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经典

●(以下论经典)

如其天姿聪敏, 不妨研究性相各宗, 仍须以净土法门而为依归, 庶不至有因无果, 致以了生脱死之妙法, 作口头活计, 莫由得其实益也。必须要主敬存诚, 对经像如对活佛, 不敢稍存怠忽, 庶几随己之诚大小, 而得浅深诸利益也。至于根机钝者, 且专研究净土法门, 果真信得及, 守得定, 决定现生了生脱死, 超凡入圣。较彼深通经论, 而不实行净土法门者, 其利益奚啻天地悬殊也!如上所说, 无论甚么资格, 最初先下这一味药。则无论甚么邪执谬见, 我慢放肆, 高推圣境, 下劣自居等病, 由此一味阿伽陀万病总治之药, 无不随手而愈。【书一】九一

●佛法渊深, 大聪明人, 尽平生心力, 尚研究不得到详悉处。然佛法随机施教, 若欲得其实益, 即从特别超异之净土法门研究而修持之, 则颇省心力, 实为最要之道。【书二】六七

●校经一事, 甚不容易。恐师无暇及此, 委任他人。须有出格见识, 十分细心, 再三详审, 勤加考稽, 方可一正讹谬, 令其芜秽尽除, 天真彻露。否则宁可依样画葫芦, 庶或不至大失其本真矣。【书一】三

●《华严》一经, 王于三藏, 末后一着, 归重愿王。但宜尊重《华严》, 不可小视余经。以诸大乘经, 皆以实相为经体故。《华严》之大, 以其称性直谈界外大囧琺, 不摄二乘等故。《法华》之妙, 在于会三归一, 开权显实, 开迹显本处故。台宗谓《法华》纯圆独妙, 《华严》犹兼乎权(即指住、行、向、地、等觉而言)。然佛于《法华》赞《法华》为经王, 于《华严》亦然。岂后世宏经者, 必须决定于五大部, 分出此高彼下, 不许经经偏赞乎?修禅宗者赞禅宗, 修净土者赞净土。不如是, 不能生人正信, 起人景仰。但宜善会其义, 不可以词害意。孟子称孔子生民未有之圣。然孔子见尧于羹, 见舜于墙, 见周公于梦, 其效法企慕乎三圣者, 何其至诚如是之极也!【书一】四十 [补注:前注中“即指住、行、向、地、等觉而言”者, 以圆教初住, 即破无明证法性;别教初地, 方破无明证法性。《华严》兼有初地破无明证法性之义, 故云“《华严》犹兼乎权”, 而注此数字以释兼权之义。恐有未喻, 故复重释所以耳。]

●善导令人一心持名, 莫修杂业者, 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 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 回向净土者, 恐上根人行堕一偏, 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 故示其圆修也。【书一】六二

●残经无可修补, 烧则无过。如可看可补者, 则不宜烧。有不知变通, 一向不敢烧。此经毕竟不能看, 又不能如好经收藏, 反成亵渎。以亵渎之过, 贻之于人, 岂可不知权变乎哉?【书二】十一

●现在人的对症药, 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 唯净土为第一。(中略)无论何等根性, 因果、净土, 为必不可不先讲究也。至于教相, 亦须择人而施。以学生各有所学之事, 佛学乃兼带耳。天机若浅, 则专务教相, 或将净土抛在脑后, 致成有因无果之结果, 是不可不相机而设法也。今之崇相宗者, 其弊亦复如是。彼提倡者, 实不为了生死, 只为通法相, 能讲说耳。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难, 断不肯唯此是务, 置净土于不问, 或有诽薄之者。此其人皆属好高务胜, 而不知其所以高胜也。使真知之, 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甚矣!学道之难也。【同上】

●众生根器不一, 如来慈悲无量。果能真实至诚恭敬念佛, 到临终时, 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紫柏、憨山, 语极亲切。然彼二位, 皆属宗门知识。若对有真信切愿者说, 则为有益。对稍种善根, 未能专修者说, 则彼以为生西无我们分, 从此便打退鼓。说法不投机, 便是闲言语, 诚哉是言也!【大云月刊】

●念佛法门, 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为因该果海, 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 再能以四宏誓愿, 常不离心, 则心与佛合, 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 临终直登上品, 庶不负此生矣。【大云月刊】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一(诸天卷下)·佚名
   第五十二則 趙州石橋·胡兰成
  序·佚名
  卷第三·佚名
  文殊师利问经卷上·佚名
  卷第五·通云
  指月录卷之十一·瞿汝稷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一(论本第一第二)·窥基
  佛鉴禅师语录目次·无准师范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三·智旭
  卷第十三·李通玄
  汾阳无德禅师颂古代别卷中·楚圆
  卷三百七十三·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五·三峰法藏
  卷第二十九·道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杜甫诗选之三·杜甫

