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是否有僧伽问题之辩论

时间:二十四年十月十九日  地点:北四川路克伦比家  人物:太虚大师与纳啰达比丘  翻译:赵朴初、徐和卿君

虚  锡兰比丘皆分卫乞食,吾早已知之矣,但不知今之钖兰比丘系个别散居的,抑多人共住于一处。

纳  锡兰比丘亦集居、亦散居,集居有五六人为一僧团者,有二十四五人为一僧团者,但顶多至五十人;散居皆于树下独修。

虚  如何依律诵戒?

纳  师问:梵文之“布沙他”,在巴利文称“乌巴萨陀”,即集居诵戒的意思。

虚  最多几人,最少几人能诵戒?

纳  至少三人亦可举行僧伽布沙他。

虚  此则与中国向来所传者略异:中国五人为僧伽,故至少四人以上乃云僧伽,三人不能诵戒,诵戒忏罪至少要五人。而在锡兰对于僧众之犯戒,应如何处置,于诵戒时当众宣布其罪而忏悔之耶?

纳  不当众宣布,仅由犯者细言,告犯者某甲曰:“我们已久许汝忏悔矣”。忏已共处,戒仍清净。

虚  中国所传似与所言稍异,犯重戒者必当众二十人举行忏悔,轻亦须向四人举行忏摩。

纳  甚好!锡兰僧众对犯四重戒者,亦二十人,如不净行是;轻如犯触女人,先由犯者细言告人,而后七日不共住。

虚  今日锡兰如遇此等事件,是否全依律治之?

纳  是。

虚  以上所言,足知中国原有僧律之成立;时至今日,遵行律之僧伽较少耳。然说“中国无僧伽”,将中国僧伽全体否认,殊非合理,吾今与法师讨论之重心点,即在此。中国今日无依律仪之僧团,诵戒、发露、忏悔,如师所言之“乌巴萨陀”而已,但吾们传受戒律之历史,极光荣且丰富。自曹魏嘉平年,已有昙摩迦罗──法时阿罗汉来洛阳举行开坛传戒,此为吾国正式受戒之始,乃信而可考者也。为中国比丘尼受戒,且专派人到印度迎二十位比丘尼来中国传戒;在途中死了几位。今各律寺传戒之仪式,仍有极隆重者,犹见昔日之系统传承未紊,此其一。中国今日个人持清净比丘戒者,如过午不食等,仍大有人在,不过服装与钖兰不同耳,此其二。故吾极盼勿仅以中国无僧团行其“乌巴萨陀”,而遂谓中国无僧伽,中国无比丘。若以此语──无僧──施之于今日之日本,则颇恰当,因日本之僧侣鲜受比丘戒且多娶妻故耳。余昔年曾著「整理僧伽制度论”,即有重兴中国僧伽律制之计划,今欲派人求学钖兰,盖为参考补充而已。先实习锡兰僧众之生活,试验有何种困难,而后实地重新振兴固有之僧律。

纳  (似表诧异)昙摩迦罗来中国传戒之事,系在何时?

虚  在中国曹魏嘉平年间,当西历二四九年,距今盖已有一六八六年矣。又日本今尚存一律寺──东大寺,其先亦由中国唐时杨州鉴真和尚传去者。根据上说,在中国已受比丘戒者,在钖兰应即允许参加比丘集团!

纳  (似有难色)。中国受戒如何仪式。

虚  依完备律仪手续行之。

纳  此完备律仪之来源何自?

虚  自法时尊者始,传而受,受而传,相续不断,且有相传之系统。唐时、律宗分三大派:即相部律,南山律,东塔律是也,中国今日所传者为南山律。此其大概,师如感到兴趣,异日将以考证确切之专文相遗。

纳  个人如何受戒?明白个人受戒之情形,可推测大众受戒之一般。

虚  得戒和尚一,羯摩、教授各一,尊证七,引礼师十。总之、盖依祖师历来相传之受戒仪轨行之耳。

纳  是否年满二十受戒?

