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六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胜思惟梵天。问不退转天子言。天子。何谓菩萨坚固精进。答言。梵天。若菩萨于诸法不见一相不见异相。是名菩萨坚固精进。若菩萨于诸法不坏法性故。于诸法无著无断无增无减。不见垢净出过法性。是名第一坚固精进。所谓菩萨身无所起心无所起。于是世尊。赞不退转天子言。善哉善哉。赞天子已。语胜思惟大梵天言。如此天子向来所说身无所起心无所起。是为第一坚固精进。梵天。我念往昔一切所行坚固精进持戒头陀。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而彼诸佛皆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诸佛所如是供养恭敬尊重。于空闲处思惟坐禅习多闻慧。愍念众生给其所须。一切所行难行苦行勤行精进。而彼诸佛不授我记。何以故。我于尔时。住身口心起精进故。梵天。我乃于后。得如天子上来所说坚固精进。然后方为燃灯如来授我记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是故梵天。若有菩萨欲得如来速疾授记。应当修行如天子说坚固精进。谓于诸法不起精进。梵天言。世尊。云何三世平等精进。佛言。梵天。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无住。若法已灭不复更起。若法未至即无生相。若法无住即住实相。若如是者。则非过去非是未来非是现在。若非过去非是未来非是现在。是名自性。如是自性即是不生。梵天。是名三世平等精进。能令菩萨疾得授记。梵天。菩萨成就如是法忍。信一切法无所舍故。是名菩萨布施精进。信一切法无诸漏故。是名菩萨持戒精进。信一切法无所伤故。是名菩萨忍辱精进。信一切法无所起故。是名菩萨勤行精进。信一切法悉平等故。是名菩萨禅定精进。信一切法不分别故。是名菩萨般若精进。梵天。菩萨如是信于诸法不增不减不邪不正。而常布施不求果报。常持禁戒无所贪著。修行忍辱知内外空。修行精进知无所起。修行禅定无所依止。修行般若无所取相。梵天。菩萨成就如是法忍。虽复示现于一切法有所修行。而无染污。是人名得诸法平等。不为世法得失毁誉称讥苦乐之所倾动。出过一切世间法故。亦不自高亦不自下。不喜不忧不动不逸。无有二心。离于诸见得无二法。于诸众生堕二见者起大悲心。以为教化诸众生故。而现受身。梵天。是名第一坚固精进。所谓得无我忍忍于众生。起大悲心摄受众生。当说如是大精进时。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佛为授记。皆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各于异土得成佛道。皆同一号号坚精进。

