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战国策序

防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舛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防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叙曰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徳隆礼义设辟雍泮宫庠序之教陈礼乐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莫不晓然论孝悌之义惇笃之行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之刑措四十余年逺方慕义莫不賔服雅颂歌咏以思其徳下及康昭之后【以思其徳一作恩徳其上下及一无下字】虽有衰徳其纲纪尚明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霸之起尊事周室五霸之后时君虽无徳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咏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防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周之流化岂不大哉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分明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是以王道遂用不兴故曰非威不立非势不行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徳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茍以取强而已矣夫簒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嗣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嵗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徳絶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徳不得施设有谋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孟子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説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説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失国轻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合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闚兵于闗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苏秦初欲横秦弗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聴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国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聴众人之防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诈谋之积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徳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炕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逹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嵗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徳岂不逺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徳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茍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战国之时君徳浅薄为之谋防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脱字】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皆髙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防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防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战国策书録

战国策序

刘向所定着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诈谋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説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嵗其旧法已亡其旧俗其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为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茍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説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具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悟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庛用之无敝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説之害正也宜放而絶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説也固将明其説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説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説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絶之莫善于是故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得而废也此书有髙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编校史舘书籍臣曽巩序

战国策序

国防史家者流也其文辩博有焕而明有婉而微有约而深太史公之所考本也自汉称为战国策杂以短长之号而有苏张纵横之説学者讳之置不论非也夫史氏之法具记一时事辞善恶必书初无所决择楚曰梼机书恶也鲁曰春秋善恶兼也司马史记班固汉书有佞幸等列传学者岂以是为不正一举而弃之哉矧此书若张孟谈鲁仲连发防之慷慨谅毅触詟纳説之从容养叔之息射保功莫大焉越人之投石谋贤莫尚焉王斗之爱縠忧国莫重焉诸如此类不一皆有合先王正道孔孟之所不能违也若之何置之曽巩之序美矣而谓禁邪説者固将明其説于天下则亦求其故而为之説非此书指邪起秦迄今千四百嵗由学者不习或衍或脱或后先失次故肖立半字时次相楺刘向已病之矣旧有髙诱注既疎略无所稽据注又不全浸微浸灭殆于不存彪于是考史记诸书为之注定其章条正其衍説而存其旧慎之也地理本之汉志无则缺字训本之説文无则称犹杂出诸书亦别名之人姓名多不传见欲显其所説故系之一国亦时有论説以翊宣教化可以正一史之谬备七略之缺于之论是非辨得失而考之兴亡亦有补于世绍兴十七年丁夘仲冬二十有一日辛巳冬至缙云鲍彪序

猜你喜欢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陈寿
  卷三百三十五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第九十六回 史天泽讨叛诛李璮 贾似道弄权居葛岭·蔡东藩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第二卷 名宦 二·缪荃孙
  卷二十一·李天根
  卷十二·阿桂
  永宪录卷二(下)·萧奭龄
  提要·允禄
  第四十四章 护党救国军之缘起·李宗仁
  食货三二·徐松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曾国藩
  施省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华影吹笙阁遗稿·戴小琼

    序夫孝穆纪咏,荟丽什于玉台,仲伟著评,冠清裁于团扇。历数前秀,代标女宗,矧乃家依山水之窟,案齐诗酒之瓢。吐言成玑,和响若磬,允足陶冶风雅,拔擢性灵。《华影吹笙阁遗稿》一卷,沈西座先生贤俪戴夫人所著也。名驰绮龄,早悦笔砚,根有

  • 卷一百六十三·毕沅

      ◎宋纪一百六十三 ∷起旃蒙作噩正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讳昀,太祖十世孙,父荣文恭王。开禧三年正月癸亥,生于绍兴府虹桥里第。前一夕,荣王梦一紫金帽人来

  • 卷三百四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起神宗元豐三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五月癸亥朔,權管勾熙河路經略司趙濟言:「熙州雜支錢止六十餘千,糴買錢止八百餘千,馬料僅支兩月,即其他州軍亦可概見。望敕轉運司豫計度。」上批:「可下熙州并轉運司,各以見在倉庫錢糧

