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唯生论读后

──二十三年秋作──

去夏、中央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黄凌霜先生同休暑庐山大林寺,暇读余所著真现实论,见其中以唯生论的中国哲学、与唯物论的西洋哲学、及唯识论的印度哲学相鼎立,告余陈立夫先生近在中央政治学校讲唯生论,所言颇多同点。今夏、在庐山闻陈立夫先生至,曾拟邀一谈,而陈先生适因他约未果来。然以中国文化为唯,又稍稍发舒其意于化声序。秋间至武昌,东方文化研究院唐大圆院长见之,邀至院讲唯生哲学,又微有宣绎,而次日阅申报,忽睹陈立夫先生著唯生论出版广告,乃亟购一册以阅,体大思精,诚三民主义哲学之创设,而纵阐中国固有之所蕴,横吸西洋现代之所长,足为建立现代中国之基本思想者也。然阅后略有微意,兹贡献辨择焉:其一、以中国为唯心的精神文明,与西洋之唯物的物质文明对立,虽可使中山先生唯生论增高综合中西之价值,以唯生论兼包近代西洋的物质文明;然文明之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原不过比较上有其特胜之方面,而实无绝对之区别。察中国之文化,于物质方面,固不及近代西洋之发达;但于精神方面,亦未逮古代印度──以佛学代表──之深远。故不如用历来许多人对于世界文化之三分法,以唯心的──或唯识──归之印度,而以原来是综合心物之唯生的位置中国。推中山先生为继承唯生的中国文化融摄唯物的、唯心的文化而充实之、发皇之、光大之,以成现代中国文化或世界新文化者,尤较为平实而有力。盖大学之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虽有完备之纲目,而考之内容,代表中国正统文化之儒道,其较优详者只在修齐治平;至于格物致知之须藉西洋物质研究为补充,而诚意正心可引印度佛学修养为资助,实为最契理契机之办法。此其摄持格致诚正为修齐治平之精蕴,亦唯物唯心为两面而唯生为总体之旨也。其二、唯生论殊不宜有“元子”之概念与名称。盖以原子律说明万有之生起,虽为古代之印度及希腊所同有,不仅为近代的西洋学说,然此实为唯物论物质分析之所限极,由分子析到原子,再由原子析到电子,皆不越物质之质点,故为形数之可测量,而得以“极微”、“最小”或“无穷小”等以小大形之。然近起而未成立之“能子”说,已非属质点而不可以小大形之,何况唯生论之“元”可从分析至无穷小以求之,且名之以“子”哉?盖一拘小形,即落于“形而下”,是唯物而不成唯生、唯识矣。故不如用“生元”──或生气──之一名,区别孙文学说上之生元为“通俗的生物之生元”,而另以唯生论上之生元为“哲学的万有之生元”。诠明此唯生论的生元,无穷小亦无穷大,非小大可形而遍为小大形,前无始而后无终,非前后可时而通为前后时,则庶其近于易之“太极”。而太极无极无不极,则无极一名,亦蛇足也。此之二义较为重要,故略为提供,其余惜未遑详也。(见海刊十五卷十一期)


猜你喜欢
  答黄子理问(二则)·太虚
  卷第十二·李通玄
  卷十九·佚名
  卷三·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唐慧琳
  大唐内典录卷第七·道宣
  卷第十五·李遵勖
  玉泉祖印宗法师塔铭并序·太虚
  佛教影响华族思想之最大者·太虚
  卷十五·佚名
  卷四十七·性音
  卷第二十八·佚名
  卷第二·行策
  中国禅学之发展·胡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二·郁达夫

    ◆梦逢相识两首相逢仍在水边楼,不诉欢娱却诉愁。三月烟花千里梦,十年旧事一回头。竹马当年忆旧游,秋风吹梦到江楼。牧之去国双文嫁,一样伤心两样愁。◆懊恼两首生太飘零死亦难,寒灰蜡泪未应干。当年薄幸方成恨,莫与多情一例

  • 第四折·佚名

    (旦儿同二净上)(净云)自从蓝采和跟着师父出家去了,可早三十年光景。王把色我如今八十岁,李薄头七十岁,嫂嫂九十岁。都老了,也做不的营生。他每年小的便做场,我们与他擂鼓。我去先收拾擂鼓者。看有甚么人来。(正末上,云),自从