  尔时慧命大迦叶。在大会坐而白佛言。世尊。譬如大龙若欲雨时雨于大海不雨余处。此菩萨亦复如是。以大法雨为大海心诸菩萨说。不为余者。佛言。如是如是。迦叶。如汝所说。诸大龙王。所以不雨阎浮提者。非有吝妒。但以其处不堪受故。何以故。大龙所雨澍如车轴。阎浮提中不能容受。若其雨者。是阎浮提城邑聚落。山林陂池皆悉漂流如漂枣叶。是故大龙不以大雨雨阎浮提。如是迦叶。此诸菩萨不雨法雨于余众生。亦无吝妒。但以其器不能堪受如是等法。以是义故。此诸菩萨。但于甚深无量无边智慧大海菩萨心中。雨如是等不可思议无上法雨。迦叶。譬如大海堪受大雨澍如车轴不增不减。此诸菩萨亦复如是。若于一劫若复百劫。若听若说其法湛然不增不减。迦叶。譬如大海四天下中百川众流入其中者同一咸味。此诸菩萨亦复如是。闻种种法种种论义。皆能信解皆为一味。所谓空味。迦叶。譬如大海清净无垢浊水流入即皆澄净。此诸菩萨亦复如是。能净一切嗔恨害垢。迦叶。譬如大海甚深无底。不可度量。此诸菩萨亦复如是。悉皆能入甚深法相。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不能度量。迦叶。譬如大海集无量水集无量宝。此诸菩萨亦复如是。集无量法无量智慧无量法宝。以是义故。说诸菩萨心大如海。迦叶。譬如大海积聚种种无量珍宝。此诸菩萨亦复如是。一切皆入种种法门。集诸法宝种种行道。出生无量法宝之聚。迦叶。譬如大海生三种宝。一者少价。二者大价。三者无价。此诸菩萨所可说法亦复如是。随诸众生根之利钝令得解脱。有以小乘令得解脱。有以中乘令得解脱。有以大乘令得解脱。迦叶。譬如大海终不偏为一众生有。此诸菩萨亦复如是。不唯独为一众生故发菩提心。迦叶。譬如大海渐渐转深渐渐称意。此诸菩萨亦复如是。向萨婆若渐渐转深渐渐随意。迦叶。譬如大海不宿死尸。此诸菩萨亦复如是。不宿声闻辟支佛心。亦复不宿悭贪毁禁嗔恚懈怠乱念愚痴如是等心。亦复不宿我人众生如是等见。迦叶。譬如劫尽烧世界时。诸小陂池江河泉源在前枯竭。然后大海乃当消尽。正法灭时亦复如是。诸行小道正法先尽。然后菩萨大海之心正法乃灭。迦叶。此诸菩萨宁失身命不舍正法。迦叶。大海之水则有灭尽。而诸菩萨摩诃萨等。甚深正法不尽不灭。迦叶。汝谓菩萨失正法耶。勿作斯观。迦叶。如彼大海有金刚珠。名集众宝。于千世界大海之中。转作金刚摩尼宝珠。乃至第七日出之时。大火猛焰上至梵世。而此宝珠不烧不失。转至他方大海之中。若是宝珠在此世界。世界烧者无有是处。此诸菩萨亦复如是。正法灭时七邪法出。尔乃至于他方世界。何等为七。一者外道论。二者恶知识。三者邪用道法。四者互相恼乱。五者入邪见棘林。六者不能坏不善根。七者无有证会法者。是等七恶出于世时。此诸菩萨。知诸众生不可得度。尔乃至于他方佛国。亦常不离见佛闻法。教化众生增长善根。迦叶。譬如大海无量众生之所依止得安乐处。此诸菩萨亦复如是。众生依止得三种乐。人乐天乐涅槃之乐。迦叶。譬如大海其水极咸余处众生咸不能饮。此诸菩萨亦复如是。诸魔外道不能吞灭。迦叶。譬如大海水中众生不于余处求觅水饮。而即饮此大海碱水。此诸菩萨亦复如是。不于余处推求法味以饮服之。唯自饮服诸佛法味。尔时大德迦叶白佛言。世尊。大海虽深尚可测量。此诸菩萨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不能测量。是故说此诸菩萨心犹如虚空。佛言迦叶。恒河沙等诸世界中。大海之水犹可测量。此诸菩萨智慧大海不可测量。尔时世尊。偈重说言。

