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五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自然智。文殊师利。譬如十方各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微尘大海。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数世界。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于念念间。见佛色身。于一时见。非前后见。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一时遍见。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十方各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微尘大海。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数世界。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于念念间。诸佛如来自然智。依诸众生异异善根异异修行。一切种种异异伎术。自然而现。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诸伎术现。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十方世界。一切世界海。一切所住处。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成就。彼一切种事。皆诸佛如来自然而现在前。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譬如大地。依大地故。住持一切种子草木诸树林等。能生能长。广狭大小。皆悉成就。而彼大地。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生长广狭。大小成就。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依诸佛如来住持十方世界海刹。外道尼乾子等。一切作业。及诸众生诸善根业。若世间业出世间业。生长广狭。大小成就。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生长广狭。大小成就。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譬如有人到离恶刺诸药草处。一切恶刺。皆自堕落。然彼到处。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恶刺药草。悉皆堕落。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一切诸众生等。乃至尽解诸佛如来。或有经夹。彼诸众生。因彼因故。一切贪欲嗔恚痴刺。悉皆堕落。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贪嗔痴刺。悉皆堕落。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譬如如意宝王。随诸众生有所须者。悉皆能与。而如意宝王。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有所须者。悉皆能与。何以故。以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若有人天若诸菩萨摩诃萨等。往到诸佛如来之所。欲得如是如是闻法思议。彼人天等。一切悉得闻彼彼法。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一切悉得闻彼彼法。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无障碍智。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尽说。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境界。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一切微尘。一一微尘。入一切世界海。微尘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亦复如是。文殊师利。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微尘大海。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数诸佛如来种种异异功德庄严大海。有阿僧祇种种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智功德庄严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波罗蜜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住地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陀罗尼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三昧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解脱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无碍乐说辩才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大愿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得安隐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令入菩萨行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令入如来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令入随顺众生心行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令入世界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令入劫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文殊师利。十方世界。一切世界。过去未来现在世界大海。诸佛如来。一切毛孔。一一毛孔。于一时间。非前后时。皆悉示现。何以故。以得无边无中际故。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境界。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说不可尽。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普见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中。见诸众生若退若生。若入善道。若入恶道。如是如来顶上相。见如是如来白毫相。见如是如来一切诸相。一一遍见。如是如来一切诸好。一一遍见。如是如来一切毛孔。一一遍见。如是一时。非前后见。一切世界。见诸众生若退若生。若入善道。若入恶道。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遍见。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名称。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一一微尘。一切微尘世界。入一切世界海。如是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于念念间。一切世界微尘数众生。奋迅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可化众生。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如是佛国土奋迅。如是身奋迅。如是愿奋迅。如是境界奋迅。如是智奋迅。如是神通奋迅。如是力奋迅。如是等。于念念间。一切世界微尘数奋迅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可化众生。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名称。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无差别无依止。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非此世界差别余世界无差别。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依止此世界不依止余世界。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此阎浮提差别余阎浮提无差别。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依止此阎浮提不依止余阎浮提。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此畜生道差别余畜生道无差别。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此饿鬼道差别余饿鬼道无差别。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此畜生道依止余畜生道不依止。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欲界差别色界依止。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无差别无依止。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身无障碍。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国土大海。一切住处。三世无边一切众生。随众生心。随其可化。于念念间。顶相示现法相生灭如彼众生所应见闻。令见闻知。乃可虚空容有遍见。如来顶相终不可见。如是如来。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国土大海。一切住处。三世无边一切众生。随众生心。随其可化。于念念间一切相好。一一相好。一切毛孔。一一毛孔。皆悉示现法相生灭。如彼众生所应见闻。令见闻知。乃可虚空容有遍见。诸佛如来一毛孔相终不可见。如有天人菩萨。随众生心。随其可化。依彼生灭法相而说。如彼所信。令入法中。文殊师利。或有天人菩萨。见如来顶相出阿僧祇功德庄严大海异异说法。知如是法。为众生说。令众生闻。如彼所信。入于法中。或有众生。知阿僧祇智功德庄严大海异异说法。或有众生。闻阿僧祇波罗蜜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住地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陀罗尼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三昧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解脱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无碍乐说辩才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神通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发勤精进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得安隐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菩萨行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如来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随顺众生心行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世界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劫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三世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三世说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不疲倦心大海胜说法声。或有天人菩萨。见佛顶相出阿僧祇无差别智大海异异说法。知如是法。为众生说。令众生闻。如彼所信。入于法中。如是念念一切相好。一一相好。一切毛孔。一一毛孔。如是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一一世界。随众生心。随其可化。天人菩萨。见佛如来一毛孔相出阿僧祇异异法海异异说法。知如是法。为众生说。令众生闻。如彼所信。入于法中。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身无障碍。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顶相不可得见。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微尘大海。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数诸佛如来菩萨摩诃萨大众大海。文殊师利。如是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微尘大海。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数诸佛如来菩萨摩诃萨大众大海。文殊师利。或有菩萨。见如来身高百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百由旬高。如是或有菩萨。见如来身高百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百由旬高。或有菩萨。即于如是大众中。见高千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千由旬高。如是或有菩萨。即于如是大众中。见高千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千由旬高。或有菩萨。见如来身高亿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亿由旬高。如是或有菩萨。见如来身高亿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亿由旬高。或有菩萨。见如来身高千亿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千亿由旬。十方世界。一切世界海刹。一切阎浮提。同一时中。皆见如来。非前后见。文殊师利。譬如若有菩萨摩诃萨。住不思议解脱三昧。于念念间。五十世界微尘世界。以为一步。行东方世界。其一一步。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大海。去向东方。为欲观察如来顶相。如是而去。经五十世界微尘数劫大海。而去彼处。观察如来顶相。二倍转高。何以故。以如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是名略说如来顶相不可观察。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住持菩萨行教化众生。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十方世界微尘数世界。犹尚是少。诸佛如来。过于是数。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一一微尘教化行事。文殊师利。所谓随若干数如来身中。说尔许菩萨行。尔许如来无见顶相。一切诸相一一相中。一切诸好一一好中。一切毛孔一一毛孔。念念常出一切世界微尘数阿僧祇光明大海。或有常出一切世界微尘数阿僧祇功德庄严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智功德庄严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波罗蜜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住地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陀罗尼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解脱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无碍乐说辩才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大愿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得安隐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菩萨行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如来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随顺众生心行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世界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劫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三世说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不疲倦心光明大海。文殊师利。如是常出阿僧祇光明大海。无差别智大海。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劫数住持。教化众生。而无所畏。

