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清著作权律

1910年

第一章 通例

第一条 凡称著作物而专有重制之利益者,曰著作权。称著作物者,文艺、图画、帖本、照片、雕刻、模型皆是。

第二条 凡著作物归民政部注册给照。

第三条 凡以著作物呈请注册者,应由著作者备样本二分,呈送民政部;其在外省者,则呈送该管辖衙门,随时申送民政部。

第四条 著作物经注册给照者,受本律保护。

第二章 权利期限

第一节 年限

第五条 著作权归著作者终身有之;又著作者身故,得由其承继人继续至三十年。

第六条 数人共同之著作,其著作权归数人共同终身有之,又死后得由各承继人继续至三十年。

第七条 著作者身故后,承继人将其遗著发行者,著作权得专有至三十年。

第八条 凡以官署、学堂、公司、局所、寺院、会所出名发表之著作,其著作权得专有至三十年。

第九条 凡不着姓名之著作,其著作权得专有至三十年;但当改正真实姓名时,即适用第五条规定。

第十条 照片之著作权,得专有至十年;但专为文书中附属者不在此限。

第二节 计算

第十一条 凡著作权均以注册日起算年限。

第十二条 编号逐次发行之著作,应从注册后,每号每册呈报日起算年限。

第十三条 著作分数次发行者,以注册后末次呈报日起算年限。其呈报后经过二年尚未接续呈报,即以既发行者为末次呈报。

第十四条第五条规定,以承继人呈请立案批准之日起算年限。

第十五条第六条规定,以数人中最后死者之承继人呈请立案之日起算年限。

第三章 呈报义务

第十六条 凡以著作物呈请注册者,呈报时应用本人姓名;其以不着姓名之著作呈报时,亦应记出本身真实姓名。

第十七条 凡以学堂、公司、局所、寺院、会所出名发行之著作,应用该学堂等名称,附以代表人姓名呈报;其以官署名义发行者,除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外,应由该官署于未发行前咨报民政部。

第十八条 凡拟发行无主著作者,应将缘由预先登载官报及各埠著名之报,限以一年内无出而承认者,准呈报发行。

第十九条 编号逐次发行之著作,或分数次发行之著作;均应于首次呈报时预为声明;以后每次发行,仍应呈报。

第二十条第五条至第七条规定,其承继人当继续著作权时,应赴该管衙门呈报。

第二十一条 将著作权转售抵押者,原主与接受之人,应连名到该管衙门呈报。

第二十二条 在著作权期限内,将原著作重制而加以修正者,应赴该管衙门呈报,并送样本二分。

第二十三条 凡已呈报注册者,应将呈报及注册两项年月日,载于该著作之末幅;但两项尚未完备而即发行者,应将其已行之项载于末幅。

第四章 权利限制

第一节 权限

第二十四条 数人合成之著作,其中如有一人不愿发行者,应视所著之体裁,如可分别,则将所著之一部分提开,听其自主;如不能分别,应由余人酬以应得之利,其著作权归余人公有,但其人不愿于著作内列名者,应听其便。

第二十五条 蒐集他人著作编成一种著作者,其编成部分之著作权,归编者有之;但出于剽窃割裂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六条 出资聘人所成之著作,其著作权归出资者有之。

第二十七条 讲义及演说,虽经他人笔述,其著作权仍归讲演者有之,但经讲演人之允许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八条 从外国著作译出华文者,其著作权归译者有之;惟不得禁止他人就原文另译华文,其译文无甚异同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九条 就他人著作阐发新理,足以视为新著作者,其著作权归阐发新理者有之。

第三十条 凡已注册之著作权遇有侵损时,准有著作权者向诙管审判衙门呈诉。

第三十一条 凡著作不能得著作权者如下:

一、法令约章及文书案牍;

二、各种善会宣讲之劝诫文;

三、各种报纸记载政治及时事上之论说新闻;

四、公会之演说。

第三十二条 凡著作视为公共之利益者如下:

一、著作权年限已满者;

二、著作者身故后别无承继人者;

三、著作久经通行者;

四、愿将著作任人翻印者。

第二节 禁例

第三十三条 凡既经呈报注册给照之著作,他人不得翻印仿制,及用各种假冒方法,以侵损其著作权。

第三十四条 接受他人著作时,不得就原著加以割裂、改窜及变匿姓名或更换名目发行,但经原主允许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条 对于他人著作权期限已满之著作,不得加以割裂、改窜及变匿姓名或更换名目发行。

