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征。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瘁骨刚人不顾。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閴寂安居实萧洒。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认贼将为子。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祇劫。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门元不着。一性如来体自同。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作在心殃在身。不须冤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沈师子住。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勿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掜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秖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销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法中王最高胜。恒沙如来同共证。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螗螂能拒辙。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

永嘉证道歌(终)

猜你喜欢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卷二十九·佚名
  十二门论疏 第二卷·吉藏
  六道集卷四·弘赞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九·欧阳竟无
  地神护法·佚名
  分身集会品第二·佚名
  第二十九卷·佚名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佚名
  走在心灵皈依的路上·李叔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佚名
  复国民大学函·太虚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中·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一百十三·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毛奇龄

    ○和梁尚书唐多令梁尚书上元席上,出窝丝糖供客,其形如扁蛋,光面有二掐,若指掐者,吃之粉碎,散落绵成细丝,座客无识者。尚书云:“此崇祯末宫中所制,今久无此矣。惟西册净室有老宫人为比邱尼、尚能制此糖。每岁上元节,必以银

  • 初集卷三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二古今体一百十九首【丙寅四】膏雨既沾清和初届奉侍慈舆行时御苑点笔成什用志欣怀恢台节候尚芳辰雨足郊园万景新丽日和风降王母婉容愉色乐天伦好花似舞斑衣彩细草偏承步辇尘指似町畦回緑

  • 卷二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十三凉类五言古纳凉          【梁】简文帝斜日晩骎骎池塘生半隂避暑高梧侧轻风时入襟落花还就影惊蝉乍失林游鱼吹水沫神蔡上荷心翠竹垂秋采丹枣映疎砧无劳夜游曲寄此托

  • 御选元诗卷五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五十四七言律诗十二镏涣张楂翁自鳯阳还钱唐赋此以寄一别于今已五年闗河风雨梦相牵羡君老有惊人术愧我贫无使鬼钱淮雁南来斜作字楚江东下直如?子云罢献长杨赋头白归来草太?  秋晩溪行怀张孔叔

  • ●卷一百八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八十一。   起绍兴七年十一月十八日丙午,尽其日。   十八日丙午金人废刘豫。   金人既执刘麟乃驰赴京城下由梁门外登城以百骑守宣德门东华左右掖门副元帅兀术(改作乌珠)并三路都统阿鲁(改作呵噜)陂阶(改

  • 1926──中華民國十五年丙寅·郭廷以

      1﹐1(一一,一七)   甲、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開幕,汪兆銘主席,並舉行閱兵典禮,國民政府舉行歡迎代表讌會。   乙、馮玉祥通電下野,國事由吳佩孚、孫傳芳、閻錫山、岳維峻等主持,並聲明國民軍名義早已取消

  • 元行冲传·刘昫

    元行冲,河南人,后魏常山王素连的后代。少年时死了双亲,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抚养。博闻多学,尤其擅长音律和训诂的写作。考取进士,多次转为通事舍人,狄仁杰非常器重他。元行冲性情耿直,多次进言规诫,曾经对仁杰说“:下奉事上,就好比

  • 卷七十·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明 杨士奇等 撰法祖宋光宗时军器少监兼权侍左郎官刘光祖上圣范劄子曰臣猥以虚庸待罪册府伏见陛下引见羣臣若内若外各极所对不倦听纳臣於此时获望清光虽欲竭其愚衷补报万一而智虑踈短

  • 卷十九 修文·刘向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夫功成制礼,治定作乐,礼乐者,行化之大者也。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是故圣王修礼文,设庠序,陈钟鼓,天子辟雍,诸侯泮宫,所以行德化。诗云:‘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 第十三章 22·辜鸿铭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辜讲孔子说:“南方有句谚语:‘没有毅力的人做不了医生或巫医。’极为正确!另外有句话说伊尹(阿衡), ‘一旦得到美德的名号

  • 卷十三·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十三     元 吴澄 撰服问【此篇所记与丧服小记篇内丧服一章相类无问辞而名曰服问者盖是有人问丧服而知礼者援据礼经传记逐节答之如此记者但记其所答之辞为一篇而不复记其所问之因也】君

  • 春秋纂言卷五·吴澄

    <經部,春秋類,春秋纂言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五      元 吳澄 撰僖公【名申莊公子閔公庶兄母成風夫人聲姜在位三十三年】元年【壬戌惠王十八年○齊覇桓二十七年○蔡穆十六年○曹昭三年○衛文公燬元年○

  • 卷六·佚名

    △离世间品第六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乐远离行。承佛威力从坐而起。於大众中为诸菩萨说阿兰若行。普告一切诸菩萨言:出家菩萨住阿兰若。应作是念。以何因缘远离世间。修阿兰若清净妙行。诸佛子等。一心谛听。我承

  • 丹徒会音寺同戒录序·太虚

    丹徒会音寺,即明季海潮庵,乃华山见月律师受具之道场也。历经废兴,而时一弘传戒法,清道光间,曾有德真静律师阐扬甚盛,后毁于红羊之劫。复于智慧德律师中兴之,民国之四年开坛传戒,犹有同戒录可稽。照如和尚继之,得松涛和尚、法莲

  • 法华玄论卷第四·吉藏

    初明一乘义即释会三归一义问。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云何名为无二无三耶答。有人言无二者无声闻缘觉二。无三者无偏行六度菩萨乘。又昔三乘皆是方便。今教别有一大车。异昔三也问。何以知然答。经云佛

  • 三 大品·佚名

    一 出家经四〇五 云何出家具眼者 云何观察彼世尊 出家何为大喜庆 佛之出家阿难说(一)四〇六 在家居住多狭隘 烦恼尘垢发生处 出家之后多宽广 视无烦恼始出家(二)四〇七 出家以后依我身 避离恶行与恶业 已舍恶

  • 周作人论日本·周作人

    周作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文化与生活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尤其是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十分深入,翻译有大量日本文学名著。二十世纪初,日本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周作人成为当时中国较早认清日帝侵略真面目的知识分子之

  • 巡台退思录·刘璈

    文集。作者刘璈,字兰洲,湖南岳阳人。1874年(同治十三年)被派往台湾任职。1881年(光绪七年)升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后因与台湾巡抚刘铭传交恶,被弹劾革职,流放黑龙江,卒以病死。在台期间曾集公牍辑为《巡台退思录》,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