文殊师利。诸佛如来。如是不思议事。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大海。一时念念众生大海。同时教化。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功德庄严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智功德庄严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波罗蜜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三昧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解脱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无碍乐说辩才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神通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大愿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发勤精进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得安隐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令入菩萨行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令入如来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令入随顺众生心行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令入世界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令入劫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如是。或有众生海。令入三世。或有众生海。令入三世说。或有众生海。令入不疲倦心。或有众生海。令入无差别智。或有众生海。令入奋迅智。或有众生海。复入国土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海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身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愿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境界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智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神通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力奋迅智。如是念念众生大海。一切微尘数。一切若干微尘数智。以阿僧祇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是教化众生而无所畏。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众生。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给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给施供养。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优婆塞不信余尊。持十善业道。摄取彼人。生如是心。此是学佛诸戒行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不信余尊持十善业道诸优婆塞。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给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比丘。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比丘。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信行人。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信行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法行人。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法行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八人中一人。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八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须陀洹向。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须陀洹向。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须陀洹。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须陀洹。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斯陀含向。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斯陀含向。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斯陀含。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斯陀含。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阿那含向。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阿那含向。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阿那含。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阿那含。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阿罗汉。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阿罗汉。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辟支佛。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辟支佛。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见于壁上一画佛像。或经夹中见画佛像。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何况合掌。若以一华。奉施佛像。或以一香。或以末香。或有涂香。或然一灯。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恒河沙等世界诸佛如来。及声闻僧。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羊车乘行菩萨得直心人。随一善根能作佛种。摄取彼菩萨。乃至一日。以粗饮食。一施其人。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羊车乘行菩萨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象乘行菩萨人。随一善根能作佛种。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象乘行菩萨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日月乘行菩萨人种佛善根。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日月乘行菩萨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声闻乘神通行菩萨人。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声闻乘神通行菩萨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如来神通行菩萨人。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如来神通行菩萨摩诃萨。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能自书写。若令他书写。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不善业罪。亦如是说应当善知。文殊师利。如是羊乘行人。象乘行人。日月乘行人。声闻乘神通行人。菩萨乃至为畜生道。令生善根。若男子女人。起微嗔心貌相变异。乃至畜生障一善根。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微尘数诸众生。挑却其眼。劫夺一切资生财物。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一菩萨所。起欺慢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一菩萨。乃至微少。随何因缘。以欺慢心。骂辱毁訾。彼男子女人。堕大叫唤地狱之中。身形大小。五百由旬。有五百头于一一头有五百口。于一一口有五百舌。于一一舌有五百犁。以耕其舌。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三千世界所有众生。若以刀杖。斫打杀之。劫夺一切资生财物。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菩萨所。生欺慢心。起嗔恨意。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起于恶心。不生众生安隐之心。于恒河沙等一切诸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恒河沙等。诸阿罗汉。尽皆杀害。恒河沙等诸佛如来。七宝塔庙。七宝栏楯。宝幢幡盖。皆悉破坏。尽令消灭。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乃至微少。随何因缘。生欺慢心。嗔骂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菩萨不断诸佛如来种故。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何以故。以不异法有菩萨故。以诸菩萨即是法故。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以嗔恚心。系缚安置黑闇地狱。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嗔于菩萨。乃至回身异方看顷。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一切阎浮提。一切众生。所有资生。一切财物。悉皆夺尽。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随一菩萨。若好若恶。以嗔恨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譬如须弥山王胜于诸山光明照曜。胜者所谓高下广狭。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信此法门。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微尘等数诸菩萨中。最胜最上。何以故。若有菩萨。信此法门。五波罗蜜。所起功德。一切善根。阿僧祇劫之所修行。信此法门。其福为胜。所谓胜者高下广狭。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十方世界微尘数菩萨。令发菩提心。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信此法门是出世间法。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信此法门。令发菩提心。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信此法门。信已书写。若教他书。若自身诵。若教他诵。乃至经夹书写信敬。受持供养。然灯香华。末香涂香。华鬘供养。此法门者。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信声闻道。彼声闻道。一一众生。皆与无量阿僧祇转轮圣王住处善根。及与生天胜妙善根。尽皆断灭。文殊师利。若复有异人。于一菩萨摩诃萨。障一善根。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况嗔恚骂辱毁訾。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诸佛塔庙。破坏焚烧。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众生起嗔恚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诸佛有塔庙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间诸天人故。是故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诸佛如来。若有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三世诸佛。毁訾菩萨。即是毁訾三世诸佛。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欲得依无上供养诸如来者。应当供养诸菩萨也。

