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衔枚氏/司仪

衔枚氏负责禁止[在朝廷]喧哗吵闹。王国举行大祭祀,下令禁止喧哗。出征、田猎,命令军士衔枚。禁止在都城中呼叫、叹息、呻吟,禁止在都城中的道路上边走边唱或边走边哭的人。

伊耆氏负责在王国有大祭祀时供给[收藏老臣们]的杖所用的函。军队出征,授给有爵位者杖。供给王赐予老人所需的杖。

大行人掌管有关大宾、大客的礼仪,用以与诸侯相亲睦。春季诸侯朝见王而共同谋划[一年的]天下大事,秋季诸侯觐见王而排列各国功绩的高下,夏季诸侯宗见王而陈述各自的谋议,冬季诸侯遇见王而协调相互的谋虑,通过时会[征伐不顺服的诸侯]而向四方发布禁令,通过殷同而施行治理天下的政法。时聘的时候[对来聘的卿以礼相待]以结好诸侯,殷规的时候[通过命以政事和下达禁令]以除去诸侯国的恶行。隔一年[派使者]慰问一次诸侯并把[王的]心志告诉诸侯,赠送祭肉给诸侯以向诸侯致福,[诸侯有喜庆的事]向他们表示庆贺以增添他们的喜悦,行禬礼[赠送财物]以弥补诸侯国受灾的损失。用九种礼仪区别诸侯、诸臣的爵命等级,以统一各诸侯国的礼仪,而用以接待诸侯国的宾客。上公的礼仪:手执九寸长的桓圭,配有彩绘的九寸长的圭垫,冕服上绘刺九种花纹图案,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九存,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的扇]绕饰九匝,副车有九乘,设九名介,款待公的大礼用九牢,公的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九十步的地方,站在当车的右轴端旁,[王迎接公]设五名摈者,在庙中[行聘礼]把桓圭授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公行裸礼,两次向公进献郁鬯而后公酌郁鬯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公并向公行九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公并向公行九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要五次供给粮草牲牢,[王还要]向公行三次问礼、三次劳礼。诸侯的礼仪:手执七寸长的信圭,配有彩绘的七寸长的圭垫,冕服上绘刺七种花纹图案,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七脖,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的厨]绕饰七匝,副车有七乘,设七名介,款待诸侯的大礼用七牢,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七十步的地方,站在当车前侯处的右边,[王迎接诸侯]设四名摈者,在庙中(行聘礼]把信圭授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诸侯行裸礼,向诸侯进献一次郁鬯而后诸侯酌郁鬯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诸侯并向诸侯行七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诸侯并向诸侯行七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要四次供给粮草牲牢,[王还要]向诸侯行两次问礼,两次劳礼。诸伯手执躬圭,其他礼仪都同诸侯一样。诸子手执直径五寸的谷璧,配有彩绘的直径五寸的璧垫,冕服上绘刺五种花纹图案,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五脖,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的扁]绕饰五匝,副车有五乘,设五名介,款待诸子的大礼用五牢,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五十步的地方,站在当车衡处的右边,[王迎接诸子]设三名摈者,在庙中[行聘礼]把谷璧授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诸子行裸礼,向诸子进献一次郁鬯而诸子不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诸子并向诸子行五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诸子并向诸子行五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要三次供给粮草牲牢,[王还要]向诸子行一次问礼,一次劳礼。诸男手执蒲璧,其他礼仪都同诸子之礼一样。 

