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經論卷第五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又如圓鏡周瑩其面於一切處爲諸影像徧起依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不斷無量衆
行善瑩爲諸智影徧起依緣.謂聲聞乘諸智影像獨一覺乘諸智影像無上大乘諸智
影像.爲欲令諸聲聞乘人依聲聞乘而出離故獨一覺人依獨覺乘而出離故大乘之
人依無上乘而出離故。
論曰.云何一智於一切時能生三乘一切智等諸法影像。釋此難言.又如圓鏡周瑩
面等。如世圓鏡爲徧於中現其面等一切影像.種種加行周瑩其面.前後兩邊於一
切處普能爲緣現一切影.鏡智亦爾.一切如來爲菩薩時雖有種姓而爲障覆未能
現起.爲徧於中生起三乘一切智等諸法影故精勤修習不斷無量衆行善瑩.金剛
喻定現在前時離一切障清淨圓滿.徧能生起三乘智等一切影像。不斷就方.無分
********************
限故.無量就時.無量時故。此言因位徧一切處於無量時勤修衆行除障善瑩.大圓
鏡智能生三乘智等影像。又卽鏡智徧處恆時離諸垢穢種種行德圓滿莊嚴極圓
淨故.一切處時能起諸影.如說殊勝金剛喻定斷一切障證得如來大圓鏡智種種
功德圓滿莊嚴於一切處及無量時能起三乘一切影像。此中意說各別善根成熟
差別勝道生時大圓鏡智或近或遠隨其所應爲作強緣.決定種姓各依自乘而得
出離.不定種姓或依大乘或依餘乘而得出離.言出離者卽是涅槃。諸三乘人用自
種姓以爲因緣.如來鏡智爲增上緣.精勤方便修集資糧引生聖道除煩惱障及所
知障隨其所應[一]各證涅槃。決定種姓聲聞獨覺住無學位樂寂滅故發業潤生諸煩
惱障永滅除故.先業煩惱所感身心任運滅已更不受生.無所依故一切有漏無漏
有爲諸行種子皆隨斷滅.惟有轉依無戲論相離垢真如清淨法界解脫身在名無
餘依般涅槃界。常住安樂究竟寂滅不墮衆數不可思議同諸如來.但無有爲無漏
功德所莊嚴故無有更起利益安樂有情事故不同如來。不定種姓聲聞獨覺住無
注:
[一]原刻作名.今依麗刻改.
********************
學位雖無煩惱.樂菩提故由定願力留身相續修大乘行乃至獲得金剛喻定一切
障滅證佛三身.雖有有爲無漏功德而無有漏身心在故證無餘依大涅槃界。依謂
三界有漏身心.若諸菩薩斷二障盡得佛果時卽得說名證無餘依大涅槃界。是故
二乘先入有餘依涅槃界.後入無餘依涅槃界。菩薩初證如來地時頓證二種大涅
槃界.一切有漏身心盡故名無餘依.猶有變化似有漏相身心在故名有餘依.悲智
無斷所證得故亦名無住大涅槃界。涅槃卽是真如體上障永滅義.由無漏慧簡擇
諦理斷諸雜染而證得故亦名擇滅.如是擇滅於真如上假施設有無別實物.至究
竟[一]位說名涅槃.無所趣故無臭穢故離編織故離稠林故名爲涅槃。聲聞獨覺有所
知障習氣未滅.云何證得究竟涅槃。所知障習是無知故非染汙故.障菩提果不障
涅槃.非煩惱故不能潤生.若無願力迴心趣大.至無學位盡其夀量必永寂滅。
如圓鏡中大影可得所謂大地大山大樹大宮舍影而是圓鏡不等彼量.如是如來圓
鏡智上從極喜地乃至佛地智影可得及與一切世出世法智影可得而圓鏡智非彼
注:
[一]原刻作住.今依麗刻改.
