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一

天子之孝

制国用

【臣】按古之用财所以行礼礼者一定之经制然犹视其年之上下为盈减葢称财而举取足以崇恪表迹而止矣丰年物备从其厚非加隆也凶年时诎从其薄非降杀也惟祭祀之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则所以致敬于神祗祖先者不敢以卑承尊而有所损益也夫自氓庻之贱茍知义理虽有菜色犹将进其甘防也王者于父母天地何遽不若是乎自祭祀而外王之服御膳羞工作器用赏赐玩好宾客徃来则皆可称财而举岂以盈礼为贵也是故量入为出者敬以约也量出为入者肆以侈也敛而不散厚自封殖者与夫锱铢取之泥沙用之者敢慢于人之甚者也易曰甘节吉【九五】又曰

苦节不可贞【上六】有中正之道焉以广敬也述制国用

易节【卦名】彖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程颐传曰天地有节故能成四时无节则失序也圣人立制度以为节故能不伤财害民人欲之无穷也茍非节以制度则侈肆至于伤财害民矣

【臣】按乾卦文言曰利者义之和也系辞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然则圣人未尝不言利言理财也其亦主于义而已矣义者裁制之宜宜即当而通者是也故圣人之言利言理财皆言节道也天地之气序自然之节王者制度法天地自然之节故其不过取不滥用信于四时也一不能节则必至于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而祸不可胜言矣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以养民也王者父母天地法其自然之节亦所以养民也此之谓敬天此之谓敬亲

礼记曲礼积而能散

郑康成注曰谓己有蓄积见贫穷则当能散以赒救之

【臣】按阜财利用民生之原洪范五福其二曰富故圣人之制国用也不禁人之费而患其不能节不恶人之积而患其不能散也

王制冡宰制国用必于嵗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郑康成注曰制国用如今度支经用杪末也

用地大小视年之丰耗

郑康成注曰小国大国丰凶之年各以嵗之收入制其用多少多不过礼少有所杀

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食菜饥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侑食】

【臣】按冢宰制国用是宰相自领度支也嵗杪五谷毕登而四方之丰耗皆可知也郑注云大国小国丰凶之年者天灾流行非必一嵗四方皆耗一嵗四方皆丰孔疏但云地大年丰则制用多地小年耗则制用少其实亦有大国年耗小国年丰之时不得而齐也通三十年为率者每年所入均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为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总得三分为一年之蓄也三十年之率当有十年之蓄此云当有九年之蓄者三十年之间大略有闰月十三足为一年孔頴逹言假令一年有四万斛以一万斛拟三十年通融积聚为九年之蓄以现在三万斛制国之来嵗一年之用葢无问丰耗必有现在所入四分之一为积贮而用之多少视此三分为损益诸凡给百官宾客人民及为国家造器物之类虽有一定之礼然亦以现在所入为率多则不过俭有所杀初非拘繋于常法而无所损益也若三十年之通则蓄积足以备水旱可谓礼成乐备之日矣然犹大荒则不举又可见其与民同患之意古之制国用者如此则宰相安得不身任其事耶若唐时则量出为入也久矣会计当而已矣安用宰相领度支耶

礼器故必举其定国之数以为礼之大经礼之大伦以地广狭礼之厚薄与年之上下是故年虽大杀【色介反】众不匡【与恇同恐也】惧则上之制礼也节矣

陈澔集説曰定犹成也数赋税所入之数也礼非财不行故必以此数为行礼经常之法也礼之大伦以地之广狭天子诸侯卿大夫地有广狭故礼之伦不同地广者礼备地狭者礼降也礼之厚薄则与年之上下为等大杀谓年凶而赋敛之入大有减杀也众不匡惧谓无沟壑之忧此其制礼有节财不过用故能如此

