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降魔救世与抗战建国

──二十七年六月在成都佛学社讲──

此次各佛学社,四川佛教会,各丛林联合请在文殊院讲经。又以提倡佛学普及各界,应作较普通之讲演,故在文殊院讲经之外,另邀到公园来讲。今天的听众,多有久闻佛法的;但今天所讲的,是对没有常常听经的人说,故就全国人心有关的意义,拟讲“降魔救世与抗战建国”。

一、降魔救世  大家都知道,在佛法中,有所谓阿罗汉,就是寺院中佛殿两旁的十八罗汉,或罗汉堂里的五百罗汉。阿罗汉是音译,含义甚多,其一为“应已杀尽烦恼贼故”,故有“杀贼”之义。烦恼、就是有情之精神界中的一种能烦恼扰害人群社会之物。众生、世界造成的原素,就是物质的色蕴,和精神的受、想、行、识四蕴。虽由五蕴和合而成,但色蕴随受、想、行、识四蕴而转移变化,故精神界诸法为变动之发动力。精神界中有一部分就是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是烦恼的根本要素;随逐根本烦恼而起的烦恼,更有很多的,通常分为十种、二十种等。此种精神分子,直接能令精神界不得宁静清明,使家庭、社会、国家不安,间接影响物质界,亦变为矛盾、冲突、破坏、争斗之现象。在根身则有四大不调之病象,在器世间则为险恶灾难,所谓五浊恶世,所有灾难痛苦,溯其源皆烦恼所造成,以其能为众生世界贼害,故名为“烦恼贼”。欲澈底解脱痛苦,便要认识烦恼,对治烦恼。因为烦恼相续不断,像有命根,斩断烦恼习气,好像断烦恼的命根,故说“杀尽烦恼贼”。阿罗汉断尽烦恼习气,得到寂静安宁的涅槃,方为对于苦痛灾难的根本解脱。

但阿罗汉的解脱,只是个人的自救自了,若依大悲心,不但自救自度,还要于众生普救普度。众生无力自救,要启导他、扶助他,使各各觉悟解脱,皆离一切苦,得究竟安乐,这就不仅是杀烦恼贼所能成办了。要成佛方能普度众生,要降魔方能成佛。魔、也是梵语的音译,其义是“杀害者”;比“贼”的意义,更为猛利。如猪羊见屠夫,就是“杀害者”。众生界中,有增进善根能向上解脱的,魔就专对之坏其善根,断其慧命,阻止近步,妨碍出离。魔比烦恼贼的意义更宽,魔有四种:一、烦恼魔,与烦恼贼同。二、五蕴魔,就是物质精神要素,分为五聚,由之和合而成正依二报的众生世界。如此五蕴和合而成之众生世界,即是不自在、不安宁、无常、无我的苦聚。此种苦,名为报障,即是业报所成的障碍,于发殊胜心、修殊胜行的远大目的,能为之障,使其不能成就。纵有少许萌芽,亦不能增进成为殊胜功德。三、死魔,为最能破坏于成就的。凡有生命的,必皆有死。在幼年时,身体、知识、均未长成,到成年时,身心发育,学问知识渐渐丰富,即入人群社会发挥能力;经过壮年,经验既多,知识能力愈完备,但身心已渐由衰老疾病困苦相扰,结果遂死;而数十年发育成功者,到此即总崩溃,总破坏。死为自然之势力,平常无法免除。就修行人言,就数十年修行之基础,正可相续增进,一死之后,随业流转,前生经验已失,不能相续增进,又须培育发展,故死魔为最能破坏善根慧命之继续向上增进者。四、天魔,是魔之首领,超过人之世界,住于欲界天顶,有掌管支配欲界之自在势力。其眷属遍于欲界天人鬼神之中,破坏世出世善根,使不得向上出离。佛成佛时,定有八相──或说十二相,为成佛之八条件;其中之一即为降天魔。佛为天人师,三界人士共同皈仰。天魔若不能降,即非世尊,故非降魔不能成佛。降烦恼魔得解脱身,降五蕴魔得圆满报身,降死魔即成金刚不坏身,降天魔即为人天皈仰之佛。

既降魔,方能建立三宝。建立佛宝,以佛福慧圆满为两足尊,一切世间比较观察,惟佛最为究竟可皈依之处,最可宝重故。佛自证的法,宣说出来,为所转法轮,魔梵外道不能挠折;所谓击法鼓、吹法螺、建正法幢、作狮子吼,证明惟有此种能灭烦恼无明,脱一切苦痛,成无上菩提,度一切世间,是为建立法宝。僧宝、为闻法证果三乘圣贤僧;及从佛出家,修沙门行,加入出家律仪团体,持比丘等戒的和合众。前者以所得实益,证佛法真实不虚;后者以躬行实践,见佛法非徒托空言。以此二种人表示佛法是实事真理,令世共同瞻仰,是为建立僧宝。三宝建立,即是建立佛国,真能救世。因魔能诱惑妨害,令众生迷乱颠倒,法宝为真救世者,佛为法之本,僧为能证明显扬流传佛法者。以喻明之:魔如病,世界、众生如病人,三宝为大医院,佛为医药及医院之发明建立者,法为药品,僧为医士看护。故有三宝,即真能救众生;所谓茫茫苦海中,三宝为舟航,冥冥长夜中,三宝为明灯!惟建立三宝乃能救世,惟成佛乃能建立三宝,惟降魔乃能成佛,故言降魔乃能救世也。