********************
分量。
論曰.若圓鏡智能起智影.應同彼量差別可得。釋此難言.如圓鏡中大影可得謂大
地等。如世圓鏡雖能爲緣起地等影而是圓鏡不等彼量.一小鏡中衆多山等大影
可得一大鏡中衆多石等小影可得雖有形礙而不同影大小數量.鏡智亦爾.雖起
諸地世出世間諸智影像無形礙故而不同彼一切智影大小數量。由是因緣諸佛
鏡智名大智藏.世出世間智根本故.如說世尊成大智藏.鏡智能生一切智故。應知
此中以智名說一切功德.由是鏡智相應淨識具足一切自利利他功德種子能爲
因緣生自身中智等影像.爲增上緣生他身中智等影像。由此鏡智能變現身生智
說法展轉生他智等影故.或悲願力熏修所成任運爲他智等善法增上緣故令他
身中智等善法易得生長.是故經言一切衆生所有善法及殊勝果皆是如來慈悲
願力增上所起。
又如圓鏡非處障質影像起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非惡友攝聞不正法障礙衆生智
********************
影起緣.彼非器故。
論曰.若圓鏡智爲令三乘得出離故生諸智影又悲願力熏修所成爲增上緣生世
出世諸智影者.云何世間諸外道等正智不生.能生因緣常和合故諸外道等應無
顛倒。釋此難言.又如圓鏡非處障質影像緣等。如世圓鏡雖能爲緣現諸影像而非
處在壁障等質影像起緣.如來鏡智亦復如是.雖能爲緣生智影像而非處在惡知
識攝愛樂聽聞邪法障者智影生緣.以彼非是可加被器聞正法器.是故外道聖道
不生常懷顛倒。善法種子被損伏故惡法種子遇生緣故一切衆生無始時來習善
時少造惡時多.是故善法雖遇強緣亦難生長.惡法雖遇少小外緣則便熾盛。
又如圓鏡非處闇質影像起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非處樂惡愚昧衆生智影起緣.彼
非器故。
論曰.如外緣障智影不生.如是內緣宿習樂惡無明闇障智影不起。諸樂惡者雖貪
瞋等一切煩惱悉皆熾盛而癡偏重.以不了知善惡因果勝劣事故。世間現有諸佛
********************
正法利益安樂一切衆生三寶良田生長一切世出世間無量福聚.不欲聽受不樂
歸依而反聽受無利無樂外道邪法歸依生長能感衆苦無量惡業種種邪神.豈非
無明癡闇障力.是故障善無明最重.當勤修習智慧光明.無明重者非善器故。
又如圓鏡非處遠質影像起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非處不淨感匱法業不信衆生智
影起緣.彼非器故。
論曰.如是內外二緣障力智影不生。一由先世感匱法業令於多時不聞正法.謂於
前生誹毁正法由此業障經無量劫不聞佛法.卽此不聞諸佛正法是彼業果.障彼
智影令不得生。不聞正法其體是無.云何得名謗正法果.云何能障可生智影。不卽
說彼不聞正法爲果爲障.然說由彼感匱法業所得不能聽受正法不具根等愚鈍
身心爲果爲障。二由不信.謂無種姓無涅槃法不樂涅槃無有出世聖道種子於證
真如有畢竟障聞出世法都不信受畢竟不得三乘涅槃.如是一切身心相續不清
淨故非聖法器.暫時畢竟不生出世功德智影。如濁穢水不能發生月等影像.鏡智
********************
亦爾.於彼不能生智影像.如是略說大圓鏡智有九種相勝所餘智.謂訓詞相.無分
別相.障清淨相.依[一]止因緣生智影相.無有我所無攝受相.不忘一切所知境相.徧處
恆時生智影相.能生一切智根本相.於非法器不能生相。此有三種非聖法器.一者
親近不善知識聞不正法暫時有障非聖法器.二者煩惱癡障所障非聖法器.三者
極重業障所障及無出世聖道種子久時畢竟非聖法器.如是三種總名第九於非
法器不能生相。
復次妙生.平等性智者由十種相圓滿成就。
論曰.平等性智由十種相圓滿成就.應知卽是十地修果。一一地中略說各證一平
等性修習圓滿成就佛地平等性智.是故說言平等性智由十種相圓滿成就。若廣
說者.一一地中各證無量平等法性修習圓滿成就佛地平等性智。
證得諸相增上喜愛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論曰.諸相者.謂諸大士相及諸隨好相差別故皆名爲相.如是諸相遠離徧計所執
注:
[一]原刻作上.今依麗刻改.
