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二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 诏译

  复次此中如毗卢遮那成佛经说。所有一切智智。悲心为根本。从悲发生大菩提心。然后起诸方便。是故诸菩萨于一切时。常行此二种。所有施等方便现身现土。眷属色相广大果报。二种摄故悉得成就。如佛世尊不住涅槃。为令一切起于正慧。普能断除诸颠倒故。又复不住生死。为由生死起颠倒故。是故世尊成就无住涅槃。又复当知慧及方便自相所行。应当远离共相毁谤二边。离二边故中间所行即得无碍。所言共相毁谤边者。谓慧离共相边。方便离毁谤边。此中如是。如圣法集经言。若诸相好色身具足。即能令观者起胜意乐。若于三昧中观法身者。即不能令起胜意乐。复有说言。慧及方便生诸如来。能令他起清净信解。如是应知。又复有言。如世间法应当了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离取相故。彼诸颠倒取著心断。由彼断已此说。是为真胜意乐。不应于彼所作事中。而起决定实依止心。亦如有说。一切法中亦不可取亦不可舍。彼取舍法不可得故。

  或有说言。施等诸行感生死果。此中云何谓离于慧而行施等。得少分善以为喜足起勇悍心。复作增上胜善根想。

  如维摩诘经说。所有一切法。应与慧及方便二种俱行。施等诸行若为慧所摄。即得名波罗蜜多。名异此即非施等清净。

  此中当知。若住三摩地能生起诸慧。加行专注总彼所作。谓由先起闻所成慧。以本宗义而正摄持。然后思所成慧乃得生起。于是思慧中观察如实义。彼所观察决定真实。无别邪妄不实颠倒。如是观故疑惑止息。正智出生如理正修。如佛树诸外道说无我法。是中应当思惟观察。必有正因得涅槃果。异此皆是外道常因分别。非为寂静。是故杂阿含等说。思所成慧中如理伺察已。应观诸物有实自相。而彼自相胜义谛中即无有生。如是阿含中所说决定相应。

  如圣法集经说。无生真实不实谓别异法。如是等皆随顺胜义谛无生。此说真实。又胜义无生即非无生。彼一切所行皆过去性。此中又言。善男子生灭二法毕竟皆是世间取著。是故佛大悲者。为欲警悟世间舍诸所行。说生灭等毕竟无有少法可生。

  又圣法集经说。云何生云何灭。答无生名生无灭名灭。此中又言。阿字门谓一切法离生灭。是即一切法无自性门。自性空所成。

  圣二谛经说。若无生平等。即得一切法平等。

  般若波罗蜜多经说。须菩提色色自性空。乃至识识自性空。自相空所成。象腋经说。一切性不可得生。于无生性中。愚者执有其生。

  父子合集经说。彼一切法皆悉平等。三世亦平等。过去一切法自性离。乃至现在一切法亦自性离。如是总说。彼阿含中相应坚固之义应当伺察。异此有因即不能成。此中如理决定伺察已。要略说者。谓诸生性或说有因或说无因。如实当知。非彼有因非彼无因。是义云何。若舍因性。此差别性或有实显示。非彼无因。若法生时乃一切性遍一切处。云何非有。彼无性时或无差别。于生时中亦非有得。非彼有因。如是总说。彼非无因而得和合。亦非有因而得和合。如是所说若计有我即是外道常因起执。彼无性得生。能起诸行而为显示。坏诸因性何能生起诸行。不如理舍故。又非外道所执我等自有力能。于他别法得不舍性。既执常性不能于他作义利事。若无义利背相应法。此中如是当知。所执我等一切力能。毕竟皆空如石女儿。彼无自性于所作事中。不能成就彼等。设有所作无实力能。若非所作又非和合。又如一切事随有作。生已后时决定。若有力能即彼力能。自性随转乃如前说。所起作事而得和合。或不随转亦如前说。彼无自性无常因性定不和合。是故诸无常中无有少法可得。

