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王弘愿居士书(七通)
一
承示译权田僧正两部曼荼罗通解付海潮音登载,甚是欢迎!电版应可加入。欧阳君所著,诚如居士所言。拙著指耶、回所奉天神、无甚依据也。罗汉、菩萨变易生死,论疏中往往谈及。楞严七卷中所说众生颠倒,尝谓即是变易生死,是自主而非业系,是进化而非轮回,则窃说为与分段生死不同者也;是等流而犹带异熟,是增进而犹未圆满,则窃说为与佛地真常不同者也。太虚和南。(见海刊一卷二期)
二
迳复者:愈出愈好,固将有此期望,而回视所曾出者,则未有此满意之处,当期之于居士之大作耳!大作接得,已预告于第六期矣,太虚阴六月底仍回杭州。所询悲华及笠居,一系别署,一为湖南宝庆佛教慈儿院善因苾刍也。此复,弘愿居士大鉴!
太虚合十。(见海刊一卷六期)
三
承询真带质境之义,久稽未答为歉!按唯识三境,四分诸义,虽圣智自证所知,实常情共由之则。余宗取之为说,见义未谛,语意离异沉晦者多;宋、明以来,转益汗漫,致学人莫究其真也。今按真带质境,第六、第七两识皆有之,而吾人日用中所明了者,则但第六意识一分,其属于第七末那者,自是深隐不易明了。然第六识于境无所不缘,故不得就日用中一分明了之意识境指出之。盖现行明了意识中所明了诸现行心及心所,即意识所缘之真带质境也。譬如忽于行路之时,足为棘刺所伤,身识、意识同缘痛触──身识同时意识所缘性境,及独头意识所缘似带质境──,是时意识之了知中,兼将“能缘彼痛触之痛觉”领以为境,能领“痛觉”为境者即明了独头意识,所领为境之“痛觉”即“真带质境”。是时明了独头意识若不兼领痛觉为境,则痛觉止息后,在明了独头意识中应不能重现当时“痛觉”之相故。由是观之,则意识上当时必有以心──以明了独头之意识──,缘心──缘身识意识之痛受──之真带质境可知矣。凡吾人内观现行自心心所聚,与未成佛者他心通之知他心,其能观能知之心皆能缘之明了独头意识,其所观所知之心皆所缘之真带质境,概可知矣。夫心本无可缘,而取之为所缘境者,但是带能缘所缘两心于其中间所变生之相,正犹“眚目”“灯光”之间所现五色重叠轮影。“五色重叠轮影”,虽非“灯光”之真实相,然亦必依灯光而有;且净目所见灯光之真实相,亦不离此眚目所见五色重叠轮影而有。故退非似带质境及影像境,进非性境,而但为真带质境也。以心缘心,但为真带质境,故虽深观唯识,若现前尚少存所缘以为唯识性者,必未能真住唯识性,而真住唯识性时必智都无所缘也。至佛智自体显照一切法,则不复在此例。复次、明了独头意识之自证分,亦常人日用间所能证知。比如忽起一是非心,即此所了别之是非为相分,即此是非之能了别为见分,而此是非心即为彼“相分”“见分”所依持之自证分体;彼所了别之是非,是非之能了别,即为此“自证分”所变起之“相分”“见分”用。由自证分言之,但是一是非心;就用上剖说为相分、见分之二耳。故自证分在意识,亦非玄奥难知也。途中草草,不尽所怀,惟居士更深究开显之!太虚书于九江舟次。(见海刊一卷十二期)
四
弘愿居士慈鉴:屡读大著,叹为震旦居士中之具正知见者,并叹为震旦专门真言宗之一人。因见与印光、仁航二公之书,遂借附鄙议,亦聊资义蕴之挥发耳。乃居士不引据真言宗经论,将悲华所立之义,逐条抉其谬非,但传述弘法之如何示现,日莲之如何奇特,殊深惋惜!夫佛史所载各宗祖师应化之事迹,悲华虽不学,亦尝浏览及之;惟守旧寻常,堕于诸祖所张施之教弶中者。或惊诧之耳!若悲华则窥透从上佛祖之方便权巧,苟有因缘,正不妨示现为“奴儿弘法”,“婢子日莲”之奇特,用援堕入其教弶中者以出之耳。有居士囫囵谓悲华之说,全是以显理疑密义,然何谓显理?