********************
自性說名平等.故契經言諸大士相如來卽說以爲非相是故說名諸大士相。增上
者.謂富貴自在.色等諸藴各別皆非富貴自在.和合亦非富貴自在.卽別性故諸法
合時不捨自性.離此無實補特伽羅.是故一切富貴自在遠離徧計所執自性說名
平等.故契經言世尊我今解了一切以無我故無貧無富。喜愛者.謂所有喜愛由徧
計力於順彼法發生歡喜.於違彼法發生憂慽.徧計所執諸法無故於彼一切徧計
所執喜愛亦無說名平等。達解如是所說諸相增上喜愛平等法性故名證得.初地
菩薩最初證得.後後地中漸漸方便修令增長.最後佛地圓滿成就。從此已後更無
增長.由此證得圓滿成故平等性智圓滿成就。應知此中圓滿成故於第三處說第
五轉.一切應說由圓滿成.義類相似言詞便故作如是說。
證得一切領受緣起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論曰.緣起有二謂內及外.內緣起者謂無明等十二有支.外緣起者謂種芽等一切
外物.內者應以雜染清淨二分行相順逆觀察.外者應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
行相觀察.謂種等有故種等生故芽等得有芽等得生.此二緣起一切皆由因有故
果有因生故果生。無作用義是緣起義.空無我義無補特伽羅義是緣起義.如是等
義緣起自相是所領受故名領受.或假有情能領受故名爲領受.緣起諸法是所領
受。如是一切領受緣起無作用故.空無我故.無補特伽羅故.遠離徧計所執自性說
名平等。達解如是所說一切領受緣起平等法性故名證得.由此證得如前修習圓
滿成故平等性智圓滿成就。如是緣起平等法性卽一切法平等法性.如說梵志一
切法性卽是緣生緣起法性悟解此故名爲菩提.如佛所見一切法性如此卽是緣
起法性。又契經言不見少法離緣起性.此中緣起平等法性名緣起性.依此密意說
如是言若見緣起卽見法性若見法性卽見諸佛.緣起實性卽勝義法勝義佛故.平
等法性於一切處皆無差別故作是說。
證得遠離異相非相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論曰.色等諸法變壞等相不相似故名爲異相.遠離如是各別異相卽是共相。如是
********************
共相以何爲相.非相爲相.如契經言一切法性惟有一相所謂非相.非相卽是平等
法性。達解如是徧計所執一切法性畢竟永無平等法性故名證得.由此證得如前
修習圓滿成故平等性智圓滿成就。復有説者.遠離異相卽無有相.遠離非相卽無
無相.無有無無名平等性.餘如前說。
弘濟大慈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論曰.慈有三種.一有情緣.二者法緣.三者無緣.初發心位諸菩薩等多分修習有情
緣慈.多是有漏.以世俗有爲境界故。修正行位諸菩薩等多分修習法緣之慈.亦多
有漏.大乘教法爲境界故。得無生忍諸菩薩等多分修習無緣之慈.雖有所緣緣法
界故.譬如眼等異熟諸法無有分別不作加行任運轉故.說名無緣平等性智相應
大慈。或有説者.唯緣法界所緣分別永無有故不緣有情及諸法故名無緣慈。復有
説者.亦緣諸法。如實義者.亦緣有情.但無分別平等行相.了知一切假立有情性平
等故.緣生等法性平等故.無我真如性平等故名平等智。此智相應就所緣境得具
********************
三慈.但無分別平等行故說名無緣。如來地中平等性智相應大慈衆相成滿恆常
現行.如來旣有無緣大慈.餘二不說自然成就。如來由此三種慈故平等救濟一切
有情.非但於彼少分與樂。普於一切有情諸法無我真如平等性轉恆常現行救度
一切故名大慈.非如聲聞及異生等暫時少分與樂行轉不能救度一切有情。以勝
一切聲聞等故.救度一切諸有情故.長時積集福慧資糧所成滿故.說名弘濟。如是
所說弘濟大慈徧一切處無差別轉故名平等.卽此平等說名法性.或卽所說弘濟
大慈平等法性爲所緣故就境說名平等法性。由此大慈如前修習圓滿成故.平等
性智圓滿成就。
無待大悲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論曰.聲聞等悲不能拔濟一切有情惟緣欲界少分行相暫時而轉.如來大悲普能
拔濟一切有情通緣三界徧滿行相恆時而轉。言無待者.無所觀待恆救不捨.謂無