文殊师利。若有城邑聚落等中。或有一亿。或有千亿。或有百千亿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于此法门。不生信心。彼诸菩萨。若有王乱。或有业乱。或有水难。或有险难。或有火难。或有贼难而彼城邑聚落等中。有一菩萨。信此法门。而彼菩萨。有阿僧祇罪业。皆尽远离诸难。然此菩萨。于彼城邑聚落等中。无有王难。无有业难。无有水难。无有险难。无有火难。无有贼难。无恶众生不信法难。菩萨若信此法门者。阿僧祇劫。所有众罪。应入地狱畜生饿鬼。即现身灭。然彼菩萨。有阿僧祇不可说劫阿鼻地狱极重罪业。即现身灭。一切诸难悉皆消尽。若十二十若三十劫阿鼻地狱极重罪业。即现身中皆得消灭。何以故。以大功德积聚集故。

文殊师利。如大水池广百由旬。彼池中水。具足八味。若有人以一波罗毒。著彼池中。乃至千斤即无毒气。何以故。以得大水多聚集故。文殊师利。如是虽有无量无边诸恶罪业。应堕地狱畜生饿鬼满一劫住。而即消灭。何以故。信此法门。故大功德无量无边故。佛说此法门已。十方世界。阿僧祇诸来菩萨摩诃萨。大会之众。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法界安立图卷中之下·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六卷·世亲
  重订西方公据发凡·彭绍升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二·佚名
  苏悉地羯啰经卷中·佚名
  叹无为品第三十·佚名
  成实论 第一卷·佚名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上·法藏
  四分律卷第五十五(第四分之六)·佚名
  卷二百二·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唐慧琳
  卷九·佚名
  卷三百三十三·佚名
  告暹罗国民·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 旅寄·汤显祖

    【捣练子】〔生伞、袱、病容上〕人出路,鸟离巢。〔内风声介〕搅天风雪 梦牢骚。这几日精神寒冻倒。“香山<山奥>里打包来,三水船儿到岸开。要寄乡心 值寒岁,

  • 巻十三·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十三元 顾瑛 编胡助字古愚金华人性端方好读书长游京师受知馆阁诸老辟试史馆职后以太常博士致仕诗有杂兴及上京汴中纪行集与铁崖杨先生访予里舍其所题玉山草堂诸作别刋于精舍吟云送赵季文之湖