二、抗战建国  就上述之理而比例发明,今全国人心一致趋向的迫切需求,就是抗战建国。抗战建国,与降魔救世的宗旨,不但不相违,而且是极相顺的。抗战、并非以战争为本质,因为抵抗外来恶势力的侵略战争,非自己发动战争。故中国抗战,乃是为除掉战争,止息战争,而起来抵抗于战争。故抗战的本质,是自卫的,和平的,为保卫全国人民及世界人类正义和平幸福而发动的。现在中国人,为外来侵略之恶势力的战争行动加害于中国,中国为国家民族自卫,为世界正义和平, 为遮止罪恶、抵抗战争而应战;与阿罗汉之求解脱安宁不得不杀贼,佛之为建立三宝不得不降魔,其精神正是一贯的。故显扬佛法,不惟非降低抗战精神, 而是促进增高抗战精神的。

抗战为消除内乱外患,如阿罗汉杀烦恼贼而得内心安宁,佛降魔而使人天得受教化正同。若不能集中全国力量,抵抗外患,纵不为外来恶势力所征服,亦必内陷于分崩离析之境。若能集中力量,则抗战结果,暴恶者之罪恶可解除,历来外交之束缚亦可解脱。正如遇何种烦恼最炽盛时,即集中全力对治之,炽盛之烦恼既去,其他烦恼亦可连带去除。日本之患既去,其他外患皆可解脱,即可以奠定国基。所谓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民族,从此即可以建立复兴。最要者,人心不懈怠涣散,于为自卫和平之抗战有必胜之信念;于建立进步之现代国家有必定能成就之信念。抱持此远大光荣的企图,百折不回,以求达到必胜必成之目的!

抗战建国,必须同时进行。国家有力量,方能抗战,若国将不国,何能抵抗外侮!现在并不是都要到前线服兵役,农工增加生产,商人使货物流通,金融活泼;乃至改进教育政治,兴利除弊,在抗战建国目标之下,加紧建国工作,而抗战力量,方能充分发挥。

三、比类发明  建国为保民救民,为保卫人民,抵抗外患,须建立强固国家,然后能解除人民痛苦,使之安乐;与建立三宝,救众生苦,使得安乐之大乘精神,正是一贯。二者连贯言之,即是“降魔救世与抗战建国”。

大乘法中,充分表示降魔精神的为密宗。一切大乘佛菩萨,在密宗中,皆现起武装威猛金刚之相,以甚强威力,降伏烦恼,止息恶行,成就善行功德,摧折恶魔势力。一切佛菩萨,悲智为本而发金刚猛威之力,为大乘降魔之最高精神表现,亦即抗战之最高精神。

为救世而建立之三宝,能住持佛法使之流传不息的,要有僧宝,其要素为能受持比丘律仪,能实行比丘律仪,乃为僧宝建立;而尤以勤勇不息,不避劳苦之头陀行为最。禅宗以头陀苦行为基本精神,禅宗初祖大迦叶,即为释尊弟子中之头陀行第一。

勤俭苦行,为建立三宝之本,亦可为建国之本。于本身生活,节约至极,刻苦至极,同时勤勇精进,昼夜不息,振作精神,积极行之。此种克勤克俭、坚苦卓绝的实行精神,为民族复兴最根本要素。若僧众皆能修头陀行,佛教必兴;人民皆有此精神,建国必成就!(游隆净记)(见海刊十九卷七期)

  


猜你喜欢
  卷第七十五·霁仑超永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延寿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玄奘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七之二·智旭
  卷八十一·佚名
  卷九·佚名
  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御选语录卷十七·雍正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五·圆悟克勤
  卷十八·佚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佚名
  心存速证易着魔·印光
  卷四百二十六·佚名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十一篇)·太虚
  卷第一百五·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之一九·魏庆之

      中兴诸贤诚斋品藻中兴以后诗见第二卷诗评类   诚斋白石之评   杨诚斋序千岩摘稿,云余尝论近世之诗人,若范石湖之清新,尤梁溪之平淡,陆放翁之敷腴,萧千岩之工致:皆余之所畏者。姜白石诗稿自序云:尤延之先生为余言,近世