  譬如大海能悉受  一切众水无满时

  此诸菩萨亦如是  常求法利无厌足

  譬如大海纳众流  一切悉归不盈少

  此诸菩萨亦如是  听受深法无增减

  譬如大海性不浊  浊水流入悉澄清

  此诸菩萨亦如是  能净一切烦恼垢

  譬如大海深无底  此诸菩萨亦如是

  功德智慧无有量  一切外道不能恻

  譬如大海等一味  百川流入味不殊

  此诸菩萨亦如是  所听受法一空味

  譬如大海在世界  非但为一众生有

  此诸菩萨亦如是  普为一切发道心

  如海宝珠名集宝  因是宝故有众宝

  菩萨宝聚亦如是  从菩萨宝出三宝

  譬如大海有三宝  而彼大海无分别

  菩萨说法亦如是  三乘度人无彼我

  譬如大海渐渐深  此诸菩萨亦如是

  为众生故修功德  渐入甚深萨婆若

  譬如大海不宿尸  此诸菩萨亦如是

  发清净心菩提愿  不宿声闻缘觉心

  譬如大海有宝珠  劫尽烧时宝不烧

  菩萨于法欲灭时  大智护持令不灭

  如彼宝珠不烧失  转至他方大海中

  知诸众生非法器  黠慧菩萨至余国

  三千世界欲烧时  劫火将起烧天地

  百川众流在前涸  尔乃水王于后竭

  行小道者亦如是  法欲尽时在前灭

  菩萨勇猛不惜身  护持正法乃不尽

  若佛在世若灭后  是心中宝实不灭

  深心清净住是法  以此善法修行道

  百千众生依止海  海有非为一众生

  菩萨发心亦如是  为度一切众生故

  十方世界诸大海  犹尚可得测其量

  是诸菩萨所行道  声闻缘觉不能测

  十方世界虚空界  空界犹尚可测量

  诸菩萨行虚空界  不可测量此行界

  迦叶当知诸菩萨  勇猛精进坚固心

  愿欲作佛度众生  尚无与等何况胜

  斯德宝聚如大海  是可供养良福田

  是为最上大医王  能疗一切众生病

  是为归依作救护  洲渚灯明究竟道

  能与无明世间眼  得眼则能服甘露

  是为世间诸法王  是为帝释决断智

  是为大梵行四禅  是为能转梵法轮

  是为大智导世师  示著邪径正真道

  勇猛能住大菩提  是为清净除秽恼

  是修白法如满月  光明高显犹如日

  菩萨智慧生增长  如大雷声雨法雨

  是无所畏如师子  是心调柔如象王

  菩萨坚固如须弥  一切诸魔不能伏

  离浊清净为如水  是有威猛为如火

  是无障碍为如风  无能动转为如地

  以是菩萨离限心  拔我慢根贪嫉等

  如药树王无分别  世间八法不染污

  菩萨为如优昙华  千万亿劫不可见

  是为知报佛之恩  是为不断诸佛种

  是为坚固行大悲  是用喜舍而超出

  是能舍离五欲心  是常求佛法宝财

  是行布施为最胜  善住持戒无等侣

  善住忍力健无匹  是勤精进无疲倦

  是行禅定具神通  能至无量诸佛土

  常见诸佛听受法  如其所闻为人说

  善知众生所行行  随其性欲根利钝

  是名善知方便力  是然慧灯得济处

  是能善知一切法  是知众生得解脱

  修行坚固如实知  如是因生如实知

  是于诸法正观察  为从何来至何所

  善知诸法无去来  常住法性而不动

  是见有为法皆空  增益大悲济众生

  妄想烦恼故受苦  为度之故修行道

  凡夫分别我我所  行于种种诸邪见

  是能晓了法实相  为断诸见讲说法

  无常为常不净净  无我谓我苦为乐

  凡夫颠倒贪著故  生死前际不可知

  能知如是颠倒法  无我无人无众生

  菩萨如是修正道  无常无乐无我净

  迦叶当知此菩萨  我所赞叹诸功德

  于其所行不可尽  犹如大地举一尘

  发菩提心若不退  三千大千供养具

  若复有供过于此  是人应受此供养

  若人发心愿作佛  是则恭敬供养我

  于诸去来现在佛  亦皆恭敬供养已

 

  尔时胜思惟梵天。语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当请如来应正遍知护此法门。后世末世依于如来住持之力。令此法门广行流布。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梵天。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于此法门有法有说可示可护不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言。梵天。是故当知一切诸法。无说无示无灭无护。若有拥护此法门者。为护虚空。梵天。若有菩萨作如是言。我护法者。彼诸菩萨非是正说。何以故。以此法门出过一切诸言语故。是名菩萨乐无诤讼。梵天。若有菩萨于此众中作是念言。今说是法。当知是人即非听法。何以故。不听法者乃为听法。梵天问言。文殊师利。以依何意作如是言。不听法者乃为听法。文殊师利答言。梵天。不漏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听法。何以故。若于眼等内六入中。不漏色声香味触法。乃为听法。

