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七

嗣法门人彻纲等编

法语

再三副寺

叢林執事,今古弘規,出彼入此,提撕本分。一味貼貼實實,盡錙銖、分涇渭,不肯移易一絲毫,方司叢林職務。要兢兢業業,截鐵斬釘,轍古人閫域,蹈佛祖樞機,當思楊岐保壽,燈盞生薑不可曲徇阿容任情取適,驀向公私緊要處㘞地一聲,方信「再三撈摝始應知」之句不我欺也。

心不禪人

禪和子秖為腰包拄杖擔閣生平事業,即今走到禹門,卸下腰包、拗折拄杖,一點巴鼻也容不得,始悔從前東奔西竄、踏雨肩風,欠卻人家許多艸鞋帳也。

電書禪人

正因行腳之士風雅,別於庸流,不以榮辱干懷、取捨亂意,勢立萬夫不敵之勇,以破生死心為準則,且非丁一卓二艸艸承當,務在風鍼雨箭劍樹刀林一切境緣撼我不動,又如出林獅子,一心秖要殺人,惹得天下人憎嫌,方具行腳眼。

不會禪人

佛未出世,祖未西來,一道坦然,萬物成現,被老臊胡說起不乾不淨涴濁騷語,使沒意智男兒尋香逐氣馳東往西,不知肩頭腳底蹉過達磨了也。又有一夥惡禿不解吐氣,更與學人添上百二十斤擔子,云乾屎橛、麻三斤、庭前柏樹子,埋沒人家男女。靜明者裏無隔夜禪與你參,但看無佛祖以前是箇甚麼,看來看去,看破看底人,始信乾屎橛、麻三斤,也是一場精扯誕。

佛冤侍者

參學大旨,貴行解相應,直窮絕頂之頂,力盡有無之無,毋滯見途,是真參學。然參而罔學,如魚之陸,不及揚鬚振鬣;學而罔參,如湫之水,終難卷泊成瀰。是二者,水因魚以激浪,澤潤九洲;魚得水以全神,飛騰霄漢。爰魚之德固善,而初未嘗不以水為命也,故知學不廢參、參不廢學。參而能學,直造無卓錐之地;學而具參,冥鑒渠一物之無稽。古之脫樊籠、超聖位,包羅萬有、融貫十虛,莫不由茲借路經過。

如壽居士

念佛底人,務向未念之先審諦,念底是誰?猛然會得,原是佛念佛。既見佛矣,可謂三際平等,萬法一如。釋迦說出許多,固是舌底無骨;彌勒不吐一詞,原來笑裏有刀。

懶石維那

衲子不怕窮,愈窮愈有趣,窮到徹底無,猶得無之力。無無一法中,如鵬而有翼,搖蕩太虛空,擘海取龍饐。貴在物我嫌,因嫌全其志,佛尚且不為,豈重祖苗裔。千七百葛藤,衠是嘔噦氣,三賢十聖流,悉成鬼活計。應用便知有,頃爾超調御,放曠萬機空,舉止皆佛事。過橋拆卻橋,逢場便作戲,橫亙十方中,一毫頭上立。摑倒須菩提,踏翻維摩詰,不善說法要,惹得天花墜。靜明無底窮,所窮猶不唧,分付聆維那,莫窮在無地。

風竇副寺

執事之任,以果決勇斷為良、柔和善順為則,眼親手辨於量茶數米之際,真參實悟於吐故納新之場,卓卓盡天真,頭頭契本有,爰亂艸不可惜剪,八皮且度弗齊,寧教厭惡於初機,漫莫引嫌於後世。得不乖乎輔弼,失不愧於自心,冥鑒秋毫,是為道用,儲糧屯糝,節儉叢林,手眼藏鋒,毋令滲漏,鍼劄不入、臨機弗讓,一絲操守連綿,輒便赤窮到底。如斯謹慎,彀齒相關,發一機而群機盡伏,豁一牖而眾牖俱開,徹體風規為通人愛,實因剛柔勇決,果斷成褫。瑣瑣碎碎做來,豐豐隆隆拈出,百靈拱手、千聖攢眉,佛祖站在下風,堪為法門英俊。

