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音原序

襄城杨伯谦好唐人诗五言七言古诗律诗絶句以盛唐中唐晚唐别之凡几巻谓之唐音音也者声之成文者也可以观世矣其用意之精深岂一日之积哉葢其所録必也有风雅之遗騒些之变汉魏以来乐府之盛其合作者则録之不合乎此者虽多弗取是以若是其严也昔之选唐诗者非一家若伯谦之辩识度越常情远哉噫先王之徳盛而乐作迹熄而诗亡系于世道之升降也风俗頽靡愈趋愈下则其声文之盛不得不随之而然必有特起之才卓然之见不系于习俗之所同则君子尚之然亦鲜矣呜呼唐虞三代其盛矣乎元首股肱之歌见于唐书一游一豫之叹闻诸夏谚其仅存者亦寥寥廓絶矣若夫十五国风大小雅周之盛衰备矣周颂者多周公之所作也猗那之存太师传焉駉駜之兴鲁人作之皆吾夫子之手笔也千载之言诗者孰不本于此哉则吾于伯谦唐音之録安得不叹夫知言之难也虞集序

夫诗莫盛于唐李杜文章冠絶万世后之言诗者皆知李杜之为宗也至如子美所尊许者则杨王卢骆所推重者则薛少保贺知章所赞咏者则孟浩然王摩诘所友善者则髙适岑参所称道者则王季友若太白登黄鹤楼独推崔颢为杰作游郎官湖复叹张谓之逸兴拟古之诗则彷佛乎陈伯玉古之人不独自专其美相与发明斯道者如是故其言皆足以没世不忘也余自幼喜读唐诗每慨叹不得诸君子之全诗及观诸家选本载盛唐诗者独河岳英灵集然详于五言畧于七言至于律絶仅存一二极姚合所选止五言律百篇除王维祖咏亦皆中唐人诗至如中兴间气又才调等集虽皆唐人所选然亦多主于晚唐矣王介甫百家选唐除髙岑王孟数家之外亦皆晚唐人诗吹万以世次为编于名家颇无遗漏其所録之诗则又驳杂简畧他如洪容斋曾苍山赵紫芝周伯弼陈徳新诸选非惟所择不精大抵多畧于盛唐而详于晚唐也后客章贡得刘爱山家诸刻初盛唐诗手自抄録日夕涵泳于是审其音律之正变而择其精粹分为始音正音遗响总名曰唐音九十五巻共诗一千三百四十一首始于乙亥成于甲申嗟夫诗之为道非惟吟咏情性流通精神而巳其所以奏之郊庙歌之燕射求之音律知其世道岂偶然也哉观是编者幸恕其僭妄详其所用心则自见矣至正四年八月朔日襄城杨士宏谨志

猜你喜欢
  七言绝句·刘克庄
  卷八百三十八·彭定求
  卷之一·魏庆之
  第十八出 变饷·李渔
  第四十六章 讨贼立功·屠隆
  ●卷二·李调元
  第四折·李唐宾
  第廿五折 岳侯死狱·冯梦龙
  第四折·石君宝
  百花诗·朱瞻基
  提要·周紫芝
  西溪集钞·吴之振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贺铸词作鉴赏·佚名
  南归·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提学祁(云阳集)·顾嗣立

    祁字一初,别号希蘧,茶陵州人。元统元年登李齐榜进士第二,其右榜第二人则余阙廷心也。授应奉翰林文字,母老就养江南,除婺源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以母忧解职,退隐永新山中。明初,兵至永新,一初被伤,儒衣冠僵仆道左。俞千户子茂

  • 浣溪纱·徐志摩

    登楼一看,天气真好,不过春已远了,人还未归,触景伤怀,我真不愿意再看。楼下呢,新竹也长成了,落花片片,给燕带到巢里,这都是伤心的,何况树上的杜鹃叫得尤其难听。原词:浣溪纱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

  •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二张继张继字懿孙襄州人登天宝进士第大历末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於洪州高仲武谓其累代词伯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今编诗一卷郢城西楼吟【一作郎士元诗】连山尽塞【一作处】水萦

