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坚要品第七十五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有相者不得顺忍不得逮觉。若无相者当得顺忍不。当及声闻八地不。当及辟支佛地不。当及菩萨地不。可得度脱不。能得道念不。能令罗汉辟支佛习绪除不。能使菩萨得上菩萨位不。上菩萨位已能得萨云若不。得萨云若已能灭诸习绪不。世尊,若无意若不生意不起是法相。可逮萨云若不。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无有相者亦无有顺忍。亦不能除诸习绪。复问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有相意耶。於五阴有相耶。乃至萨云若有相耶。有淫怒痴相无有淫怒痴相耶。有六衰有六衰尽相耶。有近有近尽相耶。有觉有觉尽相耶。有爱有爱尽相耶。有受有受尽相耶。有有有有尽相耶。有生有生尽相耶。有死有死尽相耶。有忧悲勤苦有忧悲勤苦尽相耶。有苦有苦尽相耶。有四谛有四谛尽相耶。有萨云若有萨云若尽相耶。有习绪有习绪尽相耶。佛言不也。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无有相亦无无相。须菩提,菩萨顺忍者则无相。是菩萨无有相则为念道。无有有相无有无相,则是菩萨之果报。佛言:有相则是菩萨道。无相则逮觉。是故须菩提,当知诸法所有皆无所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无所有云何於无所有中得逮觉。而於诸法得自在。佛告须菩提,我本为菩萨行六波罗蜜。从第一禅至第四禅。观禅性不念贡高。亦不倚禅亦不味禅。於四禅事寂净无所悕望。已安足於禅便处於神通。天眼彻视天耳彻听。意知他人宿命所从来。自识宿命便飞行。虽尔不以是神通贡高。不味不倚於六通无所分别。须菩提,我以应一合相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便觉四谛。具足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处众生於三乘。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云何於无所有中起四禅。六通无所有。众生为无所有。如来云何安立众生於三乘。佛告须菩提,若淫怒痴及馀诸非法之事。若有所有无所有者,我为菩萨时不於有无中起四禅。是故须菩提,亦不有所有亦不无所有。是故我初发意行菩萨道时行四禅。佛告须菩提,若神通中当有所有无所有者,我终不於神通中觉所有无所有而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於神通知所有无所有故。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白佛言:若菩萨於诸法所有无所有。於禅五通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云何菩萨於无所有法中。未曾所知能知未曾所学得学。从是中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告须菩提,菩萨已从过去诸佛所。供养若干佛菩萨。所从诸佛闻。无所有中无有佛无有辟支佛。无所有中无有罗汉。无所有中无有众贤圣。从无所有中无有毛发许所有。菩萨作是念言:无所有中亦无有须陀洹乃至佛皆无所有。以诸法无所有故。我或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我或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假令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诸可有行相众生我当立著无相地。须菩提,诸有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欲度脱众生故。便习未曾习者,未曾学者未曾受者便学便受。於诸过去诸佛所学。先学六波罗蜜劝人令行六波罗蜜。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布施无贪垢故便得大富。以布施故便守戒便得天上人中尊。以布施故便得三昧。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故。便得智慧品解脱品见解脱慧品。持是诸品及六波罗蜜。得过二地上菩萨位。已上位已便净佛土化众生。便逮萨云若转法轮。以三乘度众生。须菩提,菩萨以是先当从檀波罗蜜起。次得诸慧是亦不可得。何以故?无有实故。复次须菩提,菩萨从初发意以来自持戒劝人持戒。见人持戒代其欢喜。以持戒得天上人中之豪。贫者以财施之。复以戒三昧智慧解脱见解脱慧而立之。以五品之德过出二地上菩萨位。度脱众生。便逮未曾所知所学所习。皆学知习之。何以故?欲习无所有故。复次须菩提,菩萨行忍劝人使行。见人行忍代其欢喜。