五岁已周。最後一日极大布施如长者法。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象马车乘奴婢资财。七宝服饰散盖履屣。鹿皮之衣。锡杖踞床澡罐澡盘。床榻席荐。所应当得事事八万四千尽持布施。当其尔日皆来大会。鬼神国王大臣梵志大姓。悉来会坐隐隐阗阗莫不欢欣。佛见如是叹然言曰:此大姓梵志何以愚痴。所施大多福报薄少。如种火中何从得报也。若我不化长离法门。於是世尊便起严服。化从地出放大光明普照众会。大小见之怪未曾有。惊怖悚惧不知何神。长者罗摩达及诸大众。头面著地为佛作礼。佛见众人皆有敬心。因其恭肃便说偈言:

月千反祠,终身不彻,不如须臾。一心念法,一念造福,胜彼终身。虽终百岁,奉事火神,不如须臾。供养三尊,一供养福,胜彼百年。

於是世尊告蓝达曰:施有四事何等为四。一者施多得福报少。二者施少得福报多。三者施多得福报多。四者施少得报亦少何谓施多得福报少者,其人愚痴杀生祭祠。饮酒歌舞破损财宝。无有福慧。何谓施少得报少者,以慳贪恶意施凡道士。俱两愚痴是故无福。何谓施少得福多者,能以慈心奉道德人。道士食已精进学诵。施此虽少其福弥大。何谓施多得福多者,若有贤者觉世无常。好心出财起立塔寺精舍果园。供养三尊衣服履屣床榻厨膳。斯福如五河流入於大海。福流如是世世不断。是为施多其报转多。譬如农家地有厚薄所得不同。尔时蓝达长者座中会人。见佛变化闻说法言皆大欢喜。诸天人神皆得须陀洹道。五千梵志皆作沙门得应真道。主人蓝达居家大校皆受五戒亦得道迹。国王大臣皆受三自归。为优婆塞亦得法眼。

昔佛在舍卫精舍教化时。罗阅祇国有一人。为人凶愚不孝父母。轻侮良善不敬长老。居门衰耗常不如意。便行事火欲求福祐。事火之法。日適欲没燃大火聚。向之跪拜或至夜半火灭乃止。如是三年不得其福。更事日月。事日月法昼以日出夜以月明向日月拜。没乃休止。如是三年复不得福。转复事天烧香跪拜。奉上甘美香华酒脯猪羊牛犊。遂至贫困故不得福。勤苦憔悴病不去门。闻舍卫国有佛诸天所宗。当往奉事必望得福。即到佛所。至精舍门瞻睹世尊,光相晃然容颜奇异如星中月。见佛欢喜头面作礼叉手白佛。生长愚痴不识三尊。事火日月及诸天神。九年精勤永不蒙福。颜色憔悴气力衰微。四大多患死亡无日。伏承世尊度人之师。故远自归愿垂福庆。佛告之曰:汝之所事。弥是妖邪魑魅魍魉。祷祀如山罪如江海。杀生求福去福远矣。正使百劫勤苦尽杀。普天猪羊持用祷祀。罪如须弥福无芥子。徒自费丧岂不惑哉。又卿为人不孝父母。轻易贤善不敬长老。憍慢贡高三毒炽盛。罪日深何缘得福。若能改心礼敬贤者威仪礼节供奉长老。弃恶信善修己崇仁。四福日增世世无患。何等为四。一者颜色端正。二者气力丰强。三者安隐无玻四者益寿终不枉横。行之不懈亦可得道。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祭神以求福,从後观其报。四分未望一,不如礼贤者,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

於是其人闻佛此偈。欢喜信解稽首作礼。重白佛言:罪垢所蔽积罪九年。幸赖慈化今得开解。唯愿世尊听为沙门。佛言:善来比丘。头发自堕即成沙门。内思安般即得罗汉道。

猜你喜欢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九·明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第三·窥基
  卷十五·僧祐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印光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佚名
  五阴品第二之一·佚名
  能大能小·佚名
  卷之十六·铁壁慧机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三转法轮经·佚名
  佛说鬼子母经·佚名
  高僧傳卷第四(義解一)·慧皎
  颠海心韵自叙·太虚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二卷·世友
  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徐世昌

    孙奇逢孙奇逢,字启泰,号锺元,容城人。晚居辉县夏峰村,学者称夏峰先生。明万历庚子举人。入国朝,屡徵不起。从祀孔庙。有《夏峰先生集》。读许鲁斋集我读公遗书,知公心最苦。乾坤值元运,民彝已无主。公等二三

  • 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八十三·赵尔巽

      岳锺琪季父超龙 超龙子锺璜 锺琪子濬 策棱子成衮紥布 车布登紥布   岳锺琪,字东美,四川成都人。父升龙,初入伍,授永泰营千总。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永泰营游击许忠臣受三桂劄。升龙使诣提督张勇告变,密结兵民,执忠臣杀

