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

钦定四库全书

国朝宫史卷三十二

书籍十一

类纂

御制资政要览一部

世祖章皇帝采集经史子集中关於政事者为三十章曰君道曰臣道曰父道曰子道曰夫道曰妇道曰兄弟曰体仁曰弘义曰敦礼曰察微曰昭信曰知人曰厚生曰教化曰俭德曰迁善曰务学曰重农曰睦亲曰积善曰爱民曰慈幼曰养生曰惩忿曰窒慾曰履谦曰谨言曰慎行曰爱物凡三卷顺治十二年校刊

世祖章皇帝御制序 朕惟帝王为政贤哲修身莫不本於德而成於学如大匠以规矩而取方圆乐师以六律而正五音凡古人嘉言善行载于典籍者皆修已治人之方可施於今者也朕孜孜图治学於古训览四书五经通监等编得其梗概推之十三经二十一史及诸子之不悖於圣经者莫不根极理道成一家言但卷袠浩繁若以之教人恐未能一时尽解其义亦未能一时尽得其书因思夫记事宜提其要纂言当鈎其元乃采集诸书中之关於政事者为三十篇又虑其涣而无统於是每篇贯以大义联以文词於忠臣孝子贤人廉吏略举事迹其奸贪不肖悖乱者亦载其内使法戒烱然加之训诂详其证据譬之萃衆白以为裘范六金而成鼎旨约而易明文简而易閲名曰资政要览观是书者熟思而体之可以为笃行之善人推类而广之可以为博雅之君子毋徒求之语言文字之间则朕谆谆教喻之心庶乎其不虚矣

御制劝善要言一册

世祖章皇帝采择诸书中要语辑为一编以示劝掖顺

治十三年校刊

世祖章皇帝御制序 朕惟

天道至善即以其善赋之下民故人之生无有不善其或有不善者皆因内蔽於私欲外染於汚习至不能守其初心遂悖乎天矣因人之存心行事不同是以

上天鉴察降以灾祥其降祥者固以显佑善人其不得已而降灾者亦以明戒下民使之改过而迁於善也从来报应昭昭不爽讵不可畏哉古人原

天垂训以教天下正论嘉言不一而足但文之深者或不易通言之简者又不能尽朕恭承

天命抚育万方深念上之教世劝勉为先人之立身为善最乐故取诸书之要者辑为一编名曰劝善要言语不欲文期於明理词不厌详期於晓衆欲使贤愚同喻小大共知读此书者当深思其义体之於身省之於心善者则亦当加勉而进於淳良以求吉庆其或无知而误汚於不善者尤当速改而归於无过以免灾戾庶几不负

上天好生之心而朕殷殷教化之意亦不虚矣凡我人民其敬勉之哉

孝经衍义一部

世祖章皇帝命纂修孝经衍义未及告成

圣祖仁皇帝诏儒臣续辑

亲定成书首列经旨总要二卷所衍之义曰至德曰要道曰教之所由生曰天子之孝曰诸侯之孝曰卿大夫之孝曰士之孝庶人之孝曰大顺之徵至德之目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要道之目曰父子曰君臣曰兄弟曰夫妇曰朋友师弟子附焉教所由生之目曰礼曰乐曰政曰刑天子之孝一曰爱亲爱亲之义曰早谕教曰均慈爱曰敦友恭曰亲大族曰体臣工曰重守令曰爱百姓曰课农桑籍田附焉曰薄税敛曰傋凶荒曰省刑罚曰恤征戍二曰敬亲敬亲之义曰事天地曰法祖宗曰隆郊配曰严宗庙曰重学校养老附焉曰崇圣学曰教宫闱曰论官材曰优大臣曰设谏官曰正纲纪曰别贤否曰制国用曰备风俗诸侯之孝曰爱亲曰敬亲曰不骄曰不溢卿大夫之孝曰爱亲曰敬亲曰法言曰德行士之孝曰爱亲曰敬亲曰事君忠曰事长顺庶人之孝曰爱亲曰敬亲曰用天道曰分地利曰谨身节用因经有顺天下之文故以大顺之徵终焉凡百卷康熙二十九年校刊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朕缅维自昔圣人以孝治天下之义而知其推之有本操之有要也夫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极书言奉先思孝诗言孝思维则明乎为天之经地之义人性所同然振古而不易故以之为已则顺而祥以之教人则乐而易从以之化民成俗则德施溥而不匮帝王奉此以宰世御物躬行为天下先其事始於寝门视膳之节而推之於配帝飨亲觐光扬烈諴万民而光四海皆斯义也孔子教孝之言散见于册籍而统会于孝经曾子以纯孝亲承斯训其辞约其指远条贯终始综括羣论言孝之义於斯为备自顔芝藏本出於汉初考注笺释代有其人如孔安国郑康成皇侃邢昺辈无虑百余家大约皆训诂章句辨论古今文同异而求其推扩义藴逹之於万事万物而皆莫出其范围者则尚未之备也

