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初分说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往诣优楼频螺耆年迦叶所。到彼处已。时彼迦叶见佛世尊自远而来。即白佛言。善来大沙门。诸有所须衣服饮食。我悉供给。是时世尊即谓迦叶言。我今于汝此舍之中。止息一夜。迦叶白言。此舍非我所止之处。是我事火之舍。有一大龙。见止其中。彼龙具大神通。有大威力。汝今若止其中。恐彼侵害。于是世尊第二第三。谓迦叶言。但令我今于此会中。止息一夜。时彼迦叶亦复再三。而白佛言。大龙居中。恐彼侵害。汝今宜应信受我语。

  尔时世尊即作是念。我今不应多与其言。起悲愍心。决定转故。作是念已。即入火舍。以僧伽梨衣四叠。安置净草之处。然后世尊加趺而坐。是时彼龙心生嗔恚。乃吐烟焰。充塞其舍。世尊即入火界三昧。亦出烟焰。周匝其舍。都成一聚大火炽焰。彼龙复出青黄赤白种种色相大恶火焰。世尊亦出青黄赤白种种色焰。

  尔时优楼频螺耆年迦叶。与自眷属。于其火舍。周匝旋转已。作如是言。此大沙门。最上色相。先不听我言。必为龙所害。是时世尊以神通力。于须臾间。彼龙威光。自然收摄。时彼迦叶知佛世尊亦得神通。尽其夜分。随其所应。佛现神通。时即往观察。乃见其龙。威光渐少。世尊光明。转复炽盛。

  尔时世尊于明旦时。摄伏彼龙。入其钵中。持示迦叶言。此是火舍中龙。我已摄伏。迦叶。此龙有大威力。若诸凡夫。即不能入其舍。时彼迦叶即生叹异。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

  复次优楼频螺耆年迦叶。欲于日初分时作事火法。即作是念。此大沙门。有大威力。具大神通。乃至大威力。龙亦能摄伏。我今但于日初分时。作事火法。彼大沙门。于日后分时。应作神通事。是时世尊知彼迦叶信佛神通。世尊即为摄神通力而彼迦叶。于日初分。得作大事已。即生叹异。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

  又复迦叶欲于日后分时作事火法。即作是念。此大沙门。有大威力。具大神通。乃至大威力。龙亦能摄伏。我今但于日后分时。作事火法。彼大沙门。于日初分时。应作神通事。是时世尊知彼迦叶信佛神通。世尊即为摄神通力而彼迦叶。于日后分时。得作大事已。即生叹异。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

  又复迦叶别作然火法种种施作。皆不能然。复以干木。投掷其中。及以干草干瞿摩夷苏油等物。所应用者。悉掷其内。复作不善相。出是咒言。

  伊梨萨哥多梨萨哥一切能烧此何不然。

  作是咒已。火亦不然。时彼迦叶即作是念。此大沙门。具大神通。有大威力。乃至大威力。龙亦能摄伏。我以何物。当为供养。是时世尊知彼迦叶信佛神通。世尊即为起神通力。其火乃然。时彼迦叶即生叹异。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

  又复迦叶既作法已。欲灭其火。种种施作。不能息灭。乃取净土。倾掷其中。复投以灰。乃洒以水。亦作不善相。出是咒言。

  伊梨萨哥多梨萨哥一切烧已此何不灭。

  作是咒已。火亦不灭。时彼迦叶。即作是念。此大沙门。具大神通。有大威力。乃至大威力。龙亦能摄伏。我以何物。当为供养。是时世尊。知彼迦叶信佛神通。世尊即为摄神通力。其火乃灭。时彼迦叶。即生叹异。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

  复次迦叶于昼日分。而暂睡眠。世尊即化五百耆年。众状如迦叶。俱诣其所。化众到已高出其声。互相戏笑。迦叶由戏笑声。乃从睡觉。作是思惟。我今何故耽著睡眠。同梵行者。来亦不知。时彼化众咸赞是言。善哉善哉。是时迦叶普遍观察。各各见其色相。乃作是念。岂非大沙门神力所化邪。彼大沙门。具大神通。有大威力。乃至大威力。龙亦能摄伏。我以何物。当为供养是时世尊知彼迦叶信佛神通。世尊即为摄神通力。彼诸化众忽然不见。时彼迦叶即生叹异。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

