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三

伊川先生语九

鲍若雨录

今语小人曰不违道,则曰不违道,然卒违道;语君子曰不违道,则曰不违道,终不肯违道。譬如牲牢之味,君子曾尝之,说与君子,君子须增爱;说与小人,小人非不道好,只是无增爱心,其实只是未知味。「守死善道」,人非不知,终不肯为者,只是知之浅,信之未笃。

志不可不笃,亦不可助长。志不笃则忘废。助长,于文义上也且有益,若于道理理上助长,反不得。杜预云:「优而柔之,使自求之;厌而饫之,使自趣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此数句煞好。

论语是孔门高弟所撰,观其立言,直是得见圣人处。如「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不得圣人处,怎生知得子乐?誾誾、行行、侃侃,亦是门人旁观见得。如「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皆是善观圣人者。

夫子删诗,赞易,莒叙书,皆是载圣人之道,然未见圣人之用,故作春秋。春秋,圣人之用也。如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便是圣人用处。

人谓己之谓忠,尽物之谓恕。尽己之谓忠固是,尽物之谓恕则未尽。推己之谓恕,尽物之谓信。

问:「武未尽善处,如何?」曰:「说者以征诛不及揖让,征诛固不及揖让,然未尽善处,不独在此,其声音节奏亦有未尽善者。乐记曰:『有司失其传也。』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得所』,是知既正之后,不能无错乱者。」

小人之怒在己,君子之怒在物。小人之怒,出于心,作于气,形于身,以及于物,以至无所不怒,是所谓迁也。若君子之怒,如舜之去四凶。

问:「『吾道一以贯之』,而曰『忠恕而已矣』,则所谓一者,便是仁否?」曰:「固是。只这一字,须是子细体认。一还多在忠上?多在恕上?」曰:「不然。多在忠上。纔忠便是一,恕即忠之用也。」

又问:「令尹子文忠矣,孔子不许其仁,何也?」曰:「此只是忠,不可谓之仁。若比干之忠,见得时便是仁也。」

螟蛉蜾臝,本非同类,为其气同,故祝则肖之。又况人与圣人同类者?大抵须是自强不息,将来涵养成就到圣人田地,自然气貌改变。

问:「『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窃谓苟所利者大,一身何足惜也?」曰:「但看生与仁孰重。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人莫重于生,至于舍得死,道须大段好如生也。」曰:「既死矣,敢问好处如何?」曰:「圣人只赌〔一〕一个是。」

问:「夫子曰:『吾不复梦见周公』,圣人固尝梦见周公乎?」曰:「不曾。孔子昔尝寤寐思周公,后不复思尔。若谓梦见周公,大段害事,即不是圣人也。」又曰:「圣人果无梦乎?」曰:「有。夫众人日有所思,夜则成梦,设或不思而梦,亦是旧习气类相应。若是圣人,梦又别。如高宗梦传说,真个有传说在传岩也。」

问:「富贵、贫贱、寿夭,固有分定,君子先尽其在我者,则富贵、贫贱、寿夭,可以命言;若在我者未尽,则贫贱而夭,理所当然,富贵而寿,是为徼幸,不可谓之命。」曰:「虽不可谓之命,然富贵、贫贱、寿夭,是亦前定。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故事君子以义安命,小人以命安义。」

中庸之说,其本至于「无声无臭」,其用至于「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自「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复归于「无声无臭」,此言圣人心要处。与佛家之言相反,尽教说无形,无色,其实不过无声无臭,必竟有甚见处?大抵语论闲不难见。如人论黄金曰黄色,此人必是不识金。若是不识金者,更不言,设或言时,别自有道理。张子厚尝谓佛如大富贫子。横渠论此一事甚当。

圣人与理为一,故无过,无不及,中而已矣。其它皆以心处这个道理,故贤者常失之过,不肖者常失之不及。

陈恒弒其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左氏载孔子之言,谓「陈恒弒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恁地是圣人以力角胜,都不问义理也。孔子请伐齐,以弒君之事讨之。当时哀公能从其请,孔子必有处置,须使频回使周,子路使晋,天下大计可立而遂。孔子临老,有此一件事好做,奈何公不从其请,可惜。

问:「横渠言『由明以至诚,由诚以至明』,此言恐过当。」曰:「『由明以至诚』,此句却是。『由诚以至明』,则不然,诚即明也。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只『我知言』一句已尽。横渠之言不能无失,类若此。若西铭一篇,谁说得到此?今以管窥天,固是见北斗,别处虽不得见,然见北斗,不可谓不是也。」