世祖章皇帝弘敷孝治懋昭人纪特命纂修孝经衍义未及成书朕缵承

先志诏儒臣蒐讨编辑仿宋儒真德秀大学衍义体例徵引经史诸书以旁通其说窃以仲尼称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又曰教之所由生而後详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五孝此则一经之大旨亦犹大学之言明德新民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也是故衍至德之义则仁义礼智信之说备矣衍要道之义则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伦备矣衍教所由生之义则礼乐刑政之属傋矣衍五孝而皆以爱敬为本明贵贱之所同也由天子之敬亲推之则郊社宗庙典礼之义备矣由天子之爱亲推之则仁民育物抚绥爱养之义傋矣无非敬也无非爱也卽无非孝也递而至於诸侯之不骄不溢卿大夫之法服法言法行士庶人之忠顺事上谨身节用何一非爱敬之义推而极之通乎神明贯乎天地夫寜有涯际乎书成凡一百卷镂板颁行竝制叙言冠於简端庶几嘉与海内共遵斯路家修子弟之职人奉亲长之训协气旁流休风四达以成一代敦厚鸿龎之治斯则朕继述

先烈尊经崇本之志也夫

御制内则衍义一部

世祖章皇帝仰承

慈训取礼记内则一编阐义指事所衍之目曰孝曰敬曰教曰礼曰让曰慈曰勤曰学凡十六卷顺治十三年校刊

世祖章皇帝御制序 臣闻致治之道有大经大法以仪型乎邦国必有至精至粹以模楷乎宫闱故关雎为王化之端乾坤居大易之首圣人垂训未有不以门内为兢兢者也三代以前上有圣后贤妃肇修内治化行而俗美後世宫壼之间修身立训者既不数见而姆教亦寡自非天佑至德孰能集贞淑之大成振古今之懿化哉恭惟

圣母皇太后佐我

皇考崇文图治

徽音雍穆

慈诲周详有典有则兴仁兴让允为万世壼教之主矣乃犹

懋勤道化嗜古好学臣受

恩深厚莫可报称惟有蒐辑古来嘉言美行统成一编上备

披閲冀展微忱於万一焉臣视政之暇尝读礼记内则首述后王命冢宰降德教於兆民考其所载皆父慈子孝夫义妇听之道夫圣人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又言家正而天下定齐之正之其惟内则乎正位乎外者不明乎是书何以总乾纲正位乎内者不明乎是书何以修坤教既又详绎其义於妇道女事尤无所不备诚帷墙之要典贤淑之永模也乃世传后妃纪列女传家范内训诸书虽着作不少然未见原本内则而发明之岂所以尊经立教与夫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家则乎身身则乎心将起化于闺房未有不合乎正心修身之道而能作则者今观是书微而至於声气容色显而至於言动仪文精而至於乐心养志粗而至於中馈女工所以端其心而检其身者施诸一家无不宜放乎四海无不凖臣故谓隆母仪敦妇顺断不外乎是书?其指归盖有八要焉孝者顺亲之要也其类有二事舅姑事父母是也敬者内助之要也其类有五事夫劝学佐忠赞廉重贤是也教者昌後之要也其类有三教子勉学训忠是也礼者持已之要也其类有九敬祭祀肃家政定变守贞殉节端好尚崇俭约谨言慎仪是也让者睦戚之要也其类有四崇谦退和妯娌睦宗族待外戚是也慈者推恩之要也其类有五逮下慈幼敦仁爱民宥过是也勤者修业之要也其类有二女工饮食是也学者取法之要也其类有二好学着书是也每举一类必证以圣贤经传之言实以古今淑顺之行所采事蹟贵贱不同而其道则同所引文辞深浅不一而其理则一阐明大指诠释微文名曰内则衍义恭进