  尔时世尊离彼迦叶住处。往诣泥连河岸珂那聚落中阿惹播罗树下。世尊行时。体具威仪。容相可观。既到彼已。而暂止息。是时迦叶即作是念。我等今时。亦往泥连河岸。作洁净事水法。而大沙门亦复在彼。作是念已。即与眷属。诣泥连河岸。到已忽见其水逆流。复作是念。此水逆流。岂非大沙门神通所作邪。而此大沙门。具大神通。有大威力。乃至大威力。龙亦能摄伏。我以何物。当为供养。是时世尊知彼迦叶信佛神通。世尊乃为摄神通力。水即顺流。时彼迦叶即生叹异。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

  又复世尊渐次欲渡泥连河。往缚象聚落中。是时大云忽起。暴雨澍流。河声泛涨。如角贝响。世尊尔时于急流中。徐缓而进。水分两派。步步尘生。时彼迦叶乃作是念。此大沙门。方涉中流。河水迅急。将非漂没。作是念时。乃见世尊。于急流中。水分两派。步步尘生。渐至其岸。即生叹异。希有难得。此大沙门名。我于诸世间。曾所未闻。迦叶尔时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迦叶见佛如是等神通事已。转发最上清净信心。深生爱乐。乃发是言。佛大沙门。能作如是神通事业。我以何物。当为供养。

  尔时世尊既至彼岸于缚象聚落中。而乃止息。即于是夜。东方持国天王。来诣佛所。恭敬礼足。彼身光明。广大照耀。迦叶是夜睹斯光已。至明旦时。往诣佛所。到已白言。大沙门。夜中何故东方光来。广大照耀。世尊告言。夜中所现东方光者。是彼持国天王。来礼我足。彼身光明。照耀如是。迦叶尔时即作是念。彼之名字。我等虽闻。而不能见。况复能来礼沙门足。我观是事。希有难得。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第二夜中。南方增长天王。来诣佛所。恭敬礼足。彼身光明。广大照耀。迦叶是夜睹斯光已。至明旦时。往诣佛所。到已白言。大沙门。夜中何故南方光来。广大照耀。世尊告言。夜中所现南方光者。是彼增长天王。来礼我足。彼身光明。照耀如是。迦叶尔时即作是念。彼之名字。我等虽闻。而不能见。况复能来礼沙门足。我观是事。希有难得。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第三夜中。西方广目天王。来诣佛所。恭敬礼足。彼身光明。广大照耀。迦叶是夜睹斯光已。至明旦时。往诣佛所。到已白言。大沙门。夜中何故西方光来。广大照耀。世尊告言。夜中所现西方光者。是彼广目天王。来礼我足。彼身光明。照耀如是。迦叶尔时即作是念。彼之名字。我等虽闻。而不能见。况复能来礼沙门足。我观是事。希有难得。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第四夜中。北方多闻天王。来诣佛所。恭敬礼足。彼身光明。广大照耀。迦叶是夜睹斯光已。至明旦时。往诣佛所。到已白言。大沙门。夜中何故北方光来。广大照耀。世尊告言。夜中所现北方光者。是彼多闻天王。来礼我足。彼身光明。照耀如是。迦叶尔时即作是念。彼之名字。我等虽闻。而不能见。况复能来礼沙门足。我观是事。希有难得。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第五夜中。上方帝释天王。来诣佛所。恭敬礼足。彼身光明。广大照耀。迦叶是夜睹斯光已。至明旦时。往诣佛所。到已白言。大沙门。夜中何故上方光来。广大照耀。世尊告言。夜中所现上方光者。是彼帝释天主。来礼我足。彼身光明。照耀如是。迦叶尔时即作是念。彼之名字。我等虽闻。而不能见。况复能来礼沙门足。我观是事。希有难得。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第六夜中。四方四大天王。上方帝释天主。俱诣佛所。恭敬礼足。四王身光。四方互照。帝释身光。上方照耀。然彼诸光。悉于世尊三摩地光中之所收摄。迦叶是夜睹斯光已。至明旦时。往诣佛所。到已白言。大沙门。夜中何故四方光来。及彼上方光来照耀。世尊告言。夜中所现四方光者。是彼四方天王。上方光者。是帝释天主。俱来礼足。彼诸身光。照耀如是。迦叶尔时即作是念。五方俱来。礼沙门足。我观是事。希有难得。乃发净信。我出家心。岂可止耶。