【臣】按此一节以制礼而言王制以用财而言然其大经大伦设于地财者系于一定而其厚薄之数合于天时者不限于一定也制礼故于其一定者而以不一定者叅之用财故于其不一定者而以一定者为则也则是此经主于言入而王制主于言出此经定国之数地之广狭是先定之法制其为厚薄亦必先有定式年丰举厚年凶举薄不待临事始议减省众知国家自有凶年之礼必不取盈故不恐惧也冡宰又于嵗杪视年上下于成例有所考校均节故先儒以为制礼之数用财之节相继而不离者矣

周礼天官冡宰大宰之职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视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防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

贾公彦释曰以九式均节财用者谓依常多少用财法式也一曰祭祀之式者谓若大祭次祭用大牢小祭用特牲之类二曰宾客之式者谓若上公饔饩九牢飱五牢五积之类三曰防荒之式者谓若诸侯诸臣之防含禭赠奠赙赗之类王家之防所用大非此所供也荒谓凶年谷不熟有所施予也四曰羞服之式者谓王之膳羞衣服所用也五曰工事之式者谓百工所作器用之法六曰币帛之式者谓若赠劳宾客也七曰刍秣之式者谓牛羊草谷也八曰匪颁之式者谓若分赐羣臣也九曰好用之式者燕好所施予也此九者亦依尊卑缓急为先后之次也

大府【为王治藏之长】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颁其货于受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

贾公彦释曰言掌九贡九赋之贰者大宰掌其正此官掌其副以其物入大府故也九功之贰者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之成熟敛其税则是九功也亦大宰掌其正物入大府故亦掌其副贰也颁其货于受藏之府者内府是也颁其贿于受用之府者职内是也

凡颁财以式法授之关市之赋以待【给也】王之膳服邦中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家削之赋以待匪颁邦甸之赋以待工事邦县之赋以待币帛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币余之赋以待赐予【削同稍所敎反】

贾公彦释曰大宰敛得九赋之财给九式之用待来则给之授以旧法式多少

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此九贡之财以给凶礼之五事】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此九职之财】凡式贡之余财以共玩好之用

郑康成注曰谓先给九式及吊用足府库而有余财乃可供玩好明玩好非治国之用

嵗终则以货贿之入出会之

贾公彦释曰货贿之入者谓九贡九赋九功入来至大府言出者大府以货贿分置于众府及给九式之用亦是至嵗终总会计之

司会【计官之长】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

贾公彦释曰司会是钩考之官逆谓钩考知得失

以九贡之法致邦国之财用以九赋之法令田野之财用以九功之法令民职之财用以九式之法均节邦之财用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簿书】契【总目】版【户籍】图【土地形象田地广狭】者之贰以逆羣吏之治而聴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嵗会考嵗成贾公彦释曰以参互考日成者司会钩考之官以司书等相参交互考一日之成一日之中计筭文书也以月要考月成者月计曰要亦与诸职参互考一月成事文书也以嵗会考嵗成者嵗计曰会以一嵗之会计考当嵗成事文书也

司书【主会计之簿书】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正【九贡九赋正税也】九事【谓九式变言之者重其职】邦中之版土地之图以周知出入百物以叙其财受其币【受财币之簿书】使入于职币

贾公彦释曰司防主钩考司书掌书记故二官所掌其事通焉

三嵗则大计羣吏之治以知民之财器械之数以知田野夫家六畜之数以知山林川泽之数以逆羣吏之徴令

贾公彦释曰此书知民之财器已下川泽已上恐其羣吏滥徴敛万民故知此本数乃钩考其徴令也

职内掌邦之赋入辩其财用之物而执其总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入之数以逆邦国之财用

贾公彦释曰掌邦之赋入者谓九职九贡九赋之税入皆掌之辩其财用之物凡所税入者种类不同湏分别之而执其总者总谓税入多少总要簿书言贰者谓职内受取一通副贰文书

及会以逆职嵗与官府财用之出

贾公彦释曰言会者谓至嵗终会计以逆职嵗者逆谓钩考也职嵗主出职内主入以已之入财之数钩考职嵗出财之数

而叙其财以待邦之移用

贾公彦释曰叙财谓比次职内藏中余见为簿书以待邦之移用更给他官职内所藏者惟当嵗所用故用不尽者移用之也

职嵗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考之

郑康成注曰以贰者亦如职内书其贰令而编存之贾公彦释曰二官一入一出皆书其贰共相钩考故职内云以逆邦之赋用此职嵗云以待会计而考之其事通也

凡上之赐予以叙与职币授之

郑康成曰叙受赐者尊卑

及会以式法赞逆会

贾公彦释曰嵗终会计之时则以法式赞助司会钩考会计之事

职币【掌余财】掌式法以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郑康成注曰币谓给公用之余凡用邦财者谓军旅