慈览以附乎养志之义自禁壼逹乎闾巷咸於斯取则焉必皆感发其性情渐摩乎义理广教化而美风俗宫闱之至精至粹者与邦国之大经大法竝垂不朽

圣母皇太后休声盛德炳於日星是则臣惓惓之大愿尔臣谨序

御纂朱子全书一部

圣祖仁皇帝指授儒臣博采羣书凡一句一字出於朱子者彚集成编其目曰小学曰大学曰论语曰孟子曰中庸曰易曰书曰诗曰春秋曰礼曰乐曰性理曰理气曰鬼神曰道统曰诸子曰历代曰治道曰论文论诗字学科举之学曰赋词琴操诗诗余赞箴铭凡六十六卷康熙五十三年校刊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唐虞夏商周圣贤迭作未尝不以文字为重文字之重莫过五经四书每览古今凡传于世者代不乏人秦汉以下文章议论无非因时制宜讽谏陈事绳愆纠缪补偏救敝之计耳若夫文辞之雄摛藻之丽古人已有定论予何敢言但不偏於刑名则偏於好尚不偏於杨墨则偏於释道不偏於词章则偏於怪诞皆不近於王道之纯予少时颇好读书只以广博华赡为事刚勇武备为用自康熙三十五年天山告警朕亲擐甲胄统数万子弟深入不毛沙碛乏水瀚海指挥如意破敌无存未十旬而凯旋可谓胜矣後有所悟而自问兵可穷乎武可黩乎秦皇汉武英君也因必欲胜而无令闻或至不保者岂非好大喜功与乱同道之故耶所以宵旰孜孜思远者何以柔近者何以怀非先王之法不可用非先王之道不可为反之身心求之经史手不释卷数十年来方得宋儒之实据虽汉之董子唐之韩子亦得天人之理未及孔孟之渊源至邵子而玩索河洛之理性命之微衍先天後天之数定先甲後甲之考虽书不尽传理亦显然矣周子阐无极而太极复着通书其所授受有自来矣如星辰系乎天而各有其位不能掩也光风霁月之量又不知其何似二程之充养有道经天纬地之德聚百顺以事君亲前儒已诵之矣至于朱夫子集大成而继千百年絶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释大学则有次第由致知而平天下自明德而止於至善无不开发後人而教来者也五章补之於断简残篇之中而一旦豁然贯通之为要虽圣人复起必不能逾此问中庸名篇之义则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未发已发之中本之於时中之中皆先贤所不能及也若语孟则逐篇讨论皆内圣外王之心传於世道人心之所关匪细如五经则因经取义理正言顺和平寛宏非後世浅见而轻议者同日而语也至於忠君爱国之诚动静语默之敬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於袵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於天下非此不能外内为一家读书五十载只认得朱子一生居心行事故不揣粗鄙无文而集各书中凡属朱子之一句一字命大学士熊赐履李光地素日留心於理学者彚而成书名之朱子全书以备乙夜勤学虽未能几於寡过亦自勉君亲之责者朕又思朱子之道五百年未有辩论是非凡有血气皆受其益朕一生所学者为治天下非书生坐观立论之易朕集朱子之书恐後世谓借朱子之书自为名者所以朕敬述而不作未敢自有议论往往见元明至于我朝着作讲解万不及朱子而各出己见每有驳杂反为有玷宋儒之本意况天下至大兆民至衆舆图甚远开地大广外国诸藩风俗不同好尚各异防此失彼之患不可不思若以智谋要结人心如挟泰山而超北海也以中正仁义老成寛信似乎近之凡读是书者谅吾志不在虚辞而在至理不在责人而在责已求之天道而尽人事存吾之顺殁吾之寜未知何如也