问:「孔子对冉求曰:『其事也,非政。』政与事何异?」曰:「闵子骞不肯为大夫,曾皙不肯为陪臣,皆知得此道理。若季路、冉求,未能知此。夫政出于国君。冉求为季氏家臣,只是家事,安得为政?当时季氏专政,孔子因以明之。」或问:「季路、冉求稍明圣人之道,何不知此?」曰:「当时陪臣执国命,目见耳闻,习熟为常,都不知有君,此言不足怪。季氏问季路、冉求,可谓大臣与?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然则从之者与?』曰:『弒父与君,亦不从也。』除却弒父与君,皆为之。」

「期月而已,三年有成」,何也?曰:「公孙弘谓『三年有成,臣切迟之。』唐文宗时,李石责以宰相之职,谓『臣犹以为太速』。二者皆不是。须是知得迟速之理。昔尝对哲宗说此事曰:『陆下若问如何措置,三年有成,臣即陈三年有成之事;若问如何措置,期月而已,臣即陈期月之事。当时朝廷无一人问着,只李邦直但云称职称职,亦不曾问着一句。」春秋书陨石陨霜,何故不言石陨霜陨?此便见得天人一处。昔尝对晢宗说:「天人之闲甚可畏,作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作恶则千里之外违之。昔子陵与汉光武同寝,太史奏客星侵帝座甚急。子陵匹夫,天应如此,况一人之尊,举措用心,可不戒慎!」

「暴其民甚,则身弒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慈孙,百世不能改也。」汉之君,都为美谥,何似休因问:「桀、纣是谥否?」曰:「不是。天下自谓之桀、纣。」

「王天下有三重」,三重即三王之礼。三王虽随时损益,各立一个大本,无过不及,此与春秋正相合。

先生前日教某思「君子和而不同」。某思之数日,便觉胸次广阔,其意味有不可以言述。窃有一喻,愿留严听。今有人焉,久寓远方,一日归故乡,至中途,适遇族兄者,俱抵旅舍,异居而食,相视如途人。彼岂知为族弟,此亦岂知为族之兄邪?或告曰:彼之子,公之族兄某人也;彼之子,公之族弟某人也。既而欢然相从,无有二心。向之心与今之心,岂或异哉?知与不知而已。今学者苟知大本,则视天下犹一家,亦自然之理之也。先生曰:「此乃善喻也。」

先生教某思孝弟为仁之本。某窃谓:人之初生,受天地之中,得五行之秀,方其禀受之初,仁固已存乎其中。及其既生也,幼而无不知爱其亲,长而无不知敬其兄,而仁之用于是见乎外。当是时,唯知爱敬而已,固未始有事物之累。及夫情欲窦于中,事物诱于外,事物之心日厚,爱敬之心日薄,本心失而仁随丧矣。故圣人教之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盖谓修为其仁者,必本于孝弟故也。先生曰:「能如此寻究,甚好。夫子曰:『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不敢恶于人,便是孝弟。尽得仁,斯尽得孝弟,尽得孝弟,便是仁。」又问:「为仁先从爱物上推来,如何?」曰:「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故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能亲亲,岂不仁民?能仁民,岂不爱物?若以爱物之心推而亲亲,却是墨子也。」因问:「舜与曾子之孝,优劣如何?」曰:「家语载耘瓜事,虽不可信,却有义理。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不知人事,良久而苏,欣然起,进曰:『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乃退,援琴而歌,使知体康。孔子闻而怒。曾子至孝如此,亦有这些失处。若是舜,百事从父母,只杀他不得。」又问:「如申生待烹之事,如何?」曰:「此只是恭也。若舜,须逃也。」

问:「先生曰:『尽其道谓之孝弟。』夫以一身推之,则身者资父母血气以生者也。尽其道者则能敬其身,敬其身者则能敬其父母矣。不尽其道则不敬其身,不敬其身则不敬父母,其斯之谓欤?」曰:「今士大夫受职于君,尚期尽其职事,又况亲受身于父母,安可不尽其道?」

夫民,合而听之则圣,散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大同之中,有个秉彝在前,是是非非,无不当理,故圣。散而听之,则各任私意,是非颠倒,故愚。盖公义在,私欲必不能胜也。

猜你喜欢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第二十一·晏婴
  爵禄第十·徐干
  理学类编卷七·张九韶
  卷二十七·秦蕙田
  卷三百四十二·佚名
  解深密經品目·欧阳竟无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二·欧阳竟无
  一相无相分第九·朱棣
  央掘魔罗经卷第三·佚名
  真谛译·佚名
  卷第四十八·佚名
  佛说宝雨经卷第六·佚名
  执象而求·李叔同
  四十二章经·佚名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六·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六    元 方回 编侠少类 昔司马子长作游侠列传余仿其意分侠少类五言【八首】 杂诗           卢 象 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

  • 御选宋诗卷三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八五言律诗四洪炎次韵野步意行无逺近山径自横斜烟月生秦岭风幡接暮霞影归巢幕燕声散宿林鸦屣履相随处僧垣即是家初入浙中松竹笼官道牛羊食野田岊山低送客荡水逺含天乍听呉儿语初逢伧父船平

