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八千人。菩萨一万六千人俱。是诸菩萨智慧方便神通具足。辩才无碍得大总持。

尔时世尊处大法座。与如是等无数百千大众。恭敬围绕听受说法。彼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智上。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礼佛双足。礼已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我有少法欲伸请问。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非愍我故愿赐听许。佛告智上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恣汝所问今正是时。诸佛如来随有问者。各各为其如应演说。令彼闻已心生欢喜。时智上菩萨摩诃萨。即白佛言。世尊。云何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愿佛世尊广分别说。佛告智上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今当知。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以一方便普令一切众生如理修行。何以故。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乃至于彼傍生异类诸恶趣中。菩萨亦以平等一切智心。施其方便。即以如是善根。回向一切众生。令诸众生修行二法。何等为二。所谓一切智心回向心。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所有善根。不念破坏。常所爱乐生随喜心。即以如是随喜善根。回向一切众生。复以一切智心。广施一切众生。虽起施心。悉无所取。亦无所得。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若时往彼十方世界。乃至一切方处。或见一切微妙可爱香树华树。菩萨见已不生一念希取之心。作是思惟。此香树华树非我所取。当献十方一切诸佛。即以如是善根。回向一切智。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随所向处。或见一切众生受诸快乐。菩萨尔时生随喜心。即以如是随喜善根。回向一切智。又若菩萨随所向处。或见一切众生受诸苦恼。菩萨尔时起悲愍心。被精进铠即作是言。一切众生所有苦恼我当代受。普愿众生得安隐乐。即以如是善根。回向无上菩提。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随诸方处若礼一佛如来。即同礼彼诸佛如来。何以故。诸佛如来同一法性。同一戒品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亦复同一最上心意。菩萨如是了知已。乃至恭敬供养一佛如来。即同恭敬供养诸佛如来。菩萨以广大心普摄一切。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或时见有修大乘者于大乘法生退没心。菩萨尔时知彼心已即作是念。我应为彼称赞一四句偈。令彼如是如理修学使不退没。念已即言。诸有修大乘者。若能于此一四句偈。解了其义。即能于彼一切语言。通达义趣。如所解了不生退没。又复我此所说一四句偈。若有能听受者。是人即得诸佛辩才。我当以是善根。普施一切众生。悉愿得彼多闻具足。诸佛无碍辩才所摄。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或时往彼贫穷乞丐人所。菩萨尔时心生悲愍。即自念言。他业所作受决定报。我今于此欢喜和合。随其所欲而悉施与。如佛所说。于一施中有四行相。所谓施大心大等。今我此中所施虽少。一切智心而复无量。若我以是一切智心施此乞人。即以如是善根力故。当以宝手常出珍宝。普施一切众生。如是布施此乞丐人。乃能与彼现在佛世尊所布施持戒修禅定者。所作福行等无有异。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若时与彼声闻缘觉同所居止。菩萨尔时于彼二乘但生恭敬。若彼声闻缘觉。或以二事而生我相。何等为二。一者菩萨出生诸佛世尊。二者诸佛出生声闻缘觉。彼以是事而自念言。我于此中是为最上。何能于彼生恭敬心。而此菩萨虽闻是说。以方便故心无异想。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能于一施行中。成就六波罗蜜多。是相云何。所谓菩萨随诸方处见来求者。菩萨尔时摄伏悭心。随其所欲而悉施与。此即名为菩萨成就布施波罗蜜多。如是施时。菩萨自持戒行。复能摄彼诸破戒者。普令安住清净戒地。此即名为菩萨成就持戒波罗蜜多。如是施时。菩萨以其慈心为首。复起不破坏心救护心等住心。起是心时。此即名为菩萨成就忍辱波罗蜜多。如是施时。若饮若食及诸所欲随其所施。菩萨来去住止。于身语心位不生懈倦。此即名为菩萨成就精进波罗蜜多。如是施时。随所施处。菩萨心住一境不起散乱。此即名为菩萨成就禅定波罗蜜多。如是施时。菩萨悉知如是施者如是受者得何果报。如是知已。称量较计皆悉平等。是中无有少法可得。此即名为菩萨成就智慧波罗蜜多。善男子。如是名为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于一施行中成就六波罗蜜多。

