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弥勒菩萨说

沙门玄奘奉 诏译

受戒羯磨第一

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力。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偏袒右肩膝轮据地。合掌恭敬如是请言。

大德忆念我如是名。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唯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慜听授(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既作如是无倒请已。偏袒右肩恭敬礼拜。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诸菩萨众。现前专念彼诸功德生殷净心。

若诸菩萨。欲授菩萨菩萨戒时。先应为说菩萨法藏摩呾理迦。菩萨学处及犯处相。令其听受。以慧观察自所意乐。堪能思择受菩萨戒。非唯他劝非为胜他。当知是名坚固菩萨。堪受菩萨净戒律仪。以受戒法如应正授。其受戒菩萨复于彼有智有力。胜菩萨所。谦下恭敬膝轮据地。对佛像前合掌请言。唯愿大德。哀慜授我菩萨净戒。如是请已。专念一境长养净心。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即随思惟如是事义。默然而住。

尔时有智有力菩萨于彼能行正行菩萨。以无乱心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汝。是菩萨不。彼应答言是。发菩提愿未。应答言已发。自此已后应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汝等。今者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答言能受。能授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能受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答。如是受已。能受菩萨不起于座。能授菩萨对佛像前。普于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恭敬供养顶礼双足。作是白言。仰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今于此中现有某名菩萨。于我某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唯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于此某名受戒菩萨亦为作证。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如是受戒羯磨毕竟。从此无间。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住诸佛。已入大地诸菩萨前。法尔相现由此表示。如是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尔时十方诸佛菩萨。睹是菩萨法尔之相生起忆念。由忆念故正智见转。由正智见如实觉知。某世界中某名菩萨某菩萨所。正受菩萨所受净戒。一切于此受戒菩萨。如子如弟生亲善意眷念怜愍。由佛菩萨眷念怜愍。令是菩萨希求善法。倍复增长无有退减。如是名为受菩萨戒启白请证。若诸菩萨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等为四。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而修惠舍。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给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如是名为菩萨四种他胜处法。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菩萨若用软中品缠。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净戒律仪。上品缠犯即名为舍。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非诸菩萨。暂一现行他胜处法。便舍菩萨净戒律仪。如诸苾刍犯他胜法。即便弃舍别解脱戒。若诸菩萨由此毁犯。弃舍菩萨净戒律仪。于现法中堪任更受。非不堪任。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于现法中不任更受。

如是菩萨所受净戒。于余一切所受净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最上善心意乐之所发起。普能除灭于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一切别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律仪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数分计分算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

如是已作受菩萨戒羯磨等事。授受菩萨俱起供养。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顶礼双足恭敬而退。

又诸菩萨。不从一切诸聪慧者。求受菩萨所受净戒。无净信者不应从受。谓于如是所受净戒。初无信解不能趣入。不善思惟有悭贪者。悭贪蔽者。有大欲者。无喜足者。不应从受。毁净戒者。于诸学处无恭敬者。于戒律仪有慢缓者。不应从受。有忿恨者多不忍者。于他违犯不堪耐者。不应从受。有懒惰者有懈怠者。多分耽著日夜睡眠。乐倚乐卧乐好合徒侣。乐嬉谈者。不应从受。心散乱者下至。不能[(殼-一)/牛]牛乳项善心一缘住修习者。不应从受。有闇昧者。愚痴类者。极劣心者。诽谤菩萨素呾缆藏及摩呾理迦者不应从受。又诸菩萨。于受菩萨戒律仪法。虽已具足受持究竟。而于谤毁菩萨藏者。无信有情。终不率尔宣示开悟。所以者何。为其闻已不能信解。大无知障之所覆蔽便生诽谤。由诽谤故。如住菩萨净戒律仪。成就无量大功德藏。彼诽谤者。亦为无量大罪业藏之所随逐。乃至一切恶言恶见及恶思惟。未永弃舍终不免离。

若诸菩萨欲受菩萨净戒律仪。若不会遇具足功德补特伽罗。尔时应对如来像前。自受菩萨净戒律仪。应如是受。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启十方一切如来。已入大地诸菩萨众。我今欲于十方世界佛菩萨所。誓受一切菩萨学处。誓受一切菩萨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说已应起。所余一切如前应知。