振掌事者之余财

贾公彦释曰振者抍【音拯】也检也以财与之谓之抍知其足剩谓之检掌事奉王命有所造为故职币检掌事者有余则受取

皆辩其物【防其或以贱贸贵】而奠其録【防其或以多为寡】以书揭之以诏上之小用赐予

贾公彦释曰奠其録者谓定其所録簿书色别各入一府以书揭之者谓府各别为一牌书知善恶价数多少

嵗终则会其出凡邦之会事以式法赞之

贾公彦释曰职币主出故嵗终与司会会之赞之亦谓赞司会之事也

【臣】按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圣人之当位中正其用财有节犹天地之平分四时也详攷周官大宰之职愈知夫古之冢宰制国用者异乎后世之以宰相领度支之意焉夫其均节财用犹之天地之平分四时也斯亦爕理阴阳之事也大宰者总其大要者也则有大府为之副贰焉物皆入于大府者也则又有受藏之府受用之府以出纳焉司会钩考之官也司书书记之官也二官通事者也然必与职内职歳二官者参互焉赋入职内主之者也然乃谓受用之府者亦有财物出给职嵗主一嵗之出也而其藏中亦有余见以待更给他用是言入亦出言出亦入二官又自相钩考者也职币之官以受百官余币而使人占卖之不致久藏朽蠧是以陈易新而迁化于藏用出入之间者也若是乎藏之用之出之入之其为均节之者葢不専系于一官之职守而不使胥吏之属得縁为奸徴敛之官得以溢取也故疏于司书计羣吏之治言恐其滥征敛万民故知此本数乃钩考其征令真得先王制节谨度之大指矣夫其钩考第严于在官出入之数而初非钩其在民者也严于在官又只以节夫一己之滥取予亦非督促官吏务为聚敛也后世勾勘之使征理之司则意全在于剥民奉上不特苦民官吏亦坐累无穷矣其间如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则以其入之多者待其用之寡者常使之有余畿内之赋以给九式则以其入之少者待其费之广者无使之不足又分置于众府则不见其充积而无侈肆之心别藏于内府则会其羞服而有裁量之意葢古制之善如此

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一

猜你喜欢
  表率的作用·孔子
  经礼补逸卷三·汪克宽
  第十九章 14·辜鸿铭
  第九章 23·辜鸿铭
  卷七十五·卫湜
  卷三上·傅恒
  卷六·王道焜
  卷十·朱熹
  战威第四·尉缭
  卷九·佚名
  评新有鬼论与新无鬼论·太虚
  评沈译克鲁泡特金的人生善行学·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八·佚名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佚名
  第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四·彭定求

        卷444_1 【郡斋旬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自此后在苏州作)】白居易   公门日两衙,公假月三旬。衙用决簿领,旬以会亲宾。   公多及私少,劳逸常不均。况为剧郡长,安得闲宴频。   下车已二月,开筵始今晨。初黔军厨

  • 御定曲谱卷四·王奕清

    【北越调商调商角调般】越调【涉调其音淘写】鬭鹌鹑【令笑与中吕】王伯成【不同】酒力禁持【散】诗魔唤起【套】紫燕喧喧【韵】黄莺呖呖【韵】红杏香中【句】绿杨影里【韵】丽日迟【句】节序催【韵】柳线摇金【韵】桃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在梁间

