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五

锦江禅灯卷第十五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大鉴下第三十八世

竹浪生法嗣

翼云鹏禅师

蜀西汉安冯氏子。母预梦一僧入舍。觉而有娠。及诞之后龆龄间。父携上般若。见佛像俨然。即愿出家。父母不听。又二载不乐俗务。父送礼不虚禅师剃发。读楞严咒。恍如旧识。将日课经典读毕。送入学馆三年。颇通儒。十九岁。上昭觉丈师翁处圆具。辛酉夏。师翁手札。命竹浪和尚。回昭觉继席。入院上堂。师出问。如何是第一义。觉云。钟鼓分明。进云。恁么则金声振出千松碧。祖庭春动起潜龙。觉云。顶门上再亚一只。觉当晚小参云。诸佛说不着。祖师提不起。于中有一物。无头一无尾。且道是甚么物。喏。师答云。一声天际外。非将物可比。觉作听势云。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后觉命颂赵州石硚公案验之。师立颂。衲僧不见石硚。且喜亲闻略彴。原来觌面相承。等闲眨眼蹉过。觉又以百丈野鸭公案征之。师辙颂云。野鸭冲霄过。无端生殃祸。百丈不识机。鼻头都扭破。一日觉示众。举崦溪水声公案考工。师仍颂千里迢迢忙未歇。溪声闻举心中瞥。猛然触碎从前底。无奈家贫遇劫贼。觉首肯之。遂书偈而莂焉。壬申春出峡徧参。

义喆纯禅师

蜀南洪州李氏子。诞而奇伟。六岁时。父携上天香院。见佛便礼。众异叹曰。此子疑是再来人也。父母遂送智光印大师座下剃发。尝所出言。实而不华。诣雾中绿云关心一律师处圆具。闻竹浪和尚开法青城。结伴造席。值上堂。出问。未进步时如何。浪云。且居门外。进云。已进步时如何。浪云。堂高数仞。地阔八埏。进云。未进已进蒙师指。向上宗乘事如何。浪云。一棒一条痕。师便礼拜。通身汗下。若梦初觉。寸丝不挂。心境一如。自此投机。尘拂之下。多受其益。印以偈云。目前无法可相传。万象森罗理事圆。且喜阇黎亲荐得。从教收放在毫端。后束装南游。乃遍参耳。

义奇一禅师

唐安陈氏子。幼时群而不党。终日粥粥自娱。设问你在此作甚么。于地拈瓦砾示之。或曰。此儿夙植有因。熟习不忘。龆龄。父母送礼菩田佛尊宿出家。凡所诵习。如识旧章。诣崇宁万寿晓元和尚处圆具。后觉而叹曰。身世无常。此心安寄。闻竹浪和尚开法凤林。瓢笠往参。遂充记室。值浪和尚上堂。垂语云。三十余年坐钓矶。而今方得展双眉。汀花水浒非他物。触处元来佛祖机之句。不觉触碎鼻孔。披云见日。乃曰。应物现形如水中月者。此也。从今不受天下老和尚舌头瞒。遂放身自肯。面受记莂云。急水滩头好放舟。波涛虽险妙随流。丝纶直透苍龙窟。信有鲲鲸上钓钩。癸酉秋。买舟出峡东下。

懒石聆法嗣

非指明禅师

江津熊氏子。嗣懒石聆和尚。依止华嵓数载。隐逸江津之静慈有年。尝有颂古行世。道眼精明。学探深赜。今略拈数则。以着师心。丹霞烧木佛(颂)离宫勅令降将来。簇锦攒花当下灰。惊起牛儿浑不见。行人得去邑人灾。石霜横刀水盆上傍置艹鞋。(颂)空把瑶琴月下弹。无生曲调自超然。子期不谙何处去。孤负渠侬意一翻。十八女子不系裙。(颂)衲僧鼻孔。活活鱍鱍。不系裙儿。洒洒落落。婆子烧庵。(颂)正恁么时。如贫得宝。[烈-列+林]却庵子。一了百了。日面佛月面佛。(颂)日面佛兮月面佛。一条拄杖两头秃。敲风打雨人不知。拄地撑天光煜煜。