钦定执中成宪一部

世宗宪皇帝命臣工采録羣籍精义粹语深切治道者

为执中成宪次第进呈

亲定成书冠以

御制论十五首乾隆元年校刊

皇上御制序 惟我

皇考法天行健一日万几宵旰不遑犹以其间

简命儒臣采录经史子集所载自古帝王元德显功訏谟大训以及名臣奏章先儒语类深切治道者次第进呈

皇考亲为删定命曰执中成宪始於雍正六年仲春成

於十三年仲夏未及刊布而我

皇考遽遐弃臣民予小子??在疚未之前见也嗣统既月勉从诸臣请躬涖庶政始发而读之既卒业然後知

圣心圣学实与尧舜孔子同揆而汲汲於是编则专以啓迪我後人示之标准也间尝殚思大学一书窃见仲尼祖述尧舜之实义焉其所谓明德者即虞书所谓道心也所谓明明德者惧其为人心所蔽也所谓格物致知者严辨人心道心之界以尽万事万物之理即书所谓惟精也所谓正心诚意者力袪人心之杂以致道心之纯即书所谓惟一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止於至善者卽书所谓允执厥中也然极乎执中之量则惟尧舜为无歉而中之散见於万事万物者则不惟三代圣王卽秦汉以後仁厚英哲之君下及中主亦必有一事二事之合焉不独臯夔益契伊傅周召孔曾思孟卽近代羣儒文士亦必有一话一言之合焉故中庸曰舜好问而好察迩言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盖中之理无事无物而不具亦无人而不知是卽明德之根於性而不息者而惟舜能察之惟舜能执之惟舜能用之故善与人同合德於天地我

皇考编定是书自二帝三王之事古圣贤之言下逮羣儒文士之可节取者兼收而不遗用是道也

皇考之治天下无一事不审其则无一物能匿其情卽书所谓惟精大学所谓物格而知至无一时之不敬无一念之不诚卽书所谓惟一大学所谓心正而意诚故凡施於政教者或予或夺或寛或严或抑扬迟速之稍有不同而无不立乎大中可为民极卽书所谓执中大学所谓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而明德新民皆止於至善也而所以立纲陈纪更化善治其大者皆断自

圣心而细者亦博采於衆议有其人不能皆入於善而一言之中必不废焉卽中庸所谓好问好察执两用中也然我

皇考聪明睿智夙具於

圣性而养成於

圣学者已数十年故

皇考之惟精乃不思而得

皇考之惟一乃不勉而中

皇考之执中而化成天下乃从容中道无为而成岂复

有资於是书所以

亲为删定者正恐在後之侗懵然无见於执中立极之道爰示之以成宪也岂惟予小子奉以终身惟日兢兢无敢踰越哉世世子孙苟能服膺勿失而溯其渊源则於尧舜孔子之道一以贯之矣岂惟君人者舍是无以建其有极以消天下之偏陂反侧哉凡百有位果能是训是行则上之可辅理成化以着勲猷而下亦可以谨身而寡过於以谟明弼谐共臻喜起明良之盛无难矣

国朝宫史卷三十二

猜你喜欢
  帝纪第一 序纪·魏收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赵尔巽
  卷一二八 宋紀十·司马光
  卷八十·谷应泰
  第十二回 坠名楼名姝殉难 夺御玺御驾被迁·蔡东藩
  第一百四十三回 战博罗许崇智受困 截追骑范小泉建功·蔡东藩
  卷十六·沈德符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八十六·佚名
  卷五十六·鄂尔泰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八·阿桂
  列传卷第四十一 高丽史一百二十八·郑麟趾
  杨云翼传·脱脱
  卷四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耳热·李渔

    〖满庭芳〗(生巾服上)天上逋仙,人间荡子,不知何处为家?士当贫贱,只合在天涯。宁饱他乡风雪,胜亲朋、炎热相加。伤情处,索居无偶,虚度好年华。〖画堂春〗新花开遍向阳枝,幽居独讶春迟。天公也有附炎时,莫道无私。富贵由他迟早,姻缘

