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章 《玉历》之起源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诞辰。十殿阎君诸神, 合掌拜祝. 菩萨大发慈悲曰: "我以悲愿,来渡此道众生.奈何世人行善者少,做恶者多. 此去彼来, 无有尽期! 当假何方便, 使世人深信因果, 忏悔诸恶 力行诸善,回心向道,渐离死生

  一者使遮地狱诸因;二者使此道众生,藉其子孙嗣续所作功德,疾得超升。」

  教化幽冥世界众生的它地藏王菩萨,在她老人家圣诞的那天,十殿阎君和其他阴间的神明,都来合掌向她老人家参拜祝贺。

  地藏王菩萨大发慈悲地说: "我凭着慈悲的愿力,要来救渡此道的众生,奈何世间的人,行善的太少,而做恶的多. 这个去了, 那个有来, 救渡没有了期. 看运用什么好方法,使阳世上的人深信因果,忏悔罪行, 截止所有的恶行, 尽力行诸善事, 改心向道,俾逐渐远离生死轮回。一方面息止地狱的业因,另一方面使阴间的众生,藉著子孙後代所作功德的荫泽,很快得到超升。」

  时十殿阎君,恭敬合掌,同声启答曰:「查世人所以善少恶多者,只缘邪,恶二见。

  邪见者:若不以为人死後一切断灭,执断见外;便

  牙执以为人永为人、畜永为畜之常见。故或者尽情自私自利、或者视其他有情为牺牲,造成弱肉强食,残杀争夺,之种种恶因恶果。

  恶见者:更为随顺其一己欺心昧理之私,倡诸邪说,冗或诲盗诲氵㸒,或拨无因果鬼神,引人人非,遮人

  当时,十殿阎君,恭敬合掌,同声回答说:「考查世人善少恶多的原因,不外乎由於邪、恶二见之故。

  邪见,就是:若非以为人死之後,便一切毁灭,执着断灭的见解:要下,便坚持误解:人永远出生为人,畜生永远出生为畜,生的常见。因此,有的人,尽情地自私自利,无所忌惮地行恶;有的人,则把其他众生当作自然的牺牲晶,造成弱肉强食,残杀争夺的种种恶因恶果。

  恶见的人,则为了,随顺自己,欺昧良心天理的偏私行为,倡导许多邪说,有的人则教人盗窃、邪氵㸒,或否认因果、鬼神,引导人进入邪非之境,阻止人进入良善之地,造成共业的大灾难。

  今拟将地狱道中,种种恶趣(趣,趋也),借有德性之人,令其入冥目睹,记述《玉历宝钞》,还阳普传世间,广劝世人。

  现在预定将地狱道中,种种恶处,借著有德行的人,引导他进入阴间,作实地的观察。记载下来,完成《玉历宝钞》一书;回到阳问,广泛传播,普遍地劝化世人。

  如有知过忏悔,永不复犯,力行向善者, 准予从宽量减抵免。

  其有兼善广化者,所已犯恶行,更优予量减抵免。所余善业,自疾获福报。

  若更能皈敬三宝,精勤修持者,二六时中,常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吉神之所守护。生时一切祸害不侵,寿终往生极乐。」

  地藏王菩萨曰:「如是如是,善哉善哉!」

  假如有知道过错,诚心忏侮o/水不再犯,力行向善的人,准予从宽量罪、减少刑罚,或功过相抵,免予罪刑。

  假如有兼善天下,推广教化的人,所有已犯恶行,更优渥地予以衡量减罪,功过相抵,免予罪刑:若仍余有善功,自然很快地获得福报。

  若进一步能皈依、恭敬三宝,精进勤劳地修持,则每日二十四小时中,诸佛菩萨必慈加护佑关心,一切吉神亦必守护、照顾。

猜你喜欢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九·通云
  慧林圆照本禅师·惠洪
  卷第四十二·呆翁行悦
  卷第二十三·佚名
  评同治新政考·太虚
  卷第六·佚名
  缘引·朱时恩
  三论游意义·硕法师
  卷第十八·佚名
  御制心经序·宗泐
  卷第二十一(第四诵之一)·佚名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七·佚名
  卷第四十一·佚名
  三山来禅师疏语卷下·灯来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43 ·佚名

    陈造 次韵魏知元 青楼琴客信超俗,俗外客子幸临辱。 定知略眼岁寒枝,肯负平生白头曲。 雌凰雄凤副所求,和鸣之乐方未休。 暗香痚影春借力,更看青子骈枝头。 陈造 次韵吴江陈学长送行二首 诗人

