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成唯識論校勘說明

  一.是書校歷三週.一譯校.二類校.三刻校。

  二.譯校對勘頌文.凡用三種異本。(一)梵本.三十唯識頌.〈安慧釋牒文抄出〉(二)藏本.

  勝友等譯三十論頌.(三)陳本.真諦譯轉識論牒文。

  三.譯校對勘凡有二例。(一)以梵文頌式格量奘譯.幷旁證轉識論.凡奘譯字句增

  損顛倒可斷其爲改作者.悉註出曰.勘梵藏本云云.轉識論云云.今譯云云。(二)

  三本異文疑係傳誦各別者.亦爲註出曰.梵藏本云云.轉識論云云。

  四.類校對勘長行.凡用五種異本。(一)梵本.安慧三十唯識釋.(二)藏本.勝友等譯

  安慧三十論釋.〈前書譯本〉(三)藏本.勝友等譯律天三十論疏.〈前釋註疏〉(四)陳本.真

  諦譯轉識論.(五)疏本.唐基師成唯識論述記。

  五.類校對勘凡有七例。(一)安慧釋頌章段.悉就頌文乙出.長行例知.不別加註.但

  於每段生起異同悉爲註記。(二)奘譯糅雜安慧釋文者.悉爲註出曰.此句此段

  ********************

  糅安慧釋。(三)述記所傳安慧等說勘安慧釋互有同異者.亦爲註出曰.述記某

  卷云云.勘安慧釋云云。(四)奘譯糅文多經潤飾.有處原意參差晦失者.亦爲註

  出曰.勘安慧釋意或原釋云云。(五)安慧釋義奘譯未糅者.亦擇要註出曰.安慧

  釋云云。以上各註皆參照律天之說寫定.文不別標。(六)轉識論爲安慧以前

  之三十論舊釋.今亦對勘異同註出曰.此句此段同轉識論.或轉識論云云。(七)

  長行章句無梵藏本可勘者.悉依述記刊定。其有廣釋別辨大段.亦參酌文義.悉

  爲區分。

  六.刻校用南宋刻爲底本.對勘麗刻明刻及述記牒文.確審爲訛略者.乃改正附註

  曰.原刻云云.今依某本云云。

  七.刊本款式.今略改動以醒眉目.其例如次。(一)頌文次第.逐頌記數。(二)長行大

  段正釋頌文者頂格.廣釋別辨者低格。(三)文中分讀用小點.絕句用大點.斷段

  用圈。(四)外人申難.用⊙分段。(五)各家異義.逐段旁註一*二*等。(六)引用

  ********************

  書名.旁標短線。

  八.本書校勘資料出處如次。

  (一)梵本.三十唯識頌.Trim%s/ika^vijn~aptika^rika^.

  (二)梵本.三十唯識釋.Trim%s/ika^vijn~aptibha^s!ya.以上二種合本.Vijn~aptima^tra-

  ta^siddhi,pp.13-45.法人萊維氏 Sylvain Le/vi校刊.一九二五年.巴黎版。

  (三)藏本.三十論頌.Sum-cu-pah!i tshig leh!ur byas-pa.曲尼版丹珠.經解部.

  c#i 字函.一頁至三頁上。

  (四)藏本.三十論釋.Sum-cu-pah!i bc#ad-pa.曲尼版丹珠.經解部.c#i字函.一五

  〇頁下至一七五頁下。

  (五)藏本.三十論疏.Sum-cu-pah!i h!grel-bc#ad.曲尼版丹珠.經解部.i字函.一

  頁至五十六頁下。

  (六)陳本.轉識論. 金陵刻經處刊本。

  ********************

  (七)疏本.成唯識論述記. 金陵刻經處刊本。

  (八)本書南宋刻麗刻及明刻. 悉依日本大正大藏經本之校註。

  ********************

猜你喜欢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五·唐慧琳
  分别身行大慧空品第十一·佚名
  覆显荫法师书(三通)·太虚
  集古今佛道论衡序·道宣
  成唯识宝生论卷第四(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
  肇论新疏卷上·文才
  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昙旷
  《全唐文》里的禅宗假史料·胡适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一(并序)·知礼
  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如净
  金刚仙论 第一卷·佚名
  初品 居士品·佚名
  庄严法本品第四·佚名
  佛说楼阁正法甘露鼓经·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题辞·胡薇元

