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致蒋总司令书

介公澄照:太虚至欧,本为宣扬三民主义所根据之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及佛学。来日在巴黎东方博物馆演讲,听者六七百人,皆各国名人,由该院院长翻译,结果大生效力。昨今两日,其学者名流纷来访问,遂提出在欧洲或美洲设立一世界佛学院,以昌明佛学,陶铸文化,增进人生之福慧,造成世界之安乐为宗旨。由各国熟心佛学者设立,以研究超国族之世界性佛学,大荷赞许。推太虚为创议人,签名发起,已得希尔法勒肥、费奴尔、伯里和、马斯博、德未爱威尔加、尔伯底女士、佛雪、普里流斯奇、哈根、马松阿塞尔、库郎、格拉乃、威努、爱斯克拉、腊尔哇、腊尔女士、布腊诃、古楼塞、巴士等大学院大学之教授院长,共议即在东方博物院,先设一世界佛学苑巴黎通讯处,筹备进行。太虚先担任每月百元经费,不敷者由彼等分同担负之。已议草案缘起华文,译法、英、德文,印布各国,并提出国际联盟会议。预筹建设费连地基华币百万元,如各国佛学者赞同设在法国,彼承认即由彼等捐与地基,并由巴黎之里昂信托公司经理担任收款存款,──此人与某美国女士,已声言当即捐款──。故中国及华侨方面,太虚亦告以可筹募二十万元之数。今英、比、德都亦已来信,约定太虚前往演讲,故一星期后,即至伦敦;三星期后,过比至德,预计筹得同样效果。唯设法、英、德之通讯处,既已增加太虚之费用,而建设费在中国亦不可不先付到一部,以为各国人出捐之倡导。然声明不受各国政府之款,以免政治捍隔;然个人名义,则无论居何地位,皆可收受。环顾中国,唯公有此远大之眼光心量,故请公先电驻法之中国公使馆,转示东方博物院,认捐十万元,作世界佛学院建设费;并先汇存巴黎之里昂信托公司一万元,以示倡导,是所切祷!

今欧、美最高学者,皆已有研究东方学术之倾向,老子、孔子及印度之吠檀陀等,虽亦有人研究,但皆看为东方学术之支流。除基督教、回教以外,公认为贯通东方各民族文学、哲学、艺术、政治、风化之普遍精神,乃在佛学,且实唯佛学以具足西洋近代之科学理智,而更有最广大哲学可以笼罩一切哲学驾出于其上。若令西洋人真个了解,必能敬服而欢喜领受。由是随佛学而各种东方学术以至中国之文化思想,亦可深入普遍于欧、美人之心内;而以中国民族道德精神为根据之三民主义,遂能为欧、美人真正了解,而得望谅许不妨碍,且能协助中国民族之完全独立,共进于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通路。三民主义以仁爱信义忠实和平等道德为本源,在欧、美人未完全领受了解整部东方学术之根本精神以前,终难谅解。尝察之欧人心理,不视为不可解──例吴稚晖先生言俄人以恨为革命出发点,而不了解中山先生以爱为革命出发点是──,即视为徒摭拾欧美之片段思想缝缀以成,遂生隔阂或鄙薄之意。此皆由根本上不了解不接受“三民主义”所源之中国文化及东方学术而致,若能将公认为东方学术共通精神之佛学,引其由研究而深入普解于一切中国文化,即为三民主义大昌于世界之日。兹者,法、比诸报,已载日本外务省,通知欧、美各国之日本公使馆,将派三千人至欧、美传佛教,殆亦已窥及欧、美人已大有对于佛学之倾向,故有此大举。然日本以其为帝国主义工具之伪佛教,或反足引起西洋人反感,而使永不了解东方学术之精神,中国亦受其害。故中国如公之有远大眼光者,不可不急起直追,超日本而先之。今若得公如太虚所请,则世界佛学院之基立,三民主义亦随佛学而飞腾矣,惟赐察俞允,中国幸甚!世界幸甚!专此,敬颂政绥!太虚敬上。(见海刊九卷十期)


猜你喜欢
  释提桓因品第二十·佚名
  卷四百六十五·佚名
  卷第四十·德清
  卷第七·费隐通容
  护戒品第二·佚名
  指月录卷之三·瞿汝稷
  卷第九·佚名
  第十六 等起·佚名
  卷第二十八·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六卷·宝亮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四(别录之四)·智升
  卷四百七十九·佚名
  致林宰平先生书·太虚
  王法正理论·佚名
  十三 顿悟渐修·正果法师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五十八回 苏奶奶抱主悲啼·陈端生