  • 卷十八·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十八明 梅鼎祚 编相和歌辞【清调曲】清调曲【二】塘上行【五解邺都故亊曰魏文帝甄皇后中山无极人袁绍据邺与中子熙娶后为妻後太祖破绍文帝时为太子遂以后为夫人后为郭皇后所譛赐死临终为诗乐府

  • 刻太白山人漫藁题辞·孙一元

    刻太白山人漫藁题辞孙太初先生以超轶絶世之才游半天下卒卜居於吾湖考其年仅三十有七而当时之伟人杰士无不折节下先生若得交於先生为幸者没之日各分任其平生所属使无复有遗憾非有一段不朽者沁入人心奚以至於斯余生也晩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佚名

    弘治七年三月庚寅朔 辛卯赐新宁伯谭祐之母夫人张氏祭葬如例 壬辰裁革河南布政司管粮参政南阳桐柏二县抚民县丞直隶沧景二州管河判官交河吴桥南皮兴济东光静海青元城八县管河主簿望江县县丞主簿浙江余杭县治农县丞直隶

  •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五十一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吕思勉

    一个民族,进步到达于某一程度之后,就决不会自忘其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了。虽然进化的路径,是曲线的,有时不免暂为他族所压服。公元1729,即清世宗的雍正七年,曾有过这样一道上谕。他说:“从前康熙年间各处奸徒窃发,辄以朱三

  • 通鉴纪亊本末卷三十四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宪宗讨淄青【李师道】唐宪宗元和元年 初李师古有异母弟曰师道常踈斥在外不免贫窭师古私谓所亲曰吾非不友扵师道也吾年十五拥节旄自恨不知稼穑之艰难况师道复减吾数嵗吾欲使之知衣食之所自来且以州县之务

  •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晏婴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

  • 孟春纪第一·吕不韦

    孟春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

  • 中庸直指补注序·智旭

    现前介尔一念。而实无量无边。不生不灭。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清净本然。寂然不动。谓之性。感而遂通。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者。谓之道。全性起修。为善去恶。造圆因以致圆果者。谓之圣人之教。所以为教。慎独是矣。所

  • 六经奥论总文·郑樵

    夫子作六经【天生夫子正为六经设】【夫子修六经明礼习乐删诗定书赞易修春秋未尝作六经今谓之作者循习先儒之言以六经成于夫子故谓之作】天不生尧舜百世无治功天不生夫子万世如长夜尧舜治功显设一时夫子六经照耀万古是

  • 言毒篇第六六·王充

    【题解】本篇发挥了《订鬼篇》提出的命题,专门言毒,但其中杂有不少俗见、偏见和迷信。王充认为万物都是由元气构成的,有人提出责难说:“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元气之中,有毒螫乎?”针对这一问题,本篇集中论述了“

  • 阿霞·屠格涅夫

    《阿霞》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完成于1857年,首次发表在《现代人》杂志1858年第一期上,副标题是《尼·尼所讲的故事》。阿霞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和一个女农奴的私生女。女农奴死后,由父亲抚养成人;父亲死后,由

  • 沈下贤集·沈亚之

    诗文集。唐沈亚之(781—832)撰。十二卷。亚之字下贤,吴兴(今属浙江)人。元和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栎阳令、南康尉,官终郢州椽。与李贺友善,曾投韩愈门下。工诗,擅长传奇,为杜牧、李商隐所称赏。此集诗赋一卷,杂文、

  • 南询录·邓豁渠

    《南询录》一书国内早佚,仅日本“内阁文库”有庋藏。《南询录》作者邓豁渠是明代王阳明弟子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的重要人物。《南询录》“直指性命,直书其所自得。以圣求之者,谓其言圣道;以佛求之者,谓其言佛道;以仙求之者

  • 达摩宝传·悟真子

    达摩宝传释氏遗文。通达之谓广大之称。括尽要道至德。不外三教正理。锄完异端邪术以及四果旁门。乃修性了命之至道。至在有情下种。为返本还源之真经。道在顺死逆生。实无愧。西天廿八菩提尊遵奉天命。兹以为东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