    夜泊涪州,怀玉津师并题天倪阁词弟子赵熙再拜夜雪天倪阁,槑花涪上翁。曾陪尊酒绿,极眺晚霞红。江海三年别,乾坤万事空。移官眘吟帻,中泽有哀鸿。

  • 60.刘禹锡:竹枝词九首·施蜇存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

  • 卷二百一·列传第八十八·列女二·宋濂

        ◎列女二   武用妻苏氏,真定人,徙家京师。用疾,苏氏刲股为粥以进,疾即愈。生子德政,四岁而寡。夫之兄利其资,欲逼而嫁之,不听。未几夫兄举家死,惟余三弱孙,苏氏取而育之。德政长,事苏氏至孝。苏氏死时,天大旱,德

  • 卷之一千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五百五十二·佚名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二月。己亥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戊辰皆如之。内记  ○湖广总督张之洞奏、遵练兵处新章。改编湖北常备军两镇营制饷章。并设立督练公所。考

  • 第十册 天命四年五月至六月·佚名

    第十册 天命四年五月至六月统辖绵甲兵之牛录额真、五牛录额真,统辖红巴雅拉之牛录额真、五牛录额真,梅勒额真、固山额真、总额真①,尔等宜监视军士攻战尽力与否,至於运立队尾,战不尽力者,纵被伤亦不为功。凡有奋力攻战,善於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纪昀

    列传宋 【一百一】○宋一百一赵方贾涉扈再兴孟宗政 张威赵方贾涉扈再兴孟宗政张威△赵方赵方字彦直衡山人父棠少从胡宏学慷慨有大志尝见张浚于督府浚雅敬其才欲以右选官之棠不为屈累以策言兵事浚奇之命子 栻与棠交方

  • 庄烈帝本纪·张廷玉

    庄烈愍皇帝,名叫朱由检,光宗第五子,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二月。其母贤妃刘氏,早已去世。天启二年(1622)被封为信王。天启六年(1626)十一月,出居信邸。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危,召信王入宫,接受遗命。二十四日,朱由检即

  • 手镜录·王士祯

    自序文忠公以文章名天下,后进谒见者,顾多与谈政事。刘忠宣公愿为有司亲民之官,盖州县令长与民最近,设施当则民食其利,不当则民受其害,捷若影响。居此官者,可勿兢兢慎之与?康熙丁丑,予承乏左司徒且四年余矣。儿子启沈筮仕得顺德

  • 卷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四 朱批杨琳奏摺 雍正元年正月十八日两广总督【臣】杨琳谨 奏为叩谢 天恩事【臣】差齎盐政摺子并奏销本章差官回粤知奉旨传问正红旗佐

  • 卷八·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八宋 宋敏求 编帝王尊号册文下文武孝德皇帝册文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册文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册文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册文应乾圣夀太上皇册文尊号册文下文武孝德皇帝册文维长庆

  • 第十九章·王夫之

    一 章句云&ldquo;以其所制祭祀之礼,通于上下者言之&rdquo;,盖谓推其孝思以立则于天下,礼虽有同异,而以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者同也。&ldquo;春秋修其祖庙&rdquo;以下三节,皆通上下而言。故章句于祖庙备纪诸侯、大夫、适士、

  • 第九章 20·辜鸿铭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辜讲孔子评价同一位学生(颜回),说:“哎,他死了!我亲眼看见他不断进步,但从来没看到他在前进的中途退却过。”

  • 原序·杨于庭

    春秋质疑原序自公羊氏谷梁氏出而左氏绌自胡氏列之学官而公谷亦绌然其徵事不于盲史乎其参订不于二氏乎而若之何华衮也斧钺也一切尸祝胡氏而亡敢置一吻也盖孔子晩而作春秋其微者使弗知也即知之弗使告也而七十子窃闻之则

  • 卷八·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八     宋 王安石 撰春官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礼官之属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

  • 阎罗王众赞叹·佚名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所谓: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

  • 卷第二十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五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六门第三子摄颂曰。勇健与宝器  妙光兰若中因能活开医  不度损众者佛在广严城猕猴池侧高阁堂中。时有众多婆罗门长者等。在大集处共为议论咸作是语。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