忏罪羯磨第二

若诸菩萨从他正受戒律仪已。由善清净求学意乐。菩提意乐。饶益一切有情意乐。生起最极尊重恭敬。从初专精不应违犯。设有违犯。即应如法疾疾悔除。令得还净。

如是菩萨一切违犯。当知皆是恶作所摄。应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补特伽罗。发露悔灭。若诸菩萨。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应对于三补特伽罗。或过是数。应如发露除恶作法。先当称述所犯事名。应作是说。长老专志或言大德。我如是名。违越菩萨毗奈耶法。如所称事犯恶作罪。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应如是说。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当知如前。若无随顺补特伽罗。可对发露悔除所犯。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我当决定防护当来。终不重犯。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得舍差别第三

略由二缘。舍诸菩萨净戒律仪。一者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虽复转身遍十方界。在在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由是菩萨不舍无上菩提大愿。亦不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转受余生。忘失本念值遇善友。为欲觉悟菩萨戒念。虽数重受而非新受。亦不新得。

菩萨戒羯磨文

菩萨戒羯磨序

沙门静迈制

夫瀛溟冲廓。总川逝而朝宗。法性惟玄。统品物而都会。是知无说显道崇毗耶之息言。绝听雨花。宗摩竭之掩室。自非德本宏邈。孰能究其弘致者哉。有三藏法师。是称玄奘。弱龄轶俗。凝神气于白云。壮志游真。晰智晖于玄妙。漱其源者随迎而不如。涮其流者游泳而不测。大龟启灭之岁。捐觿鞢而整花田。须陀问道之年。镜戒珠而嬉行地。爰以炎隋季祀三聚创膺。深惟蹄旨。悟有余说。悼灵章之紊译。怆神理之纰传。故能出玉门而遐往。戾金河而殉妙。爰有大正法藏。寔号戒贤。道格四依。称流五印。凡厥藏海取质若人。故以所旌戒标洪誉。遂于摩揭陀国。钦承函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虽萨陀之遇昙无。蔑以加也。因固请受菩萨律仪。一稔三祈肇允殷望。法师以菩萨净戒。谅一乘之彝伦。授受宏规。信十地之洪范。特所吟味。匪替喉衿。以大唐贞观二十有三年。皇上御天下之始月魄日。于大慈恩寺奉诏译周羯磨戒本。爰开两轴。盖菩萨正地之流澌也。迈以不敏猥厕译僚。亲禀洪规。证斯传焰。动衷形说。式赞大猷。聊纪译辰。以备攸忘。其证义。证文。正字。笔受。义业。沙门明琰等。二十许人。各司其务同资教旨。

猜你喜欢
  佛说秘密相经卷中·佚名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佚名
  卷第二十八·佚名
  四波罗底提舍尼法·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五·延寿
  重刻佛法金汤编后序·岱宗心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中国禅学之发展·胡适
  达摩宝传下卷·悟真子
  论陈独秀自杀论·太虚
  正法花经卷第六·佚名
  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法藏
  卷九·佚名
  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第五·黄彻

      钱惟演为洛帅留守,始置驿贡花,识者鄙之。蔡君谟加法造小团茶,贡之,富彦国叹曰:“君谟士人,乃为此耶?”坡作《荔枝叹》云:“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

  • 第二十三章 海靑死节·屠隆

    【字字双】〔丑冠服上〕奴家皇帝鼻丰隆。胡种。拖带奴奴做正宫。打哄。三千粉黛尽花容。夺宠。一声狮子吼河东。怕恐。奴家唤做酪酥娘。皇后衣冠龙凤章。翠鬓飞云光碌秃。金莲踏殿响砰磅。鼻梁孔似烟熜黑

  • 兰臯集卷二·吴锡畴

    宋 吴锡畴 撰竹洲重葺仁寿堂抗章当日勇辞荣三咏循陔世念轻娱悦高堂仁者寿壅培遗植圣之清云涵翠葆添新荫秋逼青琅戛旧声故址依然成栋宇水心题扁尚晶明【先文肃建以娱亲】雨中过昱岭下舆扶杖过山蹊雨溅征裾屐溅泥正自