    第五十八回苏奶奶抱主悲啼诗曰:亿昔改妆离绣阁,于今不见已经年。果然换得乌纱贵,历诉艰难望悯怜。话说太王妃等坐在里面房湘帘之内,看得分明。那刘郡主是见过的了,不消说得。那太娘娘却初次看见,只喜得个满面春风堆起来。

  • 卷二百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一文具类五言古咏茟格         【梁】简文帝英华表玉笈佳丽称蛛网无如兹制奇雕饰杂众象仰出写含花横挿学仙掌幸因提拾用遂厠璇台赏裴侍郎湘川廻以青竹筒相遗因赠【唐

  • ●卷十一·李攸

      ○仪注一   太祖乾德元年,蒋有事于南郊,为坛于城南南薰门外,径五丈,高九尺,四成。帝致斋于便殿,屏荤茹。前一日,上服衮冕,备大驾卤簿,宿斋于青城。上御青城门观奏严。夜设警场,用鼓吹一千二百七十五人。奏严用金钲、大角

  • 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列传卷第六 高丽史九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徐弼。○徐弼利川人性通敏。 始以刀笔进累官至大匡内议令。 光宗赐宰臣王咸敏皇甫光谦及弼金酒器弼独不受曰: "臣谬居宰辅已 宠恩又赐金器

  • 冯道根传·李延寿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郡赞阝县人。少年丧父,家贫,给人作帮工以奉养母亲。在外面得到好吃的东西,从不自己先吃,一定要赶紧拿回家来送给母亲。十三岁时,以孝行闻名。郡里征召他作主簿,他不去,说:“我应当封侯享受祭祀,怎么能作个小小

  • 卷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八器服略【三】冠服【臣】等谨按礼之大者昭名分辨等威莫备乎冠服自虞廷观象文明渐启夏收殷哻损益不同所以成一代之制度而垂法守也我朝冠服之制夏凉冬燠各因其时而品节灿然观瞻有秩盖列圣相

  • 逢遇篇第一·王充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进。进在遇,退在不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

  • 卷十五·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五复次善现,汝观何义言:即苦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即集灭道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异苦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异集灭道圣谛非菩萨摩诃萨。非苦圣谛中有菩萨摩诃萨。非集灭道圣谛中有菩萨摩诃萨。非菩萨摩诃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念常

      唐。  ⊙(癸卯) 代宗豫改年广德(肃宗长子。玄皇诸孙百余人代居长为嫡孙即位。后用元载为相。而黜李泌。及诛元载复用杨绾。年五十三崩紫宸内殿。葬元陵。在位十七年)  (乙巳) 改年永泰○九月铸金铜佛像于光

  • 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下·慧远

    净影寺沙门慧远撰自下第二释心生灭门。此中有二。一者略表其体。二此识有二。以下广说其义。心生灭者显名也。依如来藏者是第八识也。有生灭心者是第七识也。此言依者同时相依。如影依形。此之二句妄有所以。此妄之中

  • 卷第四·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四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本事品第二之四已说同分及彼同分。十八界中几见所断。几修所断。几非所断。颂曰。十五唯修断  后三界通三不染非六生  色定非见断论曰。言十五者。谓十色

  • 清容居士集·袁桷

    元代诗文别集。50卷。袁桷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苏天爵所撰《袁文清公墓志铭》及《元史》本传都说袁桷有集50卷,可见现存《清容居士集》是原刊旧本。卷首无序。卷1为赋,卷2为骚、辞、卷3—5

  • 负暄野录·陈槱

    书学杂著。南宋陈槱撰。二卷。末有至正七年王东跋。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上卷有论石刻五则、论篆法一则、论诸家书格七则;下卷有论学书之法四则、论笔墨纸砚十二则。该书上卷论历代石刻及诸家书法,分为总论古今石刻、秦

  • 画筌·笪重光

    画论。 清代笪重光。一卷。 约1670年。 用骈体文写成,辞藻华美,近如歌诀。凡四千数百言, 原是一气呵成。所论多为山水画法, 认为画应“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而“从来笔墨之探奇, 必系山川之写照, 善师者化工,

  • 紫岩易传·张浚

    南宋张浚撰。十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前九卷解说经传,末一卷为《读易杂说》。《四库全书提要》云:“其曾孙献之《跋》云:‘忠献公潜心于《易》,尝为之传,前后两著稿,亲题其第二稿云:此本改正处极多,绍兴戊寅四月六日,某书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宗密

    佛典注疏。唐宗密撰。四卷。是唐佛陀多罗译《圆觉经》的注释书。据书首裴休序,宗密疏解《圆觉经》“凡大疏三卷、大钞十三卷、略疏两卷、小钞六卷、道场修证义十八卷,并行于世”。此书即是“略疏两卷”,因每卷又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