凡大国的孤拿豹皮裹饰的束帛做见面礼,跟在小国之君的后面[朝见王],从来直到返国要三次供给粮草牲牢,[王对于孤]不行问礼,行一次劳礼,朝位在[大门外]所乘车的前面,不行交摈传辞之礼,在庙中行授玉礼时不设相礼者,用醴礼敬孤,其他礼仪都比照小国之君。凡诸侯的卿(受君命来向王行聘礼],礼数各比他们的君降低二等,卿以下的大夫、士又相应降低二等。王国的畿疆地方千里。王畿之外方五百里叫做侯服,一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祭祀用物。侯服之外方五百里叫做甸服,二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接待宾客用物。甸服之外方五百里叫做男服,三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宗庙器物。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采服,四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缝制祭服的材料。采服之外方五百里是卫服,五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竹、木材。卫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要服,六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珠玉龟贝等自然之物。九州之外叫蕃国,一代新君即位来朝王一次,各用他们宝贵的物品作见面礼。王用以安抚各国诸侯的办法:一年[派使者]普遍慰问一次;三年[派使者]普遍看望一次;五年[派使者]普遍探视一次;七年聚集[诸侯国的]译官,告诉他们语言,协调他们的辞令;九年聚集[诸侯国的]乐师和史官,告诉他们文字,让他们听习声音;十一年颁发瑞节[的样式],同一度量单位,平抑牢礼的僭越,统一度量单位,修治法则;十二年王巡守天下,或在附近的诸侯国接见众来朝的诸侯。凡诸侯因王事而来朝,辨别他们的朝位,规正他们的尊卑等级,协调他们的礼仪,由摈者相礼而朝见王。如果有大丧,就告教并协助诸侯行丧礼。如果有四方的(诸侯国因遭兵寇而]前来告急的事,就接受他们的见面礼,听他们叙述情况(而向王报告]。凡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每年(使大夫]相问一次,若干年[使卿]相聘一次,新君即位就相朝。

小行人掌管有关接待诸侯国宾客的礼籍,以接待四方的使者。命令诸侯国春季进贡,秋季呈报政绩,王亲自接受,各依照有关该国的礼籍接待他们。凡诸侯来朝见王,就前往畿疆迎接并行劳礼。到行郊劳礼、为宾客安排馆舍以及(诸侯在庙中向王]授玉的时候,都担任承摈。凡四方诸侯国的使者来朝,是大客就担任摈者[引导他们见王],是小客就接受他们的见面礼,并听取他们言辞[而转告王]。奉使前往四方诸侯国,(帮助他们]演习并记录下九等礼仪[中所当实行的礼仪]。做宾客的礼包括:[春季]朝见王、[秋季]觐见王、(夏季]宗见王、[冬季]遇见王,以及参加王的会同,这是诸侯国君所行的礼;存问、看望、探视、大聘、小聘,这是王或诸侯派出的]使臣所行的礼。 出使天下各国以颁给六种瑞节的样式:山区之国用虎节,平地之国用人节,泽地之国用龙节,都用铜铸造;通行道路用旌节,出入城门和关卡用符节,经过采邑用管节,都是用竹制造的。统一六种瑞玉的样式:王用的镇圭,公用的桓圭,侯用的信圭,伯用的躬圭,子用的谷璧,男用的蒲璧。六币的配合法:[夏殷二王的后代进献给王的]圭配以马,[进献给王后的]璋配以虎豹皮;[五等诸侯进献给王的]璧配以帛,[进献给王后的]琮配以锦;(子男二等诸侯相互行聘礼进献给对方国君用]琥配以绣,(进献给国君夫人用]璜配以黼。这六种.币,用以和好诸侯。如果某国因瘟疫而造成国人丧亡,就命令[其他国家]补助他们财物;如果某国遭受大饥荒,就命令[其他国家]救济他们粮食;如果某国遭受兵寇之灾[而致使国穷民贫],就命令[其他国家]救助他们资财;如果某国有福庆的事,就命令[其他国家]为他们庆贺;如果某国遭受灾祸,就命令[其他国家]对他们哀悼慰问。凡属以上五方面的事,[依照有关法令]力口以治理。将天下各国[的自然形势]对于民众有利和不利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各国的礼俗、政事、教化治理和刑法禁令能否遵守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的反叛、暴乱、作恶和图谋违反禁令者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的瘟疫丧亡、遭受大饥荒和民众困厄贫穷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民众康乐、和睦相亲、安宁太平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凡此五方面情况,每国按条目分别记载,以向王报告,以[使王]遍知天下的事。

