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济宗颂语(附)

  万峰法藏着

  学人上履阅

余自力参於折竹声中。得个前后际断。顿见青州衫意旨。便能棒棒见血。箭箭中的。复参睡中主。了得高峰枕落。雪嵓古栢。千古同心。因知道无终穷。力参不已。闭关日夕究其不可究处。所以深入济上堂奥。旁及四家。兼之旁出诸禅。得大慧所谓禅备众体之妙。其三玄三要。四宾主等。大法小法。都从达磨密授二祖之七佛偈。西天四七传心法要。授受至於六祖。而出南岳青原。两家大振。所以有百丈再参马祖因缘。尽以从上诸法。做出面目。百丈以三日耳聋。传之黄檗。黄檗以三顿棒。传之临济。济恐宗旨太密。传久失真。而变为一橛头粗恶浅小之禅。单可自了。不能为人。故与普化克符等。建立宗旨名相。千变万化。收归两堂一喝。分为宾主。以授三圣大觉。三圣大觉约示而广演。互相激扬。以授兴化。祖佛之法。至化而曲尽其妙。不可胜言矣。其时鹿门等。承虚接响。几丧宗旨。幸有守廓。为发明之。斯道赖以不泯。继之。兜率闻於清素。觉范得於归宗。深虑远传。各为阐发。临济一脉。七佛诸偈。具在典章。政所谓文献若足。吾能征矣。后世以高峰中峰之下。屡遭世乱。其间诸家传法弟子。给侍不久。宗旨渐疎。迄我明初。几希残烬。至於关岭。而及笑岩。其徒广通公者。自因不识正宗。妄以蠡测。乃序笑岩集。遂云。曹溪之下。厥旁岐纵横肆出。厥奇名异相。涯岸各封。以罗天下学者。因诬其师。为削去临济。不欲承嗣。将调截枝泝流。以复本原。另出名目曰。曹溪正脉。其说一唱。人人喜于省力易了。遂使比年已来。天下称善知识者。竞以抹杀宗旨为真悟。致令无赖之徒。无所关制。妄以鸡鸣狗盗为习。称王称霸。无从勘验。诚久假而不归矣。呜呼临济果为旁岐乎。宗旨果为奇名异相之纵横肆出乎。其法果为罗笼天下而设乎。入其法者。果若密室传授之伪异乎。曹溪之下。南岳青原五家宗旨。果皆旁出。而纷纭妄号正宗者乎。此何异於圭峰数南岳为泛徒者哉。后世岂无明眼者笑斥耶。宁不闻笑岩上堂举世尊升座公案。时有僧出作礼。劈脊便打云。多口作么。僧云。某甲一言也未。何为多口。岩复打云。再犯不容。翌日上堂云。昨举公案未圆。未能解得诸人惑。未能与世尊把臂共行。何谓。若是知音作者。才恁么。便不恁么。然后没交涉。直教两头撒开。中间放下。自然活卓卓底。随处作主。如水投水。似空合空。佛祖不能知。鬼神莫能测。又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岩云。一文钱。一个烧饼。云如何是夺境不夺人。云吃在肚里了。时下饱欣欣。云如何是人境两俱夺。云你无一文钱。只得甘受饿。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夺。云云门饼金牛饭。空腹而来饱腹归。此岂不是笑岩之济宗乎。终日闻笑岩语。见笑岩录。乃立妄论以诬笑岩。为见外临济。不亦过且谬乎。岂不闻爱礼存羊之论。毋令断绝之教乎。兹幸 金粟一枝。仍用黄檗三顿痛棒示人。而三玄宾主。固在也。不肖勉为承嗣。力唱此宗。为万世不易之定衡。奈何一唱而和寡。未能恢弘畅达。以救临济法灭之虞。敬原五宗。而复以马祖一脉的传公案。细细颂出。手授二三子之自悟自入者。互相激扬。务使此宗再起。毋令断绝。以报佛恩。若曰。达磨西来。本无一字。而复添此叨叨者耶。将应之曰。七佛偈并诸谶语。子将以为文字乎。乃俟其开口便掌。以绝夫后世野狐之种云。

