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馀。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复於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於夜後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其後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於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後。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卻後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觉。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後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後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於阎浮提利益众生。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於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於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如是菩萨於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瞋恚者说鬼陋癃残报。若遇慳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後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瘖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後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猜你喜欢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卷上·佚名
  卷之六·牧云通门
  宏智禅师广录 第五卷·正觉
  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目录·印光
  序·念常
  贺白国防部长就职电·太虚
  天然和尚像·函昰
  舒州投子青禅师语录序·投子义青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二·唐慧琳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延寿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四卷·一行
  答 白 慧 问·太虚
  五家正宗赞卷第二·绍昙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三(本)·窥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破庙·徐志摩

    慌张的急雨将我赶入了黑丛丛的山坳,迫近我头顶在腾拿,恶狠狠的乌龙巨爪,枣树兀兀地隐蔽著一座静悄悄的破庙,我满身的雨点雨块,躲进了昏沉沉的破庙;雷雨越发来得大了:霍隆隆半天里霹雳,豁喇喇林叶树根苗,山谷山石,一齐怒号,千万条

  • 唐音巻一·杨士弘

    元 杨士宏 编张 震 注唐诗始音杨烱【华隂人显庆六年举神童终婺州盈川令张説评其文曰杨盈川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又文艺传王杨卢骆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四杰又尝自谓吾媿居卢前耻居王后议者以为信然也】从军行【王

  • 卷二·岳珂

      行都南北内   行都之山,肇自天目,清淑扶舆之气,钟而为吴,储精发祥,肇应宅纬。负山之址,有门曰朝天,甫循其狭为太宫,又南为相府,斗拔起数峰,为万松八盘岭,下为钧天九重之居,右为复岭,设周庐之卫止焉。旧传谶记曰:"天目山垂两乳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正德十二年冬十月癸卯朔上驻跸顺圣川日是亨 太庙驸马都尉游泰代行礼 乙巳太学士梁储等言自 圣驾巡边至今已三十余日臣等三人义当轮流一人常诣行在左右朝夕奉问起居因得少伸启沃为因居庸关守者奉旨不容官员往来是以臣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万历十一年十一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升总督仓场右都御史兼户部右侍郎魏学曾为南京户部尚书○升云南右参政李文续为云南按察使○革延绥都司刘秉忠游击方济文王允恭任秉忠仍行巡按御史提门○兵部覆给事中王三余御史陈登云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隆庆六年十一月癸未朔 上御文华殿讲读○升狭西副使刘有诚为山东右参政分守海右道云南左参议徐中行为福建副使整理福宁道○准分守冀北道兼理兵备右参议萧大大亨回籍终餋时大亨母年七十有七 巡按狭西御史萧廪奏改勘牧

  •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匈奴列传第五十·司马迁

    王延海译注【说明】本文是记述匈奴与中国关系的传文。全文共四段,首段记述匈奴的历史演变及其同中国的历史关系,以及他们的民族风俗、社会组织形态等;第二段写汉朝初年,匈奴与汉朝的和亲关系和反复无常的表现;第三段是本文

  • 沈一贯传·张廷玉

    沈一贯,字肩吾,鄞人。隆庆二年(1568)的进士。选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担当日讲官。进宫讲授高宗丧事时,他拱手称:“托孤寄命,必须是忠贞无二心的大臣,才可以使百官以自己为总领,听从吩咐。倘若不是这种人,不如亲自听政揽事才是孝

  • 卷十·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十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慈孝下上英宗乞讲奉养隆显皇太后之礼傅尧俞臣窃惟皇太后有旨更不於内东门同听朝政臣伏以皇太后佐佑先帝拔陛下於藩邸有不得已遂

  •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七刑考徒流【配没】宋宁宗嘉定六年时钞法楮令行告讦繁兴抵罪籍没者衆莫敢上闻起居舍人真德秀奏言自此籍没之产以渐给还奏略曰顷者朝廷以楮

  • 卷二十六·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六<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六詹事府国朝官制詹事府詹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正三品汉人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衔】少詹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正四品汉人少詹

  • 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印光

    切不可妄想得道、得神通。但一心念佛,复以此劝人,则虽不得道,尚可胜于得道。以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况盲修瞎炼,多分会著魔发狂乎?(复杨树枝居士书四)倘平日有过头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誉、得缘法、得道等。如是完全以妄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三·佚名

        天亲菩萨造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住于福田能消供养者。依福田地住罗汉道堪受供养故。大师世尊犹尚不能消诸供养。何况我等能消供养者。此明何义。如实知法性本来清净故。以是故言。大师世尊犹

  • 卷五十一·彭绍升

    居士传五十一蔡刘三黄传蔡维立名懋德。苏州崑山人。祖母沈氏修净业。一日徧谢诸亲邻。无疾而逝。临终念佛声不绝也。父允忠。为人慈善。有节概。持佛戒。维立母徐氏。长斋六十年。年七十余忽识字。日诵金刚经。维立少

  • 千只鹤·川端康成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1952年,主要讲述的是一段涉及两代人的畸恋故事,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同时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腻,“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三谷菊

  • 唐祝文周四杰传·程瞻庐

    长篇历史小说。程瞻庐著。大众书局1932年初版。作品共100回,以唐伯虎卖身相国府、追求丫环秋香的故事为主,同时描写了周文宾和王秀英,文徵明和杜月芳、李寿姑的几桩姻缘以及祝枝山的巧谋妙算;情节生动曲折,充满趣味,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佚名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记录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因甲午战败,清政府派遣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时的五次往复辩难。《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记述了甲午战败后条约的辩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