第三十六条 不得假托他人姓名发行己之著作;但用别号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七条 不得将教科书中设问之题擅作答词发行。

第三十八条 未发行之著作,非经原主允许,他人不得强取抵债。

第三十九条 下列各项,不以假冒论,但须注明原著之出处:

一、节选众人著作成书,以供普通教科书及参考之用者;

二、节录引用他人著作,以供己之著作考证注释者;

三、仿他人图画以为雕刻模型,或仿他人雕刻模型以为图画者。

第三节 罚则

第四十条 凡假冒他人之著作,科以四十元以上四百元以下之罚金;知情代为出售者,罚与假冒同。

第四十一条 因假冒而侵损他人之著作权时,除照前条科罚外,应将被损者所失之利益,责令假冒者赔偿,且将印本刻版及专供假冒使用之器具,没收入官。

第四十二条 违背三十四条及三十六条规定者,科以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四十三条 违背三十五条、三十七条之规定,及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之规定者,科以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四十四条 凡侵损著作权之案,须被侵害者之呈诉始行准理。

第四十五条 数人合成之著作, 其著作权遇有侵损时,不必俟余人同意,得以径自呈诉,及请求赔偿一已所失之利益。

第四十六条 侵损著作权之案,不论为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原告呈诉时,应出具切结存案,承审官据原告所呈情节,可先将涉于假冒之著作,暂行停止发行;若审明所控不实,应将禁止发行时所受损失,责令原告赔偿。

第四十七条 侵损著作权之案,如审明并非有心假冒,应将被告所已得之利,偿还原告,免其科罚。

第四十八条 未经呈报注册,而著作末幅假填呈报注册年月日者,科以三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四十九条 呈报不实者,及重制时加以修正而不呈报立案者,查明后将著作权撤销。

第五十条 凡犯巳本律第四十条以下各条之罪者,其呈诉告发期限以二年为断。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律自颁布文到日起算,满三个月施行。

第五十二条 自本律施行前,所有著作经地方官给示保护者,应自本律施行日起算,六个月内呈报注册;逾期不报或竟不呈报者,即不得受本律保护。

第五十三条 本律施行前三十年内已发行之著作,自本律施行后,均可呈报注册。

第五十四条 本律施行前已发行之著作,业经有人翻印仿制,而当时并未指控为假冒者,自本律施行后,并经原著作者呈请注册,其翻印仿制之件,限以本律施行日起算,三年内仍准发行,过此即应禁止。

第五十五条 注册应纳公费,每件银数如下:

一、注册费银五元;

二、呈请继续费银五元;

三、呈请接受费银五元;

四、遗失补领执照费银三元;

五、将著作权凭据存案费银一元;

六、到该管官署查阅著作权案件费银五角;

七、到该管官署抄录著作权案件费银五角,过百字者每百宇递加银一角;

八、将著作权凭据案件盖印费银五角。

猜你喜欢
  第一百三十七回 三军舰背义离黄浦 陆战队附逆陷长洲·蔡东藩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八·张居正
  卷五·王世贞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十六·佚名
  卷之六十二·佚名
  四七七 军机大臣进呈拟赏四库全书总纂等员物品单·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八·佚名
  卷十六·温达
  卷二十·吕中
  卷四十四·张守节
  张璁传·张廷玉
  《记丁玲女士》跋·沈从文
  57.大风歌·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跋·朱熹

    跋一楚辞后语者,我宋文公朱先生之所作也。其述作之本意,先生自序之详矣。而其编定此书之时,与夫论著之详略,则又已见于先生之季子通守监簿君之后序。应龙生晚,不及侍先生函丈,独幸与监簿君同朝,及来温陵,乂为僚相好也。暇日因

  • 卷五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五十四    宋 陈起 编俞桂渔溪乙藳 江上 江头云阁雨柳色与春深船发春风阻谁知客子心 居闲 富贵人所愿贫贱不堪忧自有兰蕙清非比萧艾羞功名如露草飘瓦若虚舟千载傥相遇臯夔及伊周苟使穷

  • 卷二十七·沈德潜

    ☆金志章字绘卣,浙江钱塘人。雍正癸卯举人。官口北道。著有《江声草堂诗集》。○乾隆壬申,不戒于火,诗俱灰烬,友朋搜罗散佚荟萃贻之,只十之二三也。然豪情盛气,勃勃纸墨,可以想其生平。○因树亭观唐明皇磨崖碑明皇昔日侈东封