智幻禪人

諸佛於無中唱有,兔馬有角;列祖於有中談無,牛羊無角。靜明向牛馬隊中,據一條白棒,掃除從上知解,截斷今昔有無,撥轉天關真機,獨耀兔馬所有。本有天真,匪從外藉,牛羊所無,丰神自若,詎假他求,應知線雨繫枯樁,片雲橫斷嶺,色色稱提本分,頭頭竭露自家,苟非用力於睹聞之先,安識有無無有之機會也。

鋤月禪人

秖緣行腳苦,行腳快心多,形影垂風露,機清似太阿,藏鋒於寶匣,萬籟奏笙歌,漫莫輕拈出,留來斬佛魔。

不多禪人

先聖有遺言,修真心履踐,時彎智慧弓,默架靈機箭,射倒無明山,摟碎人我見,堂堂獨露底,千古為龜鑑。

荷擔傳居士

參禪貴玅悟,莫循道理路,驀地忽知非,佛亦不肯做。學道莫執著,一種平懷箇,腳跟點地時,自然活鱍鱍。欲透生死關,捏定死貓頭,摸著娘生鼻,眉毛眼上浮,踏著自家底,頭頭總現前,穿衣與喫飯,閒坐困來眠。

補石禪人

了生脫死句,捷健疾如風,一念絕情想,蕭然與佛同,力明差別智,漫莫合頑空,動靜閒忙裏,綿綿日用中。

守初禪人

奇異風光古,迷離一念差,靈鋒剛似箭,障霧活如蛇,意路雖寥廓,情塵被物遮,分明在者裏,何必外尋他。

彼岸禪人

萬籟無平仄,風嘶去又回,爐煙初吐出,香噴鼻頭來,坐久忘伸腿,行忙懶著鞋,啟簾時一望,春色上莓苔。

雨樹愚監寺

不薦當陽句,徒誇鷁萬里,蓬吞四海風,纜拽千江水,眉稜撐日月,氣焰遮天地,語默涉離微,灑脫欽寰宇。子尋入嘉禾,展布單觸禮,提起今日事,忘卻陳季底。不重子英靈,詎貴子行履,言外秋風生,句下波濤起,滾滾復還來,驚訝東海鯉,崛起吞雲勢,展出摩霄羽,揚眉瞬目中,人天追莫及。

慧舟禪人

海以無涯魚龍豢焉,林以幽邃虎兕棲焉,禪以空寂衲子趨焉。稽禪之一字,囊藏天地、該括百靈,陶冶聖凡、吞吐萬象,微塵歷數莫不於此討誤分迷。三有哲人悉向是中披肝瀝膽,以覺覺斯批剝物彙,道箇麻三斤、乾屎橛,令汝滿肚生疑。千沒奈何,萬沒奈何,奈何到用意不及處,㘞地一聲,魂驚膽喪。到與麼時,海山莫以喻其深,豈獨魚龍為倫匹,即我髡夫釋子尚滯一隅,真乃圓性達人,始做得一番麤造。

耨雲禪人

自少林面壁之後、斷臂負痛以來,鷲嶺之風似有所託。至唐宋來,異見蜂起,談心說性,羅網多端,而禪風一變也。嗣後元明間枝繁幹眾,削兔角以鞭撻虛空,搓龜毛而摶縛萬象,移岳盈壑百計千方,活埋衲子於無底深坑,賣死貓頭於絕聞之域,而禪風又一變也。種種奇抱,條條乖張,弗參禪而禪滿肚,不悟道以道多途,回視二千季前,不值半箇低錢矣。噫嘻風之變禪也,非禪之變風也,間有一二隱於石艸根下,惟待氣息而已,詎肯蹈襲庸人,希冀龍天推出,而魚肉當世者哉!既嬰此際,就是釋迦再出,弗敢手援其溺。逆睹梁天,駟馬何追?汝既奔騰萬里來吳南海之濱,欲吾一見,既見矣,切須領取未晤時底面目,漫莫效者般蟲豸,向閑門破戶學伊短販之流,有傷風化,熄我祖燈也。

