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孔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孔义卷十一    明 高攀龙 撰定公

元年春王

当以春王三月为句正二月无事可书也昭公既薨定公未立鲁国五月无君无政固不以不书正月见也

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众城成周宋不受功讨有罪也然以大夫执人京师既不请命司冦又不归之于王无王甚矣故书晋人执贬词也

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戊辰公即位

昭公之丧越葬期而始至废其太子衍立其弟宋越五月而始定皆季氏制之也春秋详书为后世永鉴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

葬必曰我君于昭公更有味乎其书之也

九月大雩

公薨半年余始归归及逾月而葬当时如仲孙何忌学礼圣门亦听制季氏可慨也夫

立炀宫

立者不宜立者也季氏先祷于炀公求君不入炀公者伯禽之子考公之弟鲁之以弟继兄者始此季氏又欲以掩其废嫡立弟之罪疑或其时有鬼物之灵与

冬十月陨霜杀菽

谷梁曰举重也未可以杀而杀举重可杀而不杀举轻隂胜之象臣干君之应也

二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

雉门象魏之门两观在雉门外之两旁

秋楚人伐吴

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子家驹以设两观为僣天子矣灾而不知戒故书新作以讥之

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晋至河乃复

意如废太子而立定公必晋人有言而公往朝晋辞公而复故明年因防而请盟

二月辛夘邾子穿卒

夏四月

秋葬邾荘公

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鲁大夫而盟诸侯邾丧未期而为盟防交失之也

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

三月公防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

楚为无道囊瓦以一裘一马拘唐蔡二君三年而后遣蔡昭侯又隐太子之子也于楚有不共戴天之讐故归而请师于晋晋请命于周上致刘子下合十七国之君以为此防齐桓之师不如是之盛也而荀寅求货不得遂辞蔡人无功而还故书侵晋人遂失诸侯不可复振矣

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沈人不防召陵晋使蔡伐之书灭罪公孙姓也书以归罪沈子嘉也书杀之罪蔡侯也

五月公及诸侯盟于臯鼬

公受国于季氏不获见于晋而惧此盟公意也故书公及重言诸侯刘子不与也书公及诸侯则非晋主盟矣自是诸侯无防同有特相盟者

杞伯成卒于防

不云卒于师不成乎伐楚也

六月葬陈惠公

此见陈侯背殡出防

许迁于容城

许凡四迁矣畏郑逼也

秋七月公至自防

不致伐楚公以臯鼬为重也

刘卷卒

陈氏曰王卿士不卒有关于天下之故则卒之于襄王之难有王子虎焉于敬王之难有刘子焉

葬杞悼公

楚人围蔡

以沈故也

晋士鞅卫孔圉帅师伐鲜虞

召陵之役荀寅谓无损于楚而失中山故兹蔡围不救而伐鲜虞无复有中国之志矣

葬刘文公

尹氏王子虎皆不书葬此书葬以鲁特往防之也天子三公称公鲁为三公有土为畿内诸侯者亦称公天子卿大夫有封为畿内诸侯皆曰子周末畿内诸侯卒皆谥公圣人因刘文公之葬特书志僣生称刘子卒称刘卷葬称刘文公皆春秋谨严之笔也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呉子及楚人战于栢举楚师败绩楚囊瓦出奔郑

吴进而书子者蔡侯以也蔡用吴师特书曰以深罪晋人保利弃义难于救蔡也不书救者蔡围已解战于楚地非救蔡而战也战书人败书师奔书名与城濮战书人败书师杀其大夫书名同子玉子常之罪固同而楚之轻于任人败师亡众前后一辙矣

庚辰吴入郢

入国不言邑入楚也而曰入郢非得国之词也称吴外之也君舍于君室大夫舍于大夫室盖妻楚王之母也无道甚矣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夏归粟于蔡