司仪掌管迎接九等宾客的摈相之礼,以告王应有的仪容、辞令和揖让的节度。王将与诸侯会同,就命令筑坛高三层,[坛周围筑矮墙以象宫],宫[的四边]每边开一门。告诉王会同的礼仪。[王]面朝南接见诸侯,向庶姓诸侯行土揖礼,向[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诸侯行时揖礼,向同姓诸侯行天揖礼。到设摈者召诸侯见王时,各依所应行的礼:摈上公时站在[坛的]上层,摈侯伯时站在[坛的]中层,摈子男时站在[坛的]下层。诸侯向王授玉和进献礼物时也这样。王向诸侯行裸礼[进献郁鬯]时也这样。王举行燕礼时,诸侯就依照年龄大小序尊卑排列座次。凡诸公相互为宾[而行朝礼],[宾从来直到返国]主国要五次供给粮草牲牢,[要对宾]行三次问礼,[宾对于主国所致的礼]每次都要推辞三次而后行拜受礼[接受],每次都要陈列介迎接[前来行礼的]使者;主国对宾行前两次劳礼时,每次宾都要推辞三次,[然后宾与前来行劳礼的使者进入馆舍],[行进中]互行三次揖礼,登阶升堂,宾行拜受礼[接受劳礼],使者行拜送礼。[第三次]主君亲行郊劳礼,宾主交摈传辞,(宾对主君亲行劳礼]三次表达推辞之意,然后乘车[出馆舍大门]迎接主君,拜谢主君屈驾亲临,[然后宾与主君进入馆舍],[行进中宾主]互行三次揖礼,[来到堂阶前,宾要三次让由主君先升阶],[主君]推辞三次,[然后登阶升堂],宾行拜受礼[接受主君的劳礼]。宾乘车送主君,主君三次转身推辞,宾于是行再拜礼以示相送。[宾进入国都后]为宾安排馆舍也如同郊劳一样[由主君亲自进行]。为宾设便宴的礼仪也如同向宾赠送粮草牲牢之礼一样,[由主国的大夫前往进行]。到[第二天将正式行朝礼]向主君授玉时,[在大门前]通过交摈传辞,[主君]三次表示推辞之意,然后乘车[出大门]迎接宾,[下车]拜谢宾屈驾亲临。宾乘车进前[而后下车]答拜。[接着宾主进入大门,每进一门]主君都三次揖请宾先入而宾三次推让。每经过一门都只由一名上相相礼,到了太祖庙门前,只有上相进入庙中。[进庙后]宾主行三揖三让之礼,登阶升堂。[主君]行再拜礼然后接受了玉圭。宾授玉后行拜送礼。(向主君进献礼物,或有国事要同主国交涉],每件事的礼仪都同当初一样。主君向宾[进献郁鬯]行裸礼的礼仪也同当初一样。到宾退出时,主君乘车送宾,三次请宾登车,并三次驱车前进[做出将要远送宾的姿态],(宾将要登车时]又向宾行再拜礼以相送。宾[对于主君的三请]三次转身推辞,(对于主君的再拜礼]告以不敢当并做出回避的样子,[然后登车而去]。[行过朝礼之后],主国要向宾馈送饔饩,[宾将返国时]主君要把圭璋送还给宾,[宾在主国居留期间]主君要用飨礼、食礼款待宾,[宾返国出了主国都城到达近郊时]主君要赠送财物,并到近郊馆舍送行:以上几件事情的礼仪都同宾前去向主君授玉时的礼仪一样。宾[返国前]向主君行拜谢礼的[有以下三件事]:拜谢馈送饔饩,拜谢为己设飨礼、食礼。宾用宾礼接待(到馆舍]来的主君,礼仪都如同主国接待自己时一样。