虚  受戒时得戒和尚问:汝年满二十否?盖严格之律寺行之;而方便例外者亦有之。

纳  如师言真正之僧伽,仅能在中国古代有之,今日仍有缺。吾所言真正之僧伽,授戒师二十人须全清净者。锡兰今日之僧伽,已非往日之僧伽系统,其故即由往日之僧伽腐败,故舍其旧而另从其相近之缅甸去接承,而后锡兰始得今日之清净僧伽;否则如师言,大可不必去缅甸另学矣。盖锡兰往日之僧伽,虽有系统,而以其混沌腐败,故有志之士,全盘舍却而重建筑。窃以为贵国与吾锡兰往日僧伽之情形相同,情形既同,故亦亟盼取同样之方针振兴之耳。吾此次东游,绕道缅甸,见该国之僧伽,转不如锡兰,心窃疑之,岂青出于蓝乎?抑锡兰之师──指缅甸──本不足为师乎?

虚  印度之律亦分数派,乃程度上参差,非性质上之有异。佛灭百年后之比丘,亦远逊佛在世时之比丘,故不可过于苛求。虽然,吾人派僧赴锡,亦与师言昔日锡兰学缅甸之情形相仿彿,盖亦志在整理中国之僧制耳。

纳  比丘有多种:师比丘,我亦比丘。使虽有明确傅承之系统,但因直接从其受戒之僧不净,则此前虽有净僧,即作为已过去而不存在论。

虚  因吾国有僧伽而后可言整理,否则,直云向锡兰接续过来,另外重行建立中国之僧伽矣。吾所言欲师知吾国非无比丘僧伽,乃至现在仍有也。

纳  师意甚好!能知中国僧伽之现状混杂,仍谋复兴振作之道!

谈至此,照空和尚领其僧民徒众来。闻二师辩论,对虚师之“中国有僧伽”论,颇表同情。此则岂由曾受戒于中国之宝华山,及其徒众曾受戒于栖霞山之故欤?

虚  印度史上整理僧律之事,亦有数次,故就中国僧亦自可整理。

纳  个人以为有差别,如苏州灵严山僧,虽较中国他处僧严净,但不能以之参加锡兰僧伽之律仪。

虚  但在印度往日,亦有诸部派之别。传来中国者亦有多派,中国持律僧不能参加锡兰持律僧,亦仅如此部僧不能与彼部僧同住耳。(慧松记)(见佛教日报二五,三,一八,九。)


猜你喜欢
  撰集百缘经卷第五·佚名
  僧伽吒经卷第四·佚名
  卷一百·道世
  卷四十·佚名
  佛说法常住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六卷·佚名
  卷三百五十二·佚名
  佛说千佛因缘经·佚名
  碧岩录卷第四·圆悟克勤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欧阳竟无
  卷三百八十二·佚名
  爱恩斯坦相对论与唯识论·太虚
  卷第五十二·佚名
  解诸法品第四·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九·陈衍

    一、东坡七言古,中间全用对句排募到底,本於老杜《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他如《洗兵马》、《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奇》,则全对句而有转韵,东坡却少学。后山七律,结联多用涩语对收,则学杜而得其皮者。山谷、铁压多学杜之七言绝句。二

  • 卷三百四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十六 金幼孜【新淦人】 长林书屋为学士胡公赋 我昔游青原闻子庐沧洲近瞰芙蓉山遥睇大江流绕屋植嘉木开轩面良畴繁隂夺

  • 东坡集补钞·管庭芬

    东坡集补钞题韩康公家妓白圃扇窗摇细浪鱼吹日,舞罢花枝蜂衣。不觉南风吹酒醒,空教明月照人归。题万松亭十年种木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天公不赦斧斤厄,野火解怜冰雪姿。为问几株能合抱,殷