  • 卷四 古體詩·王士祯

    【其年簡討見和《綠雪》之作復遺介茶一器索賦】敬亭如靜女,危畫有餘態。洞山如道流,吐納成沆瀣。陽羨連故障,尻脽相負戴。地靈草木異,雲霧凝靉靆。尤重羅矰名,超軼絕流輩。山氣夕陽佳,風露非灌溉。昨賦《綠雪》詩,莽鹵乏清裁

  • 卷三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三十七言絶句温庭筠河中紫极宫【一统志山西平阳府蒲州古舜都汉蒲坂县地隋大业初改河东郡唐改蒲州开元中改河中府天寳初改河东郡乾元中复为河中府】昔年曽伴玉真逰【南史张绪传刘悛之献蜀栁数株

  • ●卷一百四十九·徐梦莘

      炎兴下帙四十九。   起绍兴元年十月三日丙寅,尽十二月二十七日庚寅。   刘一止论时政。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宣和三年第进士为越州州学教授知州翟汝文推重其为人建炎中避地姚江傅崧卿来摄郡政一止劝崧

  • 椒生随笔·卷四·王之春

    ◎自警箴高伯祖中翰公,讳光国,字梅浦,雍正乙卯科中第四名经魁。著有《自警箴》,云:“勿自足,自足自画。勿多言,多言多失。勿宴安,宴安气惰。勿玩物,玩物志溺。勿为诡异以沽虚名,勿矜细行以累大德。勿亲损友远益友,勿作无益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六·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孙宣公奭行状宋祁孙奭字宗古年七十二岁公之先本乐安望姓后子孙有徙古博平者坟墓托焉遂为博平人公幼好书术不事产利夙儒太原王彻以五经教授其徒数百人公往从之游及彻卒有从公质正谬惑者公厚谢未答久之为言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四·来保

    二月壬辰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言莎罗奔等于正月二十日遣头人具禀细诉向来愚蠢无知初与隣封搆衅后则畏死自守非敢抗拒天朝今易子析骸窜身无地呈献甘结遵依六事又赍牛羊皮币胪列营门叩求收纳【臣】以元凶并未面缚来营

  •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本文是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的合传,主要记述卫青七出边塞,霍去病六出北疆,指挥千军万马,攻讨匈奴,扬威大漠的经历和赫赫战功。匈奴奴隶主屡犯中原,严重破坏了汉匈人民的和平生活,给百姓

  • 卷二百五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赋役宋神宗时监察御史里行刘挚上奏曰臣昨日准圣旨批下司农曾布劄子为诘臣所言助役事寻已具分析奏闻去讫臣窃以耳目之

  •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佚名

    【提要】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魏桓子采用“欲擒故纵”的谋略,消灭了骄狂膨胀的知伯。这个事典倒应了西方的那句谚语:“上帝要叫一个人灭亡,必先使他疯狂”。 【原文】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

  • 近思録集注卷十一·江永

    【朱子曰此卷教学之道】濓溪先生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朱子曰刚柔固隂阳之大分而其中又各有隂阳以为善恶之分焉恶者固为非正而善者亦未必皆得乎中也

  • 孟子通卷十四·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十四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公孙丑曰何谓也

  • 卷二·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二     宋 陈傅良 撰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自隐至文六君则曷为再书即位君薨既殡嗣子即位於柩前虽踰年恒称子必类见焉而後列於诸侯东迁之诸侯既踰年而即位改元视天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八·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八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七复次依乘假立。分别解说如实大乘。当知如解深密经中。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

  •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四·安慧

        尊者安惠造  一刹那颂曰。  内五有熟养  声无异熟生  八无碍等流  亦异熟生性  余三实唯法  刹那唯后三  内五即是眼之五界。十八界中几是见几非见颂曰。  眼法界一分  八种说名见  五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一·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大小乘失译经目一卷(四百二十四部六百三十六卷)右失译经者。兴废递更经全失主。故今编之贻诸后代。大乘居先小乘于后。大乘失译经&middot;佛名经一部三卷&middot;佛名经一部十卷&middo

  • 竹洲集·吴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吴儆撰。另附《棣华杂著》1卷。卷1、卷2为奏议,卷3为政议,卷4为表启,卷5、卷6为启,卷7至卷9为书,卷10、卷11为记,卷12为序,卷13为祭文,卷14为杂文,卷15为铭赞,卷16为古赋,卷17至卷19为诗,卷20为

  • 野菜博录·鲍山

    四卷。明鲍山 (生卒年不详)撰。鲍山,字元则,江西婺源人。曾入黄山,在白龙潭上筑屋,住了七年之久。在此其间“备尝野疏诸味,因次其品汇,别其性味,详其调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成《野菜博录》一书。书中分为草部两卷,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