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太子慕魄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诸比丘。昔者有王名婆罗奈。王有一太子字名慕魄。生有无穷之明。端正妙洁无有双比。父母奇之供养瞻视。须其长大当为立字。然太子结舌不语十有三岁。恬惔质朴志若死灰意如枯木。目不视色耳不听音。状类喑哑聋盲之人。于是父母患而厌之。王语夫人。当奈之何。此子将为他国所笑。夫人语王。当召相师相之。知当语不。王即召婆罗门师使相太子。婆罗门言。此子非是世间人。为是荧惑耳。外为端正内怀不祥。危国灭宗将至不久不可畜养。宜当生埋诛而杀之。不除此子则绝国嗣。王语夫人。当如之何。今若不除此子恐后无复立太子。于是夫人随王所为。王即召国中大臣共议之。一臣言。当远徙深山无人之处。一臣言。当没深水中。一臣言。但当随师所语。掘作深坑而生埋之。王即随是一臣所语。即召外阵兵三千余人。使掘地作藏。给世资粮侍以五仆。太子衣服璎珞珠宝尽还太子。于是夫人心欲伤绝。我独无相生子薄命乃值此殃。事不得止。涕泪哽咽不能自胜。于是复送太子著正殿上五百夫人见太子端正姝好无有双比。皆言。太子何以不语而当生埋。五百婇女见太子端正姝好。皆为太子作礼而言。何以不语而当生埋。各为太子作其伎乐。太子默然不观不听。复送太子著外殿上。五百大臣见太子端正姝好无有双比。前白大王。太子非是不语之人。且复宿留语在不久。婆罗门言。不可审信。王语大臣。此是国事非卿所知。作藏已讫来迎太子。王语其仆。使太子载我四望象车。令国中人民就观太子当语。若语者便载来还。于是太子乘车寻路。国中耆旧大臣皆宛转车前而言。太子。要当一语。若不语者便以车辗我上过去。遮蠡虎贲扶避使过。遂侍太子遂到藏所。时有数千万人。皆随太子往到藏所。皆塞藏户。太子复不得前。遮蠡虎贲麾人便却。太子适前。飞鸟走兽复惊来前绕藏三匝。复塞藏户。太子复不得前。于是太子举右手住而言。我正不语而当生埋。我适欲语恐入地狱。我所以不语者。欲安身避害济神离苦。是以不语。而信诳诈之言。谓我聋盲为实喑哑。是时人民闻太子语有绝妙之音世所希闻。行者为止。坐者为之起。皆言。太子神圣乃尔。皆前叩头求恩悔过。原赦我罪。其仆闻之欢喜踊跃。驰白大王。太子已语。上彻苍天下彻黄泉。飞鸟走兽皆来伏听于太子前。王闻太子语欢欣踊跃。即与夫人驾四望象车。往迎太子。太子顾视父王下车避道。四拜而起而言。劳屈父王远来见迎。今日父子已生相弃捐。恩爱已乖骨肉以离。其义甚愆不可听观。王语太子。不可不可。汝为智者当原不及。共还入国举位与汝。我自避退。太子答言。我曾为国王用行有缺漏故。下入地狱六万余岁。蒸煮剥裂其痛难忍。当此之时。父母宁能知我地狱苦痛剧不。宁能分取我身上痛不。我厌畏地狱苦。是以结舌不语十有三岁。冀得免瑕除去垢秽。出于尘埃之外不与罪会。除忧去累念生若寄。不可选软去道日远。高翔远逝自济于世。世间无常恍惚如梦。室家欢娱须臾间耳。欢乐暂有忧苦延长。王知太子意坚志固。遂听学道。于是太子弃国捐王。入山求道思惟禅定。寿终即生兜术天上。毕天之寿下生世间。为迦维罗卫王作太子。自致得佛。佛告阿难。尔时太子慕魄者我身是也。是时父王者今阅头檀是也。是时母者今摩耶是也。是时侍我五仆者阿若拘邻等是也。是时婆罗门欲生埋我者今调达是也。我与调达世世有怨。佛说经讫。诸弟子诸天龙鬼神帝王人民皆大欢喜。为佛作礼。

  佛说太子慕魄经

猜你喜欢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选佛谱卷第六·智旭
  卷第一百六十三·佚名
  十地经论 第四卷·佚名
  卷四十一(玄奘译)·佚名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二·宗晓
  卷第二十四(转轮圣王诸国王部第一)·宝唱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三(本)·智周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四·三峰法藏
  卷三百八十三·佚名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一·圆照
  卷二·佚名
  卷第一·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五十八·吴景旭

