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廷聀传

张廷王圭,河南济源人。有血性,有抱负。年轻时应试得中进士,任官白水尉。

又参加制科考试,成绩优异。逐步升迁到监察御史,审核揭发出来的事谨慎公正。武后征收天下僧人的钱,在白司马坂营建佛祠,要制作一尊大像,张廷王圭上疏劝谏,说:“收集四海之财,用尽万民之力,用深山之木建塔,用精炼之金铸像。

为运输材料填塞山涧沟穴,辗压虫蚁,要以亿来计算。所用工匠多为贫困者,驱使他们服劳役,加以饥渴,疾病入侵。再说僧尼等人平日即化缘为生,现州县督促交税,迫如星火,往往因实在无法,只能卖身以充税,这就不是佛门所说的‘随喜’了。如今天下困窘,百姓穷愁,从当前形势看,应该先平定边境,充实府库,蓄养人力。”武后认为他说得好,在长生殿召见他,赏赐慰勉甚厚,建佛祠之事停止。

那时诏令将河南河北的牛羊,荆、益两州的奴婢都上市买卖。在登州、莱州设监,所售的钱币用以补充军费。张廷王圭上书说:“如今河南发生牛瘟疫,十分之九以上均病死。诏令虽说予以和市,要高于抑夺。如一并出售,则价格难定准,若个别选择,则吏人求贿。这样犹如牛再次遭病,农人两次受伤害。且高原耕地被夺改为牧场,两州再没有按人口耕种之田地,再加牛羊践踏毁坏,全境人民靠什么为生?荆州、益州的奴婢多半是国家户口,遭恶豪掠买,一旦没入于官,永无归期。且南北气候不同,易地定会生病,此举实为有损无益。再说,国君依赖的在于人民,人民所得以为生的是粮食,粮食的产生在于耕种,耕种所依靠的是耕牛,牛没有了,田就种不好了,田种不好,粮食也就无从产生,没有了粮食,百姓就会死亡,百姓死亡了,还何以为君呢?羊不是军国的重要物资,若使它繁殖过多,并不能生利。”武后市牛羊、奴婢之计作罢。

张易之被诛了,众臣们都认为应该穷治党羽,张廷王圭建议“:自古以来,凡是革命,必定要归顺人心,以法来治天下。

如今唐历不改,天地复归人主,应该以仁来化育天下。再说张易之显赫时,趋附他们,为之奔走的几乎是天下人之一半,全部诛杀,则过分暴虐,只罚一两个,又于法不公,不如一切不究既往。”中宗采纳此种建议。

神龙初年,诏令恢复在白司马坂营建佛祠,张廷王圭奉诏令到达河北。走过那里,见百姓劳役十分辛苦,心中甚是不安。于是上书恳切谏争,还说:“中兴之初,下诏书,不急切办理,曾斥责少监杨务廉,以警戒朝内外。现在再兴土木,不遵行以前的诏令,挖田伐木,破坏自然生气。希望能停止此举,以舒缓百姓的穷乏。”皇帝不听。不久,任张廷王圭为中书舍人,再升任礼部侍郎。

玄宗开元初年,大旱,关中闹饥荒。

皇帝诏令求直言时政的。张廷王圭上疏,说“:古代有多难而使国家兴盛,忧国而启动帝王圣智的,都因为事情危迫激发人的大志,环境艰难促使人能深思,所以能转祸为福。景龙、先天年间,凶党作乱,陛下有超代的神武,扫荡污垢。日月所照之处,无不沾濡恩泽。明明上帝,即将降福。但目前,阴阳错乱,九谷欠丰,关辅之间更为严重。臣思天意,可能因为陛下正是壮年有为之时,顷刻之间即建大功,但轻视尧舜,不习其法,比较秦皇汉武,自认更强,所以天示谴责。希望能日慎一日,永保大和,这就是皇天对于陛下的切盼深望,陛下难道能不奉若明旨而谨慎从事吗?臣等切盼陛下能约束自己,认真研究前王的书,崇尚朴素之道,招揽贤士,放斥佞人,远避后宫,削减外厩,不再贪图踢球田猎之乐,停止百姓的戍役,敦促远境治好农田,赐恩给孤苦之人,减轻赋税徭役,抛弃那些珠宝机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自然会四海波清,百姓乐业。有人说天的惩戒不值得害怕。实际上上帝发怒后将会使风雨不调,饥荒更为严峻。到那时,将无以援救下民了,有人说百姓穷乏不足以怜恤。

但若亿兆百姓都背井离乡,愁苦潦倒,那就再没有东西可以奉献了。这是国家安危的关键,是君主祸福的根源,怎么可以不明察?何况陛下刚刚登帝位,华夏及四夷百姓都洗耳恭听,刮目而看,希望有所闻、有所见,怎能辜负他们的切望呢?”

