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九

职官考

诸行宫官属

宋高宗绍兴四年十月以孟庾为行宫留守【互见留守司门臣】等谨按马端临考不载行宫官属而留守门内有云武林建业并建行宫参知政事孟庾为留守从权措置百司事务即是年事也又云绍兴六年八月三省已降指挥三省枢密院常程事务并听行宫留守司与决盖所可见者仅如此

辽北面宫官

诸行宫都部署院縂契丹汉人诸行宫之事官有诸行宫都部署知行宫诸部署司事副部署诸行宫判官契丹行宫诸部署司縂行在行军诸鄂尔多之政令官有都部署知都部署事副部署契丹行宫判官行宫诸部署司掌行在诸宫之政令官有行宫都部署副部署部署判官

十二宫官有宫使副使太师太保侍中【太宗会同元年置侍中亦曰世烛】又有都部署司掌本宫契丹军民之事官有都部署副部署判官又有提辖司官制未详又有马羣司官有侍中敞史又有锡林官有伊勒锦【本名穆噜穆特本改锡衮会同元年升】玛尔布【本名逹尔?会同元年改】其下为牙书【会同元年置】又有斡里【内族外戚世官犯罪没入斡里】官名玛古所属为摩里官名札萨克辖又有德里官名未详

辽史百官志太祖弘义宫太宗永兴宫世宗积庆宫应天皇太后长宁宫穆宗延昌宫景宗彰愍宫承天皇太后崇德宫圣宗兴圣宫兴宗延庆宫道宗太和宫天祚永昌宫孝文皇太弟敦睦宫为十二宫又有文忠王一府见营卫志者各有部署等官详太后宫门

又押行宫辎重伊勒希巴官有伊勒希巴其属有敞史掌诸宫廵幸扈从辎重之事

南面宫官汉人行宫都部署院【亦曰南面行宫都部署司圣宗开泰九年改左仆射】官有都部署副部署知诸行宫副部署同知都部署事同签都部署事都部署判官

又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官有汉人行宫都部署南面副都部署同知汉人都部署

又中京大内都部署司官有都部署副部署

金管勾北太一宫同乐园二人掌守宫园缮修之事又有庆元宫掌铺陈祭器诸物小都监一人东京宫苑使一人东京万宁宫小都监一人

元尚供縂管府掌守护东凉亭行宫及游猎供需之事有逹噜噶齐縂管同知副总管判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世祖至元十一年置扎哈齐巴勒噶逊逹噜噶齐仁宗延佑二年改总管府

其属香河等处廵检司廵检一人 景运仓提点大使副使各一人 法物库大使副使各一人

云需总管府掌守护察罕淖尔行宫及行营供办之事设官与尚供同【延佑二年置】

【臣】等谨按明之职官自靖难以後定都以前虽有行在之名然各散见於诸门兹不具

留守司【皇城司附】

【臣】等谨按留守一官天子巡狩亲征则置命亲王或大臣总其事唐宋时又往往府尹及少尹兼之故马端临考叙於京尹之次今考辽金则以留守司行带府尹及少尹事元明之制又不尽然因移载於此而警巡院及兵马指挥使司皆为京畿察捕之官则以类附焉

宋高宗绍兴四年帝将亲征以参知政事孟庾为行宫留守

时奏差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一人干办官二人凖备差遣差使各三人使臣五十人又置留司台官一人五年罢之其後秦桧为行宫留守援例置官