瓦解居士病中乞語

此事如人病相似,寒有十分,熱有十分,熱有十分則病有十分,病到九分九釐上,被寒熱二魔攻極,驀地出一通白汗,渾身慶快,覓從前寒熱之象了不可得。參禪亦如是,疑有十分,悟有十分,悟有十分則成佛作祖,脫死了生工夫做到九分九釐上,驀地打破疑網子,歷劫無明冰消瓦解,一切恩愛男女,田園屋宅,悉我閨閣中物。故高峰大師云:「我三十年始做得病中工夫。」古者有「三日不病,祈禱求之。」稽古人深得病中意趣。何也?病中無一切攀緣妄想,大好趣進,所以道病乃眾生之良藥。適見居士病,此一番語言爽快,秖是不曾病著。未病者若病著,未病底翻笑山僧,此番說話亦是病。

牧牛歌示芥山禪人

行腳子,狀如牛,天然快樂飲溪頭,短笛一聲風裏落,頭角參參氣力大。緊隄防,漫收約,莫教劣性由他作,忙忙驀鼻拽回來,馴伏時難定價哉。穿荒畬,鑿瘦畝,良犢不假鞭繩摟,猛然耕破太虛空,大地山河無寸土。沒畔岸,絕籬藩,天為廊廟地為欄,任運騰騰獨自箇,悠悠惟傍水艸眠。羨古今,種田客,者樣畜生誠難得,雖然蹄膊一般麤,毛色青青分外別。牧牛兒,高著眼,芒鞋耳爽牢牢綰,白雲芳艸漫悠悠,勿逐霜聲星月轉。

十二時歌示寒暴書記

雞鳴丑,無限風光盡漏逗。平旦寅,萬象森羅眼上橫。日出卯,見得分明猶未了。食時辰,拈來色色盡佳珍。禺中已,此外別無一星事。日南午,應知大家在裏許。日昳未,六窗開合絕忌諱。晡時申,更有何處不分明。日入酉,門風峭俊關乎紐。黃昏戌,檢點將來無一物。人定亥,者裏別成一世界。夜半子,墮在貍奴窠臼裏。

補石禪人

參禪人不得徹悟者,秖為禪忒參多了,所以廉廉纖纖,不能克證。病在比擬相似,討句鑿奇,鬥百艸機,勝者為了當,此乃禪病也,縱參到彌勒下生,終無了脫。上古以棒喝接機,見衲子入門便喝,先拈出箇膠盆子,令伊手黏腳滯。又有衲子纔入門便喝,要試善知識法眼精明,是證非正;善知識辨得是賓是主,隨便一喝,而學人識此善知識是箇孤峻底,便抵死不放,五回三次,向白鏑芒中另闢一路,此乃正因行腳士也。今時輩不管是賓是主,知解悟解,但謳得幾句詩,便以冬瓜印子一印印定,秖圖門風熱鬧,五百一千贊為丕振,殊不知滅裂法門悉此類耳。汝於秦蜀侍吾六載,尚依依稀稀,不肯立箇決定志,今既萬里南來,酸甜苦澀無不備嘗,快趁色力強健,把作件事做,漫莫青黃向人嘴角邊討些便宜,便去裝模打樣,誑神諕鬼,饒伊聚得百萬眾,不明大法,終是依他作解,非吾種草。若聽老僧之言,鐵石做去,必不相賺。一語未通參一語,一法未透學一法,究到徹頭徹尾處,沒星事干懷,始名通方作者亦名無事道人,釋迦近傍不得,彌勒求出無門,得大機,顯大用,豈與比擬相似之流同日而語哉!慎之,慎之。