尔时智上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菩萨摩诃萨布施行中。乃有如是善巧方便。以是方便。而能解脱一切众生轮回苦恼。普摄一切诸佛法藏。佛言智上。如汝所说如是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具善巧方便故。而能于其一施行中成就无量利益胜行。尔时世尊。复告智上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今当知。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设于异时有极重罪。而彼菩萨亦不坏善根。云何不坏。所谓菩萨或时值遇彼恶知识。劝令退失无上道意得极重罪。菩萨尔时即自思惟。我今若或即于此身。取证涅盘断后边际。不复堪任被精进铠。何能度脱一切众生轮回苦恼。我今不应以此因缘自坏其心。何以故。我欲于轮回中度脱一切众生。设有极重罪亦不断善根。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又善男子。若出家菩萨有分别心生别异作意。彼所得罪过四根本。是菩萨若具善巧方便者随起即悔。善男子。我说彼菩萨为无罪者。

尔时智上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亦有罪耶。佛告智上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言菩萨无有罪者。云何菩萨于百千劫中。学波罗提木叉戒。有破根本果者。善男子。汝今当知。是等菩萨虽于一切众生善言恶言皆悉能忍。但为于彼声闻缘觉法中相应作意。是故我说彼所得罪过四根本。如彼声闻乘人犯根本罪已。无所堪任取证涅盘。出家菩萨亦复如是。起是罪已不即悔舍。声闻缘觉相应作意。亦复无所堪任。不能趣证大涅盘界。

尔时尊者阿难。在大会中前白佛言。世尊。舍卫大城有一菩萨名光聚王。我于一时入城乞食。于其城中不见彼菩萨。是时光聚王菩萨别在一聚落中。与一女人同坐一处说非法语。我往见已彼不覆藏。而复别说彼梵行法。世尊。我佛如来。是一切众生大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不解了。我见是相其事云何。愿佛开示。尊者阿难发是言时。而此佛会地大震动。

尔时光聚王菩萨。现身虚空高一多罗树。即于空中问阿难言。尊者阿难。于汝意云何。犯非法者。岂能如是住虚空耶。是时尊者阿难。对如来前向空问言。光聚王菩萨如我向者所见事相。云何菩萨有此非法耶。尊者阿难作是言时。世尊即为垂足按地。是时他方世界有佛世尊。现虚空中发是声言。菩萨已离非法。我知是事我证是事。彼佛言已隐空不现。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不应于住大乘者菩萨正士生过失想。阿难。譬如声闻乘中初二果人求无漏道不以为难。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求一切智不以为难。何以故。菩萨已离眷属缠缚故。已能安住佛法僧宝不坏净信。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当知若有住菩萨乘者。不离一切智心。设于五欲法嬉戏而行亦无过失。所有诸佛如来。得五根具足。其义如是。阿难。如汝所见光聚王菩萨其事因缘。我今为汝如实宣说。阿难。汝今当知。光聚王菩萨向于聚落同处坐者。而彼女人于过去世二百生前。与此菩萨曾为夫妇。是故今时而此女人。见光聚王菩萨吉祥威光戒力具足。女人见已。由宿习故生粗重想。以善根力复作是念。我若得此光聚王菩萨来我舍中共坐一处。彼能令我发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时光聚王菩萨。知彼女人心所念已。即于夜分往诣彼舍。与其女人共坐一处。广为宣说无数法门。时女人舍。内外平正广博严净。时光聚王菩萨既同坐已。即复执彼女人右手。说伽陀曰。

