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一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四月至六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

九一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四月至六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

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五日

吏部为遵旨查议事。

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会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十七日题,本月十九日奉旨:

王燕绪、汪镛、于鼎、李镕、励守谦、潘曾起、蔡廷衡、孙玉庭、庄通敏俱着罚俸三个月;朱钤、萧九成、何思钧、潘庭筠俱着于补官日罚俸三个月;吴寿昌、曹锡龄、季学锦、张焘、邱庭漋、陈昌齐俱着销去纪录一次,免其罚俸;缪晋、朱绂、吴典、王天禄、钱樾、罗修源、汪学金各罚俸三个月之处,俱着注于纪录抵销。余依议。钦此。相应抄录黏单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

计黏单壹纸。

右移会内阁典籍厅。

附 黏单 吏部题四库全书馆人员记过罚俸本

会议得内阁抄出尚书,额驸 公福<隆安>等奏称,查四库全书馆本年四月起至六月止,续进过第二分全书七次,内有行在进呈,节次发下查改错误之书,遵旨于回京后一并覆奏,应请归秋季办理。其已经覆奏分别记过之处,臣等详加查核,除总裁、总阅等员前因赶办第二分书,奏请停其抽阅并无记过次数外;所有总校官杨照记过一百四十五次,徐以坤记过一百三十五次,潘有为记过八十八次,朱钤记过八十二次,王燕赭记过八十次,孙瑢记过六十九次,【真按:应即孙溶.前文均作孙溶!本页下文即作溶!】仓圣脉记过五十七次,何思钧记过五十二次,杨懋珩记过二十二次,缪琪记过十次;分校官张慎和记过四十次,牛稔文记过二十四次,卜维吉、张虎拜各记过二十二次,郭祚炽、王天禄各记过二十次,张焘、钱樾各记过十六次,李斯咏、雷纯、曹锡龄各记过十四次,陈木、汪镛、王庆长各记过十二次,于鼎、陆湘各记过十次,吴寿昌、胡予襄、叶兰各记过八次,赵秉渊、朱绂、李荃、吴典、王汝嘉、罗修源、李镕、田尹衡、周鋐、沈培各记过六次,励守谦、潘曾起、袁文邵、孙球、陈昌齐、邱庭漋、蔡廷衡、孙玉庭、胡敏各记过四次,柴模、王璸、潘庭筠、郭晋、李岩、缪晋、金光悌、季学锦、萧九成、庄通敏、汪学金、吴绍浣各记过二次。应交吏部、都察院照例分别察议。谨奏。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十一日奉旨:知道了。钦此。钦遵。抄出到部。

应将记过一百四十五次之总校官 兵部额外主事杨照,记过一百三十五次之候选国子监博士徐以坤,记过八十八次之候补中书潘有为,记过八十二次之归班进士今赏给编修衔朱钤,记过八十次之编修今赏给中允衔王燕绪,记过六十九次之中书科中书孙溶,【真按:前文还误作瑢!】记过五十七次之降调编修今赏给庶吉士仓圣脉,记过五十二次之检讨何思钧,记过二十二次之归班进士今授江苏长洲县知县杨懋珩,记过十次之归班进士今授广西平南县知县缪琪,记过四十次之分校官 吏部员外郎张慎和,记过二十四次之起居注主事牛稔文,记过二十二次之国子监助教卜维吉、内阁中书今授河南学政张虎拜,记过二十次之通政司经历郭祚炽、编修王天禄,记过十六次之翰林院侍读张焘、编修钱樾,记过十四次之内阁中书李斯咏、兵部额外主事雷纯、编修曹锡龄,记过十二次之助教陈木、编修汪镛、工部主事王庆长,记过十次之编修于鼎、候补中书陆湘,记过八次之侍讲吴寿昌、助教胡予襄、内阁中书今升安徽安庆府同知叶兰,记过六次之中书赵秉渊、编修朱绂、中书李荃、编修吴典、检讨王汝嘉、编修罗修源、李镕、内阁中书今湖北荆州府同知田尹衡、助敎周鋐、国子监学政沈培,记过四次之编修励守谦、编修今授贵州学政潘曾起、内阁典籍袁文邵、中书孙球、编修陈昌齐、邱庭漋、蔡廷衡、检讨孙玉庭、刑部主事胡敏,记过二次之归班进士柴模、吏部员外郎王璸、编修潘庭筠、分发中书郭晋、国子监学录李岩、编修缪晋、中书金光悌、詹事府左中允季学锦、检讨萧九成、编修庄通敏、汪学金、庶吉士吴绍浣,均照例罚俸三个月。查杨照、朱钤、卜维吉、张虎拜、郭祚炽、雷纯、赵秉渊、郭晋、缪晋、萧九成俱经丁忧,仓圣脉、何思钧、潘庭筠已患病调理,王汝嘉已经降调,袁文邵已回籍葬亲,孙球已回籍治丧,柴模已归班铨选,徐以坤、潘有为、陆湘俱系候补之员,均应于补官日罚俸三个月。查吴寿昌有纪录九次,曹锡龄、王庆长俱有纪录伍次,季学锦有纪录四次【真按:何故此独作大写之五.】,张焘、邱庭漋俱有纪录叁次,牛稔文、陈昌齐、王璸俱有纪录贰次,均有前议罚俸三个月注抵在案,今议罚俸叁个月,连前共罚俸六个月,应各销去纪录壹次,抵罚俸六个月,均免其罚俸;周鋐有纪录五次,陈木、缪晋俱有纪录四次,赵秉渊、朱绂、吴典俱有纪录贰次,张慎和、王天禄、钱樾、罗修源、汪学金俱有纪录壹次,今议罚俸叁个月,均应注于纪录,合计抵销。【真按:又作大写又作小写不知何故!○又一折之中罚作二体!】(内阁移会)