  复次世尊谓迦叶言。汝今为我。于庵摩勒林中。取彼果来。迦叶以佛威神力故。如言即取持以奉佛。世尊又言。汝于呵梨勒林中。取彼药来。迦叶如言取以奉佛。世尊又言。汝于赡部树。先取其果。次复可取随应知者种种果来。迦叶如言取以奉佛。世尊又言。汝于北俱卢洲。取彼饭来。迦叶如言取以奉佛。世尊又言。汝于三十三天中。取彼曼陀罗华来。迦叶如言取以奉佛。尔时迦叶知佛世尊有如是等种种神通。转复发起最上净信。世尊知彼心已。于迦叶前。复以神力。以虚空中。别见身相。起三威仪。谓住威仪。行步威仪。加趺坐威仪。如是所现诸威仪相。皆悉迅疾。如履急流。是相亦然。又于空中。化现众宝。所成楼阁。又复普现。黄金色相。世尊现如是等诸神通已。还摄神力。本相如故。

  尔时迦叶。常于年中。而择一日。于自住处。作祀天会。所有摩伽陀国。王舍大城。频婆娑罗王。及其国中。一切人民。咸来赴会。而彼迦叶。知设会时至。还本住处。乃作是念。我常所设祀天施会。今正是时。王及人民。咸悉来集。彼大沙门。面相平满。远离颦蹙。无复恚怒。出善语言。见者欢喜。此最上善人。若来我舍。我祀天会。何能施作。尔时世尊。知彼心念已。即现神力。往北俱卢洲。如常乞食。还诣雪山边。安坐而食。食已于彼作草庵舍。止息一夜。时彼迦叶。祀天既毕。设会亦周。饮食所须。而尚丰溢。迦叶见已。即作是念。彼大沙门。今时若来。我当授食。世尊知其念已。从虚空中来现其前。迦叶见已。作如是言。善来大沙门。我昨设会。汝何不来。世尊答言。知汝起念。故我不来。世尊即为如念而说。迦叶复言。汝于今日。何故乃来。世尊答言。亦知汝念。欲授我食。故我斯来。是时迦叶即作是念。希有难得。此大沙门。知我心意。此必同我。亦得阿罗汉。世尊知其所念。即时谓言。迦叶。汝非阿罗汉。不知阿罗汉法。迦叶闻已。复作是念。希有希有。此大沙门。若心若意。若寻若伺。皆悉能知。作是念已。头面著地。前礼佛足白言。世尊。我今归佛。出家受具足戒。惟愿善逝。哀愍摄受。佛言。迦叶。汝今不应投佛出家。所以者何。摩伽陀国王及人民。皆悉宗敬。供养于汝。汝于亲属知识众中。是最善人。宜应今时审自思忖。迦叶白佛言。莫作是说。莫作是说。我于世尊所。生极喜心。发胜爱乐。岂复审思。我今决定归佛出家。何以故。世尊。我出家已。于沙门婆罗门外道众中。摧伏一切讥毁过失者。执持胜幢。于王舍大城中。次第经行。表示我优楼频螺耆年迦叶。能于世尊清净法中。而得解脱。是故我今决定归佛出家。惟愿世尊。哀愍摄受。佛言。迦叶。汝能决定归佛出家者。斯为甚善。然汝今时。亦应与自眷属而共评议。尔时迦叶如佛教敕。即与眷属。而相议言。汝等当知。佛大沙门。具大神通。有大威力。一切见者。咸生欢喜。我于佛所。深发最上清净信心。我今决定归佛出家。诸眷属言。我师圣者尚能如是。发轻利心。我等诸人。岂不出家。是故今时。亦各乐欲。归佛出家。

    佛说初分说经卷上

猜你喜欢
  圣箭堂述古·道霈
  卷第十九·道世
  嘉兴退庵断愚智禅师语录卷下·佚名
  卷六·佚名
  菩提資糧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太虚
  大雲初分无尽健度第十七·佚名
  性 释·太虚
  卷第二十八(第四诵之八)·佚名
  卷第二·朝宗通忍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四·法藏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唐慧琳
  感愚昧之害他自害·太虚
  卷第一百二十·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龚鼎孳诗集四·龚鼎孳

    画堂春 代友人赠所欢玉芙蓉剪柳丝眉。花因解语头低。阑干约略小腰围。不为春归。睡重恼开鸾镜,灯昏揉碎乌丝。浅嗔深妒任娇痴。毕竟怜伊。齐天乐 初夏湖楼看雨用史邦卿湖上烟桡一点如鸥小,冲散碧波来去。蝶老韩凭,花辞谢

  • 卷一百一十六·志第六十九·礼十九等·脱脱

        ◎礼十九   ○大朝会仪 常朝仪   《周官》:司仪掌九仪宾客摈相,诏王南乡以朝诸侯。"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大客之仪,以亲诸侯"。盖君臣之际体统虽严,然而接以仁义,摄以威仪,实有宾主之道焉。是以《小雅·鹿

