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信心上修戒定慧学

  开元寺,我四年前曾来过一次,现在可谓旧地重游了。

  潮州,昔日曾有大颠禅师在此宏扬禅宗,宗风大振一时;同时还有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昌黎在此和禅师结了一段因缘,自然更有一番盛况。可是,自后千余年来,经过了不少的变化,一直到清季而入民国,寺院与僧众渐渐减少,佛教的气势也一落千丈了!不过,晚近已有复兴的气象;我前四年在此一观佛教情形便这样忖念著,这次来一看,果然更有进步了。而前一年这里还办过佛学院,青年僧伽受教育者渐多,对于潮州佛教前途的发展,是甚有希望的!

  学佛所应修学的法门,不出戒定慧三增上学;而比此三学更根本的要素,就是具足信心。因信心是从信解而成立的,不论在家或出家,若对佛法有真正的认识,便会产生恭敬诚挚的信心,由此信心,才可把佛法接受过来而依之修学。故佛法的基础在戒定慧三学,而比三学更要的条件,便是首先要具足信心了。

  佛教把信徒分成在家出家二众,但皆由信心而成立,是二众修学的共同点;其不同点,即在于戒律。戒律有在家二众的戒律和出家五众的戒律,在家出家之分,便是在这戒律上区别的。出家所以能称为僧宝,也就是由严持出家的戒律,由戒学之增上因缘,才能证得出世的圣果。戒学做到相当的工夫,便可由戒生定。定就是禅定──中国自唐以来,禅宗风靡于天下,出家者对于戒非常的轻视,毫无深刻的修习,即躐等的去探讨禅定,所以中国的佛教徒,便没有实际的成绩。本来,照佛教原始的制度,出家修学的次第程序,须先修学几年戒律,把戒律弄得清楚明白,有系统有条理的来规范行为,实践于日用行事上。使心身在语默动静之间皆与戒律相应,六根不流荡于六尘,便自然可做到禅定的工夫;如此久而久之,心力集中,便可以由定发慧。故知若无戒律之基础,而躐等探求定慧,那是极枉然的事!

  从信心上建立三学,先修戒律,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此慧有三种:一、闻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在具足信心之时,就有闻所成慧,因信心必从闻教领解而起故;至用胜解去思惟决断,去心身体验而实习戒行,便是思所成慧;由修习戒行而到成就禅定,依禅定为基础的慧,就是修所成慧。至修慧功深,功用广大,便能引发无漏圣慧,断惑证真,获得解脱。

  由是可知佛法中所谓修学,实不出于三学,而三学皆以具足信心为出发点。从迷入悟,转凡成圣,亦是扩充此信心使之圆满而已。在这种意义上说,现在各位在佛法中,对佛法当然已有了相当的了解和认识而成就了信心的善根,所以更求进步也容易了。学佛能具足清净信心,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一样。

  各位在贵寺,对三学应已有相当的基础:如开元寺每年开坛放戒,传授律仪于四众,即已有戒学;而昔时大颠禅师曾强扬宗风于此地,至今尚有禅堂,平日课余可以静坐修禅,亦已有了定学;至于慧学,前几年此地曾办过佛学院讲授佛学,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便是慧学。故今后各位能在此三学的基础上,更勇猛无畏的求进,继承古德的功业,担起担子向前走,则不但住持佛教的僧寺可以兴复;同时佛化教育普及于社会,使人民沐浴在道德文化的生活中。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就不会完全成了虚语。

  (竹摩记)(见海刊十七卷三期)


猜你喜欢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卷四百九·佚名
  卷第八·永觉元贤
  無著菩薩本 世親菩薩釋·欧阳竟无
  卷六十七·道世
  评无乐器之音乐·太虚
  优波毱[jū]提缘品第四十七·佚名
  卷第二十九(弥沙塞)·佚名
  卷六·佚名
  安特雷朋中华国民同舟录后序·太虚
  菩提資糧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第三十七章 斯那四王等时代·多罗那他
  瑜伽论记卷第九(之上)(论本第三十六至第三十七)·遁伦
  禅学古史考·胡适
  卷五十六·彭绍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九十一·彭定求

        卷391_1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

  • 卷四·杨慎

      ○竹笋江鱼  杜子美《送人迎养》诗:“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用孟宗姜诗事。韦苏州《送人省觐》亦云:“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又云:“洞庭摘硃果,松江献白鳞。”然杜不

  • 四集卷三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三十古今体一百五首【乙未六】养心殿对雨【四月廿四日】过午云似凑逮未色变黄须臾为昬霾飕?风渐狂又复无雨冀反侧愁不遑岂料风催雨顷刻霔霈霶疾更继以徐历申酉戌长鸳溜如玉瀑扣砌疑银塘丰泽