  • ●卷一·王栐

    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唱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盖四海九州之广,而岁上第者仅一二十人,苟非才学超出伦辈,必自绝意于功名之涂,无复顾藉。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六·王祎

    晋孝惠皇帝元康元年春正月乙酉朔改元永平【以本纪修】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永平汉明帝年号二月癸酉楚王玮淮南王允来朝三月辛卯皇后遣殿中兵杀杨骏兄弟其党皆夷三族解题曰晋二衞始制前驱由基强弩为三部司马二衞各五部督

  •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光绪十二年。丙戌。五月。癸巳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壬戌。皆如之。内记注  ○以灵应素着。颁直隶天津大沽口天后宫扁额。曰德敷溟渤。菩萨庙扁额。曰功宣上善。海神庙扁额。曰瑞启天

  • 三四五 江苏巡抚杨魁为解送违碍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附清单一)·佚名

    三四五 江苏巡抚杨魁为解送违碍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四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总理粮储 提督军务 巡抚江宁等处地方杨<魁>,为咨送事。切照钦奉谕旨,收缴伪妄书籍,经萨<载>前院五次将缴

  • 历年记中·姚廷遴

    世有繁华靡丽,顷刻而化为冰消瓦解;风波万丈,转睫而形影皆无。更阅东坡诗云:&ldquo;世间何物最相似?一似飞鸿宿岸泥 。泥上偶然留爪迹,雁飞曾不记东西。&rdquo;余记此乃鸿迹也,虽不能高飞远举,而身涉兵火灾荒、人情恶薄之候,记

  • 毛璋传·薛居正

    毛璋,原来是沧州小校。梁将戴思远任沧州主帅时,后唐庄宗已平定魏博,戴思远势力困促,弃州逃去,毛璋占据州城归顺庄宗,历任贝州、辽州刺史。毛璋生性凶狠狂悖,有胆略,随从庄宗到黄河上游征讨,屡立战功。梁朝平定后,授华州节度使。

  • 卷三·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九月二十四日丁亥圣驾自京师衍圣公孔毓圻率五经博士孔毓埏等迎驾至齐河恭请圣安毕上问衍圣公孔毓圻曲阜有何古迹毓圻悉数奏闻上谕衍圣公孔毓圻归待于境毓圻等遵防辞归遣太常寺寺丞张量馨鸿

  • 卷第卅一·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卅一〈起寶龜元年十月、盡二年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天宗高紹天皇〈光仁天皇〉天皇諱白壁王。近江大津宮御宇天命開別天皇之孫。田原天皇第六之皇子也。

  • 卷六十·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六十     宋 卫湜 撰有以少为贵者天子无介祭天特牲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诸侯相朝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大夫聘礼以脯醢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

  • 卷二十八·陈启源

    <经部,诗类,毛诗稽古编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二十八吴江陈启源撰辨物【总 草木辨 禽虫】总辨鸟兽草木之名可资学者多识此説诗家所以乐为考覈也然堪为证据者止有尔雅释草等七篇次之则陆玑诗疏扬雄方言以及诸家本

  • 卷四十·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四十    元 王天与 撰毕命第二十六       周书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唐孔氏曰周礼内史云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皆防命之此云命作册者命内史为册书孙氏曰凡命羣臣皆有册独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七○)根本分别品鹦鹉经第九(第四分别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舍卫乞食。于乞食时往诣鹦鹉摩纳都提子家。是时。鹦鹉摩纳都提子少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九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九卷辨三种业谓身口意 辨四种报谓黑报白报杂报不黑不白报 广辨烦恼业更相生义 论世第一法有漏无漏义 广辨三十七品作九种名说谓主胜导等 广辨十想 广辨七想迦叶品之第七善男子众生

  • 卷一·佚名

      因缘谭归命彼世尊     应供正等觉者因缘谭总序序偈一 救护者大仙 生转百亿次 唯为世间人 行无限利益二 礼拜大仙足 于法合掌礼 敬礼诸一切 崇敬之器僧三 敬礼此三宝 功德由此生 依彼之威光 除去

  • 东南纪闻·佚名

    三卷。撰者不详。从所载的内容看,大约是宋末、元初人所作。此书元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载,原本早已亡佚,卷数无考。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分成三卷。共计八十四条,书中内容大部分是追记南宋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