  • 卷二十五·范成大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石湖诗集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二十五宋 范成大 撰小峨眉【并序】近得灵璧古石絶似大峨正峰名之曰小峨眉东坡常以名卢山恐不若此石之逼真也作小峨眉歌以夸之三峨参横大峨高奔崖侧势倚

  • 卷一·王建

    钦定四库全书 王司马集卷一 唐 王建 撰 送人 白日向西没黄河复东流人生足着地宁免四方游我行无返顾祝子勿回头当须向前去何用起离忧但恐无广路平地作山丘令我车与马欲疾反停留蜀客多积货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欢乐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万历十二年七月乙亥朔 上亲享 太庙○工科给事中王敬民等言浙江抚按奏陈织造之苦应听减省诏夺敬民俸三月○丁丑 上视朝以朝仪不肃谕令传示各衙门○直隶巡按苏酂议工役以节兵力兵得番休工无偏累议选练以实军伍就营中

  • 卷之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八·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建中二年正月戊辰李寳臣薨【建中实録云三月三日寳臣卒疑奏到之日也今从徳宗实録谷沉燕南记曰忠志末年唯纳妖妄之人兼阴阳术数謟媚茍且之軰争献图谍称有尊位诈作朱草灵芝凿石上作名字又于后堂院结

  • 八三六 谕内阁《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该总纂等应予议叙·佚名

    八三六 谕内阁《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该总纂等应予议叙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四库馆办理《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真按:不当有逗号!】该总纂等应予议叙。其覆校、分校

  • 抗战胜利·胡兰成

    抗战胜利夏天池田来,留数日又回南京,他来是助我筹商开办军事政治学校,打算於十一月里成立。池田去後,我忽身体不佳,想是前此五月里多暴风雨,日日来去报馆,被雨淋了之故,但自己尚不觉得。一日下午,医院里静得好像天下世界毫无事

  • 通制条格卷第十九·拜住

     捕亡  防盗至元二十八年六月,中书省奏准《至元新格》:诸管军官职当镇守,其要盗贼不生,管民官职当抚治,其要安静不扰。今后行省行院,凡于所属,若管民官抚治不到,以致百姓逃亡,管军官镇守不严,以致盗贼滋盛,即须审其所由,依理究

  • 卷三十七·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七    明 湛若水 撰 养太子下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赵髙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彊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汉文帝六年贾谊曰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

  • 卷一二二·邱濬

    ▲器械之利(下) 《荀子》曰: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由(与胄同)带剑,嬴(负担)三日之粮。如淳曰:“上身一、髀禅一、胫缴一,凡三属。” 臣按:魏之武卒操弩负矢而置戈其上,是盖长短

  • 卷八二·邱濬

    ▲广教化以变俗 《周书君陈》篇:王曰:“君陈,尔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吕祖谦曰:“周公之训大矣,犹欲弘之者,继前人之政苟止以持循因袭为心,其所成必降前人数等,惟奋然开

  • 卷之二十三·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三义昆弟之义万章问曰: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曰:象不得有为於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录曰:愚观象之不善不至,若後世之甚也。夫以管蔡监殷,曹参相齐,贾生相梁,董子相江都,天子

  • 对于文艺政策之管见·太虚

    ──三十二年三月在重庆狮子山作──承张先生以“我们需要的文艺政策”询及刍荛;再经详阅之下,窃觉所标示“六不、五要”,既甚惬当,而阐明文艺与政治之连系及三民主义应有文艺政策之意义,尤极精彩!惟有希望全国文人作家能协

  • 枯崖和尚漫录卷上·枯崖圆悟

    圆通宗照庵主因木庵初到泉南。馆是庵。一日。具威仪问曰。某甲愚钝。乞师指个见处。木庵指面前香炉曰。见么。照曰。见。庵曰。见处如何。照曰。某甲不会。庵曰。又道见也。照悚悟。流汗浃背。自此杜门四不出。一衲百

  • 观无量寿经义疏·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又称嘉祥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三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其说与慧远所撰之观无量寿经义疏同,亦以圣道门自力修行之意判定往生弥陀净土之因果,故道绰斥为谬解,善导于观经四帖疏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