      辛集中之上  宋诗  明允  石林诗话曰苏明允至和间来京师既为欧阳文忠公所知其名翕然韩忠献诸公皆待以上客尝遇重阳忠献置酒私第惟文忠与一二执政而明允乃以布衣参其间都人以为异礼席间赋诗明允有佳节屡从愁

  • 大食惟寅·隋树森

    大食惟寅,生平不详,元代后期人。古称阿拉伯为大食,或许系阿拉伯人,惟寅是他的名字。从其仅存的小令看,他具有深厚的汉文化素养。明代天一阁抄本《小山乐府》附其〔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小令

  • 班惟志·隋树森

    班惟志,字彦功,号恕斋,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或以为松江(今上海松江县)人,寓居杭州。邓文原为杭州路儒学正,班惟志师从邓文原。元贞间,邓文原应聘为皇室写《大藏经》,班惟志随行。泰定间,经荐,补浮梁(今江西鄱阳

  • 卷六百八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十八孙偓孙偓字龙光武邑人乾宁中宰相封乐安公诗三首寄杜先生诗蜀国信难遇楚乡心更愁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他日相逢处多应在十洲赠南岳僧全玭【末句缺一字】窠

  • 43.张志和:渔歌五首·施蜇存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篛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

  • 《悼亡诗》其三·潘岳

    原文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 卷十 本纪十·赵尔巽

      ◎高宗本纪一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讳弘历,世宗第四子,母孝圣宪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邸。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复学

  • 二百五十五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物登记·佚名

    雍正元年七月十三日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 洒金笺纸三百张 乳金宫绢四十张 洒金书绢陆招张 湖笔四百枝柳絮池塘二匣紫颖二匣  小紫颖二匣 书画笔二匣 锦扇一百柄上留下 [宫中.懋勤殿日记出入帐]

  • 龟兹传·欧阳修

    龟兹,又称丘兹,也称屈兹,在京师之西七千多里。从焉耆向西南走二百里,翻过一座小山,又渡过两条大河,再行七百里才到。幅员东西一千里,南北六百里。土壤适宜种麻、麦、粳稻、葡萄,出产黄金。人民善歌舞,有横写的文字,崇尚佛法。生

  •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司马迁

    荆王刘贾者,【正义】:年表云都吴也。诸刘,不知其何属【集解】:汉书贾,高帝从父兄。【索隐】:按:注引汉书,云贾,高祖从父兄,则班固或别有所见也。初起时。汉王元年,还定三秦,刘贾为将军,定塞地,【索隐】:贾将兵定塞地,塞即桃林之塞。

  • 卷三十六币制·冯煦

    银币皖省铸造银圆局,在东门城内火药库旧址。光绪二十三年,巡抚邓华熙奏:"皖省制钱缺少,筹议铸造银圆以便民用而维圜法。"原折援引户部议复陈其璋《奏请鼓铸银圆折》:"沿海、沿江各省可自行设局仿办。"奉朱批:"该衙门知道。

  • 卷十九·戴锡章

    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惠宗秉常子也,母曰昭简文穆皇后梁氏。惠宗薨,干顺甫三岁,大臣嵬名阿吴等不欲立,独梁乙逋利于持权,与梁氏立之。于天安礼定二年七月嗣位,改明年为天仪治平元年。是月,遣使如宋贺坤成节,复遣使如宋求侵地(《长

  • 计大雄·周诒春

    计大雄 字心然。年二十六岁。生于江苏南汇。本籍住址。江苏南汇西门内。已婚。初学于南汇县小学校。松江府中学校。及上海南洋公学。任鲁家汇高等小学校教员。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土木工程。民国

  • 卷四十二·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四十二    宋 卫湜 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郑氏曰仲夏者日月会於鹑首而斗建午之辰也孔氏曰案三统历五月节日在井十六度昏氐二度中去日一百一

  • 卷二十一·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二十一春官宗伯第三之五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注故书仪作义郑司农读为仪】正义郑氏康成曰五仪公侯伯子男之仪 贾氏公彦曰诸侯之五仪据五等之

  • 《礼 记》·佚名

    作者:王文锦自从东汉学者郑玄分别给《仪礼》、《周礼》、《礼记》做了注解之后,才有了&ldquo;三礼&rdquo;这一名称。《仪礼》记的是冠、婚、丧、祭、饮、射、燕、聘、觐的具体仪式;《周礼》是通过记述三百多种职官的职务

  • 贤愚经卷第七·佚名

      (三六)大劫宾宁品第三十一(丹本此品前在第四卷为十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王名波斯匿。于时南方有国。名为金地。其王字劫宾宁。王有太子。名摩诃劫宾宁。其父崩背。太子嗣位。体性

  •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佚名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极乐世界。与无量大菩萨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大吉祥天女菩萨摩诃萨等。皆从座起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各坐一面。尔时世尊为欲利益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