诸侯、诸伯、诸子、诸男相互[朝见而]为宾,各自依照相应等级的礼数,而相互接待的仪节则同诸公相朝一样。诸公的臣相互作为国客[行聘礼],就三次供给粮草牲牢,客每次都要推辞三次然后行拜礼接受。到主国的大夫前来行郊劳礼时,客陈列介迎接,并要推辞三次,然后拜谢大夫屈尊前来。[客与大夫进入馆舍来到堂阶前],客要三次让由大夫先登阶上堂,[而大夫三次推辞],[然后客先登而大夫随之]登阶上堂,客听(大夫代表主君致]郊劳辞,听毕下堂行拜礼,再上堂接受劳礼。客用宾礼接待使者也如同当初行劳礼的礼仪。到大夫退去时,客行拜礼相送。为客安排馆舍的礼仪也如同郊劳一样。到将(行正聘礼向主国国君]授玉时,主君陈列摈者(迎接客],[对于客来行聘礼]三次表示推辞,然后拜迎客,客回避君的拜礼,[接着客进入大门,以后每进一门]主君都三次揖请客先入,[而客三次推让],每经过一门都只由一名上相相礼,到了太祖庙门前,只有主君的相进入庙中。[进庙后主君与客行三揖]三让之礼,然后客(随主君]登阶上堂。[主君]拜谢客的到来,客三次退避[君的拜礼]。客把玉授给主君,然后下堂,出庙。[向主君进献礼物,或有国事要同主国交涉],每件事的礼仪都同当初一样。到主君向客献醴,客以个人名义拜见主君,以及以个人名义向主君进献礼物时,都要向主君行再拜稽首礼,君回拜礼。客出庙走到中门外,主君询问[客的]国君的健康情况,客行再拜礼而后回答。主君回拜礼。客回避主君的拜礼而后又回答[有关国君的其他方面问题]。主君又问起卿大夫们的健康情况,客回答。主君劳问客(旅途辛苦],客行再拜稽首礼[表示感谢]。主君回拜礼,客快步出大门避开主君的拜礼。(主君派卿去向客]馈送饔饩,如同郊劳时的礼仪。(主君向客]致送飨礼、食礼,以及[客返国前]向客奉还玉圭,都如同客向主君授玉时的礼仪。[客返国前]主君前往客馆看望客,客[因不敢当而]回避,使介听取主君的辞命。接着[主君行拜礼表示]送客。【主君离去时]客跟从主君,到朝[的大门外]拜谢主君屈尊亲来送行。第二天,客到朝[的大门外]拜谢主君礼赐的[乘禽],接着启程上路。(主国馈送的粮草牲牢]如同客进入主国时所馈送之数。

凡侯、伯、子、男的臣,依照他们在本国的爵位[出聘而]相互为客、相互礼待,其礼仪也同诸公的臣一样。凡来自四方诸侯国的宾客,接待他们所用的礼仪、辞命、向他们馈送的牲牢数,以及所礼赐和进献的物品,都依照他们的爵位,爵位上下差一级,就上下相差二等。凡宾客,都同样要行送迎之礼。凡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各自依据自己的国家大小来决定进献礼物的多少,[主国]则依据来宾所进献礼物的多少来决定还报之礼的厚薄。凡行人(担任摈相时]的礼仪,不正面向东,不正面向西,不正面对着主人,也不背对着宾客。

猜你喜欢
  卷十七·高诱
  天何言哉?·孔子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七·周祖谟
  卷十九·李光坡
  卷一·李光坡
  春秋诸国兴废説·胡安国
  卷十一目录·乾隆
  卷一上·王应电
  卷二·王志长
  天瑞第一·列子
  卷九十七·道世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论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太虚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佚名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出 慈戒·汤显祖

    〔老旦上〕“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可怜小儿女,长自绣窗前。”几日 不到女孩儿房中,午晌去瞧他,只见情思无聊,独眠香阁。问知他在后花园回, 身子困倦。他年幼不知:凡少年女子,

  • 卷一·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白香山诗集卷一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一【讽谕古调诗五言凡六十四首】贺雨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已诏殷勤制【一作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