耨云实法嗣

古湟印心寺佛敏讷禅师

秦州天水姜氏子。丱岁出尘。参徧天下。末入阆中草堂。参耨云禅师。俄於掌下领旨。始绍其裔。西宁缁素。迎住古湟院。依本据令。阐扬双桂宗旨。上堂。山野一向以来。白[噗-口+白]生於嘴边。青艹长于舌上。遂按膝咦一声。错下注脚。佛成道日上堂。活惊杀活笑杀。山头老汉没傝[仁-二+(天/韭)]。无端夜半睹明星。两眼明明都填瞎。卓拄杖云。瞎瞎。上堂。拈拄杖云。木上座。于黑漆桶里住着。未敢轻示其人。以杖置右手云。今日出来指东话西。似与钵盂安柄也。虽然如是。且不得辜负拄杖子。何也。为伊顶门上有眼。

竹镜嵩法嗣

眉州灯壁寺文衡权禅师

资阳吕氏子。生而质异。因父早丧。七岁依胞叔玄枢剃染。次造先知和尚受具。服劳三载。辞谒诸方。后入中嵓室。因缘相契。遂印可焉。佛成道日秉拂上堂。佳景时逢腊月天。严寒凝冻雪为帘。顿分一线回春令。却放梅花一着先。即今苾刍纳戒之日。乃丛林煅炼之时。本师三月遗规。九旬期会。人人于汲水拾薪边荐取。个个于穿衣吃饭处承当。命不肖登此座转无上乘。卓拄杖云。者个是无上乘。那个是拄杖子。参。举世尊睹明星悟道。一切众生俱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师云。老瞿昙。须是顶天立地。到头知尾。不妨漏逗。只如远孙。又作么生行履。视左右云。切须仔细。

其白富法嗣

融彻顶禅师

蜀南人。幼岁礼其白禅师剃发。廿龄圆具。究心不辍。尝看六祖风旛因缘有省。遂受本师钵袋。继席玉泉寺。康熙壬申冬结制。正修毛居士请上堂。今朝十月十五。行者考钟伐鼓。玉泉结制上堂。惊起鱼龙跃舞。只将白棒提持。大地山河莽卤。坐断诸佛关键。纲维从尚列祖。衲僧拟议思量。一棒打折驴腰。莫言不道。上堂。诸佛本无说。祖师未曾闻。留下一转语。千古镇乾坤。且道是甚么语。喏。喝一喝云。今日冬月一。万卉俱凋悉。玉泉炉增焰。山门辉佛日。蓦召众云。是何朕兆。良久云。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复喝一喝下座。

指云孝法嗣

勤正进禅师

陕西华州吴氏子。廿有七龄。观身世无常。诣四川重庆府华嵓禅院。礼指云禅师剃染。痛念生死。胁不至席者数年。就本堂圆具。侍师翁圣老人。至泸阳云峰寺。值上堂。问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翁蓦头一棒惛死。少顷渐苏。乃说偈云。者回吃棒不寻常。始觉毗卢解脱场。万象森罗皆拱手。拈来尽是返魂香。云因而印证。后有颂慈明榜文云。轮捶是谁搬弄。打破千年铁瓮。频频呼唤无他。不离自己作用。阿呵呵。总是一场大梦。

浮石演法嗣

嵩云秀禅师

长安明州谭氏子。龆年礼于一禅师落[髟/采]。廿三岁。遂起身世无常之感。初参不会和尚。命看指月录。至大道祇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有个入处。于昭觉丈雪和尚座下圆具。后至方山云峰。依圣可和尚。椎拂久之。一日举世尊睹明星公案示众。师信口颂。独坐寒山意气赊。明星点眼绝周遮。掀翻海岳平如掌。情与无情共一家。时浮石禅师为首座。圣老人命师送归院。机缘相契。而记莂云。狮子群中出队来。等闲哮吼震山隈。乌藤两手亲相付。顿使人天梦眼开。复至云峰职监寺。圣师翁命小参。僧问。如何是世尊不说说。师云。有说即错。进云。如何是迦叶不闻闻。师云。有闻即差。乃卓拄杖。云者是德山大机。喝一喝云。者是临济大用。今日落在嵩上座手里。又作么生施设。复卓一卓喝一喝云。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底闻声方始知。

大器成法嗣

济得正禅师

蜀南隆昌张氏子。幼岁于本邑正觉寺大器和尚座下脱白。圆具于云峰圣师翁处。结伴南游徧参。归来受本师印可。尝有颂世尊初生。初出母胎逈不同。指天指地让渠侬。云门须具超方眼。贼过张弓未是雄。颂庭前栢树子。信手拈来了弗疑。龟毛兔角豁当机。眼中若是停金屑。辜负苍苍两道眉。