  尔时会中三万二千天子。五百比丘。三百比丘尼。八百优婆塞。八百优婆夷。闻法王子文殊师利如是所说。一切皆得无生法忍。得是忍已作如是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如仁所说。不听法者乃为听法。尔时胜思惟梵天问于得忍诸菩萨言。汝等岂不听是法门耶。诸菩萨言。如我等听以不听为听。梵天问言。汝等云何知是法门。答言梵天。以不知为知。梵天问言。汝等以得何等法故。名得法忍。答言梵天。以一切法皆不可得。是故我等名得法忍。梵天问言。汝等云何随是法行。答言梵天。以不随行是随法行。梵天问言。汝等可不明了通达此法门耶。答言梵天。一切诸法我等悉皆明了通达。无彼我故。

  尔时会中有一天子。名曰无垢。集在会坐。谓胜思惟大梵天言。梵天。若有但闻此经法门。不为如来与授记者。我当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以此法门不失因果。而能出生一切善法。能坏魔怨离诸憎爱。能令众生心得清净。能令信者皆得欢喜。以此法门除诸嗔恨。以此法门一切善人之所修行。以此法门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以此法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共守护。以此法门决定必得至不退转。以此法门真实不诳至道场故。以此法门真实不倒。能令众生得诸佛法。以此法门能转法轮。以此法门能除疑悔。以此法门能开圣道。以此法门求解脱者所应善听。以此法门若有欲得陀罗尼者所应善持。以此法门求福之人所应善说。以此法门乐法之人所应善护。以此法门能与快乐至于涅槃。以此法门若魔外道有所得人所不能断。以此法门应受供人能随其义。以此法门能令利根行者欣悦。以此法门令真智者皆悉欢喜。以此法门能与人慧离诸见故。以此法门能与人智破愚痴故。以此法门文辞次第善说法故。以此法门究竟善巧随义说故。以此法门多所利益说第一义。以此法门爱乐法人之所贪惜。以此法门有智之人所不能离。以此法门是行施者之大宝藏。以此法门是热恼者之清凉池。以此法门能令嗔者慈者心皆平等。以此法门令懈怠者皆行精进。以此法门令妄念者皆得禅定。以此法门与愚痴者般若之明。梵天。此法门者。一切诸佛之所贵重。无垢天子说是法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佛即赞言。善哉善哉。无垢天子。如汝所说。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是无垢天子。曾于过去诸如来所闻是法门耶。佛言梵天。是无垢天子已于过去六十四亿诸如来所闻是法门。复过四万二千劫已。当得作佛。号无垢庄严。国名宝庄严。于其中间诸佛出世一切供养。亦于彼佛闻是法门。梵天。是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在此会中得法忍者。皆当得生宝庄严国。

  尔时无垢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不求菩提。不愿菩提。不贪著菩提。不喜乐菩提。不思念菩提。不分别菩提。云何如来授我记耶。佛言。天子。如以草木茎节枝叶投于火中。而语之言。莫然莫然。若以是语而不然者。无有是处。如是天子。菩萨亦尔。虽不求菩提。不愿菩提。不贪著菩提。不喜乐菩提。不思念菩提。不分别菩提。当知是人已为一切诸佛所记。何以故。若诸菩萨不求菩提。不愿菩提。不贪著菩提。不喜乐菩提。不思念菩提。不分别菩提。则于诸佛必得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会中五百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不求菩提。不愿菩提。不贪著菩提。不喜乐菩提。不思念菩提。不分别菩提。作是语已。以佛神力。即见上方八万四千诸佛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五百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说。若诸菩萨不求菩提。不愿菩提。不贪著菩提。不喜乐菩提。不思念菩提。于菩提不分别无分别。如是菩萨。当知已为诸佛授记。世尊。我等今见上方八万四千诸佛。皆与我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之子白佛言。唯愿世尊。护是法门。于当来世阎浮提中令得久住。又令大庄严。善男子善女人。咸得闻之。设有种种诸魔事起而能不随。亦令诸魔若诸魔民不得其便。以其受持是法门故。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如是如是。汝今善听。为此法门久住世故。当为汝说。召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鸠槃茶等。咒术章句常随拥护。如是法门。若诸法师善男子善女人。诵持此咒。则能致彼天龙夜叉乾闼婆鸠槃茶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常随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行道路。若失道时。若在聚落。若在空闲。若在僧房。若在宴室。若经行处。若在众会。是诸神等。常当随侍卫护是人。益其乐说辩才之力。又复为作坚固忆念慧力因缘。无有怨贼得其便者。令是法师行立坐卧一心安详。文殊师利。何等名为咒术章句。