  此中意者如世尊言。复次大慧。不实共相者。所谓虚空灭涅槃无作者。无性无取者共相。是故无常等。生此不和合而亦非无常。如过去未来二事性中。亦非有生而得和合。彼无和合因性随转。若同时生有所相应。亦非同时因所作自性事得决定。彼同时观亦无所成性。或异时观亦非异时。若于时中缘中观者。彼亦不生不实。过去若生有所和合。而亦非缘亦非有生。彼一切我而亦无缘。又非一刹那中一切刹那随入。劫与刹那分量而不和合。如诸微尘合集抟聚。是中亦无极微量我而得和合。如是一聚一分中。彼刹那蕴聚性不和合。自不得生亦无因分。若于是中取彼分性。即自我所作相违亦无二种。若有二分性即二种过失随著。如是总说。是故一切世俗所生有所得性。于胜义谛中而实无生。此说不与阿含等相违。

  如佛所言。诸有生性皆谓世俗。胜义谛中生无自性。无自性中若起疑惑。彼即实起世俗之意。所说如理。是佛世尊真胜意乐。如世稻秆等。自性他性于二种中说无因生。是义当止。此中宜应如理伺察。若色无色彼之二性如瓶器等。彼极微量不坏色性。于前分位而非一性。前分位中若有所坏彼即不成。又非极微聚中有一性多性。彼一多性离云何有自性。若无自性此即胜义。如梦中所得色相色性。其义应知此即佛所说。

  如楞伽经说。复次大慧。譬一大象破如微尘。于是微尘相中。如理伺察彼之色性实无自性。又如色蕴中青等诸色。彼有对碍而无自性。如是毕竟识外非色。是义应知。

  如世尊言。外无诸色自心所现。彼外青等种种色相实无对碍。而取舍相亦无对碍。非一性相应。亦非多性相应。一多相违云何非一性。以一聚色性故。非一生非多性者。其义应知。此中伺察诸有色相。自体不实故无对碍。彼识亦不实。何以故识自相离。非说彼色离识而有。又复识之自相种种不实。由如是故说识不实。是故佛说识如幻士。如是总说若一性若多性是性皆空。胜义谛中一切性不实此义决定。

  又如楞伽经说。譬如镜中所见之像。非一性非异性。如是观时是性非有。何以故一异性离故。一异性不著故。或有说言。智者观自性实不可得。此中不可显说无自性故。如是等诸有所说如理伺察。是为思所成慧决定如实。是义成就由此修所成慧当得生起。若无闻等修慧不成。

  如宝云经说。诸正行者有智光明。出生中间彼正不坏。由智出生诸所修作出生成就。譬如地中不净遍满。诸有所生云何能生。诸修亦然。明了智果真实性中如理出理。

  如三摩地王经说。若有人起多种寻求。而所起心有著有依止。是故若欲证彼真实修慧者。应当最初修奢摩他相应胜法。令心安住犹如止水。若心有动非奢摩他。不能摄持而住。如佛所说。住等引心能如实知。若散心位非此相应。是故修奢摩他时。诸所得诸所欲。当住平等舍。体中苦等而悉除遣。安住净戒发起精进速得成就。此中如是。

  如和合解脱经说。先修施等胜上之行。次复修持净戒。然后住于奢摩他行。若欲住是奢摩他者。随诸分位。于诸佛菩萨等先当归命忏悔随喜。次应起大悲心普尽世间生救度想。于安隐座中加趺而坐。直身端住现前正念。引发三摩地。现前相应。从初专注如应观察。乃至多种所缘等事。普尽收摄系心静住。复次总略。色无色二种中。应当舍离散乱过失。总彼相应所缘起胜作意。乃至蕴处界一切事等。悉不分别即得清净。所有广说诸所缘行相。如和合解脱经第十八相应分。