所待隨其所應拔濟三苦所苦有情恆轉不捨.猶如長者憐愛一子於諸有情平等
********************
而轉.以有情界無邊際故成熟有情時無暫廢成熟有情曾不過時.如來常與大悲
相應不可說言暫起暫轉.如經言善男子不應說言諸佛世尊所有大悲於諸有情
暫起暫轉何以故恆常轉故.諸佛世尊乃至大悲無根未立終不證得無上菩提.如
來證得大菩提已恆作是念我當安立一切有情諸善根本若有未悟一切法者我
當開悟.如來如是於諸有情常起大悲乃至廣說。如契經說如來晝夜恆於六時觀
察世間.云何今言大悲恆轉。此說作用六時相續恆無間斷.故不相違。大慈大悲無
瞋不害無癡善根以爲自性.與樂拔苦行相有異.俱有三種有情緣等.慈是無瞋.悲
是不害.慈緣無樂欲與其樂.悲緣有苦欲拔其苦。無待大悲無差別轉故名平等.此
卽法性.或緣平等法性爲境。由此大悲如前修習圓滿成故.平等性智圓滿成就。
隨諸衆生所樂示現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論曰.隨諸有情樂見如來色身差別.如來示現如是色身.如來雖居無戲論位.由平
等智增上力故大圓鏡智相應淨識現瑠璃等微妙色身.令諸有情善根成熟自心
********************
變似如是身相謂自心外見如來身。如契經言由諸如來慈善根力有所示現令天
人等自心變異見如來身如金色等.又如經言若所應化無量有情宜見瑠璃末尼
寶色如來卽能無礙示現種種瑠璃末尼寶色令彼自心亦如是變乃至廣說。如是
示現一切如來形相平等.如是平等卽是法性是故說名平等法性.謂諸如來隨同
所化有情樂見色身形相卽各示現同處同時同類形相令彼自心如是變現作利
樂事.如諸有情阿賴耶識共相種熟各各變現世界等相同處相似不相妨礙.此亦
如是.如色身相餘事亦爾。由此示現如前修習圓滿成故.平等性智圓滿成就。
一切衆生敬受所說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論曰.若有如是種類語業能令有情善根成熟聞生歡喜得淨信樂.如來便現如是
語業令彼得聞.如來雖無戲論分別.由悲願力如是示現.所化有情自勝解力如是
變異謂自心外聞佛音聲。如來所出一切語言稱機宜故諸人天等皆無違逆故名
敬受.若不稱機則不示現.故說諸佛語不唐捐。雖有衆生不順佛語.此是化作.或當
********************
有益後必信受.就總爲語故言一切敬受所說。如是語言由前道理諸佛同現故名
平等.如是平等卽名法性。由此示現如前修習圓滿成故.平等性智圓滿成就。
世間寂靜皆同一味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論曰.有漏五藴說名世間.念念對治二種壞故卽彼息滅名爲寂靜.由此於此而寂
靜故卽是聖道及以涅槃.依他起性世間寂靜同歸真如圓成實性故名一味。又世
間者徧計所執.此本性無說名寂靜.如是寂靜所顯真如無差別故名爲一味。此卽
名爲平等法性。由此一味如前修習圓滿成故.平等性智圓滿成就。
世間諸法苦樂一味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論曰.世間諸法略有八種.一利二衰三毁四譽五稱六譏七苦八樂.得可意事名利.
失可意事名衰.不現誹撥名毁.不現讚美名譽.現前讚美名稱.現前誹撥名譏.逼惱
身心名苦.適悅身心名樂。如是八種總有二品.四違名苦.四順名樂。生欣慽故。或復
此中略說最後苦樂一對。聖者居中恆常一味.得利不高遇衰不下.如是乃至樂而
********************
無愛苦而無恚.如契經言聖處世間平等一味猶如虚空凡愚在世計有差別。由彼
遠離徧計所執世間八法於一切處皆同一味.卽此說名平等法性。由此一味如前
修習圓滿成故.平等性智圓滿成就。
修植無量功德究竟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論曰.功德卽是菩提分等諸功德法.熏種長養成熟解脫說名修植。平等性智雖無
分別.由佛菩薩智增上力如如意珠令異身中功德生長成熟解脫。言究竟者.能得
三乘般涅槃故.旣令解脫令得世樂不說自成。如是智名平等法性遠離徧計所執
性故.或諸菩薩修植無量菩提分等殊勝功德乃至究竟.卽此名爲平等法性。由此
功德如前修習圓滿成故.平等性智圓滿成就。
復次妙生.妙觀察智者.