宁宗嘉定二年专以曾为兵将有功绩及名将子孙之有才略者充皇城司

先是皇城司干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啓闭之节皆隶焉每门给铜符二铁牌一左符留门右符请钥铁牌则请钥者自随以时参验而啓闭之总亲从亲事官名籍辨其宿卫之地以均其番直人物伪冒不应法则讥察以闻凡臣僚朝觐上下马有定所自宰臣亲王以下所带人从有定数揭牓以止其喧闹神宗元丰六年诏干当皇城司除两省都知押班外取年深者减罢止留十员哲宗元佑元年诏干当官閲三年无过者迁秩一等再任满者减磨勘二年元符元年诏应宫城出入请纳官物呈禀公事传送文书并御厨翰林仪鸾司非次祗应听於便门出入即不由所定门者论如阑入律应差办人物入内及内诸司差人往他所应奉并前一日具名数与经历诸门报皇城司二年诏皇城司任满酬奬依熙宁五年指挥再任满无遗阙取旨徽宗政和五年诏皇城司可创置亲从第五指挥以七百人为额【亲从官旧有四指挥元额共二千二百七十人】帝谕宰相以为如文臣馆阁储才之地光宗绍熙初尝欲留阙以储将才循初意也及帝嘉泰中复申明隆兴之诏屏除贪得妄进以重其官至是复因臣僚言故有是命通前後观之可以见环卫储才之意【余详马端临考】

辽南面五京留守司兼府尹官有留守行府尹事副留守知留守事府少尹同知留守事同佥留守事留守判官留守推官

又有上京城隍使司亦曰上京皇城司

金诸京留守司官有留守带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同知留守事带同知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副留守带本府少尹兼本路兵马副都总管留守判官都总管判官各一人掌纪纲总府衆务分判兵案之事推官一人掌同府判分判刑案之事上京兼管林木事司狱一人知法女直汉人各一人南京汉人二人京城十四门【一开阳一宣仁一安利一平化一通远一宜照一利川一崇德一迎秩一广泽一顺义一迎朔一顺常一广智】各有尉一人副尉一人收支器物使各一人【以各门副尉兼】

宣宗贞佑元年每城一面设一人五年南京随门添设又有小都监後省

上京提举皇城司提举同提举各一人

南京提举京城所提举同提举各一人掌本京城壁及缮修等事不常置上京同管勾一人掌佐缮治受给官一人掌收支之事壕寨官一人掌督修造

皇城使一人副使一人掌宫阙缮修之事不常置东京西京御容殿合门各二人掌享祀礼数铺陈祭器外又有都城所提举同提举左右厢官受给官掌城隍门钥等事属工部【详工部门】

元大都留守司掌守卫宫阙都城调度本路供亿诸务兼理营缮内府诸邸都宫原庙尚方车服殿庑供帐内苑花木及行幸汤沐宴游之所门禁关钥啓闭之事官有留守五人同知副留守判官各二人经历一人都事二人管勾承发架阁库照磨兼覆料官部役官兼壕寨各一人