  所有世尊摄有情事。色等分别及一切事分别。略中广行相。如阿毗达磨等说。

  此中意者于彼等事。观已离过而悉收摄。令心相续胜进增修。若或心生贪等。尔时应作不净等观。得止息已。又复过前起胜进心。此不净等观思有行相。恐繁且止。若或彼心不能胜进起胜意乐。亦是散乱过失。尔时应观三摩地所有功德起胜意乐。即能止息非胜意乐。若时昏沉睡眠生起。应观佛等功德胜喜悦事。彼能止息。复次如是于所缘中。如应坚固摄持不散。即得相应。又复若时前心爱乐喜悦。随生后心高举。尔时应作无常等观。如是总说。于所缘中应使心无动作。专注静住离高下法。平等所行心得清净。彼发悟散乱等因而悉弃舍。若有真实发悟所作彼心散乱。于所缘中若无动作。如是乃得所欲所行胜定相应。尔时当知奢摩他成。如是等当知一切奢摩他共相。谓心一境性中自性。彼奢摩他所缘决定如是。此等奢摩他法。佛于般若波罗蜜多等经。

  复次当知。修奢摩他有九种法。一除。二正除。三分位除。四近除。五调伏。六止。七近止。八一向所作。九知止。此等九种行相云何。谓遍此九法是即名除。于所缘中系心是为遍除。于所缘中相续而转是分位除。散乱现前而悉摧伏是为近除。散乱离已又复胜前。遍除所缘是为调伏。若爱起时伏故名止。若散乱过失现前不起。胜意乐而能止故是为近止。若昏沉睡眠等起时。速当遣离是为一向所作。于所缘中得无动作已。然后专注得相应止。得彼止已心住于舍。是为知止。如是等义。如圣慈氏菩萨所说。

  又复当知诸修一切三摩地时。有六种过失。一懈怠。二所缘忘失。三沉下。四高举。五无发悟。六发悟。此六过失生时。当起八种断行对治。何等为八。一信。二欲。三勤。四轻安。五念。六正知。七思。八舍。此等对治行相云何。谓信等四法对治懈怠。此中意者。以三摩地功德中。要具增上正信顺相。彼相应者起胜希望。于希望时发精进行。所起精进身心勇悍后得轻安。是故对治。念对治所缘忘失。是义应知。正知对治沉下高举。谓以正知起正观察。能令高下二法止息。是故对治。思对治无发悟。是义应知。舍对治发悟。由前高下得止息已。心住正直即无发悟。是故对治。如是八断行。对治六种过失已。所有最上三摩地事业即得成就神足功德由此而生。

  如诸经说。若具八断行。即能发起四种神足。所有心一境性。胜上事业得正相应。乃能证入禅定解脱法门。圆满一切最胜功德。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二

猜你喜欢
  序(御制)·佚名
  卷一·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卷第三十·圆晖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九十·澄观
  第十三卷·圆瑛
  卷六·佚名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八·智圆
  密行禅师语录序·密行寂忍
  卷三百九十·佚名
  卷第二十一·居顶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下·道宣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三·佚名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五·唐慧琳
  卷第三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灌园·唐圭璋

      赵自号灌园耐得翁,有都城纪胜。   满江红   寿云山章尚书   看尽公卿,都输与、云山居士。肯掉了、龙章金印,归来闾里。云染笔头成五色,山来胸次堆空翠。更结庐、近在白鸥边,弄烟水。   只恐怕,明天子。黄纸唤,先

  • 范康·隋树森

    小令 【仙吕】寄生草 酒色财气 常醉后方何碍,不醉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花尚有重开日,人决无再少年。恰情欢春昼红妆面,正情

  • 西岩集原序·翁卷

    适时就甥馆往来棠隂栁市间知声韵之学翁氏世业也以故人人能诗而灵舒常子两先生特着常子之诗原本少陵规完矩正比竹谐丝予尝取松庐集而序之以为如秤星然谓其铢黍不爽也若灵舒则自吐性情靡所依傍伸纸疾书意尽而止乃读者或

  • 续集巻一·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续集卷一    宋 黄升 撰宋词康伯可名与之号顺庵渡江初有声乐府受知秦申王王荐于太上皇帝以文词待诏金马门凡中兴粉饰治具及慈宁归养两宫欢集必假伯可之歌咏故应制之词为多书市刋本皆假托其