論曰.依十種因應知分別妙觀察智。十種因者.一建立因.二生起因.三歡喜因.四分
別因.五受用因.六趣差別因.七界差別因.八雨大法雨因.九降伏怨敵因.十斷一切
********************
疑因。
譬如世界持衆生界.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任持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無礙辯說諸
佛妙法。
論曰.此中顯示建立因相。譬如世界持衆生界者.如諸有情自心所變下風輪等諸
世界相能持自心所變眼等諸有情界.如是如來妙觀察智能持一切陀羅尼門廣
說乃至諸佛妙法.與彼相應及能引故.陀羅尼者.增上念慧.能總任持無量佛法令
不忘失.於一法中持一切法.於一文中持一切文.於一義中持一切義.攝藏無量諸
功德故名無盡藏。此陀羅尼略有四種.一法陀羅尼.二義陀羅尼.三呪陀羅尼.四能
得菩薩忍陀羅尼.如瑜伽論廣說其相。云何唯於一法等中普能任持一切法等.謂
佛菩薩增上念慧不思議力自心相分一法相中現一切法.文義亦爾.又能示現無
量無盡功德法門.見分自體亦具無邊勝功能故任持一切令不忘失.如是念慧不
思議力名陀羅尼。三摩地者.謂增上定.卽健行等諸三摩地.能勝一切世出世間諸
********************
三摩地餘不能勝故名健行.又佛菩薩健士所行故名健行.唯第十地菩薩及佛得
此定故.餘三摩地隨經所說應釋其名。卽陀羅尼及三摩地俱說名門.如空無願無
相三門.以能通生無量同類異類得故。無礙辯說卽四無礙法義詞辯.由此四種能
爲衆生辯說妙法故名辯說。諸佛妙法卽是如來[一]力無畏等無量佛法.一切之言一
一應說。妙觀察智轉意識得作用寬廣.故作任持一切功德。此智相應第六意識普
與一切功德相應及能引發諸功德故.說能任持。
又如世界是諸衆生頓起一切種種無量相識因緣.如是如來妙觀察智能爲頓起一
切所知無礙妙智種種無量相識因緣。
論曰.此中顯示生起因相.妙觀察智能作頓起一切所知相識因故。世界卽是諸器
世間.如器世間能爲衆生種種地上無量空中相識生因.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一時
頓於一切境界.猶如虚空能了無礙.能爲一切種種世間無量出世所緣境界相識
生因。此義意言一切如來妙觀察智能頓了知一切境界.似所知境有衆多相.如彩
注:
[一]原刻作是.今依麗刻改.
********************
畫色有種種相。見分智體能爲如是相識生因.此能現彼說爲生因.非親生因從種
生故.此卽緣因說名因緣.由見起相或體起用.雖無異體.由不一故亦得爲因.如從
相分生見分等.此亦如是。
又如世界種種可玩園林池等之所莊嚴甚可愛樂.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種種可玩波
羅蜜多菩提分法十力無畏不共佛法之所莊嚴甚可愛樂。
論曰.此中顯示歡喜因相。如器世間種種可玩園林池等綺飾間列威光熾盛令諸
有情歡喜愛樂。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種種可玩波羅蜜多菩提分等綺飾間列威光
熾盛令諸菩薩歡喜愛樂。波羅蜜多略有六種謂布施等.或開爲十更足方便善巧
等四.或復開爲八萬四千如經廣說.若別分別其數無量。菩提分法略三十七.廣亦
無量。言十力者.謂處非處智力等.如來身中慧根所攝及具知根。言無畏者.謂四無
畏.五根所攝及具知根.卽信等五。不共佛法有十八種.如經廣說。如是功德多分此
智所攝.相應及能引發.是故一切莊嚴此智。
********************
又如世界洲渚日月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及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一]化自在天
梵身天等妙飾間列.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世及出世衰盛因果聲聞獨覺菩薩圓證無
餘觀察妙飾間列。
論曰.此中顯示分別因相。如器世間無量洲等妙飾間列不相雜亂.洲謂四大洲則
贍部洲等。渚謂八小渚則遮末囉等.略擧日月攝諸星宿.四天王天謂妙高山第四
層級四面各住.三十三天謂此山頂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釋居中故有此數.夜摩
天者謂此天中隨時受樂故名時分.覩史多天後身菩薩於中教化多修喜足故名
喜足.樂變化天樂自變化作諸樂具以自娛樂.他化自在樂令他化作諸樂具顯己
自在.梵身天者離欲寂靜故名爲梵身者衆也.等者等取此上諸天。如是如來妙觀
察智普能觀察世及出世衰盛因果三乘圓證妙飾間列不相雜亂.惡趣因果名世
間衰.善趣因果名世間盛.又世間壞及世間成如其次第名爲衰盛.又損減名衰增
長名盛.二乘因果名出世衰.大乘因果名出世盛.又退名衰進名爲盛。言圓證者卽
注:
[一]原刻下三字作在化自.今依麗刻改.
********************
是果位.前三乘名顯其因位.又圓證者惟說佛果。妙觀察智觀此諸法法相異故.智
如其境行相不雜分明顯現.是故說名妙飾間列。
佛地經論卷第五
********************
猜你喜欢 卷六·佚名 象田即念禪師語錄卷二·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六·延寿 卷第一之上·大慧宗杲 大雲初分智宝藏健度第三十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全文·佚名 三宝感应要略卷下目录·非浊 人生的自由问题·太虚 阅佛祖统纪说·志磐 释摩诃衍论 第五卷·龙树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一卷·安慧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仁岳 卷七十六·道世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六·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三·湛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