  • ●卷八·徐梦莘

      政宣上帙八。   起宣和四年六月三日庚寅,尽十二日已亥。   宋昭上书论北界利害乞守盟誓女真决先败盟(删女真至此六字)。   奏曰:臣闻犬戎之性不可以信义结去来无定叛服不常虽成周盛世犹有玁狁之难自古御戎未见

  • 卷二百四十六·杨士奇

    永乐二十年春二月戊子朔○庚寅除浙江乌程县户绝田粮二万九千五百四十七石有奇○夜有星如盏大赤色光烛地起自天市西垣外西南行至骑官○癸巳 命故惠安伯金玉子瑛袭王旧职金吾左卫指挥使○乙未封秦隐王尚炳第三子志

  •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六 往安肃军·佚名

    初三日早,有中使坐元帅府堂上,引帝及太上太后至庭中,传宣曰:「昏德公赵佶父子,可往安肃军听候指挥,来日便行,令元帅府发遣。」 初四日早,府吏呼帝曰:「奉旨令汝往安肃军居住,今日便行。」帝曰:「我母病未已,略候晚行何如?」吏怒曰:

  • 卷一百三十二·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二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辽夏四上仁宗乞选用酋豪各守边郡 刘 平臣闻五代之末中国多事四方用兵唯制西戎似得长策于时中国未尝遣一骑一兵远屯塞

  • 卷五十六经费·冯煦

    学务常年经费除学务公所及官立学堂外,其未经禀报者实居多数,即初办时禀明有案而逐岁加筹或随时改拨,情形互异,今昔相悬。且田、房产业等所得息金,岁入本无的数,兹照部颁统计表之成式分岁入、岁出、资产三层,而以三十四年调查

  • 相刺第二十·桓宽

    大夫曰:“古者,经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畴,女子治其麻?,无旷地,无游人。故非商工不得食于利末,非良农不得食于收获,非执政不得食于官爵。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日弥久,而无益于治,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伪良民,以夺农

  • 法言義疏一·汪荣宝

      學行卷第一〔注〕夫學者,所以仁其性命之本,本立而道生,是故冠乎眾篇之首也。〔疏〕音義本標題如此。論語學而,皇侃義疏云:「降聖以下,皆須學成。故學記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明人必須學乃成。此書既遍該眾

  • 虚舟和尚语录序·虚舟普度

    沩山谓仰山云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行履夫小释迦惧遇风而止之识不难转身以续临济正宗其操心立行为何如耶而沩山若犹有未足者则行履亦岂易言哉。虚舟法兄和尚华门胄子弃富贵而趣寂寞遍参尊宿辞雪窦而嗣径山参幸与 师为同门

  • 发菩提心论开题(注)·太虚

       一 释菩提    甲 菩提之名义    乙 菩提之类别    丙 菩提之自体    丁 菩提之相应    戊 菩提之能生    己 菩提之所断    庚 菩提之所缘    辛 菩提之所依    

  • 十地经论 第一卷·佚名

    十地经论 第一卷十地经论序侍中崔光制十地经者。盖是神觉之玄苑。灵慧之妙宅。亿善之基舆。万度之纲统。理包群藏之秘。义冠众典之奥。积渐心行。穷忍学之源。崇广住德。极道慧之府。所以厚集肇虑。朗成圆种。

  •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七·雍正

    魔忍叙伊师三峰藏事迹曰。临济第三十一世苏州邓尉山於密法藏禅师。天童悟嗣。梁溪苏氏子。年十五。披剃於五牧之德庆庵。未几。鄙所习。因放游山水闲。尝语同辈曰。吾四十当悟道。六十岁死矣。闻者异之。二十九见高峰

  • 卷第一·本谧

    二隐谧禅师语录卷第一江南扬州高沙天王禅寺 湖广荆州江陵水月禅院 嗣法门人 超巨 超秀 等编住越州剡溪狮峰法祥禅寺语录入方丈,&ldquo;此室甚深,不可测量。犹如大海,一切鱼龙虾蟹,跛鳖盲龟,无不向此翻身活命。且道山

  • 河源志·潘昂霄

    地理文献。一卷。记载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首次派遣人员考察黄河源头情况。元代潘昂霄根据都实考察河源的叙述与记录而撰成。潘昂霄,字景梁,号苍崖。济南人。雄文博学,为时推重。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卒谥文僖。著作有《苍

  • 道山清话·佚名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时人撰,姓名不详,原本《说郛》题作道山先生撰。陶珽增补本《说郛》署为王暐作,为妄题,不足据。书末有建炎四年(1130)作者之孙跋, 自称朝奉大夫暐,缺姓。跋语称“先大父国史在馆阁最久,多识前辈,尝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