  • 晴朝·闻一多

    一个迟笨的晴朝, 比年还长得多, 像条懒洋洋的冻蛇, 从我的窗前爬过。一阵淡青的烟云 偷着跨进了街心…… 对面的一带朱楼 忽都被他咒入梦境。栗色汽车像匹骄马 休息在老绿阴中, 瞅着他自身的黑影, 连动也不动一动。傲霜的

  • 庄宗纪六·薛居正

    同光二年夏五月己亥,帝御文明殿,册齐王张全义为太尉。礼毕,全义赴尚书省领事,左谏议大夫窦专不降阶,为御史所劾,专援引旧典,宰相不能诘,寝而不行。庚子,太常卿李燕卒。壬寅,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

  • 南夷纪·张瀚

    余参藩闽中时,二天使至,一郭给事汝霖,一李行人际春,奉命出使琉球,由福州长乐县之石澳出海洋。余与俞宪副曰德供护送之役,登其封船。船长一十六丈,阔三丈六尺,桅高与船等。桅上斗中坐四人,四面各占风色,日夜寝处其上,其人攀援附索

  • 卷之二百零八·佚名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五月壬午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申。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丁亥。谕大学士等曰、从前科道内升之员、有仍令兼管科道者、条奏尽职、并无一人。言官极属紧要、此后科道内升、

  • 尚史卷七十一·李锴

    列传四十九田齐诸臣传匡章 章子匡章齐人也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孟子】威王时秦假道韩魏以攻齐王使章将而应之与秦交和而舍【军门曰和】使者数相往来章变其徽章以杂秦军者言章以齐入秦王不应顷间

  • 儒林传序·李延寿

    如今的儒学,本是承继古时的六经之学。以此来弘扬王化匡正风俗,这是王者治国的首要之举。自从秦氏焚书坑儒,儒道因之亡缺。到汉武帝时,开设学校,立五经博士,设置弟子生员,分设科目进行策问,并以官禄相鼓励,因此传习儒学者便越来

  • 李景传·薛居正

    李景,本名王景,到将向后周称臣时,因触犯庙讳的缘故,所以改了名。李景是李繮的长子,李繮去世后,就继承了伪帝位,改元为保大。以二弟李遂为皇太弟,三弟李达为齐王,又在父亲的灵柩前设盟发誓,兄弟相继帝位。李景僭称帝号之后,正逢中

  • 王觌传·脱脱

    王觌字明叟,泰州如皋人。考中进士。熙宁年中,为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不喜欢长久居一职,求任润州推官。二浙旱灾,州郡派官吏视察苗稼灾情,按照监司发布的旨令,不敢多免除赋税。王觌承受檄命重新按察,叹息说:“像这样的旱灾势头

  • 卷第六十·佚名

    宰相十进官加恩别使二向敏中进官制天禧元年八月壬申上法台耀。式崇宰司。所以刑四方之风。叙百官之职。永怀眷奖。属在老成。揆兹灵辰。锡以徽数。开府仪同三司、行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

  • 卷10·吴缜

    《肃宗纪》云:“朔方留后支度副使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崔简金、闗内盐池判官李涵、河西行军司马裴冕迎太子治兵于朔方。”今按《裴冕传》云:“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辟行军司马。玄宗入蜀,诏皇

  • 纲鉴易知录卷十九·吴楚材

    汉纪 附王莽孺子婴纲 丙寅,孺子婴居摄元年,春三月,立宣帝玄孙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纲 夏四月,安众侯刘崇起兵讨莽,不克,死之。目 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谋曰:“莽必危刘氏,天下非之,莫敢先举,此乃宗室之耻

  • 戒子通録卷八·刘清之

    母训 戒子言 邹孟轲母【列女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织问学所至孟子自若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

  • 由诸行无常求合理的进步·太虚

    ──二十三年一月在三北各界欢迎会讲──我回忆到二十年前曾一度来贵地的金仙寺,因当时贵地有许多人士召集在道士宫开会,议请炳瑞老和尚到五磊山去做方丈;那时我正在上海中华佛教总会服务,也曾来参加那个会议的。时间虽隔

  • 佛说四不可得经·佚名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俱。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  佛明旦著衣持钵入城分卫。四辈皆从。诸天龙神各赍华香伎乐。追于上侍。佛道眼睹见兄弟同产四人。远家弃业山处

  • 法界安立图卷上之下·佚名

      燕山沙门 仁潮 集录二广步大地四洲图  四洲说  业因  舍报相  山海图  山海说  地动缘  龙王宫  金翅鸟  阿修罗  天修罗战  龙神身量  业因  地狱名  八热狱图  游增狱图  苦

  • 格斋四六·王子俊

    一卷。宋王子俊撰。王子俊,字材臣,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其生平履历仅知安丙帅蜀时,曾召为制置使属官,其余皆不详。著有《史论》、《师友绪言》、《三松类稿》诸书,皆不传。此书原本题为《格斋三松集》,疑为《三松类

  •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佚名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霄琅书琼文帝章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无上秘要》亦多引此经。经文假托由虚皇道君授云务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