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六出 酸报

〖海棠春〗(外冠带、吉服,小生扶上)画堂今日神仙降,添半颗明珠入掌。未得寸心宽,先令双眸痒。

老夫乔国用,只因病躯羸弱,老眼昏花,故此把婚姻大事,都叫女儿自家选择。他已曾相中才郎,约定今宵入赘,要老夫出来做主。叫院子,请小姐出来。

(小生请介)

〖前腔〗(小旦艳妆上)眼看鸾凤归罗网,更不怕乘风别飏。(副净扮媒婆上)缔就百年姻,来受千金赏。

(小旦见介)

(副净)乔老爷,我把天下第一个才郎,送到府上来入赘,这场功劳也非通小可。今日的赏赐,是轻易不得的。

(外对小生介)他说些甚么?

(小生附耳代说介)

(外)且等新郎进门,若果然出众,我自然赏你。

(小生)远远望见轿子来了。叫傧相、吹手出来伺候。

(众上,吹打介)

(净引二人抬空轿上,叫众不要吹,众做听不见,吹打照前介)

(丑扮傧相赞礼,请新郎出轿,众揭轿帘一看,大惊止乐介)呸!原来是乘空轿。

(净)叫你们不要吹打,你们偏要吹打。如今新郎不见面,难道与轿子成亲不成?

(众)一片箫鼓之声,那里听见说话。我且问你,新郎为甚么不来?

(净)若说新郎动静,只愁恼杀娇娃。入门无酒亦无茶,倒受一场肥骂。预把良缘躲避,不知逃往谁家?叫人望得眼儿花,且去寻人吊马。

(众惊介)怎么有这等奇事?

(外)新郎在那里?为甚么原故抬了空轿回来?

(小旦背慌介)这怎么处?方才那些话,岂是对他说得的?叫院子过来,你去回复老爷,只说圣驾回銮,目下就要放榜。凡是考过的举子,都进京去候殿试了。吕相公也要起身,故此不来入赘。

(小生对外重说介)

(外)原来如此,功名事大,原是该去的。这等说起来,又有几时耽搁了,我且进去罢。为求金榜题名,暂缓洞房花烛。

(小生)全亏阿丈耳聋,不受新郎耻辱。(扶外下)

(小旦)叫家僮过来。他为甚么原故,竟有这番举动?

(净)我那里知道。

(小旦)这等,你见他不曾?

(净)轿子不曾到,他先躲出去了,那里能勾见面!只留下一封书,说他的意思尽在书中,拆开一看就知道了。

(副净)既然有书,一定是个好意。想是有事耽搁了,要你改期的意思?

(净递书介)

(小旦)既然如此,你们都去罢。

(众应介)

(小旦拆书细看,大惊介)怎么有这等奇事?兀的不气杀我也!(作气闷欲倒介)

(副净)呀!为甚么原故气得这等利害?小姐,劝你耐烦些。

〖九回肠〗

〖解三酲〗(小旦)费周旋耻从天降,怪儿曹毒自中藏。无风忽起滔天浪,施暴戾肆轻狂。良缘变作仇千叠,好事翻成梦一场,真无状。(副净)这等说起来,是一封退亲的书了。(小旦)岂止退亲,还有许多放肆的话,说我妒心太重,面皮忒老,全不像个处子,竟与重婚再醮的一般。这等看来,不是一封书札,竟是一篇檄文了。叫我怎生气得过?

〖三学士〗你既然不屈男儿项,为甚的愿遵依,面具招详?到如今反问我何年学就的争锋技,那处传来的酿醋方?

〖急三枪〗终不然教我图虚赏,受实罚,做个痴呆妇,才得你怜箕帚,纳糟糠!

(副净)小姐,据我看来,这封书札还不可尽信,或者像《荆钗记》的故事,被人套写了休书,也未见得?

(小旦)我起先也道如此,当不得书札后面,又有一件示信的东西。你看,这幅诗笺竟是我的亲笔。这样有凭有据,难道还不是真的?

(副净)这等讲来,就没有疑心处了。

〖皂角儿〗缴情诗分来半张,只怕你忆鸾笺又生他想,毁姻盟题来数行。只要你受丝鞭莫将伊强,骂几句狠潘安,乔子建,歹鸾凰,痴虎豹,玉面豺狼。便做道朱陈别讲,也须把温语相商;又何用,烧琴煮鹤,躏玉蹂香!

(副净)小姐,这样狠心男子,就嫁了他也不是桩好事。古语道得好,不是姻缘莫强求。我劝你丢了他罢。

〖尾声〗既无缘,难再强,从今莫说负心郎。(小旦叹介)虽则如此,也教我难改柔肠做石肠。

猜你喜欢
  纳兰词补遗卷一·纳兰性德
  卷七百一十·彭定求
  卷八十二·彭定求
  卷九·阮阅
  论对偶第二十·王骥德
  第四十九回 向门生权词搪涂·陈端生
  第二折·关汉卿
  提要·沈端节
  瓜庐集·薛师石
  牧羊儿的悲哀·刘半农
  卷八十八·曹学佺
  巻二·元好问
  附录:土语注解·蒲松龄
  吕渭老词作鉴赏·佚名
  十集 二卷·钱德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出 修札·孔尚任