诸侯归粟也而独言我者罪中国之忘大义而不以小惠称也

于越入吴

于越者其自称者也越者中国称之者也于发声夷言也吴之伐楚有安中国之意焉而越每乗其敝若为楚报者是以君子恶之

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

定公不讨逐君之贼以为大夫则亦以大夫卒之而已

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

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报观虎之役也三年鲜虞获晋观虎

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因楚败也哀元年许复见盖楚复封之也

二月公侵郑

晋令也自宣十八年公伐杞鲁无君将者八十年至是侵郑侵齐围成皆书公则三桓既衰也然非公室能张实以陪臣执国托公行师耳

公至自侵郑

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

桓子献郑俘阳虎强使懿子报夫人之币变文书介副欲以起问者见事情也

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犂

称行人非其罪也范献子以其主于赵氏又有贿焉譛诸晋侯而执之此晋三卿内叛之始宋叛伯之始

冬城中城

三家张公之所有中城耳外有齐郑之怨故惧而城焉

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昭三十年郓溃二于齐矣至是欲复取之齐鲁交兵始此

七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齐侯郑伯盟于咸

特相盟自齐桓以来未之有也于是诸侯无主盟矣是故石门志诸侯之合也于咸志诸侯之散也

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

称人称以侵重贬之也

齐侯卫侯盟于沙

齐卫合党之始至哀元年而伐晋矣

大雩

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齐叛晋与郑盟故为郑伐我且报二卿之围郓

九月大雩

冬十月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

公至自侵齐

二月公侵齐

逾月之间再出侵齐公之进退听之三家而不得自专矣

三月公至自侵齐

曹伯露卒

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公防晋师于瓦

晋士鞅荀寅救鲁公逆而防之不言大夫君不防大夫也救不书齐师已去也

公至自瓦

秋七月戊辰陈侯栁卒

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卫

晋始伐与国也招携以礼懐逺以德德礼之不务而恃力诸国受兵而叛晋愈坚矣

葬曹靖公

九月葬陈懐公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侵卫

晋故也

冬卫侯郑伯盟于曲濮

结叛晋也

从祀先公

从祀顺祀也先公非一公也鲁祀之不顺多矣僖公以兄故特跻于闵上昭公以奔故不祔于先君今始复其正也阳虎将作乱欲以取媚国人其事则顺其情则逆春秋原情特书从祀先公于盗窃寳玉大弓之上而不书禘事与日见事出于阳虎而不可详也

盗窃寳玉大弓

先王分器而盗得窃诸公宫无政也故失地则讳失寳玉大弓则书失之书得之书重其事也

九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

得寳玉大弓

六月葬郑献公

秋齐侯卫侯次于五氏

此伐晋也书次者何未遂伐也三次而伐其欲逞也久矣于咸郑叛也于沙卫叛也及齐平鲁亦叛晋诸侯无盟主有盟主非美事也无盟主非细事也

秦伯卒冬葬秦哀公

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夏公防齐侯于夹谷公至自夹谷

及齐平我志也

晋赵鞅帅师围卫

晋自召陵以后凡兵书侵以义不足服人也此书围以力不足服人也

齐人来归郓讙隂田

请而得之曰归服义而归之曰来归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郈叔孙氏邑侯犯以郈叛自夏至秋再围之陪臣之强可知矣三家知倾公室以自张而不知家之拟其后春秋据事直书深切着明矣

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宋乐大心出奔曹

大心奉命使晋伪以疾辞罪也故书奔

宋公子地出奔陈

宋公嬖桓魋以地白马与之地抶而夺之罪也故书奔

冬齐侯卫侯郑游速防于安甫

以卫有晋难也

叔孙州仇如齐

谢归田又致郈也

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辰以请畱地不得并胁佗彄出奔罪也景公宠一桓魋至亲不恤焉习其读而问其传其罪亦着矣

十有一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

暨者以此强彼我所欲也及者以此及彼两相欲也自者因其力也自陈自曹而陈与曹之罪亦着矣

夏四月

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

辰佗彄地大心之为宋患也宠向魋故也

冬及郑平叔还如郑涖盟

及郑平我欲之也始叛晋也书郑输平以志诸侯之合书及郑平以志诸侯之散此春秋之始终也

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夏葬薛襄公

叔孙州仇帅师堕郈

堕毁也三桓之邑皆为城自固其家臣因之以叛于是堕之

卫公孟彄帅师伐曹

以曹不从齐也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

堕郈以一卿堕费以二卿者费强于郈也

秋大雩

冬十月癸亥公防齐侯盟于黄

结叛晋也

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公至自黄

十有二月公围成公至自围成

书公围成强也其致危之也围成何以不克盖三家城其邑以自利也而家臣据邑以叛则非其利也南蒯叛侯犯叛不狃叛荐为叔季之害叔季亦欲堕之矣故闻圣人之言辄堕焉圣人固无声色也若公敛防父在成方有功于孟氏且曰成堕齐人必至于北门其意则私其言可听孟氏之不肯堕宜矣三家孟氏最弱无忌学于夫子成即不堕无与为比不必汲汲圣人果得志于堕成何有惜乎明年女乐入而夫子行矣