完白禪人

此事最現成,極殊麗、齊物我、一往來,穆穆然如天之高、地之厚,日明雲黯、火熱風涼。能育萬物,不以萬物為侶,弗假安排,而絕顛沛滲漏。透此關者,洞見本末,脫或未知,須諦審諦。問此關鍵,從何處發生?已生後又是何物?於中搖搖,此便是生死根,聖凡舍。如汝本蜀人,未來時將謂吳越有多少奇異山川,浪以浮根妄想測度於中,模寫得極成現最微細,似說食人而終不飽。及乎親到一回,山雖崛峻,不過峨眉,水雖淵秀,不及錦浪。較彼前想,元非是有。此事亦如是。又如金屎,法未覷破時如金,已覷破後如屎。你從今日確其志、憤其氣,把作件事做到無下手處,猛然省得天賴之以清、地安之而厚,晝信之明、夕協之昏,說箇此事,猶是不得已安底名。祖師云:「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造到與麼時節,始知入泥入水為你。且道老僧眉毛還在麼?筆頭點出千峰色,墨體猶凝萬世香。

龍淵吼天禪人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適法門蹂蹸之際、叢林凋敗之時,仗庇力量男兒挽回此弊,滹沱幸甚。古者有深雲不月之地,雞犬不聞之天,產一俊材,自不知其壽幾何許,忽得其人,枝可為架海梁,株可為擎天柱。而渤澥千尋之內,魚蝦不及之所,隱一靈鯨,自不知其姿質之成翼,可以摩雲漢氣,可以動天地,如石頭馬祖之輩,頗取法焉。且罟斤之不善,乃漁樵之咎也;衲子之不法,師家之濫也。夫為祖父田園之苗裔,堤岸不可不牢,薅芸不可不進,根麤則花實,葉茂則穗肥,法門賴以光揚、頹風藉以丕振,上不負鷲嶺之託、下添曹源多月矣。勉旃,勉旃。

劍鋒禪人

陳蒲鞋記臨濟為大樹,再參黃檗,折雲門足,激嗣雪峰,門牆之下不肯塗胭抹脂,古之奇人也。青獅翁以龜毛拂付貧兒,汗臭衫施丐者,今之奇人也。是二老心知法門將委,撐拄有人,卻恨撐者力之過,翻正為捂,適瓢笠南來,汗垢膩甚,不惟出力相幫,且笑破兩片唇皮矣。政瞌睡間,偶劍鋒上座從龍淵來,欲法語還楚,故引從上沒來歷涕唾作送行語。倘到鼎州相見,喝風罵雨,周金剛大好與他按下雲頭廝撾一上,始不負我龍淵龍子龍孫之牙爪也。囑,囑。

醉雲禪人

參學人不怕死得活不得,只怕活得死不得。設死了活得,三千七百輸你一籌;倘活了死得,且毘耶室裏能有幾人?或云:「此事不在死活裏,若在死活裏,則孤負吹布毛、豎指底二老子。」然死活二法,乃斷常之見,膾炙之語。噫,初進門者,不得不由斯徑也。若箇血氣男兒,直貴承當,不貴生熟熏習,苟承當得,隨處便屙捺著便屁,臭遍天下,使具鼻孔男女乞命有分,單此一橛,無第二門。近來禪風委脫侈嫚多端,貴以詩聲尊乎文翰,眷眷於獎譽之表,碌碌無服膺之材。既為行腳人,切忌作朝晴暮雨之徒,有傷風化,負我負人,流落在佛魔隊裏。

醉月典座

簞瓢屢空,衣若懸鶉,具變生作熟之手,操截雲煮雨之權,四兩截菜刀,利如金剛劍,一雙窮相手,禿似五須彌,成褫老僧四五年來,不以勞而易其志,弗以進而退其趾,適又捕影於南海岸上福城山中,訴歷年碌碌之苦,意謂行門有做完之狀,灑灑然如突雲之鶴,落落地似解纜之舟,惟苦不曾將衣線下事抖擻一番,故老僧撞著磕著,仍是痛罵痛打,總要子放下許多般氣息,維持本地風光,追淘沙去米之蹤,露踢倒淨瓶之用。勉旃,勉旃。

尹生禪人

衲子家做到徹頭徹尾處,㘞地一聲,鼻孔原來在眼下,舉手便羅龍打鳳,攘臂即捉虎擒麟,與佛祖爭其光,日月奪其色,就此界而移他方世界,於一毫端許不起座會五百僧伽,於彈指間動不乖心靜出窠窟,故曰:「無上大寶從我意生身裏發現。」且道未現時是箇甚麼?

