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印之回溯与前瞻

──三十一年三月为举行印度日作──

一 前言

中国与印度,在人类文化上,无论作三系分或四系分,总是各占著一系。而地理上为绵亘南北,纵横东西,海陆俱备之一整块,除去美国有大西、太平两洋海岸线较优外,苏联陆地虽大而缺于海岸,其他则更少能仿佛其闳伟者。尤其两国之人,合起来竟占全人类之半数或五分之二,所以今后之世界,设非中印两国国民均得适当之安荣地位,则地球难有三十年之治世。反之、若中印合作而肩起人类文明之任务,则三百年或三千年之长安久治,亦非不可希望。于此意义上来谈中印关系,虽累千万言亦不能尽,今请扼要言之。

二 回溯中印之文化

中印文化之发生关系,几二千年矣,然实不过印度对于中国片面之输入,且仅为佛教之传承耳。唐代虽亦曾想译老子道德经为梵文,然与印度并不发生任何影响。虽随佛教传入者,更有音韵、医药、艺术及数论、胜论、四吠陀等哲学宗教鳞爪;然为光焰万丈之佛教所掩,微末已甚。而佛教则自张骞通西域已开始流入,但朝廷之接受则肇端汉明;由汉明时摩腾、竺法兰起,迄于北宋时代,印度之佛教高僧哲士来中国者千有余人,中国佛教高僧之赴印度修学者亦逾千数,其成果则有六七千卷之汉字三藏佛典。其中除佛教之外,且包含有印度及其邻近各国之历史地理风习思想。印度于其七八百年前,文明破坏殆尽,且反藉英文以探究。至其予中国影响之大,不惟六朝、隋、唐来早已成为儒、释、道三教所构成民族文化之一要素,且关系近代中国人民最大之宋明儒学,亦依佛学为其大原。但南宋以来八九百年,则印度之佛教既衰隐湮灭,而中印之来往亦阒无所闻。迄近年乃复因交通便利,华僧往朝佛迹者渐多。泰戈尔来华讲学之后,谭云山又就学于其国际大学,并设立中国学院以输与中国之文藉。

故前年印度大学邀余讲演,尝谓:印度人应研究中国古代之文化,且可依汉文佛藏以辅助印度文化之研究;而中国则需研究近代、现代印度而了解之也。

三 前瞻中印之政治

印度之政治,没有其宗教和哲学之发达,其古史上仅奉佛的阿育王、迦腻王、戒日王暂盛一时,而统一印度之年期极短;明清来、成为回教统治及英国统治时代,益加支离复离。中国亦只唐太宗曾派行人王玄策察临五印;至元太祖部将之曾征印度,乃蒙古人之向欧州、中国同施侵凌者。故真正之中印政治关系,实从此次蒋委员长之访问印度开始。前者尼赫鲁之访中国,及戴院长之访印度,乃其前奏;余于访问印度各宗教及文化领袖泰戈尔之间,兼访及印度政治领袖甘地、尼赫鲁、波斯等,亦略窥其教情隐曲。蒋委员长告回教领袖真纳:“非来解决印度政治,乃至印度学习”,实为睿智之答辞。盖印度之政治症结,确非易解,不惟英印间未全孚治, 就旁观者察之,则回教徒少数民族利益之主张,不能与印度教徒一致;各小王国既欲各保其王权,极右之印度教徒又持守其高贵阶级,非易与低贱阶级者泯然平等。因此、国民误会,遂难期整个印度精诚团结。惟在国民议会领袖等言之,则印回王民贵贱等成分,不难一炉而冶;阴使隔离者,仍出制治者操纵而已。然此次以蒋委员长伟大精诚之感召,印度人固已翕然与中国联合,只须英、美能循此方针而继续工作,必能得印度之衷心协力,达到民主自由战胜轴心侵略之目的,而中、印两民族亦同实现光明的前途,以期于世界人类的文明,较于过去有更大之页献。

四 结论

其他关于现在及将来之军事的、经济的各方面,既非我所熟知,亦非此短文所能及,姑置不论。就印度人对于中国抗战初起之次年,即举行中国日,且其都会如加尔各答等,往往集数万人、数十万人,表现对于中国之热情;则我国今此举行之印度日,其意义之重大可知。乃稍贡其对于印度之见解,表示对印度的敬爱,并促进国人关于印度之认识。(三十一、三、一七、中央日报)


猜你喜欢
  观心论疏卷第三·灌顶
   第六十七則 傅大士講經竟·胡兰成
  卷第二十三·道原
  兴善南明广禅师语录·佚名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佚名
  高峰和尚禅要·高峰原妙
  念法品第三·佚名
  玄奘译·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二·石雨明方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六卷·湛然
  卷五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中国宗教徒联谊会赞辞·太虚
  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佚名
  神鼎諲禅师·惠洪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七·彭定求

        卷217_1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杜甫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翰,   开筵上日思芳草。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   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垂老恶闻战鼓悲,  

  • 中山诗话 全文·刘攽

      太宗好文,每进士及第,赐闻喜宴,常作诗赐之,累朝以为故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赐诗尤多,然不必尽上所自作。景佑初,赐诗落句云:「寒儒逢景运,报德合如何?」论者谓质厚宏壮,真诏旨也。   刘子仪赠人诗云:「惠和官尚小,师达禄须