十有三年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

与次五氏同

夏筑蛇渊囿

讙田归而筑囿于其地夫子去鲁而君臣之志荒矣

大搜于比蒲

卫公孟彄帅师伐曹

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

鞅杀邯郸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而鞅奔晋阳拒范中行也而直书曰叛人臣专土是无君也

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

韩魏党于赵氏者也故请于公逐二氏二氏奔朝歌亦曰叛者兴兵首祸是无君也

晋赵鞅归于晋

韩魏以为请故也书归易辞也非所得归而归也叛臣而归晋无政刑也三家分晋本于是矣

薛弑其君比

称国以弑当国大臣之罪也啖氏曰称国以弑自大臣也胡氏本此

十有四年春卫公叔戍来奔

卫赵阳出奔宋

戍以富见恶卫侯又将去南子之党为夫人所愬而出奔赵阳北宫结皆戍党也凡书奔者皆罪而灵公不能正家以丧其大臣罪亦着矣书三大夫奔以着卫乱之所从始

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

顿欲事晋背楚而结陈好也书灭顿诛楚而罪陈也

夏卫北宫结来奔

五月于越败吴于檇李吴子光卒

越以诈战败吴师光以伤卒

公防齐侯卫侯于牵

左氏谓晋围朝歌牵洮二防皆救范中行氏也朝歌在卫西

公至自会

秋齐侯宋公防于洮

宋未絶晋至是始从齐也

天王使石尚来归脤

祭肉生曰脤熟曰燔石尚王朝士例书名礼诸侯朝天子助祭于宗庙然后受俎实鲁不助祭而归脤非礼也

卫世子蒯聩出奔宋

以南子之故父不父子不子两着其罪故特书世子张洽氏取临江刘氏常山刘氏之说谓蒯聩必无杀母之事左氏所记乃南子之诬其子者如此不然宋南子家何以反奔宋乎

卫公孟彄出奔郑

彄聩党屡书大夫奔不成其为国矣

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

三书宋公弟罪宋公也自萧者因其力

大搜于比蒲邾子来防公

搜而邾子来防公亲搜也不书公者以国事举也

城莒父及霄

无冬阙文城二邑惧晋也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子来朝

以去年来防未成礼故复来朝

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

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

召陵之防胡顿皆在是后楚有吴患不能报去年灭顿今年灭胡以报召陵也

夏五月辛亥郊

壬申公薨于高寝

高寝宫名不于路寝非正也

郑罕达帅师伐宋

宋大国至于景公而郑能困之则桓魋之为也

齐侯卫侯次于渠蒢

谋救宋也不果救故书次

邾子来奔丧

天王崩则诸侯奔丧而防其葬书奔丧非礼也

秋七月壬申姒氏卒

哀公母也不称夫人哀未君也

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九月滕子来防葬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

防葬非礼也

雨不克葬无备也日下昃失虞之时也

辛巳葬定姒

辛巳在十月三日

冬城漆

邾庶其邑城漆谋伐邾也定公为拔之盟邾好复修终世无犯定公薨而三桓复唘衅矣元年伐邾二年取其田七年俘其君矣

春秋孔义卷十一

猜你喜欢
  物势篇第十四·王充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晏婴
  卷一○六·邱濬
  卷一○·邱濬
  卷五【起桓公三年尽六年】·杜预
  提要·杨简
  卷四十八·魏了翁
  檀弓上·姚际恒
  卷二十三·佚名
  愚闇品第十三·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四·欧阳竟无
  十、清税孤贫·慧开
  太子须大拏经·佚名
  卷六·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五(之上)·智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欧阳修

    昔者,尧命羲、和,出纳日月,考星中以正四时。至舜,则曰“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而已。虽二典质略,存其大法,亦由古者天人之际,推候占测,为术犹简。至于后世,其法渐密者。必积众人之智,然后能极其精微哉。盖自三代以来详矣。诗人所

  • ●卷七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十四。   起靖康二年二月六日丙寅,尽十一月辛未。   大元帅府摆布勤王人马。   丙寅契勘金人劄寨京城下直北连珠劄至卫南县东至东明县西至胙城县篱落牢固无隙可乘幕府奉王旨分遣人马於曹濮间一带

  •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六·来保

    十一月辛酉上命军机大臣等传谕班第兆惠曰军营粮务最关紧要从前办理运饷尚无贻误现今増调满汉官兵三万五千人合之原拨在营官兵及随役人等数几十万以每人每日支给八合八勺计之加以挽运人夫口食一月所需已为浩繁况大兵按