猜你喜欢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王肃
  名山藏卷之十八·何乔远
  ●卷上·欧阳兆熊
  卷之十八·佚名
  卷之八百十二·佚名
  世宗实录二·佚名
  ◎国会之双包案·刘以芬
  ●六、学问一斑·秦翰才
  一○四五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内则衍义》等书编纂臣工衔名情形片·佚名
  三二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佚名
  庚申北略·佚名
  慕容白曜传·魏收
  吐谷浑传·李延寿
  卷一百四十七·赵汝愚
  缉匪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定千叟宴诗巻一·康熙

    【计诗七十首】大 学 士 【臣】 马 齐元日祥徴慰圣衷推恩耆老宴璇宫盐梅和鼎【臣】何力饱饫天厨仗化工大 学 士 【臣】 松 柱十载槐阶眷老臣分甘金鼎锡奇珍当阳圣主天行健长奉宸欢亿万春大 学士 【臣】萧

  • 卷四百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 王鏊 玉泉亭 燕山自西来连峰划中絶有泉出其间终古流不歇石缝漱潺湲螭头泻幽咽罗注粲成帘激射喷为雪怒声亦砰鍧静性终

  • 卷十四 本纪十四·赵尔巽

      ◎高宗本纪五   四十一年春正月癸酉朔,富德克打噶咱普德尔窝、马尔邦等碉卡。明亮等克独松等碉卡。甲戌,定郡王绵德以交结礼部司员削爵,命绵恩承袭。阿桂克喇乌喇等碉卡及舍齐等寺。己卯,阿桂率诸军进围噶喇依,索诺

  •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一·陈邦瞻

    孟后废复哲宗元祐七年夏四月己未立皇后孟氏后洛州人马军都虞元之孙帝年益壮太皇太后歴选世家女百余人入宫后年十六太皇太后皇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至是太皇太后谕执政曰孟氏女能执妇道宜正位中宫命学士草制又以近世礼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三·佚名

    嘉靖六年二月戊申朔升两浙都转运盐使司同知曹兰为福建运司○辛亥兵部议覆大学士杨一清所言三事一近年谪调官员或因进言过激及以公事触法者宜分别宥免以释幽滞一各处将官有谋勇出众者许两京三品以上大臣及科道抚按官从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正德十五年八月丙辰朔 上在南京○大学士梁储等言在京在外各该衙门一应题奏事理今年五六月以来伏蒙 皇上省览裁决数日之间连发赍文书官回京中外臣民无不欢庆但朝廷之上一日万几两月文书虽已发行然未发行者尚多伏望特命

  • 雷万春传·欧阳修

    雷万春其人,来历不详,在张巡部下任偏将。令狐潮围雍丘时,雷万春在城上与令狐潮说话,埋伏的弩弓发六箭射中雷万春的脸,雷万春岿然不动。令狐潮怀疑是雕刻的木头人,探子探得实情,就大为吃惊。令孤潮远远地对张巡说:“前见雷将军

  • 玉坡奏议卷二·张原

    明 张原 撰止殷通等乞陞职世袭疏臣伏见兴府旗军军校校尉军人厨役殷通等一千三百余名俱縁从龙之故防恩填注锦衣卫食粮当差各赏银两彼乃不知止足援引乔成例连名具奏又乞陞职世袭近该给事中安磐论奏奉圣防该部知道钦此

  • 景公欲厚葬梁丘据晏子谏第二十二·晏婴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与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

  • 御盗第二十一[缺]·商鞅

    [缺]

  • 卷十三·毛奇龄

    <经部,五经总义类,经问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十三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徐东【字曼倩上虞人仲山先生之子】传是斋问问先司马公谓说经门戸有一非必有一是学人苐传其是者故此斋以传是为名今先生于前儒説经説礼乐多有两非无一

  • 卷十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二衍要道之义朋友易兑【卦名】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程颐传曰丽泽二泽相附丽也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有滋益之象故君子观其象而以朋友讲习【臣】按朋友之交以相説而成者也方以类聚物以羣

  • 第四十二卷·佚名

    观天品之二十一(夜摩天之七)尔时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峰第一无垢如镜之地。彼诸天众。业地镜中。自见其身。分分明了。彼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业地镜中。得见自身。额中所现业果生死。如彼某时某处某国某因某缘

  • 法演禅师语录卷上·法演

    舒州白云山海会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语录参学才良编师开堂日。授疏示众云。兵随印转。将逐符行。请对尊官。分明剖露。宣疏了指法座云。此大宝华王座。从朝至暮。与诸人同起同坐。诸人还见么。若见。更不在升。若不见。莫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九·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违恼众教白四尔时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具寿阐陀犯众多罪不如法说悔。诸苾刍欲令利益安乐住故告言。具寿。汝既犯罪。应如法说悔。阐陀答言。仁自犯罪。应如法悔。何以故。仁等皆是种种族种

  • 卷之十六·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六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诗偈祝黄檗和尚半百黄檗三三潭潭潭老龙窟复有二六峰峰峰高突兀潭潭澈师心峰峰肖师骨骨瘦貌崚嶒地天藉一撑心空含万象不觉四时行早梅记师诞

  • 解酲语·李材

    泰定间中夜,忽召集贤学士邓文原,仓卒不备手诏,就以帝所佩玉从容召之,至晓着二朱衣送出,人以为荣。

  • 净业障经·佚名

    全一卷。译者不详。约译于前秦、西秦时代(351~431)。又称净业部经、净除业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内容分三段,各以无垢光比丘及勇施比丘之犯淫、杀戒之因缘,阐明由一切法本来清净之知见,根本净化业障。无垢光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