佛不称赞染欲法愚痴迷著而所行

若能断除欲爱心佛说斯人为最上

阿难。时彼女人闻是伽陀已心大欢喜。即从座起合掌恭敬。礼彼光聚王菩萨足。说伽陀曰。

我本无心实求欲我知欲法佛不赞

若能断除欲爱心佛说斯人为最上

说是伽陀已。复说伽陀曰。

当知如我心所思所说真实而无异

若人乐求佛菩提一切众生获利乐

阿难。时彼女人。得光聚王菩萨善巧方便为开导故。即时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彼菩萨即从座起出离彼舍。阿难。汝今当知。我观彼女人深心清净勇猛最胜。我今为彼授菩提记。阿难。彼女人从此命终已。当转女身得成男子。从是已后过九十九百千阿僧祇劫。当得成佛号曰近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阿难。以是缘故。当知菩萨摩诃萨已离眷属恩爱缠缚。一切非法永不复生。

尔时光聚王菩萨摩诃萨。闻佛世尊如是说已。从空中下头面著地礼世尊足。礼已合掌前白佛言。世尊。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住大悲行常所利益。世尊。我今亦得是行。又复世尊。若有菩萨能为一众生发一善根者。于诸色爱不起罪心。若如所起罪垢心者。当于百千劫中受地狱苦。世尊。若彼菩萨起是罪心受斯地狱苦者。当知是菩萨即舍离众生所发善根。令彼善根不能成就。

尔时世尊赞光聚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菩萨正士。如汝所说如是如是。若住大悲心者。能为一切众生断除一切罪垢。善男子。我念过去阿僧祇劫前。有一摩拏嚩迦。名曰光明。于四万二千岁中。修持梵行离诸过失。过是四万二千岁已。而于一时以因缘故。入一王城其名神通。于彼城中见一女人名曰伽吒。时彼女人。见是摩拏嚩迦色相端正。女人见已生欲爱心。来诣其前作礼而住。光聚王。尔时摩拏嚩迦。即问彼女人言。今汝女人有何所求。女人答言。我今求汝摩拏嚩迦共为夫妇。摩拏嚩迦言。我不于女人而生欲想。女人又言。我于今时若不得汝为夫妇者。我当不久而趣命终。尔时摩拏嚩迦作是思惟。我于四万二千岁中。修持梵行不犯禁戒。我于今时不应受是染爱非法。而此女人我宜远离。作是念已。离彼女人而行七步。过七步已还复小住。为其女人起大悲心。作是念言。我于今时发勇悍心。设犯禁戒宁当忍受地狱苦报。不应远离令彼失命。尔时女人闻是言已心生快乐。适本所愿不至命终。光聚王。时彼光明摩拏嚩迦。即执彼伽吒女人手。作如是言。如汝所欲。今我与汝随所应作。如是光明摩拏嚩迦与伽吒女人。于十二年中共为夫妇。彼摩拏嚩迦。过是十二年已。又复精进修持梵行。从是殁已生梵天界。光聚王。汝今当知。彼时光明摩拏嚩迦者。勿起异见。今我身是。彼时伽吒女人者。今耶输陀罗是。所以者何。我于尔时。但能一念起大悲心。又复还修梵行得生梵界。如是我于十千劫中受轮回身。虽受是身不生厌倦。光聚王。诸有众生不具善巧方便者。于轮回中受地狱苦。菩萨以能具足善巧方便。是故得生于梵天界。光聚王。假使舍利子。目乾连。大阿罗汉。虽复神通智慧于声闻中而为第一。亦未能具善巧方便。光聚王。今我法中有一苾刍名俱迦梨俱。堕地狱中其事云何。光聚王。我念过去拘留孙佛法中。有一苾刍名曰无垢。时彼苾刍。修阿兰那行独止一岩。其岩不远有五通仙人别止一处。忽于一时布大黑云降霔大雨。时彼近住五通仙人。往诣无垢苾刍岩所。欲生恼害破彼梵行。是时仙人正入。苾刍方出。仙人见已起过失心。妄生轻谤作是思惟。此无垢苾刍。退失梵行欲造非法。尔时苾刍知彼仙人心所念已。即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仙人见是苾刍住在空中。仙人告言。我持利刀来此岩中破汝梵行。汝今何复住空中耶。仙人言已。苾刍即时从空而下。礼彼仙人不复踊身。是时仙人于须臾间。全身堕彼大地狱中。光聚王。于汝意云何。彼时无垢苾刍者。勿起异见。即今慈氏菩萨是彼五通仙人者。即俱迦梨俱苾刍是。光聚王。此因缘者当知非彼声闻缘觉境界。皆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智慧所行。光聚王。又如世间有誐尼迦人。六十四种艺能具足。是人爱乐财宝。随所向处以艺能故。一切所用皆悉能得。于彼彼人所得财利已。后复忘恩心生弃舍。具善巧方便菩萨亦复如是。于一切处设诸方便救度众生。彼彼所向于诸众生无所希取。见彼众生所有善根。劝令增进。由彼所作善根力故。普令众生出生胜行。菩萨亦复无所取著。乃至戏乐等事。虽复顺行而已舍离。不复于心有所系缚。光聚王。又如世间傍生异类。或见妙华色香具足。时彼傍生不能生起一念爱乐。具善巧方便菩萨亦复如是。虽受一切戏乐等事。未尝暂起一念爱乐。无自作无他作。一切无著。光聚王。又如世间肥坏地中植诸种子。决定得生芽茎果实。具善巧方便菩萨亦复如是。修空无相无愿解脱法门。决定已能离诸染法。虽受一切戏乐等事。而亦不坏修行。佛所称赞功德成就。光聚王。又如世间渔捕之人。于大池中张以大网。捕取其鱼随彼所欲。皆悉能取不坠水中。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修空无相无愿解脱法门。一切智心坚固所护。毕竟不堕生死泥中。随彼彼处。灭此身已生梵天界。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