至元十九年罢宫殿府行工部置大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知少府监事二十一年别置大都路都总管府治民事并少府监归留守司仁宗皇庆元年别置少府监延佑七年罢少府监复以留守司兼监事所属修内司掌修建宫殿及大都造作等事领十四局人匠四百五十户【世祖中统二年置至元中增工匠计一千二百七十有二户】有提点大使副使各一人直长五人吏目照磨各一人部役七人其属八【大木局掌殿阁营缮之亊小木局泥厦局车局装钉局铜局竹作局绳局各有提领管勾及提控等】 祗应司掌内府诸王邸第异巧工作修禳应办寺观营缮领工匠七百户有大使副使各一人直长三人吏目一人【国初建两京殿宇始置司以备工役】其属五【油漆局掌两都宫殿髹漆之工画局掌诸殿宇藻绘之工销金局掌诸殿宇装鋈之工裱禙局掌诸殿宇装潢之工烧红局掌诸宫殿所用心红顔料各有提领管勾等】 器物局掌内府宫殿京城门户寺观公廨营缮及御用各位下鞍辔叟克轿子帐房车辆金宝器物凡精巧之艺杂作匠户无不隶焉大使副使各一人直长二人吏目一人【中统四年始立御用器物局受省劄至元七年改为器物局】其属十二【铁局掌诸殿宇轻细铁工减铁局掌造御用及诸宫邸系腰盒鉢局掌制御用系腰成鞍局掌造御用鞍辔象轿羊山鞍局掌造常课鞍辔诸物网局掌成造宫殿网扇之工刀子局掌造御用及诸宫邸宝贝佩刀之工旋局掌造御用异様木植器物之工银局掌造御用金银器盒系腰诸物轿子局掌造御用异様木植鞍子诸物采石局掌矢匠营造内府殿宇寺观桥牐石材之役又山塲各有提领大使管勾提控等】 大都城门尉掌门禁啓闭管钥之事有门尉二人副尉一人【至元二十年置以四集赛巴喇噶齐为之二十四年复以六卫亲军参掌】凡十一门【曰丽正曰文明曰顺承曰平则曰和义曰肃清曰安贞曰建德曰光熙曰崇仁曰齐化每门设官如上】 犀象牙局掌两都宫殿营缮犀象龙床桌器系腰等事有大使副使直长各一人其属二【犀象局掌两都宫殿香阁营缮之事牙局掌宫殿象牙龙床之工各有提领等】 大都四窑塲掌营造素白琉璃砖瓦有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隶少府监【至元十三年置】其属三【南窑塲西窑塲琉璃局各有大使副使一人】 凡山采木提举司掌采伐车辆等杂作木植及造只孙系腰刀把诸物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吏目各一人【至元十四年置】上都采山提领所提领副提领提控各一人【至元九年以采伐材木链石为灰徵发夫匠一百六十三户遂置官以统之】 凡山宛平等处管夫匠所提领同提领各二人管领催车材户提领一人 器备库掌殿阁金银宝器二千余事有提点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直长四人 甸皮局岁办熟造红甸羊皮二千有奇有大使一人【至元七年置二十一年改隶留守司】上林署养种园花园苜蓿园【俱详上林苑监】 仪鸾局掌

殿庭灯烛张设之事及殿阁浴室门户锁钥苑中龙舟圈槛珍异禽兽给用内府诸宫太庙等处祭祀庭燎缝制帘帷洒扫掖庭领珠拉齐水手乐人禁蛇人等二百三十余户轮直集赛大使四人副使直长各二人都目一人【至元十一年置仪鸾局至大四年仁宗御西宫又别立仪鸾局设置亦同延佑七年增大使二人以宦者为之】领提领所四【珠拉齐水手针工蜡烛局各有提领等官】木塲掌受给营造宫殿材木有提领大使副使各

一人【至元四年置南东二木塲十七年并为一塲】 大都路管领诸色人匠提举司掌大都诸色匠户理断婚田词讼等事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吏目六人【中统四年置人匠鄂罗縂管府至元十二年改提举司十五年兼管采石人户】 管匠官真定东平二路每路大使副使各一人保定路宣德府保定大使副使管匠官各一人宣德二人大名路大使一人管匠官三人晋宁冀宁大同河间四路每路大使副使各一人【俱中统四年置】 收支库掌受给营缮提点大使各一人副使直长各二人【至元四年置】 诸色库掌修内府材木及江南徵索异様木植并应办官寺斋事大使副使各一人【武宗至大四年置】 太庙收支诸物库大使副使各一人【英宗至治二年以营治太庙始置】 南寺北寺收支诸物二库提领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至治元年以建夀安山寺始置】 广谊司縂和雇和买营缮织造工役供亿物色之事有司令同知副使判官经历知事各二人照磨一人【至元十四年改覆实司办验官兼提举市令司成宗大德五年又分大都路縂管府官属置供需府文宗至顺二年罢之立广谊司】

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职掌如大都留守司而兼治民事车驾还大都则领上都诸仓库之事有留守六人同知副留守判官经历各二人都事四人照磨兼管勾一人