  •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闻一多

    公姓杜氏,名甫,字子美。十三世祖晋当阳侯预,曾祖依艺,祖审言,祖母薛氏,父闲,母崔氏。预勋业学术,震耀千古,史载其言曰“德不可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几也”,其自负如此。依艺官监察御史,河南巩县令;审言修文馆学士,尚书膳部员

  • 卷十三·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十三明 文肇祉 撰録事诗集七言律诗绿荇村庄简城中诸友数椽茅屋倚江开门径萧然长绿苔出郭清闲尘事少经旬时防故人来满池鸥鸟前浴夹岸桃花桞外栽寄语城中旧知道小诗随手报新裁同杜与言瞿德

  • 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五十一·赵尔巽

      郝维讷 任克溥 刘鸿儒 刘楗朱裴 张廷枢   郝维讷,字敏公,直隶霸州人。父杰,明崇祯进士。顺治初,授行人,迁户部给事中。迭疏请开经筵,祀阙里,废斥诸臣才堪录用者量予自新,朝贺大典内监不得入班行礼,俱下部议行。累迁户部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二·佚名

    卷三十二   康熙十六年八月丁未,命遣猓猓总兵官陆道清还云南。大将军安亲王岳乐等奏:猓猓总兵官陆道清请还云南从中举事,相机鼓动土司;可否发往,伏俟睿裁!上命遣陆道清回云南宣布宽大德意,晓谕土司;倘未便举事,亦听其还乡,使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二月戊子朔吏部以司农重任久缺左右侍郎具吕坤夏良心等名以请不报○命礼部右侍郎郭正域等祭三皇之神○己丑大学士沈一贯等以日讲吉期并撰讲章以进 上报可○吏部言总河曾如春<锍-釒>河工切要三事一示激

  • ◎大风冻死新嫁娘·李定夷

    东海县乡间,风俗极陋。婚嫁不用车轿,以新嫁娘坐围桶(农具)中,扎以竹竿,缠以红绿,四人抬之,即为花轿。热季则科头于烈日之中,冬季则畏慑于寒风之下,殊属野蛮。去岁有某村刘姓者,嫁女于嵇姓家。两家相距约十余里,又值岁寒风厉,行至中

  • 卷二十六·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六议拨种马应用疏【嘉靖三十七年】 李 遂臣照得倭夷连年入寇长江南北横被残破臣身在草野窃怀隐忧不意罪废之余谬蒙録用感遇酬知是臣尽节効命

  • 佛说四品法门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俱。尔时尊者阿难。独止静室。心生是念。世间有情。所有惊怖。乃至灾害障难疾病过咎。已生当生者。皆是愚人所

  • 雪霁便行·佚名

    宋朝德普禅师性情天赋豪纵,幼年随富乐山静禅师出家,十八岁受具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两川缁素无人敢于辩难,又因其为人急公好义,时人誉称他为义虎。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们说:&ldquo;诸方尊

  •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七卷·智愚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七卷偈颂释雪窦革辙二门迦叶聆筝起舞。渊明闻钟皱眉。息耕斗室危坐。半窓冻日熙熙大功不宰碧玉溪头黄叶村。不闻花鸟到篱门。憨眠似觉底时节。山月半规新吐痕善应无方雨脚蹒跚林叶稀。去来初不

  • 元氏长庆集·元稹

    六十卷。《补遗》六卷。唐元稹撰。元稹,字微之,又一字威明,河南(河南洛阳)人。自幼聪明好学,在逆境中发愤读书,九岁即能属文,贞元九年(793)仅十五岁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制举,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

  • 八洞天·徐述夔

    八卷。题“笔炼阁编述”,自序后署“五色石主人题于笔炼阁”。五色石主人即小说《五色石》作者笔炼阁主人,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认为当是清徐述夔别署。白话小说集,每卷演一个故事,共八个故事。目如次:第一卷《补南陔·收

  • 修行道地经·佚名

    梵名Yoga -ca^rya-bhu^mi-su^tra 。凡七卷。略称修行经。印度僧伽罗刹(梵Sam!gharaks!a )作,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书纂集众经所说有关瑜伽观行之大要。现行本共三十品,品目如下:集散、五阴本、五阴相、分

  •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佚名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简称大妙经,唐 达磨栖那译

  • 四阿鋡暮抄解·佚名

    婆素跋陀阿罗汉造,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二卷。说功德法依法恶法之三法者。与三法度论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