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

  舍利弗归命善清净无垢宝功德集胜王佛。

  南无因陀罗幢佛 南无普照佛 南无清净光明王佛 南无金色光明师子奋迅王佛 南无普胜山功德佛 南无善住功德摩尼山王佛 南无普见王佛 南无金刚胜佛 南无普贤佛 南无普照佛 南无宝法胜决定佛 南无无量意功德王佛 南无地自在王佛 南无离尘功德佛 南无无尽光佛 南无无畏王佛 南无难知佛 南无金刚妙佛 南无无垢胜佛 南无月胜佛 南无一味胜佛 南无槃头华佛 南无鬘香胜佛 南无多摩罗跋香胜佛 南无月藏佛 南无沉水香佛 南无树提光明佛 南无海香佛 南无龙藏佛 南无宝光明佛 南无大云藏佛 南无智德佛 南无金刚藏佛 南无住持地佛 南无虚空平等佛 南无胜藏佛 南无濡语佛 南无有德佛 南无山藏佛 南无妙鼓佛 南无爱胜佛 南无鼓增上佛 南无欢喜藏佛 南无日藏佛 南无行胜佛 南无实语佛 南无智藏佛 南无妙声佛 南无自在胜佛 南无胜妙胜佛 南无佛宝幢佛 南无随顺戒佛 南无宝胜佛 南无无垢琉璃佛 南无满足金刚住持佛 南无甘露幢佛 南无成就功德佛 南无香山佛 南无根本胜藏佛 南无不可知佛 南无无边知佛 南无无量佛 南无无量自在佛 南无大光明佛 南无德藏佛 南无根本庄严奋迅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清净佛 南无清净施佛 南无娑留那佛 南无水天佛 南无坚德佛 南无栴檀功德佛 南无无量掬光佛 南无光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莲花光游戏神通佛 南无财功德佛 南无德念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南无红炎幢王佛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善游步佛 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 南无根本光佛 南无一切众生见爱奋迅庄严王佛 南无忍王佛 南无离一切烦恼佛 南无宝色胜佛 南无香胜王佛 南无亿藏佛 南无见一切佛 南无见爱佛 南无不可见佛 南无甘露功德称佛 南无一切畏差别能断疑佛 南无师子吼佛 南无散华佛 南无大胜佛 南无无碍智作佛 南无一切作乐佛 南无尊胜佛 南无吉王佛 南无一切世间道自在王佛 南无须弥劫佛 南无胜须弥佛 南无解脱佛 南无世间声佛 南无坚奋迅佛 南无坚自在佛 南无栴檀胜佛 南无不差别佛 南无息功用佛 南无善思惟佛 南无能断一切业佛 南无离想佛 南无宝胜佛 南无宝轮佛 南无大宝佛 南无无垢光明佛 南无乐说庄严称佛 南无无垢月幢称佛 南无华庄严光明佛 南无出水火佛 南无无畏观佛 南无师子奋迅力佛 南无宝精进日月光明佛 南无庄严功德智声王佛 南无初发心念断一切疑烦恼佛 南无破一切闇胜佛 南无宝炎佛 南无栴檀香佛 南无大宝炎佛 南无华幢佛 南无普胜帝沙佛 南无满贤佛 南无最力精进奋迅佛 南无香胜佛 南无胜称佛 南无净镜佛 南无华胜佛 南无离尘佛 南无得功德佛 南无不动佛 南无栴檀佛 南无因陀罗财佛 南无乐山佛 南无能化佛 南无因陀罗幢佛 南无无畏作佛 南无富楼那佛 南无弗沙佛 南无法水清净虚空界王佛 南无普智光明胜王佛 