举百丈再参马祖。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丈挂拂子於旧处。祖振威一喝。丈直得三日耳聋。未几住大雄山。以所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四方学者麇至。一日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於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又仰山云。此是显大机大用。且道。如何是大机之用 着语云 鞍前电闪。马后雷轰 又云。行了春风有夏雨。

颂云。

尽道英雄志可伸。长驱席卷见精神。胡芦谷断撩天火。一马为龙得几人。

如何是大机大用 着语云 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

颂云。

放去收来任自由。突然翻转尾和头。曾经三峡瞿塘险。跨灶馨儿也大愁。

既有大机之用。则如何是大用之机 着语云不因渔父引。争得见波涛。

颂云。

钵下袈裟窟里身。英雄当日逞将军。蒙山去后南宗振。避石犹传万古勋。

如何是大底道理 着语云 硕果不食。

颂云。

断水穷山不惮烦。桃花流尽见仙源。自从一落渔人眼。世上相传有浪言。

马祖而下。早有宾主句矣。其源盖出於再参公案中。且道如何是百丈再参之宾中主 着语云 周郎功就。汉有荆州。

颂云。

早施约法次关中。示玦烹翁霸正雄。子夜楚歌虞帐冷。千秋无面见江东。

如何是主中宾 着语云 夏至前头隔夜定。

颂云。

东阶先揖致殷勤。北面擎觞礼让频。去尽骄淫见真寔。从来入圣本於仁。

如何是主中主 着语云 雨过旱雷轰。

颂云。

何处声榔击破秋。掉翻轻艓掷鱼钩。夜蟾不识湖深冷。沉到龙窝极底头。

主中主从那里得来 着语云 饶人多主顾。

颂云。

颓然阃外付将军。开国成家岂别人。不是垂衣拱手贵。万邦何以致来宾。

举兴化在三圣为首座。常曰。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圣云。具个什么眼。便恁么道。化便喝。圣云。须是你始得 着语云 冷光微露。毒杀热谩。

颂云。

全提劫外过春风。才见花开雨湿丛。纵使青皇未零乱。已看满地是残红。

兴化到大觉。觉问。我闻你道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你凭个什么道理与么道。化便喝。觉便打。化又喝。觉又打。明日相逢。觉云。我昨日疑你遮两喝。化又喝。觉又打。化再喝。觉亦打 着语云 何劳再勘。

颂云。

一回雨过一回香。转见花深夏日长。燕子尚疑春富贵。喃喃犹自语高梁。

化云。某甲於三圣师兄处。学得个宾主句。总被师兄折倒了也。愿与某甲个安乐法门。觉曰。遮瞎汉。来遮里纳败阙。脱下衲衣。痛与一顿 着语云 若不脱下。争得见骨 化於言下。荐得临济先师於黄檗处吃捧底道理。且道。如何是三度痛棒底道理 着语云 彩云归尽月当空。

颂云。

洗尽胭脂素体香。多知嫂嘱细姑娘。翻思父母当年事。恩大难酬只自伤。

举守廓侍者到华严。值严上堂曰。大众。今日若是临济德山高亭大愚鸟窠船子儿孙。不用如何若何。便请单刀直入。华严与汝证据。廓出礼拜。起便喝。严亦喝。廓又喝。严亦喝。廓礼拜起曰。大众看遮老汉一场败阙。又喝一喝。拍手归众。且道。华严败阙。在甚么处 着语云 既无推让之德。那复见义不为。