  多轶他(徒结反长音也自下不言长者悉是短音第一句)忧头(重音自下皆同不言重者悉是轻音)隶(里债反自下皆同第二句)头头隶(三)摩[齒*齊](猪皆反自下皆同重言)遮(正何反)[齒*齊](四)摩衢(长音)遮隶(五)失离(重音自下皆同)弥絺(六)樗(长音)离弥离(七)侯楼侯楼侯楼(八)垔(长音)婆[齒*齊](九)鞞多(长音)地(除卖反十)佉佉隶(十一)佉隶佉隶佉泥([少/兔]闲反自下皆同十二)阿(长音)僧泥(十三)伽提摩子丽(零制反向下皆同十四)摩(长音)那(泥大反)娑(长音)婆泥(十五)跋大(重音)揵(巨言反)大(重音十六)萨婆留帝(十七)婆啰(劣我反自下皆同)婆(长音)伽帝(十八)辛头丽(十九)南无佛提(重音)避邪(延加反自下皆同二十)遮(长音)离帝丽(二十一)南无达摩耶(二十二)尼([少/兔]界反)伽(长音而重)娑尼(长音二十三)南磨僧伽(重音)耶(二十四)娑婆系(二十五)多波(长音)闭(二十六)避喻(此二字声相著)波膻(长音)多(长音)尼(二十七)萨婆波波(二波长音)尼(二十八)枚(蒙大反)提离(长音)迷(默帝反二十九)萨婆浮(此音重而长)提避耶(二字声相著三十)萨多(短音)尼离池恕(三十一)婆蓝(柳绀反)吽(合口鼻中出声)摩波菟(三十二)摩何(长音)离师避(此音重而长三十三)钵啰赊(世何反)哆(得磨反三十四)多多啰(劣饿反)堤虱天(痴怜反)帝(三十五)萨婆伽啰(劣俄反)贺(重音三十六)南磨萨婆佛提避耶(避耶二字重音而声相著三十七)悉缠妒(三十八)曼哆啰(劣饿反)钵大(长音三十九)澘婆贺(婆贺二字音长四十)

  文殊师利。是咒章句。若诸菩萨摩诃萨等。欲修行此胜法门者。当诵持之应一心行。不调戏不散乱。举动进止悉令净洁。不畜余食少欲知足。独处远离不乐愦闹。身心远离常以慈悲以法喜乐。常住实语不欺诳人。贵于坐禅乐欲说法。行于正念常离邪念。恒欲头陀。于得不得无有忧喜。趣向涅槃畏厌生死。等心憎爱和合离别。不吝身命及一切物。无有贪惜。威仪成就常乐持戒。忍辱调柔恶言能忍。颜色和悦常行精进。助成一切众生善事。先意问讯除去憍慢同心欢乐。文殊师利。如是善男子。行如是咒持读诵者。文殊师利。如是法师即现身中得十种力。何等为十。一得念力。不忘诸法故。二得意力。方便善巧择诸法故。三得法力。以能随顺修多罗意善觉了故。四得坚固力。以常不舍如实修行故。五得惭愧力。护彼我故。六得多闻力。具足慧故。七得陀罗尼力。一切所闻皆能持故。八得乐说辩力。诸佛护念故。九得深法力。具足五通故。十得无生法忍力。一切智智速得满足故。文殊师利。若诸法师有能诵此陀罗尼咒。住如是行。彼善男子即于现世得是十力。如来说是咒术力时。四大神王惊怖毛竖。与无量鬼神眷属围绕。前诣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是四神王得须陀洹道。若有法师顺佛教者。我等常当率诸亲属。营从神民护是法师。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护念法者有能受持。是等法门读诵解说。我等四王常往其所。卫护是人随在何处。若城邑聚落。若空闲静处。若在房中。若在家若出家。我等四王及诸眷属。常当随侍供给所须。令心安隐无有厌倦。亦使一切无能娆者。世尊。我等四王随是法门所在之处。常令其方面百由旬。若天天子。若龙龙子。若夜叉夜叉子。若鸠槃茶鸠槃茶子等。不能得便。