猜你喜欢
  大乘百福相经全文·佚名
  卷第八十·佚名
  守行品第二十三·佚名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二·佚名
  卷三·僧伽斯那
  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六·澄观
  卷四百五十九·佚名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序·楚圆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道宣
  卷四·佚名
  卷三百三·佚名
  卷二百九十四·佚名
  北山录序钱唐沈辽·神清
  与优昙书(五通)·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五·彭定求

        卷825_1 【山居】可止   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门垂。果长纤枝曲,岩崩直道移。   重猿围浅井,斗鼠下疏篱。寒食微灯在,高风势彻陂。   卷825_2 【赠樊川长老(一作清尚诗)】可止   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坐石

  • 芸隐倦游稿自序·施枢

    余下壬辰第始学诗间吟殊未与意合甲午往来锦谿或自家山趋京城萍汛不羁每多感赋至市桥见月之句若有悟解及乙未秋入呉摄庾台幕丙申防复过越访东甽先生唫又少暇日搜故箧得五言七言絶句可意者仅百篇题曰勌防稿嗟夫自三百篇

  • 列传第四十九 豫章王综 武陵王纪 临贺王正德 河东王誉·姚思廉

    豫章王综,字世谦,高祖第二子也。天监三年,封豫章郡王,邑二千户。五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寻进号北中郎将。十年,迁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郢州刺史。十三年,迁安右将军、领石

  • 列传第五十八·李延寿

    韩褒 赵肃 子轨 张轨 李彦 郭彦 梁昕 皇甫璠 子诞 辛庆之 族子昂 王子直 杜杲 吕思礼 徐招 檀翥 孟信 宗懔 刘璠 子祥兄子行本 柳遐 子庄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祖环,魏平凉郡守、安定郡公。父演,恆州刺史。褒少有志