    ◎癸未八月(丑扮柳敬亭上)老子江湖漫自夸,收今贩古是生涯。年来怕作朱门客,闲坐街坊吃冷茶。(笑介)在下柳敬亭,自幼无藉,流落江湖,虽则为谈词之辈,却不是饮食之人。(拱介)列位看我像个甚的,好像一位阎罗王,掌着这本大帐簿,点了没数的

  • 卷三十一·沈德潜

    ☆徐灿字明深,浙江杭州人。大学士陈之磷室。○送方太夫人西还旧游京国久相亲,三载同淹紫塞尘。玉佩忽携春色至,兰灯重映岁华新。多经坎坷增交谊,遂判云龙断夙因。料得鱼轩回首处,沙场犹有未归人。(此相国被罪,尽室谴谪塞外,羡

  • 附录·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另有三首,也属于“乌鲁木齐杂诗”。鸳鸯毕竟不双飞,天上人间旧愿违。白草萧萧埋旅榇,一生肠断华山畿。——出《滦阳消夏录》:余在乌鲁木齐时,一日,报军校王某,差运伊犁军械,其妻独处,今日

  • 志第十五 五行三·范晔

    大水 水变色 大寒 雹 冬雷 山鸣 鱼孽 蝗《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疴

  • 列传第五 梁士彦子刚 梁默·魏徵

    梁士彦,字相如,安定乌氏人也。少任侠,不仕州郡。性刚果,喜正人之是非。好读兵书 ,颇涉经史。周世以军功拜仪同三司。武帝将有事东夏,闻其勇决,自扶风郡守除九曲镇将,进位上开府,封建威县公,齐人甚惮焉。寻迁熊州刺史。后从武帝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嘉靖三十一年六月壬子朔○癸丑大将军仇鸾言曩者奉诏每年调发京营转弱为强军六枝戍大同宣府苏镇以六月往十月还今已屇期臣谨部署副将孙男参将黄恩各三千人守宣府参将施宽游击赵应各三千人守大同游击肃振许策各三千人守

  • 中兴小纪卷二十一·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七年【嵗在丁巳】春正月癸亥朔诏朕将亲临大江驻跸建康以察天意时左司谏陈公辅劝上幸建康甚力公辅又论今世尚程頥之学以鄙言怪语为伊川之文髙视阔歩为伊川之行人能习此则为贤而舎是皆非也上因诏学者令

  • 一一 署理浙江巡抚熊学鹏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一一 署理浙江巡抚熊学鹏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署理浙江巡抚臣熊学鹏跪奏,为遵旨先行奏覆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

  • 卷四十·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天文表叙余读春秋至日食与失閠輙叹周之歴法不其故殆莫可考而知也考今歴法三岁一閠五岁再閠而左传于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云非常也

  • 卷一·戴锡章

    太祖神武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李继迁,继捧族弟也。高祖思忠,尝从兄思恭讨黄巢,拒贼于渭桥,表有铁鹤,射之没羽,贼骇之,遂先士卒。战没,僖宗赠宥州刺史,祠于渭阳。曾祖仁濒,仕唐银州防御使。祖彝景,嗣于晋。父光俨,嗣于

  • 陈明寿·周诒春

    陈明寿 字受敏。年二十六岁。生于江苏苏州。兄同寿。家中住址。上海法界白尔路吉益里十四号。未婚。初毕业于南洋公学。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麻省工业学校。习机器工程。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

  • 二十八年(上)·佚名

    (乙未)二十八年大明萬曆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戌,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問安。○大臣及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全數問安。答曰:「知道。」○卯時,上行望闕禮于時御所。○注書李德溫,賑濟場摘奸後,啓曰:「臣往賑濟別場,取考今

  • 卷三十五·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三十五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哀公【公名蒋定公子在位二十七年至十四年春而春秋终焉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定四年蔡侯请晋师伐楚盟于召陵既而以吴师入楚败于

  • 春秋谷梁传谳卷五·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春秋三传谳__春秋谷梁传谳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谷梁传谳卷五   宋 叶梦得 撰宣公元年春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其不言氏防未毕故略之也其曰妇縁姑言之之辞也遂之挈由上致之也遂不氏一事而再见尔逆与致

  • 卷一百六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七谨按古本作服问礼第三十六但后人礼字从刋削之例矣传曰有从至下附列也【服问】考异足利本经绖期之绖服其功衰作绖期之葛绖服其功衰注舅不

  • 威德·慎到

    原文:威德天有明。不忧人之暗也。地有财。不忧人之贫也。圣人有德。不忧人之危也。天虽不忧人之暗。辟户牖必取己明焉。则天无事也。地虽不忧人之贫。伐木刈草必取己富焉。则地无事也。圣人虽不忧人之危。百姓准上而比

  • 滇南杂记·吴应枚

    地理杂志。清吴应枚撰。 一卷。应枚字颖庵,号小颖,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大理寺卿。著有《滇南杂诗》。吴氏于雍正十一年(1733)入滇,以见闻纂为是编。分新正元日、岁首、梯田、点苍山、感通寺等三十余条。记述风俗、习

  •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佚名

    全一卷。唐代龟兹国僧若那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密教尊胜陀罗尼法之经轨。其内容,初述陀罗尼和真言,次则宣说学念梵音法、画像法、念诵法、印法等。此外,与本经同类之仪轨尚有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