  • 大婚解第四·王肃

    孔子侍坐于哀公。公问曰:“敢问人道孰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公曰:“敢问为政如

  • 卷之二百三十一终·佚名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成化十八年九月丙申朔○丁酉太监覃昌传奉圣旨升羽林前卫副千户李通为正千户锦衣卫百户李贵全吾右卫百户王良俱副千户文思院副使周昂等六人俱大使人匠张大肚等十四人俱文思院副使灌顶国

  • 殿阁词林记卷二十一·廖道南

    (明)黄佐 廖道南 撰荐举圣祖之靖元乱也干戈未定即大召四方名儒随所在馆榖之使各以其所知荐戊戌十二月辟儒士范祖干叶仪为咨议己亥正月克婺州初置中书省召儒士许元胡翰十余人会食省中日令二人进讲经史敷陈治道及克处州

  • 一、八家后汉书著者传略·周天游

    吴志妃嫔传吴主权谢夫人传附谢承传略吴主权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也。父,汉尚书郎、徐令〔一〕。弟承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百余卷。〔二〕 〔一〕子承撰后汉书,称幼以仁孝为行,明达有令才。弟贞,履蹈

  • 蒋少游传(附郭善明等传)·魏收

    蒋少游,乐安博昌人。在慕容白曜平定东陽的时候,蒋少游被俘而到了平城,成为平齐人,后被发配到云中当兵。蒋少游性格机敏灵巧,擅长绘画和雕刻。他颇有文思,经常吟咏诗句,有时还写一些小诗。后来蒋少游寄居在平城,以代人写书信赚

  • 焦竑传·张廷玉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生员时就颇有名气。先是从督学御史耿定向为师,后又向罗汝芳求教。嘉靖四十三年(1564)乡试中举,但后来会试落第。定向遴选十四郡名士入崇正书院读书, 竑为第一人。定向告老还乡,竑追随于他。万历

  • 卷十二·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端肃奏议卷十二明 马文升 撰追?庸医用药非宜明正其罪事照得弘治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该司礼监太监陈寛传奉大行皇帝圣旨朕偶感风寒欲调理数日暂免视朝该衙门知道钦此臣等连日问安至五月初七日忽闻圣躬升

  • 卷一百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一乐考【臣】等谨按马氏乐考序以为声音之道与政通故审乐以知政其兴衰治乱固未必由乐是则然矣乃谓议乐必如师旷州鸩有自得之妙无法可传後之君子

  • 卷一论道篇·杨时

    子曰:道外无物,物外无道。在父子则亲,在君臣则敬。有适有莫于道,已为有间,又况夫毁发而弃人伦者乎?子曰:立言所以明道也。言之而知德者厌之,不知德者惑之,何也?由涉道不深,素无涵蓄尔。子曰:传道为难,续之亦不易。有一字之差,则失其

  • 卷二十四·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四礼运名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隂阳转运之道张子曰礼运本是一片段文字混混然一大意须是据大体而观之乃能见胡氏曰礼运是子游作昔者仲尼与於蜡宾

  • 载驰·佚名

    ——拯救要靠行动【原文】载驰载驱(1),归唁卫侯(2)。驱马悠悠,言至于漕(3)。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4),不能旋反(5)。视尔不臧(6),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7)。视尔不臧,我思不闷(8)。涉彼阿丘(9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   善知不定法者.諸法未生未出未成未定未分别.是中如來智慧得知。如佛分别業   經中說.佛告阿難有人身行善業口行善業意行善業是

  • 琴议·刘籍

    一名《琴义》。琴论专著。北宋刘籍撰。1卷。籍自称“野人”,当为隐居未仕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与《宋史·艺文志》皆著录。宋何薳《春渚纪闻·杂书琴事》亦言及此书。收录于南宋嘉定间田芝翁所编《太古遗音》

  • 湖岳村叟医案·翟竹亭

    医书。翟竹亭遗著。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1963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17门,237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 每

  • 出生菩提心经·佚名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发菩提心之功德,四摄法及天行梵行圣行。后说破魔众会陀罗尼。佛在竹林精舍。迦叶大婆罗门,梦大莲华中有月轮,又见丈夫放光普照。次日问佛,佛为说一切智利,及说偈劝发菩提心。次分别三种菩提,次示四摄

  • 因师集贤录·佚名

    全称《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佛教文集。元如瑛编。十五卷。因师,即高峰龙泉院十一代住持德因,宋末元初僧人,生卒年无考。此书为德因的诗文集,分十四门,即:入坛叙时景门、入坛佛事门、音声佛事门、歌扬赞佛门、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