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九   元 郝 经 撰

列传第三十六

魏臣

桓阶 陈矫【子本薛悌】 徐宣 卫臻【孙权】

卢毓【子钦】

谨案桓阶陈矫徐宣三传俱阙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曹操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操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原注先贤行状兹字子许不为激诡之行不徇流俗之名明虑渊深?畧宏远为车骑将军何苗所辟司徙杨彪再加旌命董卓作乱汉室倾荡太祖到陈留始与兹相见遂同盟计兴武事兹荅曰乱生久矣非兵无以整之且言兵之兴者自今始矣深见废兴首讃弘谋合兵三千人从太祖入荥阳力战终日失利身没郭林宗传兹弱冠与同郡圈文生俱称盛德林宗与二人共至市子许买物随价雠直文生訾呵减价乃取林宗曰子许少欲文生多情此二人非徒兄弟乃父子也後文生以秽货见损兹以烈节垂名】夏侯惇为陈留太守举臻计吏命妇出晏臻以为末世之俗非礼之正惇怒执臻既而释之後为黄门侍郎东郡朱越谋反引臻操令曰孤与卿先君同共举事加钦令问始闻越言固自不信及得荀令君书具亮忠诚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録臻父旧勲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曹丕立为散骑常侍及簒代封安国亭侯时羣臣并颂魏德多抑损前朝臻独明禅授之义称扬汉美丕数目臻曰天下之珍当与山阳共之迁尚书转侍中吏部尚书从丕如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亢衡此必畏怖伪辞尔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曹叡立进封康乡侯後转为右仆射典选举如前加侍中中护军蒋济遗臻书曰汉祖遇亡虏为上将周武拔渔父为太师布衣厮养可登王公何必守文试而後用臻答曰古人遗智慧而任度量须考绩而加黜陟今子同牧野於成康踰断蛇於文景好不经之举开拔奇之津将使天下驰骋而起矣汉丞相亮攻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絶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叡方隆意於殿舍臻切谏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案校事类皆如此惧羣司将遂越职以致陵迟矣汉丞相亮又出斜谷征南上朱然等军已过荆城臻曰然吴之骁将必下从权且为势以缀征南尔权果召然入居巢进攻合肥叡欲自击权臻曰权外示应亮内实观望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车驾可无亲征以省六军之费叡到寻阳而权竟退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以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狄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臻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初曹操久不立太子而方奇贵临菑侯丁仪等为之羽翼劝臻自结臻以大义拒之及丕立东海王霖有宠丕问臻平原侯何如臻称明德美而终不言曹爽辅政使夏侯玄宣指欲引臻入守尚书令及为弟求婚皆不许乞逊位诏曰昔干木偃息义压强秦留侯颐神不忘楚事【原注新序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遂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秦欲攻魏司马唐谏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汉书黥布反上自将而东羣臣居守皆送至灞上良疾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疾甚楚人剽疾愿上慎毋与楚争锋因说上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谓子房虽疾强卧傅太子】谠言嘉谋望不吝焉赐宅一区位特进秩如三司卒追赠太尉谥曰敬侯子烈嗣咸熙中为光禄勲【原注裴松之案旧事及傅咸集烈终於光禄勲】烈弟京楷皆二千石楷子权字伯舆晋大司马汝南王亮辅政以权为尚书郎傅咸与亮牋曰卫伯舆贵妃兄子诚有才章宜作台郎然未得东宫官属【谨案志重东宫官属四字】前患杨骏亲理塞路今伯舆复越某作郎一犬吠形羣犬吠声惧於羣犬遂至囬听权作左思吴都赋序及注序粗有文辞至於为注了无发明真尘秽纸墨不合传写也谨案目録此下有卢毓传今阙又此卷议赞俱阙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七·志第三十八·百官三·脱脱
  第三回 入芝园初仰丰仪 做工程严除弊窦·陈蝶仙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佚名
  尚史卷七十六·李锴
  ◎恶家庭之黑幕·李定夷
  ●自序·杨捷
  卷十一【五则】·岳珂
  提要·允秘
  绎史卷一百二十一·马骕
  卷七十八·班固
  卷十·杨大雅
  周祯传·张廷玉
  野史无文卷十四·郑达
  食货二○·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史深·唐圭璋

      深号蘖泉。   玉漏迟   绿树深庭院。侵帘暝草,沿砌幽藓。问讯馀芳,糁迳碎红千点。暗有芹香堕几,认杏栋、营巢新燕。晴思软。春光几许,费人裁剪。   梅阴地湿无尘,但密袖薰虬,静看诗卷。半掬羁心,似翠蕉难展。花事

  • 第七十三回 见小姐父母身安·陈端生

    第十九卷第七十三回见小姐父母身安诗曰:明良一德际唐虞,纶垂恩帝曰俞。降有书歌宴乐,婉求肇化问刑于。椿萱堂上欣偕老,兰桂阶前喜耦俱。自是德门多福庇,名高阀阅震皇畿。终朝握管意何为,藉以消闲玩意儿。每到忙时常搁笔,得