    【游历时期(开元二十四年至天宝四载, 即公元712至745)】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齐赵时,诗人

  • 卷三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一·脱脱

        张焘 黄中 孙道夫 曾几勾涛 李弥逊   张焘,字子公,饶之德兴人,秘阁修撰根之子也。政和八年进士第三人,尝为辟雍录、秘书省正字。靖康元年,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辟焘入幕。纲贬,亲知坐累者十七人,焘亦贬。   

  • 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张廷玉

        李标 刘鸿训 钱龙锡 成基命何如宠 徐光启 文震孟 蒋德璟 方岳贡   李标,字汝立,高邑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泰昌时,累迁少詹事。天启中,擢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标师同邑越南星,党人

  •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八十二·柯劭忞

      王磐 李昶 刘肃赓 王鹗 徐世隆 孟攀鳞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号万石王家。父禧,金末入财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大兵破永年,将屠城,禧复罄家赀以献,遂获免,金人迁汴,乃渡河,居汝州之鲁山。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卷 长江水师 江防·缪荃孙

    长江水师 成丰三年,金陵失守,江忠源在南昌围城中,始奏请设立江面水师。曾国藩时以侍郎在籍,始创办水师,四年二月,浮湘东下,转战数省,湘军水师,遂名天下。东南底定,伏莽尚多,沿江港汉纷岐,宵小尤易藏匿,不可无以镇慑。而桓桓之士,身

  • 郑同北见赵王·佚名

    【提要】 本篇阐明了《战国策》的一个要旨:除非你作世外的高人,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侵略随之而来、国将不国、一切都会不安全。兵法谋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道义的完善

  • 卷七十七·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七十七    明 湛若水 撰 脩虞衡下【贡赋附】 汉顺帝永建元年帝即位以遗诏罢郡国盐铁之禁纵民煮铸 臣若水通曰盐铁者天地自然之利先王之世与民同之后世之君铸山煮海

  • 卷一百五十二·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五十二  宋 卫湜 撰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

  • 卷五百八十八·佚名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五尔时世尊告舍利子,汝能如是安住妙智。谓如实知如是菩萨取著净戒有所毁犯。如是菩萨不取著戒无所毁犯。时舍利子便白佛言:我信如来应正等觉所说妙法起如是智。非我自能作如是说。如我解佛所说

  • 中观论疏卷第七(本)·吉藏

    释吉藏撰苦品第十二上云无生死及无本际。外云。经言生死是苦涅槃为乐。今既有苦即有生死。若有生死必有始终中间也。二者明如来初生即唱三界皆苦。故知此说是佛教之原。今既有斯教。即知有苦。有苦故则有生死。若无生

  • 卷第九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二十眼根乃至无色界修所断无明随眠。一一所增随眠当言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耶。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

  •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二·佚名

        法胜论大德优波扇多释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六卷成部)  业品第三 别译  已说诸行因缘力生。次观察世间生灭差别。由于烦恼业因故生。当思彼业师欲广说于业。是故说此。  业庄饰世间  趣

  • 大乘掌珍论卷上·清辨

        清辩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普为饶益一切有情。正发无上菩提大愿。等观世间。常为种种不正寻伺。纷扰暴风乱心相续。邪见罥网之所罥网。生死樊笼之所樊笼。无量忧苦毒箭所射。诸有所行皆

  • 卷第二·佚名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卷第二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五顶王行相三昧耶品第五尔时金刚密迹首。合掌恭敬白言。世尊如来无上应正等觉。愿唯垂愍为修行者。略说顶王行法成就甚深理趣广大威德。复白世尊一切余咒。皆依

  • 北苑别录·赵汝砺

    宋代茶书,赵汝砺撰,1卷,今存。南宋赵汝砺撰。赵汝砺为宋宗室,是《宣和北苑贡茶》作者熊蕃的门生,曾官福建转运使,主管账司。对其师著进行增补,故名。此书比较详细地记载建安茶的品种与茶叶的加工技术,是研究宋代福建

  • 海上魂·陈墨涛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16回。陈墨涛著。约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前后。原书为抄本,线装2册,卷首有《绪言》1篇。1985年经孙菊园、孙逊校注,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叙述南宋末年文天祥英勇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降,昂首就

  •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佚名

    二卷,刘宋释翔公译。一名决了诸法如幻三昧。与大般若第八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