  • 卷一三七 齊紀三·司马光

      起上章敦牂(庚午),盡玄黓涒灘(壬申),凡三年。   世祖武皇帝永明八年(庚午,公元四九O年)   春,正月,詔放隔城俘二千餘人還魏。   乙丑,魏主如方山;二月,辛未,如靈泉;壬申,還宮。   地豆干頻寇魏邊,夏,四月,甲戌,魏征西大將軍陽平

  • 本書輯佚校注引用書目和簡稱·多人

      東觀漢記 簡稱姚本 清姚之駰輯 柏筠書屋後漢書補逸本東觀漢記 簡稱聚珍本 清乾隆四庫全書館館臣輯 武英殿聚珍本易 中華書局出版十三經注疏本尚書 中華書局出版十三經注疏本詩 中華書局出版十三經注疏本

  • 卷五十一·宋·蒋一葵

    【王】 〔字禹玉。封岐公。监维阳郡日,王安石为幕官,陈升之为卫尉丞。时韩魏公出守是邦。初夏,圃内芍药开,有金腰带四朵,公召四人同赏,各簪一朵,后相继为相,果花瑞也。晚筑室南溪,号志堂居士,左右松竹,逍

  •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八五一 全书处汇核上年十至十二月全书内缮写讹错并总裁等记过次数清单·佚名

    八五一 全书处汇核上年十至十二月全书内缮写讹错并总裁等记过次数清单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全书处遵将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初起至十二月底止呈进过全书六次,内缮写讹错奉旨记过之处,除总纂官纪昀等、总校官陆费墀前经奉旨免其

  • 第十五章 東坡居士·林语堂

    蘇東坡由現在起,由情勢所迫,要一變而為農夫,由氣質和自然的愛好所促使,要變成一個隱士。社會,文化,學問,讀歷史的教訓,外在的本分責任,只能隱藏人的本來面目。若把一個人由時間和傳統所賦予他的那些虛飾剝除淨盡,此人的本相便呈

  • 毕锵传·张廷玉

    毕锵,字廷鸣,石埭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历任郎中,晋升为浙江提学副使,调任广西右参政,升任按察使再调任湖广左布政使。世宗召他担任太仆卿,没有赴任,改任应天府尹。海瑞辖治江南,发送公文到南京应天

  • 洋务续记·佚名

    (清)李凤翎撰呜呼!天下治乱之故,虽曰天数,岂非人事哉!以广东富庶甲天下,民心素知大义,事起而为之备,患至而为之防,亦可自守。奈何哉,夷氛扰攘年余,尚不设备,并不准百姓设备,推其心,岂真以佳兵为不祥乎?殆以为事尚可以粉饰,夷尚可以羁縻

  • 虞振镛·周诒春

    虞振镛 字谨庸。年二十七岁。生于浙江慈谿。本籍通信处。浙江慈北淹浦元通行。已婚。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圣约翰大学。及北京淸华学校。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农业。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入康

  • 總序·佚名

    ○宣宗昭敬正倫立極盛德洪烈至誠大義格天熙運顯文毅武聖睿達孝大王諱昖,中宗恭僖大王之孫德興大院君岹之第三子也。母河東府夫人鄭氏贈領議政世虎之女。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十一月十一日己丑,誕王于仁達坊之私第。天資岐嶷

  • 卷八·张大亨

    <经部,春秋类,春秋五礼例宗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五礼例宗卷八宋 张大亨 撰賔礼上朝朝王僖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防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公朝于王所冬天王狩于河阳壬申诸侯朝于王所来朝隠十一年春侯薛侯

  • 提要·许谦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诗集传名物钞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诗集传名物钞八卷元许谦撰谦有读书丛说已着录谦虽受学王柏而醇正过之研究诸经亦多明古义故是书所考名物音训颇有根据足以补集传之阙遗惟王柏

  • 卷五十二·佚名

    释会宗品第二十四【经】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ldquo;世尊,佛使须菩提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今乃说摩诃衍为?&rdquo;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我说摩诃衍,将无离般若波罗蜜?&rdquo;佛言:&ldquo;不也!须

  • 卷第十一(译经齐梁周)·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一(译经齐梁周)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齐梁及周帝代录者。此相因修交禅主也。萧道成。临沂人。受宋禅称齐。仍都建康。建元中安成有野火洞泽焚烬。唯数丈地草独不然。往视其中得一金像。灵瑞既

  • 彭德怀速写·丁玲

    丁玲撰。最初发表于1937年2月3日《新中华报·新中华副刊》第6期。这篇速写通过转述青年政治委员的话,抓住人物富有特征部分的描述及与老百姓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彭德怀在战士中的崇高威望,对下级的真诚相待,同群众的水

  • 方等般泥洹经·佚名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译大乘大般涅槃经之前六品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