  • 淳熙稿卷七·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七 宋 赵蕃 撰 五言律 壬寅元日 壮岁频羁宦王春又履端东占风料峭北验斗阑干历数尧年永条章汉诏寛残生侣麋鹿何路接鵷鸾人日感怀因寄玉山亲旧并以示当涂溧阳诸表弟 唐人重人日往往见于诗孰谓

  • 卷下·王冕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竹斋集  钦定四库全书竹斋集卷下       明 王冕 撰七言古体葛仙翁移家图青山无云白日迟仙翁移家何所之或以丹砂到勾漏或为家累遭驱驰乌犍背上妻与儿顾盼未解知其归仙翁读书自怡

  • 卷三十一·表第五·柯劭忞

      ○宰相年表   (表略)

  • 卷之二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五七一 寄谕各省督抚严查《九十九筹》一书及板片解京销毁·佚名

    五七一 寄谕各省督抚严查《九十九筹》一书及板片解京销毁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九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九日奉上谕:前据高晋奏缴违碍书籍,内有《九十九筹》一书,计四本,系

  • 甲午战事记·池仲祐

    池仲祐 撰中日构衅,由来久矣:溯厥肇祸,实自朝鲜:朝鲜,中国之藩属也,而日本岛国,孤悬东海,于朝鲜为近,恩蚕食之。明万历二十年,日本将军秀吉陷朝鲜,明师战败于平壤。厥后朝鲜迄无宁岁。中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未之能定也。迨万

  • 序纪·魏收

    昔日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有的分布于华夏各地,有的散布于极远的蛮荒之境。小儿子昌意,受封于北土,领地内有大鲜卑山,因而以其为国号。此后,世为君主,统治着幽都之北广漠无垠的沃野,过着游牧生活,而以射猎为业,民风淳朴,政治文化简易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五明 俞汝楫 编列传侍郎世家宝世家宝蒙古人姿貌丰整善言论性刚果有谋略读书知兵元末以集贤院学士守胶东登莱等郡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下山东参政傅友德兵至莱阳世家宝以所守城降授大理寺少

  • 左传折诸卷二十·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二十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昭公舎中军正义云作三军卑公室之渐舎中军卑公室之极然季氏再举得逞其志毕竟因叔孙家难而起前此孟氏使半为臣叔孙使尽为臣叔犹强于孟曰不然不舎者豹之气焰足以当宿也

  • 提要·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三礼图集注      礼类四【三礼总义之属】提要【臣】等谨案三礼图集注二十卷宋聂崇义撰崇义洛阳人周显德中累官国子监司业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玉因取三礼图凡得六本重加考订宋初上

  • 卷十七·方苞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十七翰林院侍读衔方苞撰有司彻牲俎皆同何以至上大夫而有傧尸于堂之礼也盖不傧尸主人齐立室中直至礼终而后出送宾虽强力者难支位至国卿则年过艾耆必矣故减损室中之礼事而傧尸于堂中间彻馔埽室摄

  •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三·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先世勤相应品第二之二  尔时喜王菩萨摩诃萨。共三十千菩萨。闻如此等久后末世五十年正法破灭。泪出身动毛竖腋汗。即起于座。一肩整理上衣。右膝著地向佛合掌。共一咽喉而白佛言。世尊。我

  • 咒五首·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咒纳慕曷喇怛那怛喇夜(余贺反)耶(一余何反)纳慕阿喇耶(二余何反)缚(夫何反)卢枳低湿筏啰耶(三余何反)步地萨埵耶(四余何反)莫诃萨埵耶(五余何反)莫诃迦嚧匿迦耶(六余何反)

  • 卷第四十二·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四十二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开炉提纲高峰妙禅师开炉上堂。竖起拂子云。者些火种自灵山传至西峰。已得二千二百三十余载。今日幸遇开炉。特为诸人拈出。以拂子吹一吹乃掷下云。照顾烧却眉毛

  •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莎士比亚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悲剧,首次出版于1594年。该剧讲述一个如花似玉的名门闺秀拉维妮娅遭到令人发指的摧残,父亲泰特斯以牙还牙,于是有了令人同样心惊的人肉宴。该剧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