權宰韓文學(諱大任)

尼父老子掌無功用之拍眼,操沒絃調之希聲,所以道洽古今、德配天地,形神爽拔,廓落無依。蓋處於忠恕之庭,飲於良知之府,少有動靜,無非我閨閣中物,批剝萬象,搖動兩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此是良知底知字,非知有知無之可侔。謂加我數季,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你看他安身處得與麼綿密穩當。不從智識測度中做去,向艸窠裏闢出,一條通天大路以透長安,餘悉居長安而覓長安者,可不慎諸。

佛事

為雨西堂起龕

師以杖指龕云:「者箇所在,如山之峻,見之者無不愕然;似水之洶,睹之者無不兢栗。子是了山水債底,因甚住卻?請出門外,泥深濯腳。」

舉火云:「四十年前,抬腳不起,非為力微,還是肚饑。四十年後,放腳不下,不獨神王,翻為過飲。今當四十四歲,振身千仞岡,濯足萬里流。」以火炬指云:「恨無可賮,聊具把火,以助沿途之費。」

為通天老宿火

嘉靖壬午示生,順治庚子入滅,一百三十九年皎潔瑩如秋月,而今撲地行忙,故使人天戀慕。休戀慕,今日奉上一把火,燒得須彌粉碎、海水枯涸,白藕花從火裏生,賢劫位中添一朵。

為心田副寺火

司庫有年,弗敢狼藉一屑,逗到今日今時,連自家物護惜伊不得。老僧助汝一把火,燒得七花八裂,好生收拾那東西,莫教沿途露一絲。

費隱法叔訃音至拈香

電光裏走,劍刃上行,六十九歲,弗存軌則,明如晝、黑如夜,一四天下藏不得。製嚴統,清曹源紊亂之風;集鍵鎚,使衲子偷心盡歇。侄通醉曾受耳提面命之私,萬不敢以佛事人情作酬恩之則。燒霜煮雪大寒天,衣裓驢年淚未乾。

偕眾燒畬,值一枯骸,以農具挑入火中,傍僧云:「請舉火。」師云:「汝是誰人枯骨,撞遇老僧火燭,拈起如玉如銀,未卜是僧是俗。臭煙蓬㶿如雲,火色輕清似浴,秖緣未透劫波,所以猶有者軸。且喜今日晴明,不然都成陌路,頂門具眼衲僧,未免此番熏鬱,從茲得大總持,從茲全體獨露。」擲火炬云:「天地未形汝是誰,灰飛煙滅是何物。」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八·澄观
  卷第五·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上·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佚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佚名
  卷一百·佚名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五·德辉
  卷下·佚名
  无门开和尚语录卷上·慧开
  卷第十九·永觉元贤
  善恭敬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六卷·宝亮
  卷第十三·佚名
  德行品第一·佚名
  13.说神通品·佛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臧懋循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杂剧(元)杨景贤 撰●马丹阳度脱刘行首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北邙山倡和柳梢青 正名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第一折〔正末扮王重阳上云〕贫道姓

  • 第二十歌 你乙看见水里格游鱼·刘半农

    你乙看见水里格游鱼对挨着对? 你乙看见你头浪格杨柳头并着头? 你乙看见你水里格影子孤零零? 你乙看见水浪圈圈一晃一晃晃成两个人?