  尔时毗流博叉天王。而说偈言。

  我所有眷属  亲戚及诸民

  皆当共卫护  供养是法师

 

  尔时毗流勒叉天王。而说偈言。

  我是法王子  从法而化生

  佛子发心人  我皆当供给

 

  尔时提头赖吒天王。而说偈言。

  若有诸法师  持佛修多罗

  我常当卫护  周遍于十方

 

  尔时毗沙门天王。而说偈言。

  是人发道心  所应受供养

  一切诸众生  无能知之者

 

  尔时毗沙门天王子。名曰善实。持七宝盖奉上如来。而说偈言。

  世尊我今当  受持是法门

  亦为他人说  我有如是心

  世尊知我心  及先世所行

  初始发道心  至诚求佛道

  世尊无见顶  今奉此妙盖

  愿我得如是  无见顶之相

  我以爱敬心  瞻仰于世尊

  愿二足之尊  慈悲观察我

  我求佛净眼  愿见阿逸多

  度智慧世尊  即时以偈答

  汝于此命终  即生兜率天

  从兜率下生  得见弥勒佛

  二万岁供养  尔乃行出家

  既得出家已  净修于梵行

  贤劫中诸佛  一切悉得见

  亦皆供养之  于彼修梵行

  过六十亿劫  汝当得成佛

  号名为宝盖  国土甚严净

  惟有菩萨僧  为讲说妙法

  寿命尽一劫  佛灭度已后

  正法住一劫  像法住半劫

  清净胜妙法  安隐诸众生

 

  尔时释提桓因。与无数百千诸天围绕。而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是等法门。彼诸法师我常卫护供养供给。随是法门所在之处。若读若诵若解说者。我及眷属以为听受是法门故。往诣其所。增益法师势力无畏。法次第意令不漏失。尔时释提桓因子名曰善护。持妙宝盖诸宝间错。奉上如来。而说偈言。

  我常如实知  世尊前世行

  我亦如是行  求佛一切智

  世尊于往昔  无物不施与

  我当随此行  亦舍诸所有

  我今法王子  受持是法门

  当数为人说  以报如来恩

  受是法门者  是即与我同

  我给侍彼人  为得菩提故

  世尊声闻人  不能守护法

  于后恐怖世  我护是法门

  世尊安慰我  又断诸天疑

  我今当久如  得佛如世尊

  佛通达智慧  授一切智记

  汝后当作佛  如我今无异

  过于千亿劫  复过百亿劫

  尔乃得成佛  号名为智成

 

  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其有能说是法门者。我为供养彼法师故。舍禅定乐往诣其所。何以故。是等法门出生帝释大梵天王诸豪尊等。我今常当供养如是诸善男子。如是说法诸善男子。应受世间大梵天王一切天人阿修罗等之所供养。尔时妙梵天王。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诸清信士女