颂云。

东和北拒策应高。前失吞吴后栋挠。八阵至今腾怨气。数堆顽石怒江涛。

守廓到鹿门。见楚和尚。与僧话次。门问楚曰。你终日披披搭搭作么。楚曰。和尚见某甲披披搭搭那。门便喝。楚亦喝。各休去。廓曰。你看遮两个瞎汉。随后便喝 着语云 向遮里入 门归方丈。请廓问云。老僧适来。与楚阇梨。宾主相见。甚处败阙。廓曰。转见病深。门曰。老僧自兴化来。便会也。廓曰。和尚到兴化时。某甲为侍者。记得与么时语。门云。请举看。廓遂举。兴化问和尚。甚处来。尚云。五台来。化云。还见文殊么。尚便喝。化云。我问你还见文殊么。又恶发作么。尚又喝。化不语 着语云 从三圣处学得来 和尚作礼。至明日教某甲唤和尚。和尚早去也。化上堂云。你看遮个僧担条断贯索。向南方去也。已后也道。见兴化来 着语云 人去歌援瑟 廓云。今日公案。恰似与么时底。门云。兴化当时。为甚无语 着语云 好个疑团 廓曰。见和尚不会宾主句。所以不语 着语云 拖却长裙作老婆 及欲唤和尚持论。和尚已去也。门特煎茶。告众曰。参学龙象。直须子细云云。且道如何是断贯索 着语云 只嫌自己麻绳短。莫怨他家井底深。

颂云。

逢师两喝硬如雷。谁料殷勤为汝悲。纵使再三千百喝。一条断索系头回。

如何是会宾主处 着语云 何不转身看。

颂云。

轻轻拨着万斤锤。脑后潜过梦里雷。三圣家风千古秘。几人真到玉山颓。

举临济儿孙。从五祖与佛鉴。鉴与妙喜。递代俱以沩山安。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树倒藤枯。句归何处。沩山呵呵大笑归方丈公案。为最后事。圆悟曰。相随来也。且道。如何是相随来也的道理 着语云 倒翻觔斗抱球儿。

颂云。

踏转双轮驾白牛。四衢风气肃三秋。笑归方丈还钱去。明月团团岭上头。

又为道吾。捺倒烂泥里。有判者云。也只是馆驿里。撮马粪汉。且道。如何是马粪 着语云 青蝇不附骥尾。

颂云。

夜追鞭影过桥东。踏着深春柳下风。欲理羁缰向人道。乱丝空把月明中。

举圆悟问大慧云。踞虎头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如何第一句。慧云。此是第二句。且道。如何是虎头虎尾。如何是踞收。如何是第一句下明宗旨着语云 藏六断蛇。

颂云。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举五祖演云。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只有尾巴过不得。如何是四蹄。如何是尾巴。如何是过不得 着语云 好肉爬疮痛不彻。

颂云。

十指为拳劈面槌。西风飒飒起春雷。霜前雪后分明事。谁道一阳冬至回。

济宗颂语(终)

(万峰学人严拱。法名上履。捐赀刻五宗原。暨济宗颂语全卷。伏愿了知宗旨。证入真乘。更愿得见得闻同参同荐者。 时大明崇祯龙飞元年岁次戊辰四月佛诞日识)

猜你喜欢
  卷第六·佚名
  大唐内典录卷第二·道宣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卷四(惟净译)·佚名
  卷第五十九(第十诵之四)·佚名
  卷第二·箬庵通问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二·法云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复王容子居士书·太虚
  答李守中问(二则)·太虚
  上三·元照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中·佚名
  圆通讷禅师·惠洪
  卷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折·石君宝

    (正旦引梅香上,云)想俺这虔婆好是不中,见元和有些钞物,都坑了他的,赶将出去。如今暮冬天道,纷纷扬扬下着这般大雪,元和,知他在那里忍冷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月馆风亭,则为这虔婆上梁不正,这些时消疏了燕燕莺莺。风月

  • 卷一百八十七·徐世昌

    汪端汪端,字允庄,钱塘人。同知陈裴之室。有《自然好学斋诗集》。孙节妇诗节母程,嫔于孙,阅六载,琴瑟敦。夫夭亡,妾无子,死从夫,生何恃。堕楼不死神扶持,投缳复被旁人知。舅姑来,向妇泣,两叔未娶亲发白,汝夫不幸归

  • 默庵诗集卷之五·曹义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六言绝句 ◆五言绝句 小竹 小扇梅花为吴友赋 题扇两人偶坐似清谈者 对雨看晚唐柳中庸江行诗戏和遣兴 梅花扇为双四兄赋 油扇父亲要诗 白扇白梅为思聡赋 戏题小扇诸侄各争先以讨走笔以荅之各回物状