法空证法嗣

素如佩禅师

陕西宁夏刘氏子。龆年礼顺和禅师剃染。廿二岁圆具于剑刃和尚。初参不二禅师请益。命看万法归一。后结伴入川。至方山云峰。参圣可和尚。值上堂。师出问。赵州道万法归一。毕竟一归何处。圣云。面南看北斗。于机下有省。法空禅师。辞圣和尚。往住汉州开元年。师随从。空曰。古人道。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且道。一如何举。师云。急水滩头牢把柁。空云。将拖来看。师便喝。空云。却是个棹子。师云。切莫压茛为贱。于是印可。偈云。金毛狮子出林间。大地风生百兽潜。独步上方超异类。佳声丕振太无端。尝颂产难因缘。积雪凝氷结未消。一枝寒玉寄梅梢。灵苗不借东皇令。一段清香向外飘。达磨会武帝。(颂)朔风凛凛入楼台。春意潜舒雪上梅。缕缕暗香浮岭外。相思无计势难回。

赤松岭法嗣

乾御源禅师

蜀人。受印偈于赤松和尚。久住黔西。有录行世。后江浙归觐本师。命秉拂小参。神机密运。触类傍通。廓尔圆明。不落诸数。所以南询五十。锋铓初露于妙峰。楼阁门开。大机终涵于海藏。百千妙义。无量法门。总在一毛头上。彰显现前。一一无非受用。大众。既尔受用十分现前。因甚弥勒大士。却从远方归来。若向者里见得彻。黔天风月一团和气。脚跟不动华藏周游。其或未然。不免曲引傍资。拂一拂云。七载离师海上游。归来时节正逢秋。篱边菊露三玄句。桂萼香浮意外幽。狮峰如画。胜景凝眸。碧水潭中龙奋迅。夺得云霞满袖头。喝一喝。

嗣灯胤法嗣

隐南广禅师

金川沈氏子。廿岁礼嗣灯和尚剃染。侍关三载。日益深奥。灯出关。乃与圆具。久获印证。灯入寂灭定后。遍参诸方。复归兴国守师塔。遂有终焉之志。一日中嵓丽眉大士。同德善居士。供法衣请上堂。大庾岭头曾拈提不起。德善居士和盘托出。牧野禅人觌体承当。正所谓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且因斋赞一句作么生道。靠拄杖云。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复召众云。幸我中嵓丽眉法兄和尚。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普摄人天。各具本有。此段因缘。出善财一头地也。不涉烟水。登弥勒楼阁。不假修证。次补千佛位中。还委悉么。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大鉴下第三十九世

舌响讷法嗣

圆通大朗玺禅师

渝城杨氏子。印可住三圣寺虎溪。寝食之余。织[尸@憍]施四来。住圆通。法衣至上堂。拈衣云。二十余年学个呆。无端祸事上身来。冤沉海底重重结。此日人天推不开。住新繁龙藏寺。上堂。今朝七月一。衲僧讨巴鼻。夏暑犹未退。秋景又追逼。到家人自由。途中多涉力。拂一拂顾左右云。途中且置。到家一句作么生道。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解制上堂。开栏释钥。放出群牛。既无拘束。任尔优游。是则便是。切忌东触西触。犯人苗稼。咦。明年更有新条在。一声铁笛唤回头。晚参。镜清有六刮。衲僧怯路滑。若要两相应。深锥须痛札。书记问。如何是就毛刮尘。师云。风行草偃。如何是就皮刮毛。师云。赤刀烙锡。如何是就肉刮皮。师云。滚汤沃雪。如何是就骨刮肉。师云。庖丁解牛。云只如髓又如何刮。师曰。撒手到家人不识。翻嫌脚瘦草鞋宽。己巳年十月一日晚。见法堂前草芊。以方便铲除之。倐释铲云。来生又做些。罢入方丈。明晨行者趋进。已坐脱矣。涕洟双垂。颜色如生。腊三十三。寿七十四。塔于本山。