  • 卷二十八·黄以周

      徽宗   △大观二年(戊子,一一○八)   1、正月壬子朔,受八宝于大庆殿,大赦天下。(《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案: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云:大观戊子元日,受八宝,大赦。如罢重法,分宗室,升班行,宝刑名,宽党锢,凡数十事。《玉海

  •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七·徐乾学

    宋纪十七【起阏逢敦牂七月尽柔兆涒滩五月凡一年有竒】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五年秋七月辛丑朔贼攻眉州知州李简等坚守逾月贼引去 以户部员外郎魏廷式同勾当自陜西至益州转运事廷式尝入朝奏事帝曰

  • 读礼通考卷六十五·徐乾学

    丧仪节二十八诔周礼春官太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逺近六曰诔【注诔谓积累生时德行以锡之命主为其辞此有文雅辞令难为者故太祝主之】太史遣之日读诔【注遣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人之道终于此累其行而读之太师又帅瞽廞之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周公末路(男儿报国争先逃)·李定夷

    帝制余孽洪宪巨子杨度,自从六君子之魁,变为八罪魁之一后,伏居天津德国租界,拥资以雄。以为我国警权不及,可以长托庇于德人保护之下,而莫予毒矣。孰意欧战影响,竟间接又间接,而及于彼之身。我国与德国绝交消息传至天津,杨尚不觉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三 我离开了家族·溥仪

    为什么把我和家族分开?我到很晚才明白过来,这在我的改造中,实在是个极其重要的步骤,可是在当时,我却把这看做是共产党跟我势不两立的举动。我认为这是要向我的家族调查我过去的行为,以便对我进行审判。 我被捕之后,在苏联

  • 金忠传·张廷玉

    金忠,也就是蒙古王子也先土干。他素来狡猾,遭阿鲁台忌恨。永乐二十一年(1423),成祖亲征漠北,到达上庄堡时,他率妻儿和部属来归降。当时六师深入,敌人已经远逃,皇上正耻于此行无功,见他来归顺,非常高兴,赐给姓名,封为忠勇王,赐给冠

  • 张铨传·张廷玉

    张铨,定远人。跟从太祖军攻取太平,平定集庆、镇江、常州、婺州。直捣江州,激战鄱阳湖,攻取鄂渚,收复淮东,平定吴地。累计战功被任命为指挥佥事。跟从大军攻取中原、燕、晋、秦、蜀等地,晋升为都督佥事。兴建齐王府,工程竣工。

  • 晋纪五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年(己未、299)·司马光

    晋纪五 晋惠帝元康九年(己未,公元299年) [1]春,正月,孟观大破氐众于中亭,获齐万年。 [1]春季,正月,孟观在中亭击溃氐人,抓获齐万年。 [2]太子洗马陈留江统,以为戎、狄乱华,宜早绝其原,乃作《徙戎论》以警朝廷曰:“夫夷、蛮、戎、狄

  • 第十章表决之复议·孙中山

    七十七节复议之定义按之常例,凡动议一经表决之后,或通过,或打消,则事已归了结矣。惟预料议员中过后或有变更意见,遂欲改其表决者,故议会习惯,有许可“复议之动议”,即推翻表决而复行开议也。其作用,则所以救正草率之

  • 卷二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六经籍考【六】经【论语 孟子 孝经 经解】读论语劄记二卷李光地撰光地见易类论语稽求篇四卷毛奇龄撰奇龄见易类论语传注二卷李塨撰塨见易类论语温知録二卷崔纪撰纪见易类论语说二

  • 陈兆焜·周诒春

    陈兆焜 字希尧。年三十二岁。生于广州。本籍住址。广州多宝大街陈宅。已婚。癸卯科广东鄕试举人。吏部拣选知县。肄业京师大学堂。光緖三十四年毕业。授举人。宣统元年。分省补用通判。分发学部。是年。自费游美。入

  • 周书·君牙·佚名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

  • 九经误字·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今天下九经之本以国子监所刻者为据而其中譌脱寔多又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二传既不列于学官其学殆废而仪礼则更无他本可雠其譌脱尤甚于诸经若士子各专一经而下邑穷儒不能皆得监本止习书肆流传之本则又往往异于

  • 卷第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玺印禅师语录法玺印禅师语录卷第四嗣法门人性圆旋玑旋哲旋贤等编次住北京南城清化禅寺语录师于壬子年九月二十二日进院。山门门户近都深固幽远八字打开谁是主者一喝便进。弥勒殿久视云坦腹者阿师为何

  • 八闽通志·黄仲昭

    福建地方志。明陈道修、黄仲昭纂。八十七卷。仲昭,名潜,字以行,人称未轩先生,福建莆田人。成化进士。授编修,官至江西提学佥事。后乞归专事著述。有《未轩集》、 《兴化府志》、 《延平府志》等。八闽,为福建省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