张廷王圭升任黄门侍郎,监察御史蒋挺犯了法,诏令在朝廷行杖刑。张廷王圭上奏“:御史犯法,如该杀就杀,但不可廷杖而侮辱。”士大夫都佩服他懂礼。

王琚持符节巡视天兵各军。正准备回京,又诏令他去塞下。很多人都说将要去攻袭回纥。张廷王圭陈述五条不可行的理由,还说:“中国步兵多骑兵少。每个士兵带一石粮食,背百斤重的盔甲,盛夏时长途跋涉,昼夜不得休息,与回纥相比,劳逸悬殊,其势自然不能相抵,此其一。出军袭击,不达到几万人是不能成行的。许多人废弃耕种,而军饷却大大增加,如今年岁欠收,不敷军费,此其二。

远征千里,谁会不知道,贼人还有侦察兵,我们到达前,他们就有了防备,此其三。夷狄之人居住在砂碛大漠,狩猎为生,其地只有石头,我们即使攻克了也无用,此其四。现天下均欠收,应该罢兵休养生息,此其五。”又建议恢复十道按察使,巡视州县。皇帝同意并采纳,于是诏令陆象先等人分别任十道按察使。那时,派使者带了缯锦到石国去买狗、马。

张廷王圭又建言:“犬马等牲畜,不是当地产的不养。珍禽异兽在国内都不能繁殖。不宜劳动远方送来特异之物。希望能省下与国无益之事而救援已经形成的急难,能做到,就是天下之大幸。”

张廷王圭后来犯了泄漏宫内言语的罪,出京任沔州刺史。频频在苏州、宋州、魏州之间迁徙。当初,景龙年,宗楚客、纪处讷、武延秀、韦温等人的封户大多在河南河北一带,他们劝朝廷下诏令两道中蚕茧产地,不论水旱,都要用蚕茧折算租赋。张廷王圭说:“这河南、北两道近倚大河,土地肥沃,卿佐大臣,多数在此,应该谋取百姓的欢心,怎么可以不怜悯他们水旱灾之忧而要剥尽他们的力量呢?假若因为那些地方宜养桑蚕而加别税,那么陇右的羊、马,山南的椒漆,山地的铜锡铅锴,海洋的蜃蛤鱼盐,遭水旱灾时都能免税,为什么独独河南河北要处在君王法度之外呢?希望能按照贞观、永徽时的法例,准许他们遇灾时能折免税赋。”皇帝下诏同意。张廷王圭在官时有威严,讲教化。入宫则任少府监,封范阳县男爵。在太子詹事任时退休。死后追赠为工部尚书,赐谥贞穆。

张廷王圭身材魁梧,很有风度。擅长写八分书,与李邕友好。当李邕在仕途中遇到不利时,张廷王圭多次上表荐举,人们赞扬他的耿直方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六 高帝十二王·萧子显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赵尔巽
  权势纪·张瀚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卷九·王锜
  一百七十八 江宁织造曹(禺页)奏李煦代任盐差补完亏欠摺附单一件·佚名
  一五五 四库全书处副总裁金简奏核销制刻活版木字器具实用工料银两并请为定例折·佚名
  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 第二·班固
  司马消难传·李延寿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佚名
  卷二十五·佚名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司马迁
  第八章 后汉之兴·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卓康成·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一·彭定求

        卷741_1 【景阳台怀古】陈贶   景阳六朝地,运极自依依。一会皆同是,到头谁论非。   酒浓沈远虑,花好失前机。见此尤宜戒,正当家国肥。   卷741_2 【石城怀古】刘洞   石城古岸头,一望思悠悠。几许六朝事

  • 林逋·唐圭璋

      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生于乾德五年(967)。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诏长吏岁时劳问。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二,赐谥和靖先生。有集。   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 ●五编·沈瘦东