  • ●香囊记目录·邵灿

    第一齣 家门第二齣 庆寿第三齣 讲学第四齣 逼试第五齣 起程第六齣 途敍第七齣 题诗第八齣 投宿第九齣 忆子第十齣 琼林第十一齣 看策第十二齣 分岐第十三齣 供姑第十四齣 点将第十五齣 起兵第十六齣 

  • 第一折·石君宝

    (外末云)(老孤做住)(卜儿云)(正末做住)(卜儿叫住)(正旦云)娘呵,没钱事叫唤则甚?(卜儿云了)(正旦云)俺勾当呵,没一日曾净! 【仙吕】【点绛唇】怎想俺这月馆风亭,竹溪花径,变得这般嘿光景。我每日撇嵌为生,俺娘向诸宫调里寻争

  • 三集卷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一古今体七十五首【庚辰一】庚辰元旦纪蔀循环五运推三灵引达正昌时岁惟振美期农稔月应孟陬与物怡?气誾誾调律琯羣生啿啿沐春祺武成敢诩尧封廓敬久还求禹甸治元旦

  • 御选明诗卷四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四十七言古诗五卞同题江霅川长江图长江悠悠急于箭一碧无声防晴练寂寞秋容雨后看依稀颿影烟中辨白鸟双飞意自闲茅屋小住长芦湾残霞红明晚天曙落木惨淡秋风还分明记得经行处鹦鹉洲前久呼渡多少天

  •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籓镇卢龙·欧阳修

    李怀仙,柳城胡也。世事契丹,守营州。善骑射,智数敏给。禄山之反,以为裨将。史思明盗河南,留次子朝清守幽州,以阿史那玉、高如震辅之。朝义杀立,移檄诛朝清。二将乱,朝义以怀仙为幽州节度使,督兵驰入。如震欲拒,不及计,乃出迎。怀

  • 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八·赵尔巽

      沈兆霖 曹毓瑛 许乃普子彭寿 赵光 朱嶟 李菡 张祥河 罗惇衍 郑敦谨 庞锺璐   沈兆霖,字朗亭,浙江钱塘人。道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九年,大考二等。二十五年,迁司业。二十六年,迁侍讲,入直上书房,授惇郡王读。

  • 第十九回 报宿怨故王索命 讨乱党宦寺典兵·蔡东藩

      却说耶律休哥右臂受伤,正在危急的时候,幸帐下亲卒,走前护卫,死命与宋军相搏,才得放走休哥。休哥乘马先遁,余众亦顿时散走。俟李继隆闻报,渡河助战,天色已经大明,敌兵不剩一人。继隆大喜,与继伦相见,很是叹服,至两下告别,继隆

  • 卷六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伍子胥列传第六     史记六十六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後世有名於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传费无忌

  • 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二王礼考【十八】皇太后皇后妃嫔首饰服章制度【福晋以下至命妇附臣】等谨按周礼内司服掌王后及内外命妇之服其别有禕衣揄翟鞠衣展衣缘衣素沙追师掌王后之首饰其别有副编次追衡笄汉

  •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七人物志一百二十七列女传七八旗满洲列女传五镶黄旗满洲马甲阿尔善之妻乌鲁素氏镶黄旗满洲马甲依思海之妻钮祜禄氏镶黄旗满洲马甲得胜之妻富

  • 卷三·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三      宋 黄伦 撰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歴试诸难作舜典无垢曰舜之德大矣而孔子序书止曰尧闻之聪明何也曰聪明不可以小观也舜之聪明如天之聪明也聪以言其疎

  • 第五十三卦:《渐卦》·佚名

    渐:女归吉,利贞。【白话】《渐卦》象征循序渐进:如同女子出嫁那样,按照一切婚嫁的礼节循序渐进,就会得到吉祥,有利于坚守正道。《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白话】《象辞》说:《渐卦》的卦象是艮

  • 诗故卷五·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陈宛丘刺幽公也始武王以元女大姬妻妫满而封之于陈是为陈胡公大姬无子好巫觋祷祈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之五世而至幽公滛荒昏乱游荡无度国人刺之然其习俗则有自来矣宛丘之下盖祷祈之所撃缶撃鼓而舞鹭羽娱神

  • 卷四 存养·张伯行

    此卷论存养。盖存养之功,实贯知行,故编此以列乎二者之间,见致知涵养,互发兼修,不可偏废,而后有以为力行之地也。朱子曰:欲应事先当穷理,而欲穷理,又须养得心地本原。虚静明彻,方能察见几微,剖析烦杂,而无所差措。朱子曰:主敬者存心

  • 卷第二十·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四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南四黄檗运嗣) 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声未绝檗便打。如是三度问三度被打。不契遂辞去。檗指见大愚。愚问甚处来。济曰黄檗来。

  • 楼头人面·程小青

    我们从十八路电车上跳下来,绕过了转角,霍桑立定了向前瞧一瞧,便遥指着那一排并列的西式房屋。 他说:“包朗,这大概就是倪金寿所说的朝东洋房了。” 我应道:“他既然对你说白杨路的朝东洋房,当然就是这一所。”我们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