  • 七八 翻译小说下·周作人

    初次出马成功,就到手了两百块钱,这是很不小的一个数目,似乎可以买到好些外国书了。在钱还没有寄来之前,先向蔡谷清通融了一百元,去到丸善书店买了一部英译屠介涅夫选集,共有十五本,每本里有两三张玻璃板插画,价钱才只六十先令

  • 雁荡兵气·胡兰成

    雁荡兵气一旅於处暑夜我与外婆住的房门外破院子里好乘凉,虽然断垣颓檐,总也是石砌的阶墀,各人掇把竹椅条凳,围着一张小桌子散散的坐下来,外婆阿嬷与我,还有前院小学校长的太太,後院打纸浆人家的媳妇亦一淘,她们都是刚收拾了碗

  • 卷二百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四经籍考【二十四】集【诗集】【臣】等谨按马端临於别集外复辑诗集一门凡无文而独有诗及有文而诗仍独行者胥隶焉伏读我皇上御制乐善堂文集并御制文初集奎藻腾辉裒成巨帙而御制诗自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吏部文选清吏司官制三盛京官盛京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侍郎各一人正二品所属郎中员外郎主事品级与在京部院同【堂司官均满员惟刑部有汉军堂主事一人蒙古主事二人汉司狱一人】户部属司三郎

  • 第十四章 45·辜鸿铭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问怎样才算是聪明而高尚的人。孔子回答:“聪明而高尚的人

  • 卷一·朱朝瑛

    读春秋略记卷首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一    明 朱朝瑛 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正月为建子之月不必复辨即周文安辨之甚详至十月陨霜则亦自谓无以解也所疑者程子云孔子以夏时冠周正胡氏从之诚若是则孔子之作春秋非

  • 大射仪·佚名

    大射的礼仪:国君发布命令:准备射箭。冢宰告诉百官将有射箭的事。射人告诉各公卿大夫准备射箭的事;司士告诉士人和辅佐的人准备射箭的事。射箭前三天,宰夫告诉宰和司马。射人在射箭前一天查看射箭工具、器皿洗涤和场地扫除

  •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一(之上)·智俨

    终南山至相寺沙门智俨述此经本外国凡有十万偈。昔晋道人支法领。从于阗国得此三万六千偈。以晋义熙十四年岁次鹑火三月十日。于杨州谢司空寺。天竺禅师佛度跋陀罗手执梵文。译胡音为晋。沙门释法业亲从笔授。时吴郡内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五·澄观

    第二末会疏。今初夫圆满教海下。此文有二。先标。后故非顿下释。前标有三对。今疏释有二。一出三对之由。二明该罗等义。今初。若无顿证法界。岂显此经圆妙。若无善财渐进众生如何趣入。若无本会佛为其主。何有末会皆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一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一卷安慧菩萨糅释上集论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法品第二之一云何法决择。法者。谓十二分圣教。何者十二。一契经。二应颂。三记别。四讽颂。五自说。六缘起。七譬喻。八本事

  • 辩正论卷第七·法琳

    十喻篇第五之余外从生左右异一。外论曰。圣人应迹异彼凡夫。或乘龙象以处胎。乍开胁腋而出世。虽复无关两气非假二亲。至于左右之殊。其优劣之异一也。内从生有胜劣(李氏之母则赖乡平氏。老子来而托质。摩耶夫人即罗

  • 第四十二章 二王章·佚名

    摩诃那伽王之好运从弟达立志最上菩提,彼阿伽普提为今王,(一)于威光[效]太阳,于快适满轮月,于不动须弥山,于深如大海,(二)不采如大地,于行同于风,于睿智说不灭之圣师,于清净秋之空,(三)于享受诸欲如天王,于利益财主[毗沙门天],于净居天主,于勇

  • 噶玛兰志略·柯培元

    地方志。十四卷,卷首一卷。作者柯培元,字复子,号易堂,山东胶州人。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出任噶玛兰厅通判,任期仅两月。噶玛兰古称“蛤仔难”,位于台湾岛东北,嘉庆年间设官置厅,1875年(光绪元年)改为宜兰县。该书成于

  •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佚名

    凡二卷。唐代善无畏译。说明念诵尊胜陀罗尼之仪则。又称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法轨仪。略称尊胜仪轨。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书凡十二品,内容包括除灾、增益等四种念诵法、净法界三摩地法、五轮三摩地法、护身结界法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