所属有修内司掌营修内府之事大使一人副使直长各三人【至元八年置】 祗应司掌粧銮油染裱禙之事大使一人副使二人直长三人 器物局掌造铁器内府营造钉线之事大使副使各一人直长二人仪鸾局大使二人副使三人直长二人【至大四年罢典设改置为局】 兵马司局【见兵马司下】 警巡院【见警巡院下】 开平县逹噜噶齐尹丞主簿尉典史各一人 平盈库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三十年置】 万盈库逹噜噶齐监支纳大使副使各一人【中统初置】 广积仓【设官同上中统初置永盈仓大德间改为广积仓】 万亿库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一人【至元二十三年置】 行用库提点大使副使各一人 税课提举司提举二人同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一人【成宗元贞元年置】 八作司掌与大都左右八作司同【见工部】逹噜噶齐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十七年置】 饩廪司掌诸王驸马使客饮食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二年置上都应办所延佑五年改为饩禀司】

明留守司掌中都兴都守御防护之事官有正留守副留守各一人指挥同知二人其属经历司经历都事断事司断事副断事吏目各一人

太祖洪武二年诏以临濠为中都置留守卫指挥使司隶凤阳行都督府十四年始置中都留守司统凤阳等八卫【凤阳卫凤阳中卫凤阳右卫皇陵卫留守左卫留守中卫长淮卫怀远卫】防护皇陵设留守一人左右副留守各一人【属官经历以下如前所列】世宗嘉靖十八年改荆州左卫为显陵卫置兴都留守司统显陵承天二卫防护显陵设官如都焉

城门郎洪武初置十八年革以门禁鎻钥铜牌命中军都督府掌之後京城各门置守门千户所

警巡院

辽南面五京警巡院官有警巡使副使

又中京巡逻使司有巡逻使东京军巡院有军巡使【东京有归化营军千余人籍河朔亡命於此置军廵院】

金诸京警巡院使一人掌平理狱讼警察别部縂判院事副一人【惟东西北上京无副使】掌警巡之事判官二人掌检稽失签判院事

元左右警巡二院官有逹噜噶齐使副使判官各一人典史各三人

至元六年置领民事及供需视大都路大德五年分置供需院以副使判官典史各一人主之

又大都警巡院逹噜噶齐使各一人副使判官典史二人大德九年置以治都城之南

元史百官志属大都路都总管府顺帝至正十八年又於大都在城四隅各立警巡分院官吏视本院减半

又上都警巡院逹噜噶齐使各一人副使判官各二人

元史百官志属上都留守司兼本路总管府兵马指挥使司

辽北面诸指挥使【见各路将官门】

南面京官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各有都指挥使副使

黄龙府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设官同上

方州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司有使副使马步军指挥使司各有使副使属节度使

军官指挥使司有都指挥使副使都监

侍卫亲军马步军控鹤兵马汉军兵马俱有都指挥使司

四军兵马都指挥使司

【臣】等谨按此下又有宣力军四捷军天圣军汉军四都指挥使司殆即此所谓四军也

归圣军兵马都指挥使司圣宗统和五年以宋降军置七指挥署左右厢【左右厢各有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等名】凡四十二人七年隶归圣军都总管府

金诸总管府节镇兵马司官有都指挥使一人巡捕盗贼提控禁夜纠察博徒屠宰牛马总判司事副都指挥使二人贰使职通判司事分管内外巡捕盗贼【军典十二人掌本库各籍差遣文簿行署文书巡捕等事余军典同此】

指挥使一人钤辖四都之兵以属都指挥使专署本指挥使事军使一人指挥之职左右什将各一人共管一都【军典二人营典左右承局左右押官各一人以上军员每百人为一指挥使各一人分四都每都设左右什将承局押官各一若人数不及附近相合者并依上置如无可相合者三百人以上为一指挥二百人以上止设指挥使一百人止设军使仍每百人以上立为一都不及百人设什将承局押官各一其指挥下军使什将下军典营典各同此置惟北京西京止设副使各一人】