  •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三一七 暂护广西巡抚苏尔德为查缴不应存留书籍板片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三一七 暂护广西巡抚苏尔德为查缴不应存留书籍板片事致军机处咨呈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暂护广西巡抚印务 布政使司布政使苏<尔德>,为札知事。据广西布政使苏尔德会同署按察司事 驿监道周升桓详称:乾隆四十年三月初

  • 二二八 山东巡抚杨景素奏续解书籍折·佚名

    二二八 山东巡抚杨景素奏续解书籍折乾隆四十年正月十七日山东巡抚臣杨景素跪奏,为奏闻事。窃照东省各属续送书籍,共有一百九十二种。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经前抚臣徐绩会同原任学臣李中简,开具书目,恭折具奏。于十月

  • 卷四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四十八训将士二康熙十九年庚申三月甲寅上谕督理川湖粮饷佛伦金鋐等曰大兵进剿云贵务在安辑

  • 元年·佚名

    (乙亥)元年大明景泰六年閏六月閏6月11日○乙卯,世祖與右議政韓確、左贊成李思哲、右贊成李季疄、左參贊姜孟卿,自議政府進闕,與兵曹判書李季甸、吏曹判書鄭昌孫、戶曹判書李仁孫、刑曹判書李邊、兵曹參判洪達孫、參議楊汀

  • 春秋輯傳卷十二·王樵

    <經部,春秋類,春秋輯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輯傳卷十二明 王樵 輯定公元年春王三月公羊傳定何以無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無正月者即位後也即位何以後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為未可知在季氏也定哀多微辭主人習其讀而

  • 昧盦诗录跋·太虚

    予不知学问为何事,凡书一观辄置,未尝能诵文一篇诗一章也。顾呓语谰言,随败笔破纸而飞,往往流落人间。顷年伏居山室,追踪空石,不独胸中无字,抑且目中无物矣。日者、方君稼孙,来游补怛洛伽山,寓磐陀庵,与予锡麟禅关相邻,乃昕夕垂访

  •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佚名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离悭吝嫉妒。何等为十。一者得自为施主。二者能劝他布施。三者能赞叹布施。四者庆慰他施。五者赞余施主令得欢喜。六者见施他时终不起念。但施于我勿施余人。如是之物

  • 卷第四十三·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四十三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十宋(都汴京)太祖(宣祖第二子。母杜氏。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 葬永昌陵)建隆元年(庚申)正月甲辰周恭帝逊于位。初上受诏北征宿陈桥驿。将士推戴拥入京师

  • 卷之二十三·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二十三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二世 仰山钦禅师法嗣 杭州府西天目山高峰原妙禅师 吴江徐氏子。母梦僧乘舟投宿而孕。才离襁褓。即喜趺坐。年十五。投嘉禾密印寺出家。十六

  • 带发条的桔子·安东尼·伯吉斯

    是英国当代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一部小说,被称为是一部对当代世界作梦魇式预见的小说,书中主人公阿列克斯被认为是当代小说中最典型的暴力形象之一,该小说曾经有两种不同的结尾。讲述了在英国未来社会,一个处于躁动青春期

  • 文忠集·周必大

    诗文别集。一作《周益公集》、《平园集》、《周益公大全集》、《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零四卷,另一本二百零六卷。宋周必大撰。必大晚年,在家乡吉州,尝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以详确称。

  • 万历福州府志·谢肇淛

    万历年间共修3部《福州府志》,分别为万历己卯志,潘颐龙、林镰修纂36卷,万历七年(1579年)刊本。袁表修纂24卷,万历三十年(1602年)抄本。万历癸丑志,喻政主修,林烃、谢肇制纂,76卷,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刊本。本书即万历《福

  • 赛金花的表·孙了红

    寒冬的一晚,呜呜的西北风吹刮得像把整个世界翻过来。那盏半明不灭惨淡无光的路灯不住地摇头,仿佛代那些少衣缺食的人们叹息。路上行人很少,间或从远处传来一声:“罗宋面包,卖面包!” 钜鹿路上有座庞大的建筑物——仁德疗养

  • 明宪宗宝训·刘吉

    明宪宗朱见深语录汇编。刘吉等编纂。弘治四年(1491)成书,与《明宪宗实录》同进。十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三卷。凡六十三子目,前有明孝宗序。

  • 历代名臣奏议·杨士奇

    明黄淮、杨士奇等辑。三百五十卷,无序。明永乐十四年(1416)内府刊本。黄淮是洪武(1368—1398)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永乐(1403—1424)初曾直文渊阁,历翰林编修、侍读、左庶子、右春坊。仁宗即位(1424),擢通政使兼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