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

──十二年九月在汉阳水警厅讲──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如法,就是佛法。古之祖师有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谓迷世间法是众生,觉世间法就是佛。若问众生迷的什么?可答云:就是佛所觉的。问佛所觉的什么?亦可答云:就是众生所迷的。是故佛与众生,本是一法,更无别法,只有迷悟之分而已。但现今世界上人,往往自命为聪明,不以为迷,孰知此正是其迷处!彼等所作一切事,都为著这一身,执此身为我。若问此我是何状,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则茫然不知!但以为就是这数尺血肉之体、与几十年的生存而已,过了这几十年,血肉之身死灭了,则我亦没有了。如此看来,人生世上没有一点意思!且人人以为死了就完了,遂敢在这世界上胡作乱为,强陵弱的,众暴寡的,无所不为!以为既无善恶报应,死了即无事;但就现前的血肉身认定为我,凡我身所需要的衣食住财产等,专一贪求无厌,若贪求不得,就发愤怒,与人争斗,此皆由于不明白各自的真我,仅执定这个假我为是,所以作事不循道理。若问真我在那里?如何去明白他?则亦不必说远,亦不必说他个特别的名字,但就世人说死了就了的里边,找出一个死而不死的东西来就是。这东西如何找出呢?就显浅说,世人到了死的时侯,其身虽然将死,其心尚挂念父毋妻子财产等,不随他死;又如自寻死路的人,大半因为对不住人或受不住苦,就想将此身自杀,离开了他,孰知你纵自杀其身,而此为主要自杀的心,并不同他一起死,此不死的心,就是真我。从无始以来,尽未来际,任你经过几千万亿年,总是不会断灭的;不过、随生前所造的善恶业,轮回于六道中。如生前作事规矩,造善业,死后再变人身,善少的作平常人,善多的作富贵人,善更多的或生在天上作天王天众,享天上的福。若生前作事不规矩,造恶业,死后就不必得人身了,或变畜生,或变饿鬼,或入地狱,都随他恶业的轻重为转移。但人在世上,作善者少,造恶者多,所以佛经上说人身难得,就是这个缘故。

如前所说,既知我们有不死的心,不灭的真我,则知我们平常所执的假我,所谓数尺之身和几十年的生命,都靠不住,势必力求觉悟我们的真我。当知这不死的真我,本来不消为他贪求衣食住功名富贵等,他于这等事全不用著;且彼本来清净圆满,道德品行俱高,才能知识并美,万事俱足,全然不要外求一点。只为世人都迷了他,不知去享福,反以执著现前的假者,事事贪求,造无穷恶业,竟累他时常堕入畜生、饿鬼、地狱等三恶道中,就如奴隶犯法连累主人的一般。由是以谈,我们说学佛,并不是学一种奇怪的法术,只是要觉悟我们平常所迷的真我。真我既明白了,则知不要再为这假我去贪求,于是各人循著世界正当的道理作一切事,自然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国家也可安宁,世界就此和平。况平日习惯作好事,造善业的到临命终时,这种好习惯仍然现于心上,真我乘这好景象遂去受生为好人。若平日习惯为恶的,到临终时好景象总不会发现,一定只有恶景象,真我乘著恶景象就往三涂受苦去了。由此看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虽是这死而不灭的真我去受,实在都由平时造善恶业成了习惯,到他日受苦乐报,丝毫不能改易了。是故我们要想现在作个好人,将来得好结果,务须先觉悟这不死的真我,照著世间正当的道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造成一种好的习惯才是。