诸府镇都军司都指挥使一人【又有节镇军都指挥使】掌军卒差役巡捕盗贼总判军事仍与録事同管城隍【军典二人】凡诸府及节镇并依此置

诸防刺州军辖一人掌同都军兼巡捕仍与司候同管城壁【军典二人】

诸府州兵马钤辖一人掌巡捕盗贼若有盗则总押随处巡尉并力擒捕【京兆咸平济南翔莱密懿巩州并依此置惟京兆咸平府置兵马都钤辖余并省】

元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凡二掌京城盗贼奸伪鞫捕之事官有都指挥使二人副指挥使五人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至元九年改千户所为兵马司隶大都路而刑部尚书一人提调司事凡刑名则隶宗正且为宗正之属二十九年署都指挥使等官其後因之一置司於北城一置司於南城

又司狱司凡三司狱狱丞各一人狱典二人掌囚系狱具之事一置於大都路一置於北城兵马司一置於南城

百官志兵马都指挥使司及司狱司属大都路都总管府

上都路兵马司局指挥使三人副指挥使二人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至元二十九年置】

添设四处兵马司都指挥指挥各二人副指挥各四人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司狱狱丞各一人

至正十年十月中书省奏东南千里外妖气见合立兵马司掌防御之职遂置大名东平济南徐州四兵马司每司设官吏如上十一年罢沂州分元帅府改立兵马指挥使司十五年十月济宁添设副指挥一人

明五城【中东西南北】兵马指挥司掌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凡京城内外各画境而分领之境内有游民奸民则逮治若车驾亲郊则率夫里供事各有指挥一人副指挥四人吏目一人【凡亲郡王妃父无官者亲王授兵马指挥郡王授副指挥不管事】

明初置兵马指挥司设都指挥副都指挥知事後改设指挥使副指挥使各城门设兵马洪武元年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姓名时其物价五年又设兵马指挥司分司於中都十年改为指挥副指挥职专京城巡捕等事革知事二十三年定设五城兵马指挥司【惟中城止称中兵马指挥司】俱增设吏目惠帝建文中改为兵马司改指挥副指挥为兵马副兵马成祖永乐元年复旧二年设北京兵马指挥司世宗嘉靖四十一年诏巡视五城御史每年终将各城兵马指挥会本举劾穆宗隆庆间御史赵可怀言五城兵马司官宜取科贡正途职检验死伤理刑名盗贼如两京知县不职者巡城御史纠劾之

南京五城兵马司指挥各一人副指挥各三人吏目各一人

神宗万历中革副指挥每城二人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九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三十四·赵尔巽
  卷八·吴兢
  卷第二百七十三 後唐紀二·司马光
  卷之四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十六·佚名
  卷之三·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朱国祯
  第一卷 前汉、后汉、吴、魏、晋·缪荃孙
  九 河南巡抚何煟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周朗传·李延寿
  张嵊传·李延寿
  卷三十八·黄训
  卷二百八十二·佚名
  引 论·钱穆
  卷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七吴融春归次金陵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趂晚程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一作去】不离莺迹踈冠盖兼无梦地近郷园自有情更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途中见杏花一枝红艳【一作杏】出

  • 列传第三十六·李延寿

    尔硃荣 子文畅 文略 从子兆 从弟彦伯 彦伯子敞 彦伯弟仲远 世隆荣从父弟度律 荣从祖 兄子天光尔硃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也。世为部落酋帅,其先居尔硃川,因为氏焉。高祖羽健,魏登国初为领人酋长,率契胡武士从平晋阳,定中山,拜散

  • 卷六十五 漢紀五十七·司马光

      起柔兆閹茂(丙戌),盡著雍困敦(戊子),凡三年。   孝獻皇帝建安十一年(丙戌、二O六年)   春,正月,有星孛于北斗。   曹操自將擊高幹,留其世子丕守鄴,使別駕從事崔琰傅之。操圍壺關,三月,壺關降。高幹自入匈奴求救,單于不受;幹