南无香光明功德宝庄严王佛 南无清净光明无垢然灯佛 南无普智声王佛 南无善光火光佛 南无普喜速胜王佛 南无一切四无畏然灯佛 南无普门智照声佛 南无无量功德海藏光明佛 南无法界雷光无障碍功德佛 南无清净眼无垢然灯佛 南无师子光明胜光佛 南无广光明智胜幢佛 南无金光明无边力精进成佛 南无香光明欢喜力海佛 南无成就王佛 南无自在高佛 南无欢喜大海速行佛 南无称自在光佛 南无广称智佛 南无智成就海王幢佛 南无相显文殊月佛 南无一切法海胜王佛 南无智功德法住佛 南无梵自在胜佛 南无过法界胜声佛 南无不可嫌力普照光明幢佛 南无无垢功德日明佛 南无无碍智普照光明佛 南无无量胜鸡兜幢佛 南无法界虚空普遍光明佛 南无福德相云胜威德佛 南无照胜顶光明佛 南无法风大海意佛 南无相法化普光明佛 南无善成就眷属普照佛 南无法尽疾速欢喜慧佛 南无无垢清净普光明佛 南无清净眼华胜佛 南无善智力成就佛 南无虚空清净明月佛 南无然金色须弥灯佛 南无智胜宝法光明佛 南无然宝灯佛 南无普光明高山佛 南无大胜佛 南无波头摩奋迅佛 南无善天照佛 南无无尽功德佛 南无华威德佛 南无甘露力佛 南无声边佛 南无妙法胜威德成就佛 南无普光明声虚空照佛 南无普门见胜光佛 南无无边功德照佛 南无普光功德然灯镜像佛 南无喜乐现华火佛 南无宝须弥然灯王佛 南无善化法界金光明电声佛 南无可降伏力愿佛 南无虚空城慧吼声佛 南无十方广遍称智然灯佛 南无师子光明满足功德佛 南无智敷华光明佛 南无普眼满足法界鸡兜幢佛 南无胜慧善导师佛 南无普光明作佛 南无月幢佛 南无东方善护四天下名金刚良如来为上首 南无南方难胜四天下因陀罗如来为上首 南无西方亲意四天下婆楼那如来为上首 南无北方师子意四天下摩诃牟尼如来为上首 南无东南方妙乐四天下毗沙门如来为上首 南无西南方坚固四天下不动如来为上首 南无西北方善地四天下普门如来为上首 南无东北方善择四天下降伏诸魔如来为上首 南无上方妙四天下得智慧意如来为上首 南无下方光炎四天下善集如来为上首 南无卢舍那胜威德王佛 南无普光明胜藏王佛 南无法界佛 南无智灯佛 南无法界虚空智幢照佛 南无阿弥滥波眼佛 南无龙自在王佛 南无法月普智光王佛 南无普照胜弥留王佛 南无无障虚空智鸡兜幢王佛 南无普轮到声佛 南无无量星宿自在王佛 南无普遍香佛 南无弥留然灯王佛 南无香毗头罗佛 南无栴陀鸡兜佛 南无阿那罗眼境界佛 南无一切佛宝胜王佛 南无无边世间智轮鸡兜佛 南无阿僧伽智鸡兜佛 南无不可思量命佛 南无不可用佛 南无师子佛 南无月智佛 南无大照佛 南无日灯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山胜佛 南无波头摩胜藏佛 南无卢舍那佛 南无普眼佛 南无梵命佛 南无波薮天佛 南无无边光明平等法界庄严王佛 南无力光明佛 南无高行佛 南无栴檀违佛 南无金色意佛 南无妙饮佛 南无高声佛 南无最胜佛 南无高见佛 南无吉沙佛 南无弗沙佛 南无高称佛 南无妙波头摩佛 南无普功德佛 南无作灯佛 南无善目佛 南无功德幢佛 南无一切法佛吼王佛 南无山幢身眼胜佛 南无宝胜然灯功德幢佛 南无普智宝炎胜功德佛 南无因陀罗幢胜鸡兜佛 南无胜轮佛 南无大悲云幢佛 南无金刚那罗延鸡兜佛 南无无障碍胜安隐满足佛 南无火炎山胜庄严佛 南无一切法海胜王佛 南无宝髻炎满足然灯佛 南无深法海光佛 南无十亿国土微尘数同名金刚藏佛 南无十亿国土微尘数同名金刚鸡兜佛 