  • 山歌·刘半农

    (用江阴方言)郎想姐来姐想郎, 同勒浪一片场浪乘风凉。 姐肚里勿晓的郎来郎肚里也勿晓的姐, 同看仔一个油火虫虫飘飘漾漾过池塘。*姐园里一朵蔷薇开出墙, 我看见仔蔷薇也和看见姐一样。 我说姐儿你勿送我蔷薇也送个刺把我, 戮

  • 列传第十九 周舍 徐勉·姚思廉

    周舍,字升逸,汝南安城人,晋左光禄大夫抃之八世孙也。父颙,齐中书侍郎,有名于时。舍幼聪颍,颙异之,临卒谓曰:“汝不患不富贵,但当持之以道德。”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起家齐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建武

  • 卷二百二十二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起神宗熙寧四年四月盡其月   夏四月丙辰朔,降詔卹刑。   丁巳,太常丞許將為集賢校理。將上所業,召試學士院中等也。   罷章惇相度夔州路差役。以惇言經制渝州夷賊疆土,難遍歷諸州,欲止以渝州役事立定條約,推行於

  • ●卷 七·曾布

      元符二年三月甲辰朔,同呈章楶乞差第四等以下保甲應副進築城寨,從之。初,眾議以保甲下户難於調發,外臺申請數四,皆卻而不從。楶以謂上、中等户至少,不得下户無以集事,故不得已而從之。  再對,擬轉員旦進呈依所定舊例,以三

  • 卷之六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四八 山海经·周作人

    如《朝华夕拾》上所说,在玉田老人那里他才见到了些好书。“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

  • 泾野子内篇卷九·吕柟

    鹫峯东所语胡大器问汉书多难看先生曰如汲黯董仲舒茅容管宁诸子传先取作一编时常便览以作志气不为文章计亦自不难方秀才拜先生祭茶先生曰茶不必祭祭酒则可酒尊者祭过亦不消且礼者宜也父子不同席若父喜命坐则坐亦不可拘

  •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补陀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彼有无数大娑罗树。多摩罗树瞻波迦树。阿输迦树阿提目多迦树。如是等种种宝树而为严饰。与大苾刍众一百

  • 摄大乘论释 第三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三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所知依分第二之三论曰。云何为生杂染不成。结相续时不相应故释曰。若不信有阿赖耶识。如生杂染亦不得成。今当显示。结相续时不相应故者。谓得自体不相应故论

  • 天使,望故乡·托马斯·沃尔夫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有浓烈的自传色彩,讲述主人公尤金·甘特及其一家基本上以作者及其家人为原型。小说从尤金父母的身世、他的出生一直写到他大学毕业。尤金的家庭生活充满

  • 可闲老人集·张昱

    诗别集。四卷。元张昱 (1289—1371)撰。昱字光弼,自号一笑居士。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累官至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元末弃官。明初太祖征其入京,召见,悯甚老,曰 “可闲矣”,厚赐遣归,于是更号可闲老

  • 运气要诀·吴谦

    运气著作。1卷。清·吴谦等编纂。刊于1742年。此书即《医宗金鉴》之卷35。本书将《内经》运气要语编成歌诀,并列图于前,俾学者一览即明其大纲旨要。全书共绘太虚、阴阳等图24幅,歌诀29章,图下歌后多有注语发其余蕴。

  • 周易洗心·任启运

    九卷,清任启运著。卷首备列各图,自宋朱熹至清李光地等所作各图都予采入,并以己意推广。主张读《易》应先观图象。但又不尽从图象生解, 对经义的解释,多发前人所未发,时有精义。文句异同,多从马融、郑玄、王弼、王肃本

  • 小巫·茅盾

    茅盾著。发表于1932年《读书杂志》2卷6期。写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斗争和淫乱生活。老爷是保卫团的董事,做烟土买卖;姑爷在公安局里干差使,不仅在烟土上与老爷有矛盾,而且还眼馋老爷新娶的姨太太菱姐。后来省里派来的

  • 华手经·佚名

    梵名Kus/ala -mu^la-sam!graha 。凡十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华首经、摄诸善根经、摄诸福德经、摄善根经、摄福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记述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现神力,摄四众,十方菩萨皆来聚集,手持莲花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