  • 附錄·胡应麟

    少室山房筆叢正集三十二卷續集十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明胡應麟撰應麟字元瑞蘭谿人萬厯丙子舉人以依附王世貞得名故明史文苑傳附載世貞傳中此其生平考据雜說也分正續二集爲書十六種曰經籍會通四卷皆論古來藏書存亡聚散之

  • 卷七·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七明 文彭 撰博士诗集上九日游石湖次白二贞夫韵重阳谁泛石湖船秋水平吞万里天翠管银笙空外沸牙樯锦防镜中牵西风着意吹乌帽红叶如花落舞筵痛饮狂歌非慢世江山佳节自年年宴徐太傅园亭分得才

  • 卷六·马臻

    钦定四库全书 霞外诗集卷六      元 马臻 撰嗣师总摄吴真人奉旨乘驿远诣龙虎二山等处崇建金籙大斋庚戌仲夏十有四日抵杭四圣延祥观庆成典礼复被纶音回鄱阳进二亲国公夫人之秩千载盛事道俗交欢敬赋七言唐律二

  • 卷二百四十六 列传三十三·赵尔巽

      谭泰何洛会锡图库博尔辉冷僧机   谭泰,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扬古利从弟也。初授牛录额真。天聪八年,擢巴牙喇章京,与固山额真图尔格分统左右翼兵,略锦州。还从太宗伐明,自上方堡毁边墙以入,败明兵,克保安州。擢巴牙喇

  • 唐鉴卷五·范祖禹

    太宗三贞观十四年帝大徴天下名儒为儒官数幸国子监使之讲论増学生满三千二百六十员自屯营飞骑亦给博士使授以经有能通经者听得贡举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升讲筵者至八千

  •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洪武二十九年九月丙辰朔修广西兴安县灵渠三十六陡其渠可溉田万顷亦可通小舟国初尝修浚之至是兵部尚书致仕唐铎以军务至其地图其状以闻且言修治深广可通官舟给军饷于是命监察御史严正直发旁县民丁修之浚渠五千余丈筑渼

  • 七十三、时报的编制·包天笑

      时报当时的编制,我于上文已述及,但新闻事业,在中国是继续进步的,不是墨守成法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化而转移的。中国的开发,比较欧美为迟,在东方,比较日本为迟,这是无可讳言的。所以中国的新闻界,在那时只可以算草创时代,精神

  • 董征传·魏收

    董征,字文发,顿丘卫国人。祖董英,任高平太守。父董虬,终官郡功曹。董征身长七尺二寸,好古,学尚雅素。年纪十七,从师清河监伯陽,受《论语》、《毛诗》、《春秋》、《周易》,师从河内高望崇受《周官》,后来又从师博陵刘献之广受众

  • 张琼传·李百药

    张琼,字连德,代地人氏。年轻时强壮健康,有武艺,魏朝时从荡寇将军升为朔州征虏府外兵参军。随葛荣作乱,荣败,尔朱荣拜他做了都督。因征讨元颢有功,除汲郡太守。建明初,为东道慰劳大使,封行唐县子,食邑三百户。转太尉长史,出为河内

  • 流求传·李延寿

    流求国在海岛中,正对建安郡东,水路五天便到。土地上有很多山洞。国王姓欢斯氏,名字叫渴棘兜,不知道他们国家有多少个世代相传。那个地方的人喊他叫可老羊,妻子叫多拔茶。居处称为波罗檀洞,壕洞栅栏有三层,周围有流水,种植树木

  • 钦宗纪·脱脱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名桓,徽宗皇帝的长子,母亲是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年(1100)四月十三日,生于坤宁殿。开始名..,封为韩国公,次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1102)二月初九,改名为火亘,十一月初六,又改名桓。大观二年(1108)

  • 卷第十七·佚名

    皇太妃尊立尊太妃制元丰八年三月庚子朕蒙休先帝。锡羡我家。钦闻凭几之音。付畀承祧之托。眷言邦媛。久侍宸闱。俾序进于宠名。敢忽忘于大卞。德妃朱氏。发祥庆系。协德后庭。祇顺两宫。不违于盥馈。帅循四德。居念于

  • 卷五十八·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五十八    宋 卫湜 撰是故夫礼必本於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隂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於天也郑氏曰圣人象此下之以为教令官犹法也此圣人所

  •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佚名

    1卷。作者及撰年未详。主要讲三元真一。上一,为一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田;下一,为黄庭之元土。阐发气功理论的同时,亦介绍了具体功法,有一定参考价值。

  • 楞严经·佚名

    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简称《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佛教密宗经典,十卷。真实撰者不详。唐代般刺密帝译。译成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关于本书

  • 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说根本咒一与治病咒六。普贤菩萨入三昧,一切佛摩顶赞之,乃放光说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