上来所说,照世间法去止恶行善,固然获得福报,后世为好人或上天作神等,但总在三界轮回之中,福尽还堕,罪灭复升,时上时下,头出头没,终是危险!若要真实离苦得乐,求一万全之策,只有一个念佛法门,更没有再好了!此法门是释迦佛的大慈悲心,怜悯众生自力不足,不能一生修行即了生死,一生不了再转一生,容易迷惑,若造恶业,堕落三涂,前功尽弃!于是教人但念阿弥陀佛,求佛力加被,虽自力薄弱,亦可借佛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彼土,永不退转,所以最为安全。盖我们现住的娑婆世界,是此土众生恶业感召的,故现种种苦恼不净;彼之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及诸菩萨善根力结成的,故现七宝莲池种种快乐境况。但彼土虽隔此世界十万亿佛土,若求往生,亦不为难。但照前说,平日知道止恶行善,更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往生。因为阿弥陀佛原来造彼世界,并非专为自己享受快乐,是要接引十方苦恼的众生去同享快乐的。他既有此心愿,我们若又发心求往生,则佛的心与众生心两相感应,就如打电报一样,这边发机,那边就知道了,不费多少时间,又不须走一步路,只要你念他,他就决定来接你去生。以此言之,阿弥陀佛的大愿,譬如大轮船、大火车,不信念佛的人,是不肯上他的船和车,信念佛的人,如上了轮船、火车,无论什么不中用的人,卧在船车内不作一点事,也就到了。所以念佛这个法门,是千稳万当,不问上中下三等人都能修行的。

就今日所说,总括大略,是说佛法都在世法中,不必去求诸远,但觉悟我们这死而不灭的心,依世上正当道理去作,培其善根,再加念佛,则决能往生净土,了脱生死,成就佛道,这就叫作学佛。所以、我说学佛并不要离了世间法去学。就诸君今日职位言,是在警界,正好就警察中应作之事,一一作得合理如法,与佛法不相违背。

更加以念佛,则现前几百警察,就是将来几百尊佛。佛远乎哉?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唐大圆记)(见海刊四卷九期)(附注) 原题“在汉阳水警厅演讲”,今改题


猜你喜欢
  辩正论卷第二·法琳
  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佚名
  卷五·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六卷·安慧
  佛说十号经·佚名
  在仰光良光寺吊宇屋达马与宇额卡达等谈话·太虚
  比丘听施经正文·佚名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中·佚名
  卷下·吹万广真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法昌遇禅师·惠洪
  胜鬘宝窟卷中(之本)·吉藏
  所行藏经·佚名
  卷第八·佚名
  卷第三十九(第六诵之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折·郑光祖

    (外扮李尚书引祗从上,诗云)捧持日月受皇恩,掌握经纶四十春。海内尽皆知姓字,昔年龙虎榜中人。老夫姓李名绛,字深之,自进士及第,累蒙擢用,随朝数载,因老夫廉能清干,谢圣恩可怜,官封监察御史,正授吏部尚书之职。今有一人,乃是白参军

  • 卷五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四 韩翃【字君平南平人】 令狐员外宅宴寄中丞 寒色凝罗幕同人清夜期玉杯留醉处银烛送归时独坐隔千里空吟对雪诗 送李明府赴滑州 渭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怀芳记》·张次溪

    (清)萝摩庵老人 撰●目录《怀芳记》序怀芳记 补遗●《怀芳记》序京师歌伶甲于天下。人原是璧,室尽如兰,一经品题,声价何止十倍。记咸丰丙辰,吾友余不钓徒展觐入都,招胜侣、萃吟朋,选伎征歌,寻花问柳,曾有《明僮小録》之刊。勤

  • 第二十三出 求计达情·佚名

    【风入松】(生)一段姻缘不到头,有话莫说共谁愁。★(左人右再)得红叶到御沟,无媒人不得入头。千般万样计较,不知到底乜尾梢(稍)?闷如长江水,江水不断流。一点相思怨,长挂在心头。伯卿今旦落(洛)尽头面,望卜(莫)见五娘。

  • 列传第四十二 梁宗室下·李延寿

    安成康王秀 南平元襄王伟 鄱阳忠烈王恢 始兴忠武王憺长沙王懿平崔慧景后,爲尚书令,居端右。衡阳王畅爲卫尉,掌管钥。东昏日夕逸游,衆颇劝懿废之,懿弗听。东昏左右恶懿勋高,又虑废立,并间懿。懿亦危之,自是诸亲咸爲之备。及难