  • 卷八百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十五贯休蜀王入大慈寺听讲【天复三年作】玉节金珂响似雷水晶宫殿步裵回只缘支遁谈经妙所以许询都讲来帝释镜中遥仰止【善法堂前有七宝镜照四天下】魔军殿上动崔巍千重香拥龙鳞立五种风

  •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范晔

    朱晖 孙穆 乐恢 何敞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家世衣冠。晖早孤,有气决。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

  • 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宋濂

        ◎百官七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

  • 卷五十六·志第三十二·礼十·张廷玉

        ◎礼十   巡狩 东宫监国 皇长孙监国 颁诏仪 迎接诏赦仪 进书仪 进表笺仪乡饮酒礼 蕃王朝贡礼 遣使之蕃国仪 蕃国遣使进表仪 品官相见礼庶人相见礼   巡狩之制   永乐六年北巡,礼部行直省,凡有重事

  • 卷第七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魏纪六〔起着雍敦牂(戊午),尽旃蒙赤奋若(乙丑),凡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五·佚名

    卷二十五   康熙十五年七月辛巳朔,命巡抚韩世琦督造战舰。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奏:贼船集长沙城下,我兵无战舰,难以破贼;请发江西得胜船十艘、安庆九江沙船五六十艘赴长沙。又长沙附近林木颇多,并乞敕巡抚韩世琦伐木造船。上

  • 钦定南巡盛典巻八十四·高晋

    名胜【江南淮安徐州扬州】龙泉荘在宿迁县为入江南首程距山东接壤之红花埠三十五里銮辂时巡向皆驻跸行幄乾隆己亥嵗督臣奏请添搆便殿数楹钦奉谕防勿事浮靡因于旧基西南二里度地营建恭备临幸自此防峿山色骆马湖光永焕彩

  • 成公(元年~十八年)·公羊高

    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三月作丘甲。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丘使也。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秋,王师败绩于贸戎。孰败之?盖晋败之,或曰贸戎败之。然则曷为不言晋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冬十

  • 卷第五·道宣

      辩惑篇第二俗之惑者大略有二。初惑佛为幻伪善诱人心。二惑因果沉冥保重身世。且佛名大觉照极机初。审性欲之多方。练病药之权道。故能俯现金姿。垂丈六之伟质。流光遍烛。通大千而阐化。致使受其道者获证尘砂。内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四·陈梦雷

    宋二仁宗天圣元年。勅内侍降香。入天竺灵山。为国祈福。南海驻辇国。进金叶天竺梵经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天圣元年勅内侍杨怀古。降香入天竺灵山。为国祈福。慈云式法师。复以天台教文入藏为请。怀古

  • 大乘北宗论一卷·佚名

      大乘心  我尚不起布施心  何况悭贪心  我尚不起持戒心  何况触犯心  我尚不起忍辱心  何况杀害心  我尚不起精进心  何况懈怠心  我尚不起禅定心  何况散乱心  我尚不起智慧心  何况愚痴

  • 卷第十八·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明法品第十八 此品来意者。前明当位所成之德。今明趣后胜进之行。又前明发心之胜德。今辨所

  • 重楼玉钥·郑宏纲

    喉科专著,二卷。清郑宏纲撰。刊行于清道光十八年。郑宏纲,字纪元,号梅涧。生于清雍正五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安徽歙县人。世医出身,其父郑于丰从福建人黄明生处得喉科秘本,用之于临床,多获良效。郑氏禀家学后从事临

  • 大乘庄严宝王经·佚名

    梵名Avalokites/vara -gun!a-ka^ran!d!a-vyu^ha ,西藏名Za-ma-tog-bkod-pa 。凡四卷。又称庄严宝王经。宋代天息灾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说观自在菩萨之威力化现及六字大明陀罗尼‘唵(om!)么(ma)抳(n!i)钵讷铭(pad

  • 七曜星辰别行法·一行

    一卷。唐·一行撰。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一册。为密教杂密仪轨中之星宿法。全书所载系从昴星到文星等三十星宿之图像及其祭法。所谓三十星宿,系于寻常所知的二十八宿之上,添加文星、辰星等二星宿而成。二十八宿(或三十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