  • 第一百四十七回 杨春芳降敌陷泸州 川黔军力竭失重庆·蔡东藩

      却说袁祖铭正在奔逃之际,忽遇前面又有大队兵士,扑面而来,不觉大惊。急忙探询,方知是刘湘的军队,心中稍宽。两人见面以后,袁祖铭问刘湘何故来此?刘湘道:“熊克武虽然答应讲和,未必真心,前次暗袭泸州,便是一个证据。我恐怕他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正统十二年夏四月壬辰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升锦衣卫指挥佥事王琦为指挥同知○福建银场进去年课银一万三千四百两先是福建银课二万一千一百二十余两后遣户部侍郎焦宏踏勘回奏云约可办二万八千二百五十两至是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正德十四年十二月辛酉朔 上至扬州府先是太监吴经至扬选民居壮丽者改为提督府将驻跸焉经矫 上意刷处女寡妇民间汹汹有女者一夕皆适人乘夜争门逃匿不可禁知府蒋瑶诣经恳免经大怒曰汝小官敢尔汝头顾欲斫邪瑶不为动徐曰小

  • 南霁云传·欧阳修

    南霁云是魏州顿丘县人。少年时贫贱,替人驾船。安禄山反叛,钜野县尉张沼起兵讨贼,提拔他为军官。尚衡攻打汴州贼将李廷望,用他为先锋。被派遣到睢阳,与张巡商议事情。退下来后对人说“:张公开诚布公待人,真是我应该追随的人。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四·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 上谕(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京报) 上谕(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京报) 闽督李(鹤年)奏陈台澎等处被风发水大概情形片(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京报) 闽督李(鹤年)奏委员接署提督篆务片(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二十

  • 卷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一户部权量度量衡受法於律黄钟絫黍汉志仅存其说圣祖仁皇帝考古法以制度而量与权衡准焉皇帝参古今尺度制爲嘉量而权衡攸同圣明相继作述兼隆诚度越前规式昭万禩矣度横黍度  古尺  纵黍

  • 法言義疏八·汪荣宝

      或問:「聖人之經不可使易知與?」〔注〕嫌五經之難解也。曰:「不可。天俄而可度,則其覆物也淺矣;地俄而可測,則其載物也薄矣。大哉!天地之為萬物郭,五經之為眾說郛。」〔注〕莫有不存其內而能出乎其外者也。〔疏〕「聖人之

  • 第十五章 12·辜鸿铭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辜讲有一次,有人听到孔子说:“唉!目前我还没看到有人热爱道德价值,像喜欢女人的美那样。”

  • 律苑事规要语序·佚名

    续藏经 律苑事规 元 省悟编述 嗣良参订 律苑事规要语序 翰林侍 讲学士奉政大夫知 制诰同修 国史袁 桷 撰 余居邻开元寺其戒坛精严肃静过者莫不悚息间遇度僧必一往阅之见其结跏藉草持悕畏想口诵加护不绝天神炳

  • 马丁·帕兹·凡尔纳

    太阳落山了,落在科迪勒拉雪山峰颠那边;但是,秘鲁的美好天空,透过近似透明的夜幕,还可见几缕散乱但稳定的光线,空气都浸润着弱光带来的清新,让人在这炎热的低纬度地区呼吸这清凉空气。这个时候,是人们可以过欧式生活的时间,可以

  • 讨满洲檄·章太炎

    章炳麟撰,以“军政府”名义发表。刊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民报》临时增刊《天讨》。历数清政府十四条大罪并檄告天下:军政府将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为中华种族请命。誓言当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实行

  • 四不可得经·佚名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略称四不得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四位梵志兄弟为避免无常之逼迫,遂于预知命终之期后,一人踊身空中,一人隐入市中闹处,一人遁入大海,一人走避山中,然皆无法免除

  • 檀特罗麻油述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罗云夜被鬼神娆,佛为说咒謢之,似与《大寒林圣难拿陀罗尼经》同。

  • 受十善戒经·佚名

    全一卷。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内容分为十恶业品,及十施报品两部分。(一)十恶业品,揭示灭除十恶,持守十善戒之要理;并举出纳受十善戒、八斋戒等之作法。(二)十施报品,论述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