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序
夫至道弘旷。无思不洽。大悲平等。诱进靡穷。德被含生。理非偏漏。但迷涂易久。沦惑难息。若先谈出世。则疑性莫启。故设教立方。各随性欲。唐虞之前。图谍简少。姬周以后。经诰弘多。虽复制礼作训。并导之以俗法。而真假妙趣。尚冥然而未睹。故迹隐葱岭以西。教秘沧海之外。自汉室受命。方稍东渐爰及晋朝。斯风乃盛。梁有天下。弥具兴隆。历千祀其将半。涉七代而迄今。法兰导清源于前。童寿振芳尘于后。安睿骋壮思以发义端。生肇擅玄言以释幽致。虽并策分镳。同澜比泒。而深浅竞驰。照晦相杂。自兹以降。笃好逾广。莫不异轨同奔。传相祖习。而去取随情。开抑殊轸。慧恺志惭负橐。勤愧聚萤。谬得齿迹学徒禀承训义游寓讲肆。多历年所。名师胜友。备得咨询。但综涉疏浅。钻仰无术。寻波讨源。多所未悟。此盖虑穷于文字。思迷于弘旨。明发兴嗟。负心非一。每欲顺风问道。而未知厥路。有三藏法师。是优禅尼国婆罗门种。姓颇罗堕。名拘罗那他。此土翻译称曰亲依。识鉴渊旷。风表俊越。天才高杰。神辩闲纵。道气逸群。德音迈俗。少游诸国。历事众师。先习外典。洽通书奥。苞四韦于怀抱。吞六论于胸衿。学穷三藏。贯练五部。研究大乘。备尽深极。法师既博综坟籍。妙达幽微。每欲振玄宗于他域。启法门于未悟。以身许道。无惮远游。跨万里犹比邻。越四海如咫尺。以梁太清二年方居建邺。仍值梁季混淆。横流荐及。法师因此避地东西。遂使大法拥而不畅。未至九江。返游五领。凡所翻译。卷轴未多。后适闽越。敷说不少。法师每怀慷慨。所叹知音者希。故伯牙绝弦。卞和泣璧。良由妙旨之典难辩。盈尺之珍罕别。法师游方既久。欲旋返旧国。经涂所亘。遂达番禺。仪同三司广州刺史阳山郡公。欧阳頠。睿表岳灵。德洞河府。经文纬武。匡道佐时。康流民于百越。建正法于五岭。钦法师之高行。慕大士之胜规。奉请为菩萨戒师。恭承尽弟子之礼。恺昔尝受业。已少涤沈蔽。伏膺未久。便致暌违。今重奉值。倍怀蹈舞。复欲餐和禀德。访道陈疑。虽殷勤三请。而不蒙允遂。恍然失图。心魂靡托。衡州刺史阳山公世子欧阳纥。风业峻整。威武贞拔。该阅文史。深达治要。崇澜内湛。清辉外溢。钦贤味道。笃信爱奇。躬为请主。兼申礼事。法师乃欣然受请。许为翻译。制旨寺主慧智法师。戒行清白。道气宏壮。志业闲赡。触途必举。匡济不穷。轮奂靡息。征南长史袁敬。德履冲明。志托夷远。徽献清简。冰桂齐质。弼谐蕃政。民誉早闻。兼深重佛法。崇情至理。黑白二贤。为经始檀越。辰次昭阳。岁维协洽。月旅姑洗。神纪句芒。于广州制旨寺。便就翻译。法师既妙解声论。善识方言。词有以而必彰。义无微而不畅。席间函丈终朝靡息。恺谨笔受。随出随书。一章一句。备尽研窍。释义若竟。方乃著文。然翻译事殊难不可存于华绮。若一字参差。则理趣胡越。乃可令质而得义。不可使文而失旨。故今所翻。文质相半。与僧忍等同共禀学。夙夜匪懈。无弃寸阴。即以某年树檀之月。文义俱竟。本论三卷。释论十二卷。义疏八卷。合二十三卷。此论乃是大乘之宗旨。正法之秘奥妙义云兴。清词海溢。深固幽远。二乘由此迷坠。旷壮该含。十地之所宗学。如来灭后。将千一百余年。弥勒菩萨。投适时机。降灵俯接。忘已屈应。为阿僧伽法师。广释大乘中义。阿僧伽者。此言无著。法师得一会道。体二居宗。该玄鉴极。凝神物表。欲敷阐至理。故制造斯论。唯识微言。因兹得显。三性妙趣。由此而彰。冠冕[(雪-雨)/粉/大]伦。舟航有识。本论即无著法师之所造也。法师次弟婆薮槃豆。此曰天亲。道亚生知。德备藏性。风格峻峙。神气爽发。禀厥兄之雅训。习大乘之弘旨。无著法师所造诸论。词致渊玄。理趣难晓。将恐后学复成纰紊。故制释论。以解本文。笼小乘于形内。挫外道于笔端。自斯以后。迄于像季。方等圆教乃盛宣通。慧恺不揆虚薄。情虑庸浅。乃欲泛芥舟于巨壑。策骀足于修路。庶累毫成仞。聚爝为明。有识君子。幸宜寻阅。其道必然无失坠也。
猜你喜欢 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前启请法·佚名 卷第十(诸天卷上)·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五(目录)·智旭 诸菩萨学成品第四·佚名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六·明雪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二十卷·马鸣 卷第一百三·霁仑超永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二十卷·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佚名 虚舟禅师注八识规矩颂·虚舟普度 十住品第十五·欧阳竟无 辩正论卷第七·法琳 卷十六·赞宁 毗沙门仪轨·佚名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