  • 卷一百二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二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四 杨亿 奉和御制社日诗 仙掌凌空沆瀣秋大田多稼似云浮天边霁景芙蓉阙江上残芳杜若洲东观羣儒宣宴乐南荆遗俗重嬉游宸章忽降容瞻覩疑是神龟负九畴 别赋赏

  • 卷三百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起神宗元豐二年九月盡是年十月   九月丙寅朔,鄜州路經略使呂惠卿言:「諜知西界點集。臣酌度緩急,躬行近便城寨接應及巡邊按兵,乞命官攝州事及應副軍須。」詔陝西轉運使李稷權州事。   丁卯,知都水監丞、主客郎中范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五·陈厚耀

    魏安厘王安厘王元年秦防我两城二年又防我二城军大梁下韩来救予秦温以和三年秦防我四城斩首四万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叚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叚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

  • 卷之六十五·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五月。辛未朔。遣刑部侍郎伊尔都齐、学士蒋赫德等、赍敕慰问朝鲜国王。敕曰。朕惟左道恒致煽愚。诅咒事属妄诞。然而奸宄之徒、每每借此以启乱端。若禁戢不早、必受其祸。乃从古已然之明鉴也。

  • ●原李耳载卷上·李中馥

    粮征本色 两贤异用忠臣纪烈袁公始末寻亲诚感理夺巡方不乐多金指窖止贪为师白寃袁薛相知死孝死忠义侠擒贼才德不符心许身殉怜才豪举谦吉明征三公三异论人四验家传五异青蝇不玷两公冰鉴恃才昏鉴井中心史百钱大夫有志竟

  • ●凡例·温睿临

    一、「佚史」原本,帝三王而历称其号,予其岁朔。夫着史所以传世也,阐扬名节激发忠贞也。若背于功令而所持或偏,则是野人私说矣,乌足容其传世邪!今从正史论削。诸凡「纪略」中以年系者,遵于本朝正朔,下附其称号、注其岁次;余则以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孟尝君相齐史记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

  • 钦定元史语解卷三·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三【按无少蒙古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蒙古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蒙古原流考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改字面□之】部

  • 卷一百三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七 朱批孙国玺奏摺 雍正六年二月初十日浙江杭州府知府【臣】孙国玺谨 奏为奏请 睿鉴事窃【臣】至愚极陋备员州县於雍正四年八月引见幸荷 皇上简授开封府知府曾面奉 谕旨准【臣】摺奏

  • 卷四十·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十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湯沐之邑王制曰方伯為朝天子皆有湯沐之邑於天子之縣内視元士【給齊戒潔清之田浴用湯沐用潘】春秋桓二年鄭伯以璧假許田左

  • 卷十三·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十三元 汪克寛 撰僖公下【戊襄王十子九年】二十有七年【晉文三齊孝十卒衛成二蔡莊十三鄭文四十曹共二十陳穆十五杞桓四宋成四秦穆二十七椘成三十九】

  • 春秋左传谳卷五·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五    宋 叶梦得 撰成公二年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

  • 卷二十一·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一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周颂清庙之什诂训传第二十六周颂【二字脱下脱陆曰周颂三十一篇皆是周室大平德洽着成功之乐歌也名之曰颂颂者诵也容也歌诵盛德序太平之形容以此至美告于神明皆成

  • 卷五·佚名

    (二三)复次若人亲近有智善友。能令身心内外俱净。斯则名为真善丈夫。我昔曾闻。有一比丘次第乞食至大婆罗门家。时彼家中遇比丘已,屋栋摧折打破水瓮。牸牛绝靷四向驰走。时婆罗门即作是言:斯何不祥。不吉之人来入吾家有此

  • 佛法宗派大概·李叔同

    佛法宗派大概戊寅十月七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 ,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九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九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智犍度八道品下◎念觉支与喜觉支相应。喜觉支俱聚中。念觉支体。与喜觉支相应。不与念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与

  • 斯人记·张恨水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1936年南京《人报》社初版。内收《自序》1篇。全书共24回。初连载于1929年2月15日至1930年11月19日北平《世界晚报》副刊《夜光》。后因被沦陷区书商盗印,为挽回影响,于1944年由上海百新书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