何谓密义?由悲华观之,则居士所谈者皆是显理,而悲华所指者无非密义,特人多迷不审实耳!盖悲华于女身成佛义,仅为之疏解,固未驳难也。悲华且言蠢动蠕灵山河木石皆成佛,况女身乎?况在家人乎?居士偏见其所言之一边,执为驳难女身成佛义,使之参瑜伽焰口观音三摩地偈文。按偈文所言,乃一种之禅观,窃不知居士之举此其意何属也?又悲华但言仁航之法华六十五不思议功德,采之日莲宗,故仁航不应翘之为独得之解。訾傲于人耳,初未尝谓其采之日莲宗为不可也。居士误为以仁航六十五不思议功德力之采之日莲宗为不可,抑何错甚!一法梗心,智失等照,一翳在目,空华乱坠。居士试放舍一切端居以静观之,谁有所执?谁有所坏?悲华用一切法,不有一法,大乘且不执,况小乘乎?小乘且不废,况大乘乎?愿演圆音,宏宣密义,津梁后学,勿懈开示!悲华和南。(见海刊二卷七期)
五
弘愿开士道鉴:蒙叠函垂讯刘大心自戕事,刘大心即刘崧申,前在杭州曾访吾数次相识,并赠吾居士参禅提要,因知其为亲近法一禅师而留心禅宗者。至其素行若何,则非所知。印光、谛闲、范古农皆相识,惟马一浮尚未知为何许人耳。然此四人对刘大心有无诬谤,却非所知,惟去年偶闻刘大心略曾谈及耳。日前由杭有寄来传单一束,内述‘马子毒邪术’云云。适有曾毅斋自杭来汉,遂询以有无其事,据云,有一姓刘之外道,为一净土宗马某批驳,愤而自戕不成,乃发此传单云云,亦疑即刘大心之事。则刘之自戕,当系确有之事,而曾毅斋直以外道呼之,则刘为杭州一带主张净土宗者所不容,当亦实事。噫!良可叹矣!太虚敬覆。(见海刊三卷十二期)
六
弘愿居士慧鉴:读敬告海内佛学家书,知日本雷斧僧正将至中国,此诚一大因缘事也。以近年闻密教之风而兴起者,多得力于居士所译雷斧诸书者,而雷斧于日本密教之学者中,洵亦一代泰斗。然虽冒僧正之名,实缺僧行。闻之演华师,其年七十余时犹娶妾──闻日本僧皆如此,已成通俗──所行殆不亚居士非议于净土真宗之某某上人者。夫密教贵行,空言无行,则只能以哲学者视之,不能以密教阿阇黎视之也。故私意当请其周游讲学,等以杜威、罗素,而不应有开坛灌顶之事。质之居士,以为何如?悲华和南。(见海刊五卷二期)
七
弘愿居士览:比年天下汹汹,人失其性,莫非值誉利则贪痴即纵,处人己则嗔慢相凌,播流四毒,构成众凶,乃知非先自降伏烦恼,则凡百皆为资福之具耳。宏法!宏法!多少人将假此名以行其恶,语之曷胜痛心!去春雷斧之事,日僧演华等续续来信,且宣誓以证其所云之皆实。予以君等已心丧其主,客气用事,不能止恶,徒以长嗔,因之默尔而息。其意在不添火宅之焰,非有他也。近衡时尚,稍发危言,乃闻门弟传述君于所撰之报纸,公然恶口相加,予惟有痛自惭愧,祝君心快而已!他复何言!太虚白。(见海刊六卷七期)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三·佚名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佚名 卷六·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九·佚名 无有相品第七十七·佚名 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妙叶 序·丈雪通醉 百论卷上·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卷·宝亮 答某君问(九则)·太虚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三·圆悟克勤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全文·佚名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一卷·佚名 丛林公论·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