祖鼻法嗣

沧溪月禅师

保宁沧溪李氏子。幼失恃怙。见壁间偈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之语。遂有出尘之志。不得自由。遇一尊宿请益。令参栢树子话。无入处。矢志脱尘。闻月幢和尚开法。往参三载。一日闻鼓声有省。值祖鼻和尚作座元。而印可。住滇南曲靖府天王寺。佛诞上堂。第一义谛。世尊未离兜率。露布了也。天下老和尚。未出方丈。露布了也。月上座未拈拄杖。露布了也。若待登曲录木床。已是落二落三。更要山僧口吧吧地。转没交涉。虽然如是。没量大人情性辣。满装一杓泼悉达。指天指地漫称尊。却被云门欲打杀。未审众中还有不甘者么。良久以拄杖横按云。青山只爱磨今古。渌水何曾洗是非。

纯备德法嗣

法幢远禅师

蜀东万县宋氏子。得法于纯备德和尚。住[(雪-雨)/粉/大]陵州黄陵禅院。示安石慧禅人法语云。从上古人。亲近真善知识。勤劳刻苦。废寝忘餐。必将衣线下事究明。透顶透底。出罗笼离窠臼。洒洒落落。无束无拘。等闲拈一语示一机。动地惊天。为千百世之标准。方不姑负参学之志。珍重。

锦江禅灯卷第十五(终)

原夫。真常者。本无形状。元非比拟。放则万行圆满。收则千机寝削。菩提涅盘。真如佛性。金刚圈栗棘蓬。光明幢日月灯。种种异域。皆从此中流动充满。附物立名。难越其阃奥也。然而附天自高。附地自宁。附日月代明。虽云物无私映。尚不能灼尽昏衢。附之于灯。能破千年暗室。言体孤明独照。言用续焰联辉。所谓冥者皆明。而明终无尽。此书不曰禅录。而名禅灯者。俾传之无穷也。岂非佛祖慧命之灯乎。自世尊拈华迦叶微笑。乃至断臂安心。明镜非台。染污不得。即心即佛。一喝耳聋。显大机用。胁下还拳。于中卓树光明幢。如宝丝网。因而光光相罗。徧摄寰区也。本师丈老人。初蒙双桂师翁印心已来。七坐道场。播扬宗旨。末后还蜀。节度使坤育张公。偕见任寮寀。请辟圆悟祖庭。三十余载。应机接物之暇。于劫灰堆里。捃拾残篇断简。搜罗诸家语要。合集一书。名曰锦江禅灯。癸酉秋。命彻生负稿东下。楞严灾枣。弟将古今知识。从真常体中。印明大事因缘。共相敷陈一段光明幢。联绵一盏无尽灯。虽云去圣时遥。且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乃吾师卫法之苦心也。慨久远之无征。待传述之有自。间有挂漏。收摄未备。不能无望其同志高明者。寻讨补入云尔。

康熙癸酉冬长至日青城嗣祖沙门彻生熏沐敬跋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六·佚名
  高僧傳卷第三·慧皎
  修行道地经卷第三·佚名
  卷三百二十三·佚名
  卷三十三·佚名
  观音义疏卷上·智顗
  无生法忍总摄十二门义·太虚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佚名
  卷十五·聂先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七·石雨明方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六·江味农
  天童林野奇和尚行狀·通奇
  佛说贤首经一卷·佚名
  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一卷·佚名
  读木村博士佛教研究之大方针书后·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九·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九服饰冠赋           【唐】赵良器懿哉圣人之所为触类而长縁情以施大则察乾坤之用小则稽鸟兽之仪近取诸身既制冠以象德逺取诸物亦模范而开规装玉彩而晶耀钿珠华而陆离礼容

  • 卷五·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苏诗补注卷五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五首【起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合明年乙巳罢凤翔任还朝直史馆作】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首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羣彦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牵牛

  • 卷五十七·志第三十三·礼十一·张廷玉

        ◎礼十一   亲征 遣将 礻马祭 受降 奏凯献俘 论功行赏 大阅 大射 救日伐鼓   四曰军礼。亲征为首,遣将次之。方出师,有礻马祭之礼。及还,有受降、奏凯献俘、论功行赏之礼。平居有阅武、大射之礼。而

  • 卷一四五 梁紀一·司马光

      起玄黓敦牂(壬午),盡閼逢涒灘(甲申),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天監元年(壬午,公元五O二年)   春,正月,齊和帝遣兼侍中席闡文等慰勞建康。   大司馬衍下令:「凡東昏時浮費,自非可以習禮樂之容,繕甲兵之備者,餘皆禁絕。」   戊

