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佛教会之成立
今日为鄞、慈、镇、奉、象、佛教分部之常例大会,亦为改组为宁波佛教会之成立大会,吾当故是舍而新是谋,与轮扁言其甘苦,就大匠正其绳墨焉!
一、佛教于今日不可不有团体 优胜劣败,强存弱亡,虽非慈祥闿弟、平等通溥之德音,固亦五浊恶世中一难逃之大例!生为五浊恶世中之吾人,辄亦不能不受此同业魔力之范型,从之竞争而听其淘汰。夫慕真体道之智者,诚可超然独逝,弃此搅扰抢攘之漏舟,不值一顾;然茫茫有情,宝性在抱,昧而不知,载胥及溺,大哀之救,庸胡能已!则将欲入苦海而登之觉岸,就不能不藉优强之势先自固存而获战胜。观牟尼之现身,择释迦之华族,即可略窥其一二。顾自有情物之有脊类、无脊类分途竞进,无脊类才止乎蜂蚁,有脊类造极乎吾人,吾人既非蜂蚁所能竞,乃翘然首出庶物,其恃为优劣强弱之标准者,盖多在智巧器机,即其骎骎日以演进者亦然,非若庶物之专在躯干官能也。然智巧以交感、游聚、效习、传播而启增,器机以通工、易事、分业、合作而成盛,故其功用胥基乎能群。夫能群者仁,巧机者智,血气之勇非所尚,则必仁且智而后有勇,勇德、智德皆出乎能群,则能群者优胜强存,不能群者劣败弱亡,可以决矣!时至今日,争胜无已,竞存益烈,人生与团体之关系亦弥复切,事事需乎群策群力而得立。群之最大者,则有国际团体及宗教、学术、工艺、商业等之世界大协组;而最严密健全者,则为国家团体。今我国处此大趋势中,大有不进求生路即退就死地之概。且各社会既莫不合群以争图进步,而又有各教团相竞逐,以祈占优越强盛之地位,则我含藏众宜普度群生之佛教,宁可不设立团体以振兴发挥贯彻实行之乎?就积极方面言之既如此,更就消极方面言之:若非团结我全体佛教徒为一心,以求自保存之策,即欲居林下为一无事道人,亦将为不可能之事矣!实迫处此,可不惧哉!
二、佛教于今日不可不有形式完备之团体 人类能群,得之生性,应之乎亲串之关系,浸假而有族群;应之乎安利之关系,浸假而有国群;应之乎信崇之关系,浸假而有教群;由来者久,非始今日。最初、皆先有精神而后有形式,形式生乎分别,有分别则有对待,有对待则有内外,有内外则有拒摄,而竞争烈矣!竞争烈、则一存一亡、一倾一立纷相乘,茍非求形式之完备,使足以维持其精神,则内不足摄诸相从者以进行,外不足拒诸相违者以保守,而倾亡且旋见矣。故今之所谓团体,必有范围、有部勒、有机关、有职守,非徒感动聚集之谓也。释尊转法轮初十二年,三宝既具,教团已成,然未制戒律,此纯为精神之群;已而有各部戒律,有各宗制度,有各寺规约,形式渐具。而我国前此盖犹无与国政相依,随国家地方之区域,设立机关,部勒全体之佛教徒以成为佛教之统一团体者;有之、实始于僧教育会、佛教总会。夫今日我教中既鲜大师足以维系教徒精神上之信崇,有如古之佛祖;而与我教相对待者,如非宗教之各界,非佛教之各教,多有精神充足、形式完备之团体,森然以环伺进逼乎我,我尚能独无形式完备之团体有以固结乎内而焕发乎外哉!但今有各寺院之聚居,不使有各政区之协组,此管理寺庙条例所以妨害佛教之生存发达,而我各寺院断不可以此为依赖,遂视各政区之佛教团体为可无也。
三、当改组佛教总会 佛教总会之章程,既为政府取消,佛教总会本支分部之在各政区,已不能完备团体之形式。故必须变更其组织,重立名义,经各政区官厅之承认,乃能发生对内对外之效力。
四、鄞、慈、镇、奉、象分部改组宁波佛教会之必要 此必要之理由,已具乎上来之所述。抑尤有进者:前佛教总会先凭虚设立全国之机关,从之以发生各地之支分部,范围过大,力量不足以副之。今须一变其本末之位置,先依各地方政区构成形式完备之佛教团体,就其切实能行者以建设诸佛教公共事业,随后徐图合建全国之机关,根本既固,力量乃充,一也。畴昔佛教总会,盖多凭借浙江等省僧教育会而改组之者,故成立颇易;特各地方未能皆先有僧教育会可依之改组,故往往仅成立空机关,而一经取销章程,即不能存在。反观今浙江等省至今能保存其机关及所办公共事业者,可见当先成立各地方团体之必要矣。然僧教育会之设,宁波实为之首创,今应正僧教育会之名义,以组成宁波佛教会,而提倡各地方政区皆设立佛教会,二也。五、改组宁波佛教会之机会 五邑之佛教机关及所办公共事业,既得热心诸长老之毅力维持,迄今略无丧失;所丧失者,特教徒内之齐心协力不如前耳!今幸逢当地之官长士绅指导赞助,我教徒若犹不齐心协力以图进行,则不独放弃乎教徒之天职,抑亦辜负乎官绅之盛意!逮团体既经涣散之后,他时众患交迫,自卫无术,欲更谋设立之团体,恐无今日之易矣!机会靡常,时不可失,我教徒幸有以急起直追也!六、佛教会之责任 欲明佛教会之责任,应先知佛教二字之含义。盖今言佛教,乃浑括佛教全体之名:有佛教之寺产,有佛教之徒众,有佛教之制度,有佛教之学理,有佛教之事业,有佛教之目的,有佛教对于世界、众生、国家、人民、及各社会、各宗教之关系。寺产当如何维护?徒众当如何摄持?制度当如何整顿?学理当如何昌明?事业当如何进行?目地当如何达到?各方面之关系当如何调剂以求适宜?胥佛教会之责任也。此虽非一蹴可就,要当先有以维护摄持乎教产、教徒,而对于各方面之关系使得其当,则团体自易坚固,而吾教可有整顿昌明发达之希望矣!(见庐山学)
(附注)原题“宁波佛教会之演说”,今改题。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六(第十诵之一)·佚名 第二 现观相应·佚名 卷四十九·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二卷·佚名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佚名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十四·费隐通容 卷四百二十一·佚名 卷第四·佚名 法句譬喻经世俗品第二十一·佚名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佚名 佛说除恐灾患经·佚名 菩提资粮论卷第三·龙树 07.说六随念品·佛音 护国仁王般若经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