  受持此法门  是世供养处

  乃至有一人  能行是法门

  我妙梵天王  要当为之说

  敷众妙华座  高至于梵天

  于此座上坐  演说是法门

  若于恶世中  从闻是法者

  应发希有心  踊跃称善哉

  若无量世界  大火悉充满

  要当从中过  往听是法门

  若有欲得闻  开佛道法门

  应如须弥宝  供养从闻者

  尔时世尊现神通力。令魔波旬及其军众。来诣佛所作如是言。世尊。我与眷属今于佛前立此誓愿。随是法门所流布处。若说法者及听法者。并彼国土不起魔事。亦当拥护如是法门。尔时世尊放金色光照此世界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我今住持如是法门。以为利益诸法师故。随是法门。在阎浮提。岁数久近佛法不灭。尔时会中诸众生等。以一切华。以一切香一切末香。而散佛上作如是言。世尊。愿是法门行阎浮提。久住于世广宣流布。于是世尊告阿难言。汝今受持如是法门。阿难白言。唯然受持。佛言。阿难。我今当以如是法门嘱累于汝。受持读诵广为人说。

  尔时阿难即白佛言。世尊。若人受持如是法门。书写读诵为人解说。彼人为得几许功德。佛言。阿难。随是法门所有文字章句之数。若人尽寿以一切种胜妙乐具。供养尔许诸佛及僧。若复有人乃至供养是法门恭敬尊重。而赞叹之。其福为胜。是人现得十一功德之藏。何等为十一。一见佛藏。得天眼故。二听法藏。得天耳故。三见僧藏。得不退转菩萨僧故。四无尽财藏。以得宝手故。五色身藏。以得具足三十二相故。六眷属藏。得不可坏诸眷属故。七闻所未闻诸法之藏。以得诸持陀罗尼故。八忆念藏。以得乐说无碍辩故。九无畏藏。破坏一切外道论故。十福德藏。利益一切诸众生故。十一智慧藏。以得一切诸佛法故。佛说如是修多罗时。七十二那由他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数众生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

  尔时慧命阿难即从坐起。整服右肩。顶礼佛足。白言。世尊。当以何名名此法门。云何奉持。佛言。阿难。此法门者。名为平等摄一切法。如是受持。名为庄严一切佛法。如是受持。名胜思惟梵天所问。如是受持。名为文殊师利论义。如是受持。佛说是法门已。文殊师利法王之子。胜思惟梵天。平等行善男子。网明菩萨。长老摩诃迦叶。慧命阿难。及十方世界诸来菩萨。天龙夜叉乾闼婆王阿修罗等。受持佛语。皆大欢喜。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六

猜你喜欢
  南宋元明僧宝传序·自融
  御制神僧传序·朱棣
  维摩经义疏卷第三·吉藏
  知五阴慧章第二·佚名
  清果禅院开堂疏·佚名
  高僧傳卷第十三(興福經師導師)·慧皎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一·佚名
  阿育王传卷第七·佚名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并序)·道宣
  解脫道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玄奘
  大菩薩藏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十·佚名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八出至第十五出·方成培

    ●第八出 避吴【羽调引子 小蓬莱】〔老旦上〕裙布蓬门相守,感韶光荏苒如流。连枝更念,荆花独植,使我心忧。妾身许氏,幼适李门。我丈夫李君甫,在钱塘县中当充马快。夫妻两人,将就过活,到也罢了。我有一兄弟,名唤许宣,丈夫

  • 第二折·佚名

    (冯太守引张千上,诗云)安排五马出京华,处处春风送落花。传语前驱休喝道。恐惊林外野人家。老夫冯鸾,今往泉州理任,辞了朝来,早到那河边了也。张千,便与我寻那家小船只,在于何处?(张千云)理会的。你看么,绕着这河边似篦子一般,摆

  • 作家简介·闻一多

    闻一多,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899 年 11 月 24 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巴河镇,1946 年 7 月 15 日在昆明遇难。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祖上世代耕读,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他从小就浸染于浓郁

  • 卷五十八·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五十八    宋 陈起 编周文璞方泉小集 投金濑赋 世之所谓英雄豪杰之伦常多罹於困厄方伍胥之遭忧兮寄微命於一食就婵娟以就哀兮乃鞠躬而进筥何衆人之未然兮遽见