  • ●林宗词兄叙明剧·沈泰

    善采菌者,于其含苞如卵,取味全也。至擎张如盖,昧者以为形成,识士知其神散。全部传奇,如盖之蕈也。杂剧小记,在苞之蕈也。绘事亦然。文章以无尽为神,以似尽为形。袁中郎诗有“小石含山意”一语,予甚嘉之。如画石竟而可旁添片墨

  • 性情集巻二·周巽

    (元)周巽 撰○拟古乐府节士吟修竹生中林长松在幽壑严冬霜霰零枝叶不黄落夷齐归西山饿死无愧颜鲁连蹈东海一去竟不还苏武持汉节饥来啮寒雪遂使李陵惭去住难为别古人重义不顾身声名烈烈垂千春采薇啮雪辞金者寥寥千载空无

  • 序传第三十二·浦起龙

    盖作者自叙,其流出于中古乎?案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迹,实基于此。降及司马相如, 始以自叙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至马迁,又征三闾

  • 卷之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六卷 同治(上)·缪荃孙

    薛焕奏(同治元年正月初四日)上海洋泾浜西、北两面,经英、法两国与署藩司吴煦会商,挖濠筑墙,以顾洋商贸易之地。此次办防务,察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惟贼势众多,若当危急之时,深虑其游移袖手,致蹈宁波故辙。查洋人生性好胜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纪昀

    列传宋 【五十九】○宋五十九苏轼【过】苏辙【元老】苏轼苏辙△苏轼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 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

  • ●续碑传选集(二)·佚名

    文祥 文文忠公别传沈秉成 安徽巡抚沈公墓志铭沈葆桢 沈文肃公传沈文肃公事略冯焌光 诰授资政大夫二品顶戴江苏苏松太兵备道监督江南海关冯君神道碑铭袁保恒 刑部左侍郎袁文诚公神道碑吴赞诚 清署理福建巡抚光禄寺卿吴

  • 卷九·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九庙制【臣】等谨案学校祀孔子西汉以前未有着令后汉明帝永平二年始临辟雍帅郡国行乡饮酒礼于学校皆祀周公孔子为先圣先师而国学庙祀无明文惟欧阳修集古録载鲁相置卒史碑云故事辟雍祠先圣盖

  • 卷三·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三吴江陈启源撰邶鄘卫谓康叔初封即兼有邶鄘衞此汉书地里志之说而服防从之者也【汉书云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邶鄘衞是也谓之三监三监叛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康叔号曰孟侯】谓康叔止有衞子孙并

  • 提要·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月令解       礼类三【礼记之属】提要【臣】等谨案月令解十二卷宋张虙撰虙慈溪人庆元丙辰进士官至国子祭酒是编乃虙端平初入侍读幄时以纂未及竟以病归家居时乃续完之表进於朝十二月

  • 卷六十四·佚名

    △初分无所得品第十八之四舍利子,眼界眼界性空。何以故?眼界性空中眼界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无所有不可得。非眼界非眼界性空。何以故?非眼界性空中非眼界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无所有不可得。色界眼识界

  • 梵网合注卷第五·智旭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注菩萨比丘温陵道昉订 (戊)二明四十八轻戒三。初总标。二别释。三总结。 (己)今初佛告诸菩萨言。已说十波罗提木叉竟。四十八轻今当说。初句结前。次句示后也。 (己)二别释四十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九下·智顗

    释寿量品先出异解。睿师序云。寿无量劫未足以明其久。分身无数不足以异其体。然则寿量定其非数。分身明其不异。普贤显其无成。多宝明其不灭耳。河西道朗云。明法身真化不异存没理一。多宝现明法身常存。寿量明与太虚

  • 高峰文集·廖刚

    诗文别集。宋廖刚(号高峰)著。乾道七年(1171),邵武军军学教授葛元骘序云,尝请于刚子史君,刊刚文集。(十七卷明抄本卷首)咸淳七年(1271),有修补本,吴邦杰为之跋(《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均不明卷数。《宋史·艺文

  • 思惟略要法·佚名

    全一卷。又作思惟要略法、思惟要略法经、思惟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述说大乘禅观之大要,略叙四无量观法、不净观法、白骨观法、观佛三昧法、生身观法、法身观法、十方诸佛观法、观无量寿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