  • 节孝集补钞·吴之振

    徐积淮之水示门人马存淮之水,淮之水。春风吹,春风洗。青於蓝,绿染指。鱼不来,鸥不起。潋潋艳艳天尽头,只见孤帆不见舟。斜阳欲落未落处,尽是人间今古愁。今古愁可奈何,莫使骚人闻棹歌。吾曹自是浩歌客,笑声酒面春风和。爱爱歌

  • 卷七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四目録树石类子瞻画枯木【宋孔武仲】题过所画枯木竹石【宋苏轼三首】子瞻与李公麟宣德共画翠石古木老僧谓之憩寂图题其後【宋苏辙】西轩画枯木怪石【宋苏辙】和谢公定观袐阁文与可

  • 卷十上·杨士奇

    洪武三十五年秋七月壬午朔告祀 天地于南郊其祝文曰嗣天子臣棣敢昭告于 昊天上帝 厚土皇地祇昔我 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季之乱平定群雄受 天明命奄有天下海内又安三十余年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

  • 卷四十九【起昭公二十年尽二十年】·杜预

    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二十年春王正月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注无传尝有玉帛之使来告故书鄸曹邑【音义】【鄸莫公反一音亡增反字林音梦案梦字字林亡忠反使所吏反】【疏】【注正义曰宣十年传例曰凡诸侯之大

  • 卷九十四·佚名

    △初分求般若品第二十七之六尔时具寿善现复告天帝释言:憍尸迦。汝先所问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当於何求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色求。不应於受想行识求。不应离色求。不应离受想行识求。

  • 辩观行品第五·佚名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於大众,诸仁应谛听。譬如空闲地,欲造立宫室。匠人资土木,然後方得成。谛观诸物中,二皆无舍宅。亦如於众指,和合以成拳。离指而推求,拳体不可得。军师及车乘,城邑与园林。雲物须山川,瓶衣等诸相。皆

  • 慈仁品法句经第七(十有八章)·佚名

    慈仁品者,是谓大人圣人所履德普无量。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適无患,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適无患,彼乱已整。守以慈仁,见怒能忍,是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瞋彼所。是谓梵行,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尧恼,是

  • 银货两讫·佚名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人都挤得水泻不通,故信徒间就有人提议,要建一座较宽敞的讲堂。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五十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要捐助盖讲堂用的。禅师收下后,就忙

  • 卷第五十四·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五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论】此四十心中位成佛果及普贤行非论人王梵王之位但论位位之中以如来

  • 卷第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青原下五世石霜诸禅师法嗣潭州大光山居诲禅师京兆王氏子。初造石霜。长坐不卧。麻衣草履。亡身为法。霜遂令主性空

  • 卷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悲妙云禅师语录妙云雄禅师语录卷五住东昌府洪凉禅寺嗣法门人机善编阅机缘师侍金明介老人明问文殊七佛之师因甚出女定不得师曰月里嫦娥巧画眉明曰罔明初地为什却出得师曰杓卜听虚声明曰作么生是正定师

  • 第五品 六处品·佚名

    第一四三 教给孤独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其时,恰给孤独长者患病痛苦而激恼。时,给孤独长者告士夫曰:&ldquo;然汝,士夫汝,诣世尊之处,诣已,代我头面礼世尊之足且白如是:&lsquo;世尊!给孤

  •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刘温舒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北宋刘温舒撰。《通志•艺文略》着录刘温舒《素问论奥》四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另有《四库全书》本三卷,其后附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此书前有元符乙卯年(1099)作者自序

  • 沧海遗民剩稿·王松

    近代诗集。王松著。初版本约刻于民国初年。1959年6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出版。卷首有刘承干《序》、吴曾祺《序》、施士洁《序》、邱菽园《序》、郑家珍《序》、陈槐庭《序》、作者《自序》及王瑶京等人题词。卷

  • 慈氏菩萨略修瑜伽念诵法·佚名

    二卷,唐善无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