饱足众生以财安立。或以五品之德过於二地上菩萨位。何以故?所施与亦无有要故。复次须菩提,菩萨自行精进於善劝人精进。见人精进代其欢喜。复以财物给足众生。以戒忍辱五品之德。过出二地上菩萨位。何以故?所施亦无有要故。复次须菩提,菩萨行四禅四等四无形定劝人令行。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位於禅布施穷乏。教令智慧解脱见慧过出二地上菩萨位。何以故?所有者无有要故。复次须菩提,菩萨从发意以来。行般若波罗蜜以财给足众生。立以於戒三昧智慧解脱见慧。自行六度劝人令行。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沤和拘舍罗过於二地上菩萨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无有形故须菩提,菩萨从是便得本所不学本所不知本所不应。皆学皆知皆得所应。复次须菩提,菩萨学诸未曾学者,从初发意以来。常有萨云若念解诸有无之事。便念三尊行。常念天行戒念施念。佛问须菩提,云何为念佛。念佛者不以色痛想行识念。何以故?五阴无有坚要故。无坚要者为无所有。佛念者为无念。复次须菩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当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念。不当以金色光明念。何以故?佛形无有坚要故。无坚要者为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复次须菩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当戒性智慧品三昧品解脱品见解脱品。不当以是五品念如来。何以故?以是无有坚实故。无有坚者为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复次须菩提,念如来不以十力念。不以四无所畏念四等大慈大悲佛十八法四无碍慧。不以是念如来。何以故?无有坚实故。不坚实者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复次须菩提,念如来者不以十二因缘念。何以故?无有坚要。无坚要者为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当作佛念。以是故。知次第学未曾学者习未曾应者具足悉应顺。至诸道应作是学。具足三十七品及三三昧。便具足萨云若慧。便应所有无所有。觉不坚固要。便得所有无所有处。须菩提,云何为法念。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当念善恶法。亦不念当受莂不受莂。亦不当念俗法道法。亦不念有漏无漏法。亦不念贤法愚法。亦不念三界法。亦不念有为无为性法。何以故?诸法无有坚要无有坚要者为无所有。念法为无所念。学法念以应所有无所有。便逮萨云若。便逮所有无所有处。须菩提,菩萨当念法念。须菩提,菩萨当云何念僧。菩萨从初发意至萨云若。常念僧为无念。如是须菩提,菩萨当作僧念。须菩提,菩萨云何念戒。行般若波罗蜜。从初发意以来不缺於戒。不差於戒。善摄於戒当念有无。如是念者为顺所应。便逮萨云若无有有无之处。须菩提,云何菩萨念施。所有无所有应施。所可物施及以法施。於中不起乱意。亦不念有所施无所施。虽持身命支节布施。於中。亦不起乱意。何以故?无有坚要故无坚要者则无所有。常念於施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云何当作天念。诸须陀洌生四天上者至于六天。诸生天者无有坚要无坚要者为无所有。须菩提,当顺是念至成萨云若。须菩提,诸阿那含生於色天及无色天亦无坚要。无坚要者为无所有。菩萨当顺是念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常念六念顺其所应。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欲学所顺所习欲成诸功德。当学内外空及有无空。当学三十七品大慈大悲。当学菩萨道行。皆逮有无之要尚无毛发之相。何况有萨云若相。须菩提,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得随次第应。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所有皆无所有。乃至五阴六衰无所有诸性无所有三十七品无所有萨云若慧亦当无所有。亦无佛无法无比丘僧。亦无有道亦无果报。亦无著断亦无逮觉。诸法亦皆无所有。佛告须菩提,诸法有所有无所有可得见不。须菩提言:不可得世尊,须菩提。云何言诸法所有皆无所有五阴及逮觉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於是法无有狐疑。但为当来之世三乘道家。恐或言若诸法所有无所有。何谁著者何谁断者,不知著断之事。便能败戒毁戒不知所趣如是败戒行者各各趣三恶处。世尊,我不敢有狐疑。我畏当来之世。是故问如来耳。