  •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刘昫

    ○韦夏卿 王正雅 族孙凝 柳公绰 子仲郢 孙璧 玭 弟公权 伯父子华 子华子公度 崔玄亮 温造 子璋 郭承嘏 殷侑 孙盈孙徐晦 韦夏卿,字云客,杜陵人。父迢,检校都官郎中、岭南节度行军司马。夏卿苦学,大历中与弟正卿

  • 卷之六十八·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十一月乙卯。谕内阁内阁代递忠瑞电奏、新设科布多俄领事。常川驻承化寺。并划给建署各地。遵奉部饬派员会同该领事磋商办理等语。着外务部知道。  ○署邮传部大臣杨士琦电请解职。以左参议梁士诒署邮

  • 京口耆旧传卷七·刘宰

    王彦融【子万全万枢孙遂】李健王澂庄必彊张忞张纲【子坚孙釡】王彦融字炎弼江州人韶之孙居金坛父宷以林灵素譛死靖康改元彦融时年十九徒步走京师上书讼寃召对命官绍兴初授庐州录事参军防夀春守将外叛檄权府事以劳进秩

  • 卷之二十三·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二十三传第七喀喇沁部总传喀喇沁部在喜峯口外至京师七百六十里东西距五百里南北距四百五十里东界土默特及敖汉西界察哈尔正蓝旗牧厰南界盛京边墙北界翁牛特元时有扎尔楚泰者

  • 崔宁传·欧阳修

    崔宁本是贝州安平县人,后来迁居卫州。他家世代都学儒学,但他单单喜欢纵横家的学说,因为不受重用,就跑到剑南,给鲜于仲通当步兵。后又跟随李宀必征伐云南,不胜,回到了成都。行军司马崔论喜欢他,推荐他当了牙将。先后侍奉崔圆、

  • 卷二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二十七理财康熙七年戊申三月辛酉上谕吏部户部都察院盐课关系紧要必得亷干之员差遣乃能严缉私贩惠恤商民疏通引法以裕国课近见课额未增

  • 此木轩四书説卷四·焦袁熹

    举人焦袁熹撰论语三子之燕居章子之燕居闲暇无事胸中太和自然盎溢于顔貌之间有不可揜者其或有所感触如居夷浮海之叹则不容不改其常度矣譬如天道以风和日丽为常子曰甚矣吾衰也章孔頴逹曰庄子意在无为欲令静寂无事不有思

  • 第十七章 13·辜鸿铭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辜讲孔子说:“那些在地方上温文尔雅、受人尊重的人,正是那些无情摧毁人心中的所有道德情操意识的人。”(关于后面这句话的解释,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的解释是:受尊崇的好好先生们如果不坚持自我心中

  • 卷四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丈补遗卷四十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八【八之一】存旧毛诗卷第八豳七月诂训传第十五毛诗国风郑氏笺豳谱考异宋板疏金縢勤云居东【二叶左四行】勤作直 由其积德直民【七行】直作勤谨按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三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三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云何于诸世间心不疲惓。答曰。于见道时离身见等疲惓因故。此明何义。以诸凡夫取我相故。为生死等种种诸苦之所逼恼。于世间中生疲惓心。诸菩萨等见法体时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五(二分之十四)·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受戒揵度之五尔时有黄门,来至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即与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语诸比丘言:“共我作如是如是事来。”比丘答言:“汝灭去!失去!何用汝为?”彼复

  • 文忠集·周必大

    诗文别集。一作《周益公集》、《平园集》、《周益公大全集》、《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零四卷,另一本二百零六卷。宋周必大撰。必大晚年,在家乡吉州,尝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以详确称。

  • 异梦录·沈亚之

    传奇小说。唐沈亚之撰。篇首自叙作于元和十年。见于《沈下贤文集》, 《太平广记》二百八十二卷亦录,下注:出《异闻集》。 《异闻集》系陈翰所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考《秦梦记》、《异梦録》二篇见于《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