  • 第四十六出 叙别发配·佚名

    【驻云飞】(生)今旦起程,值时得到崖州城?(丑)快行,免得发业。(旦)首领,我说乞恁听。带着阮人情。嗏。(丑)须着赶路程。(生)乞阮说几声。(丑)你有好钱好银,便(备)提来送我。你有钱银先提来乞我。放紧行。(旦)拜覆<复>首领,待伊慢

  • 后汉书补逸卷十三·姚之骃

    薛莹后汉书第一光武论王莽之际天下云乱英雄并发其跨州据郡僭制者多矣人皆有冀于非望然考其聪眀仁勇自无光武俦也加以寛博容纳计虑如神是以任光窦融望风景附马援一见覩顔识竒故能以十数年间扫除羣凶清复海内岂非天人之

  • 卷之九十二·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九十二 传第七十六 扎萨克镇国公珠尔默特策布登列传【今袭辅国公】珠尔默特策布登唐古特人父颇罗鼐以功封郡王爵珠尔墨特策布登弟珠尔默特纳木扎勒嗣後叛诛故不立传雍正八

  •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四 毓庆宫读书·溥仪

    我六岁那年,隆裕太后为我选好了教书的师傅,钦天监为我选好了开学的吉日良辰。宣统三年旧历七月十八日辰刻,我开始读书了。读书的书房先是在中南海瀛合补桐书屋,后来移到紫禁城斋宫右侧的毓庆宫——这是光绪小

  • 野史无文卷十·郑达

    鲁监国诸臣传(上)张名振传 张名振传张名振字侯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世居青溪浮桥,以戎籍徙陕西富平县。伯兄名拱,武进士,仲名扬,季名斌,皆死于王事。名振少孤,习儒不成。喜游侠,好骑射,不事生产。冬月葛衣,意肃如也。天启癸

  • 气质·张载

    变化气质。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更要约时,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礼曰“心广体胖”,心既弘大则自然舒(大)[泰]而乐也。若心

  • 孟子纂疏卷十四·赵顺孙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纂疏卷十四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公孙丑曰何谓

  • 第十六章 7·辜鸿铭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辜讲孔子说:“有三件事情是在人生三个阶段必须注意到的。年轻的时候,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应注意性欲控制;当体能处在生龙

  • 卷二十四·赜藏主

      ○潭州神鼎山第一代(洪)諲禅师语录神鼎禅师。名洪徕。襄水扈氏子。自游方一衲以度寒暑。尝与数耆宿至襄沔间。一僧举论宗乘颇敏捷。会野饭山店中供办。而僧论说不已。师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唯心眼声耳色。是

  • 俱舍论疏 第八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八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世品第三之一分别世间品者。三界有漏有破坏故。名为世间。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正理名缘起品。以明缘起义故前二品总明漏.无漏法。后之六品别明漏.无漏法。后六品中前之三品明有漏法

  • 四分律卷第三十四(二分之十三)·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受戒揵度之四时诸新受戒比丘,和尚命终,无人教授。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大食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无异。时诸比丘往白

  • 卷第二·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论】第八大集经以守护正法为宗者为此经在於欲界上色界向下安立宝坊集诸人天上下二界天人魔梵

  • 策林·白居易

    唐白居易撰。四卷。成书于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为应制举,闭门“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后应试高中第二名。试毕,白居易将所拟策目“次而集之,分为四卷”。该书内容丰富,所拟问题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

  • 太华希夷志·佚名

    元张辂撰。二卷。辂字讷斋,曾官晋宁河中府知事。曾采访名道士陈抟再传弟子,延祐元年(1314)成书。万余字。抟道号希夷,后居华山太华岩洞以终,故以名书。此编陈氏道士生涯,生平事迹、喜怒哀乐,言谈举止、坎坷奇遇,十分

  • 禅行法想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一弹指之间,亦思惟死想等,则能堪食人之信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