猜你喜欢
  卷第七·普瑞
  称佛名号品第九·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三·智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佚名
  行为学与心理学·太虚
  卷之二·佚名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之上·智顗
  序言三: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李叔同
  卷五·佚名
  答谈玄问(三则)·太虚
  卷五百八十五·佚名
  大光明王始发道心缘品第五十三·佚名
  第十九品·佚名
  卷三百六十七·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储光羲诗集卷三·储光羲

    五言古诗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君子耸髙驾英声邈今昔锵佩岀中台彯缨入仙掖夙心幸清鉴晚志欣良觌鸣盗非足徴愿言同下客二南国久为思西都尝作宾云开天地色日照山河春善听在知

  • 五集卷五十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七古今体六十四首【庚戌七】天津启程回跸之作东巡蒇事沐天恩【予庚子七旬时矢愿得邀  昊贶至八旬正夀之年当敬叩 岱宗 阙里兹幸东巡蒇礼诸事顺成实仰蒙  上苍恩佑感激之深不能言喻

  • 第九出 龙会仙筵·丁耀亢

    (净扮鲸精舞上)短短一根秃尾,粗粗两道长须,浑名叫做老鲸鱼。水內帮闲知趣。闲共虾婆斗嘴,闷与鲗士联诗,曾随水怪闹天衢,惯学吞舟行事。(丑扮虾婆舞上)休说吞舟利害,且问吞者何人?鱼腥蟹臭不堪闻,只好吞来攒粪。若遇

  • 卷三百八十五·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十九 何乔新 越王台怀古次南谷韵 瓯闽古建国钓龙有遗台台空龙已逝沕穆祠宇开劒履掩虚幌丹青杂荒苔念兹句践胄桓桓亦奇才

  • ●卷一百五十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五十七。   起绍兴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巳卯,尽三月十五日乙丑。   绍兴四年正月枢密承旨章谊中书舍人孙近使於金国。   二十九日已卯右迪功郎新授监广州口场盐税吴伸再上论大臣非辜书。   正月二十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九·王祎

    唐僖宗皇帝广明元年春正月乙夘改元【以新纪修】奉宁军将刘汉宏反【新纪】淮南将张璘及黄巢战于大云仓败之【新纪】二月李国昌冦忻代二州河东军乱杀其节度使康传圭【以通鉴新旧纪修】杀左拾遗侯昌业【以吕祖谦标目修】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佚名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辛卯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壬辰兵科左给事中徐成楚条陈武备六事守重地核守臣振武吏销内衅杜外隙练土著○职方司郎中申用<棥心>奏军机紧急题覆久稽乞赐早断以安边疆不报○礼部请举行 皇长子

  • 绎史卷二十四之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周礼之制【六】曲礼礼记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防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狠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

  • 卷十三 职官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曰:世儒议《周官》,或真或伪,纷如聚讼,其诋之尤力者则日:刘歆以媚莽,苏绰以乱周,王安石以误宋,一若苍姬六典,苟袭其说,必贻乱阶者。夫莽之矫揉造作、侮圣蔑经不足论矣,宇文氏特借《周官》官号以粉饰治具耳,于国之治乱无与也

  • 卷六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理宗时牟子才为史舘捡阅官上奏曰臣蜀之鄙人也起身虀盐世忝科第顷岁纂修会要寓局成都猥以非才充员末属今四朝大典鈆

  • 五年·佚名

    (辛亥)五年清明治四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三〉一日。〈陰曆辛亥十一月十三日〉行啓于總督官邸,託轉奏新年祝詞。○詣德壽宮,歲首覲謁。王妃隨詣。○引見宗戚及本職長官次官、掌侍係高等官、附武官于

  • 广度·孔鲋

    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歩。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五尺,谓之墨;倍墨,谓之丈。倍丈,谓之端。倍端,谓之两。倍两,谓之疋。疋有五,谓之束。

  •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孔子

    【原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①;不患莫己知②,求为可如③也。” 【注释】 ①所以立:“立”和“位”通用,“所以立”即“所以位”,也就是担任职位的才能。②莫己知:“己知”即“知己”,因前面有否定词“莫”而倒装。③为

  • ●八、经学变古时代·皮锡瑞

    经学自唐以至宋初,已陵夷衰微矣。然笃守古义,无取新奇;各承师传,不凭胸臆,犹汉、唐注疏之遗也。宋王旦作试官,题为&ldquo;当仁不让于师&rdquo;,不取贾边解师为众之新说,可见宋初笃实之风。乃不久而风气遂变。《困学纪闻》云:&l

  • 卷一·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一宋  林之奇 撰尧典        虞书昔在帝尧昔在者篇首起语之辞书序自为一篇故以昔在帝尧起于篇首如孔氏序云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郑氏云昔在者使若无先之者唐孔氏云在昔者自下本上之

  • 法句譬喻经生死品第三十七·佚名

    昔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广说妙法。有一梵志长者居在路侧财富无数。正有一子其年二十。新为娶妇未满七日。夫妇相敬言语相顺。妇语其夫欲至後园中看戏。为得尔不。上春三月夫妇相将至後园中。有一奈树高

  • 卷第五(宇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五(宇字号) 甲子(周共和五年起)甲戌(宣王元年)庚申(幽王元年)癸亥(周幽王四年止) (乙未)三祖商那和修传法优波鞠多 商那和修。摩突罗国人。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胜。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西

  • 双溪集·杭淮

    明诗别集。杭淮(字东卿,号双溪)著。是集为杭洵所编,于嘉靖年间刊刻行世。前有嘉靖十四年(1535)王慎中序及林东海跋,题名《杭双溪先生诗集》,凡8卷。此刻本朱彝尊曾收藏,而且《四库全书》著录的底本正是朱彝尊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