  • 三集卷九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十八古今体一百四十四首【辛卯六】进宫斋戒西直门外作方泽将临预致斋还宫清跸历郊街黍田禾壠虽菁蔚为盼优膏益廹怀昨沾三寸似非诬洼地仍看潦积涂终属小濡非大渥忧心安得刻纾吾麦收那肯让时

  • 御选明诗卷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九乐府歌行六康海邯郸美人歌兰氏小姬名凤笙邯郸美人独擅名等闲一见万金贱何况逍遥翡翠屏精神婉娈性情适自恨生身杨栁陌陌上羞防冶逰郎镜中愁作当眉碧学得秦筝不肯弹却将针指凑齐纨鸳鸯刺就肠先

  • 七言绝句·刘因

    腊尽小雪初晴腊尽时,无穷梅柳怨开迟。人间不觉春来早,只有吾家布被知。读史评记录纷纷已失真,语言轻重在词臣。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试笔(二首)其一得意好花开易落,恼人芳草烧还生。乱多治少君知否,阴偶阳奇理自明

  • 卷四角部·赵璘

      角,為人凡不仕者,皆以此部。  元和初,南嶽道士田良逸、蔣含弘,皆道業絕高,遠近欽敬,時號田蔣。田以虛無為心,和煦待物,不事浮飾,而天格清峻,人見者褊恡盡去。呂侍郎渭、楊侍郎憑,相繼廉問湖南,皆北面師事。潭州大旱,祈禱不獲

  • 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四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安成王篡立【顼】陈文帝天嘉元年江陵之防也长城世子昌及中书侍郎顼皆没于长安高祖即位屡请之于周周人许而不遣高祖殂周人乃遣昌还以王琳之难居于安陆琳败昌发安陆将济江致书于上辞甚不逊上不怿召侯安都从

  • 江右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江右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姜曰广(二子失名)、刘士祯(子肇泰、肇临、肇升、肇履、肇谦、肇顺)、梁于涘(妾张氏)、陈泰来(子正仪、文学熊维朴)、曾亨应(兄大应、詹兆恒)姜曰广字居之,号燕及,江西新建人,万历己未进士,以庶常授

  • 文同传·脱脱

    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人,是汉代文翁的后裔,四川人仍以“石室”称其家。文同方口秀眉,以学问著称于世,操行风度高雅纯洁,自号为笑笑先生。他擅长诗歌、文章、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和一种笔画中丝丝露白的飞白书法。文彦博任

  • 卷五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諡略【三】追封皇后諡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顺治十七年八月恭上】顺治十七年八月甲辰世祖章皇帝谕礼部曰皇贵妃栋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

  • 殊路第二十一·桓宽

    大夫曰:“七十子躬受圣人之术,有名列于孔子之门,皆诸侯卿相之才,可南面者数人云。政事者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宰我秉事,有宠于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简公杀于檀台。子路仕卫,孔悝作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贡、子

  • 觚语四则·心圆

    觚语四则苕溪曰。吾有大病。非世所医。释迦医王也。文殊。医相也。降而历代祖师。古今善知识。皆医国手也。然而自医则可。医人则否。故曰吾有大病。非世所医。且既非世所医。彼医者即病者。既不自医。胡能医人。故无

  • 卷第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月禅师语录莲月禅师语录卷第五侍者发悟录法语示觉非禅人欲究行脚中事先将从前习气憎爱境缘屏除殆尽只打理一个空空荡荡身心入于稠人广众之中卓然自立或遭人骂或遭人打逆顺甘苦皆欲备尝一朝踢翻漆桶庶几

  • 卷第一·佚名

    莲月禅师语录卷第一门人性容录住遵义府九青山东印禅寺顺治戊戌春师在夜郎山怀白堂受请进院三门云门庭孤峻堂奥幽深且道从那里入乃以拄杖三击云七通八达了也便进。佛殿云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此是过量人行履即今新长老礼拜

  • 六经正误·毛居正

    六卷。宋毛居正(生卒年不详)撰。居正字谊父(因字通,或作“义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其父毛晃,曾着《增注礼部韵略》、《禹贡指南》等书。居正继承家学,钻研六书。嘉定十六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被聘司校雠,只校订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