  •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四溟集卷一明 谢榛 撰五言古体少林感旧篇因示镇性禅子兼忆宗书上人苍苍列峯峦郁郁挺松柏少林当形胜登攀几词客中有惠远流旧识非凡格谓我犹疎旷一讶头全白澹交偶尔忘相对复畴昔人生若沙鸟飞去不言迹因之

  • 卷四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三·脱脱

        陆持之 徐鹿卿 赵逢龙 赵汝腾 孙梦观 洪天锡 黄师雍 徐元杰孙子秀 李伯玉   陆持之,字伯微,知荆门军九渊之子也。七岁能为文。九渊授徒象山之上,学者数百人,有未达,持之为敷绎之。荆门郡治火,持之仓卒指授

  • 卷之一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百八十八 内务府奏请将曹(兆页)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江宁织造摺·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二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初九日,奏事员外郎双全、物林达苏成额、奏事张文彬、检讨杨万成,交出曹(禺页)具奏汉文摺,传旨谕内务府总管:曹(禺页)系朕眼看自幼长成,此子甚可惜。朕所使用

  • 卷三十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三十四 唐 张守节 撰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三十四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

  • 茹法珍传·李延寿

    茹法珍是会稽人,梅虫儿是吴兴人,齐东昏侯时都在制局监任职,也都受到宠幸。自从江衤石、始安王萧遥光被处死后。皇上左右传达旨意和替皇上代笔的人都掌握了国家大权,民间称这些人为“刀敕”,权力有时比君主还大。京城里有一

  • 关䌹之·佚名

    关䌹之先生小传关先生名炯字䌹之湖北汉阳人汉寿亭侯之裔也先世由荆州移居汉阳代有闻人尊人季华公以名孝廉而为名儒为学主躬行实践学者尊为汉阳先生君少受书于博文书院年十七游泮十八应鄕试闻父病辍试遄归父已易箦大惧

  • 五年·佚名

    (壬申)五年大明隆慶六年二月2月8日○乙未,處士曺植卒。植字楗仲,承文院判校彦亨之子也。自爲兒齒,容貌粹然,靜重若成人。及長,於書無不通,尤好左、柳文字,製作好奇高,不拘程式。因國學策士,獻藝有司,屢被高選,名動士林。一日讀書,得

  • 不要冒充内行·孔子

    【原文】 子曰:“盖①有不知而作②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③之,知之次也。” 【注释】 ①盖:大概。②作:创作。③识(zhi):记。 【译文】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能凭空创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才能。我

  • 序·廖平

    《知圣篇》为1888年与《辟刘篇》同作之姊妹篇,同为廖氏经学二变时期之代表作。1902年又成《知圣续篇》,是年付梓,与正篇合为《知圣篇》上、下卷。但卷内仍题为《知圣篇》、《知圣续篇》,盖以示二篇非一时之作也。《知圣篇

  • 复 性 觉 书·太虚

    性觉:函悉在平近况。李介如居士系汤住心居士介绍,商组“中国佛教会北平市分会整理委员会”者。七人名单,乃吾所开与,并已由京整会行文李君与社会局。请虚心为北平佛教与商洽一切!太虚。卅五、七、廿九。(性觉存稿)

  • 卷第六·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月禅师语录莲月禅师语录卷第六侍者性同录偈下示东岩监寺祖风特地振丛林出格施行越古今诸佛到来犹吃棒福昌递代可传心送隐石禅人游峨眉怀香远上大峨巅借问为山为普贤一一都卢在脚下何须更费草鞋钱示大义

  • 夏小正·佚名

    相传为夏代的历法。它根据天象、物候来定季节与月份。记有各月昏旦伏见和南中天的星象,并指明初昏斗柄方向和时令的关系 (可能即后世每月斗建的起源),为我们提供了从以观测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向以观测天象确定农时的

  • 猛虎集·徐志摩

    新诗集。徐志摩作。1931年上海新月书店初版。收《序文》和诗歌41首。其中,创作的有《献词》、《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残破》等34首,译作有英国的布莱克的《猛虎》、罗赛蒂的《歌》、哈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