  • 卷四十一 漢紀三十三·司马光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盡屠維赤奮若(己丑),凡三年。   光武皇帝建武三年(丁亥、二七年)   春,正月,甲子,以馮異為征西大將軍。鄧禹慙於受任無功,數以飢卒徼赤眉戰,輒不利;乃率車騎將軍鄧弘等自河北度至湖,要馮異共攻赤眉。異曰

  • 卷一百四十一·毕沅

      ◎宋纪一百四十一 ∷起屠维赤奋若正月,尽上章摄提格七月,凡一年有奇。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乾道五年金大定九年   春,正月,辛酉,金主与宣徽使敬嗣晖、秘书监伊喇子敬论古今事,因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六·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九月己巳朔升阅视直浙军情通政使司右通政唐顺之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庚午华蓟州总兵官李广职回卫以巡边兵部郎中徐善庆论其废弛边务主兵不练故也○壬申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成安伯郭应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三·佚名

    弘治七年十月丙辰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游泰林岳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井之神○丁巳南京刑部尚书郑时乞致仕许之赐以诰命○滁州地震有声

  •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夏四月。丙寅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  ○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外记  ○谕内阁、御史彭述奏、近日军营积弊。营官公费。统领并不给足。仅酌予薪

  • 五八六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滇省已获书中查无颜季亨撰书并饬属再行访查折·佚名

    五八六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滇省已获书中查无颜季亨撰书并饬属再行访查折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二十日大学士 伯 管云贵总督臣李侍尧、云南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遵旨严查覆奏事。窃臣等接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

  • 第43章 决心不守法·冯玉祥

    在重庆开十中全会,有许多人议论纷纷地说国家、党务、政治弄得如此的坏,全是不守法的结果。说来说去,给蒋介石知道了。蒋在纪念周上对大家说:“有人说我们要守法云云,我觉得有应当说明的必要。我们是革命党,我们要守法,

  • 中州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中州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吴汝琦(凌駉、蔡凤、张垣)徐州吴汝琦者,字奇伯,幼敏慧,笃于理学,发明程朱之旨。以选贡入京师,领教颍州。崇祯中,流寇出入颍亳间,颍令缺,汝琦代城守,兼练卫军,浚筑储备,城外多设堑。会贼数百骑分盗东南,猝

  • 卷九 主术训·刘安

    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进退应时,动静

  • 古文尚书冤词卷七·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论语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今无孝乎字何也君陈篇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此本孝恭句兄弟又句有政又句言惟尔能孝亦惟尔孝故能友兄弟以施有政其所以命尹东郊上继周公之职者

  • 卷第十五·道宣

      佛德篇第三   序曰。夫以。蒙俗作梗。妙籍舟师。师之大者。所谓王也。故王者往也。若海之朝宗百川焉。王之取号况于此也。然则统言王者。约缘乃多。事理两分举要惟二。初谓详事。二谓明理。故详事之王。则人王

  • 揭傒斯全集·揭傒斯

    诗文别集,十八卷,诗九卷,又名《揭文安公全集》、《文安集》、《秋宜集》等。诗文别集。元揭傒斯撰。各本卷数不一。揭傒斯,字曼硕,生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卒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揭源人。仁

  • 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资传仙道·佚名

    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资传仙道,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本书前半篇摘自《混元圣记》卷二,乃圣母元君告诉老君修道通真之事。宣称:「道者虚通之至真,术者变化之玄技」;「道之要者无为而

  •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佚名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与《大乘八大曼拿罗经》同,而后有八大菩萨赞。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八曼荼罗之建立法,及说修行者应依何法速证菩提。

  • 开福道宁禅师语录·开福道宁

    凡二卷。宋代僧开福道宁撰,月庵善果编。全称潭州开福禅寺第十九代宁和尚语录。又称潭州开福报慈禅寺道宁师语录、开福宁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辑录开堂晋院拈香法语、上堂、小参、垂示、偈颂、遗诫等,并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