  • 卷八 崇祯五年壬申·计六奇

      元旦异雪  元旦,雪积旬,厚至四五尺。飞檐邃阁,有巨人面形须眉毕具,及人马交驰迹,识者占兵戈之象焉(出邑录)。  贼流秦、晋  正月朔己亥,大风霾,延绥贼伪米商入宜君县,陷之,复陷保安、合水,流入山西者,陷蒲州、永宁、大掠

  • 一三九一 谕内阁将文津阁全书内《扬子法言》空行交军机大臣填补等事·佚名

    一三九一 谕内阁将文津阁全书内《扬子法言》空行交军机大臣填补等事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十八日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前因四库全书内错悞甚多,特令总纂等详加校阅。并恐热河文津阁所庋全书,亦多鲁鱼亥豕之讹,复

  • 八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上年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八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上年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

  • 志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七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乐二。唐乐。○唐乐高丽杂用之故集而附之。乐器。○方响[铁十六]洞箫[孔八]笛[孔八]  [孔九]琵琶[弦四]牙筝[弦七]大筝[弦十五]杖鼓敎坊鼓

  • ·谕同诛首恶解散胁从札示·丁曰健

    为晓谕同诛首恶解散胁从事:照得本司道恭膺简命,特授台湾道;并奉奏委督办全台军务,节制南北各军。先派总带官田参将带领省标精兵,作为头队渡淡;本司道配驾火轮船,督带二队名勇,由五虎口开行,已于九月初九日到沪尾

  • ·圣武纪略魏源··丁曰健

    天下有城郭之国、有游牧之国、有舟楫之国。穹帐骑射,风驰雨骤,此游牧之所长也;涛驶火攻,履危狎险,此舟楫之所长也;深沟高垒,清野坚壁,此城郭之所长也。自上世以来,中国有海防而无海战。即汉之楼船浮海击瓯越、朝

  • 皇甫仲和传·张廷玉

    皇甫仲和,河南睢州人。精通天文历算。永乐年间,成祖北征,仲和与袁忠彻扈从。大军至漠北尚不见寇,准备退兵,命仲和卜卦。仲和说:“今日未刻与申刻之间,寇会从东南来。王师开始会退却,最后必胜。”忠彻也这样说。到了日中还不见

  • 附录卷一·项安世

    <子部,儒家类,项氏家说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説附录卷一宋 项安世 撰孝经説古文以至德章后次以感应章次名章次闺门章次谏争章次事君章次丧亲章按感应接至德章后闺门接名章后事君接谏争章后文义皆贯则古文近是

  • 卷二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二曾子问曾子问曰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四请问之曰大庙火日食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则废如诸侯皆在而日食则从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与其兵大庙火则从天子救火不以方色与兵曾子

  • 月出·佚名

    ——不可再现的月下惊艳【原文】月出皎兮①,佼人僚兮②。舒窈纠兮③。劳心悄兮(4)。月出皓兮(5),饺入镏兮(6)。舒忧受兮(7),劳心慅兮(8)。月出照兮,佼人燎兮(9)。舒夭绍兮(10),劳心惨兮(11)。【注释】①皎

  • 卷十二·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十二宋 高闶 撰庄公五二十有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妇人无相会之礼伯姬既归于杞复来与公会其迹几与文姜齐襄无以异矣此书公会杞伯姬于洮若在杞史则当曰夫人姬氏会鲁侯于洮此书夫人姜氏会齐侯于

  • 辩中边论卷上·世亲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相品第一  稽首造此论  善逝体所生  及教我等师  当勤显斯义  此中最初安立论体。颂曰。  唯相障真实  及修诸对治  即此修分位  得果无

  • 隋唐演义·褚人获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二十卷一百回。清褚人获撰,系据罗贯中《隋唐志传》、袁于令《隋史遗文》、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及正史野乘、唐宋传奇故事改编而成, “叙述多有来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最早刊

  • 未曾有经·佚名

    十二部经之一。梵名阿浮陀达磨Adbhutadharma记佛菩萨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事之经文也。华严疏钞二十一曰:‘阿浮陀达磨,此云未曾有,亦云希法。’四分饰宗记三本曰:‘阿浮陀达磨,此云希法,旧名未曾有。’法华玄义曰:‘佛现种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