    《诗人玉屑》一书,亦诗话类也,言诗者皆知之。书为南宋魏庆之著。庆之字醇甫,号菊庄,闽建阳人。首有淳佑甲辰玉林黄显(叔阳)序,略言"自《三百篇》、《骚》、《选》而下及宋诸公之诗,名胜之所品题,有补於诗道者,尽录之",又言"醇甫

  • 卷七十一·徐世昌

    刘纶刘纶,字昚涵,号绳庵,武进人。诸生。乾隆丙辰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太傅,谥文定。有《绳庵内外集》。窝集行恭和圣制元韵一发无崇冈,一掌无大陆。美哉洵吉林,得地皆灌木。木生太古

  • 五集目录一·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録一卷之一甲辰元旦元旦试笔咏古铜如意题周道行岁朝图降旨加赈湖北陕西二省去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题金廷标雪中三友咏嘉靖雕漆福字盒命加赈江寜去岁被水三县诗以志事上辛祈谷遣皇子恭代诗以志

  • 卷309 ·佚名

    释原妙 师子院明初院主请 鼻无两窍,眼露双睛。 十分无面目,一味得人憎。 将正续三世之业,等闲籍没。 向白云千峰之上,特地掀腾。 坐断死关,幸自恶声难掩, 那更被伊描邈,转见可怜生。 呵呵呵

  • 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三·柯劭忞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阔里吉思、术忽难、术安)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纽林的斤、帖木儿补化、伯颜不花的斤)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汪古部长也。蒙古语:汗之子弟为剔吉,亦曰的斤,统数部之长为忽里。阿剌兀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二·佚名

    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丙戌朔升河南左布政使郑綗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荆等关○巡按直隶御史周如斗勘上苏松常三府文武官备倭功罪诏升副使王崇古知府林懋举方廉同知都文奎知县杨旦杨芷参将娄宇指挥陈习

  • 卷四十四·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四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

  • 李德晋·周诒春

    李德晋 字旭升。年三十一岁。生于广西桂林。永久住址。上海河南路四百四十五号。初学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緖三十四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土木工程。宣统三年。得学士学位。民国元年。得硕士学位。是年回国

  • 提要·朱朝瑛

    【臣】等谨案读诗畧记六卷明朱朝瑛撰朝瑛有读易畧记己着録是书朱彞尊经义考作二卷此本六册旧不分卷数核其篇页不止二卷疑原书本十二巻刋本误脱一十字写者病其繁琐并为六册也朝瑛论诗以小序首句为主其説谓亡诗六篇仅

  • 卷十三·道世

    △敬佛灾第六(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夫至人应感,慈赴物机。色相光明,振德於甘露之泽;影留图像,遣化於日隐之运。所以忉利暂隔,犹致刻檀之圣容;况坚固长晦,孰忘畴写之心哉!是故发源西国,则优填创其始;移教东域,则汉明肇其初。沿兹而

  •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真谛义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三万二千。彼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有天子名曰寂顺律音。在于会坐。即从坐起更整衣

  • 卷第八·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八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世间品之三行有于业俱舍中当说。爱取于惑俱舍中当说。如此缘生。若略说唯三。谓惑业果类。此三义前已显。偈曰。于中说诸惑。如种子及龙。如根树及糠。释曰。

  • 显扬圣教论 第六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六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二论曰。如是广说世俗谛已。胜义谛云何。颂曰五三法真实  彼复四应知及四种寻思  四种如实智论曰。五法者。一相二名三分别四真如五正智。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复次四种下料简也。初文略判行异理同。以随自意对三辨别。何者以明所发动障不同。而理观不别。问。常坐观于三道等。常行观佛三十二相等。方等观于摩诃袒持尊容道具等。

  • 黄金世界·碧荷馆主人

    长编小说。清末碧荷馆主人撰。二十回。多数篇幅描写国内商、学界反华工禁约运动,而以描写华工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部分最有意义。美国殖民主义者来广东贩买“猪仔”(蔑称华工),途中对华工倍加摧残,华工生活不如牛马,展示出

  • 诗札·毛奇龄

    清毛奇龄(1623—1716)撰。二卷。奇龄有《西河全集》已著录。此书乃《毛诗写官记》之姊妹篇。前书假设问答之辞以申明己说,此则又托名与写官书札往还,研讨诗义而缀辑成篇。凡八十四则。第二卷卷首有其门人题记,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