南无十百千国土微尘数同名金刚幢佛 南无十百千国土微尘数同名善法佛 南无十百千国土微尘数同名称心佛 南无一佛国土微尘数同名普功德佛 南无不可说佛国土微尘数同名不可胜佛 南无不可说佛国土微尘数同名毗婆尸佛 南无十佛国土微尘数同名普幢佛 南无八十亿佛国土微尘数不可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同名普贤佛 南无一佛国土微尘数同名觉胜佛 南无十佛国土微尘数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同名普称自在佛 南无贤胜佛 南无功德海光明胜照藏佛 南无法界虚空满足不退佛 南无法界吼佛 南无不退转法界声佛 南无法树山威德佛 南无一切法坚固吼王佛 南无宝光然灯幢王佛 南无功德山光明威德王佛 南无法云吼王佛 南无智炬王佛 南无法电幢王胜佛 南无法灯智师子力山威德王佛 南无一切法印吼威德王佛 南无无垢法山威德灯佛 南无法光明胜云佛 南无法轮光明顶佛 南无法海说声王佛 南无法日智轮然灯佛 南无法华高幢云佛 南无法炎山鸡兜王佛 南无法行深胜月佛 南无法智普光明藏佛 南无常智作化佛 南无山王胜藏王佛 南无普门贤弥留法疾精进幢佛 南无一切法宝俱苏摩胜云佛 南无寂静光明身髻佛 南无法光明慈镜像月佛 南无炎胜海佛 南无智日普照佛 南无普轮佛 南无智照顶王佛 南无智山法界十方光明威德王佛 南无功德光俱苏摩灯佛 南无智炬商鸡兜幢王佛 南无日照光明王佛 南无相山佛 南无庄严山佛 南无日步普照佛 南无法王网胜功德佛 南无四无畏金刚那罗延师子佛 南无普智幢勇猛佛 南无法波头摩敷身佛 南无功德俱苏摩身重担佛 南无道场觉胜月佛 南无然灯法炬胜月佛 南无普贤光明顶佛 南无法幢灯金刚坚幢佛 南无称山胜云佛 南无栴檀胜月佛 南无普胜俱苏摩威德菩提佛 南无照一切王佛 南无波头摩胜藏佛 南无香炎照王佛 南无因波头摩佛 南无相山照佛 南无普称功德王佛 南无普门光明须弥山佛 南无法城光明胜功德山威德王佛 南无胜相佛 南无法力勇猛幢佛 南无转法轮光明吼声佛 南无光明功德山智慧王佛 南无转法轮月胜波头摩照佛 南无佛幢自在功德不可胜幢佛 南无宝波头摩光明藏佛 南无光明峰云灯佛 南无普觉俱苏摩佛 南无种种光明胜山藏佛 南无光明轮峰王佛 南无功德云盖佛 南无法峰云幢佛 南无法日云灯王佛 南无功德山威德佛 南无法云十方称王佛 南无法轮盖云佛 南无觉智幢佛 南无智威德佛 南无法轮清净胜月佛 南无金山威德贤佛 南无贤胜山威德佛 南无普慧云声佛 南无法力胜山佛 南无香炎胜王佛 南无伽那迦摩尼山威德佛

  次礼十二部尊经大藏法轮。

  敬礼十方诸大菩萨摩诃萨。

  南无而独步菩萨 南无威神胜菩萨 南无大部界菩萨 南无以山护菩萨 南无将三世菩萨 南无有功勋菩萨 南无宣名称菩萨 南无日光明菩萨 南无师子英菩萨 南无时节王菩萨 南无师子藏菩萨 南无示现有菩萨 南无光远照菩萨 南无山师子菩萨 南无有取施菩萨 南无莫能胜菩萨 南无为最幢菩萨 南无喜悦称菩萨 南无坚精进菩萨 南无无损减菩萨 南无有名称菩萨 南无无恐怖菩萨 南无无著天菩萨 南无火明灯菩萨 南无世光明菩萨 南无微妙音菩萨 南无执功勋菩萨 南无除闇瞑菩萨 南无无等轮菩萨 南无喜王菩萨 南无智慧照明藏菩萨 南无栴檀德藏菩萨 南无福德藏菩萨 南无无碍清净智德藏菩萨 南无那罗延德藏菩萨 南无普智光明慧灯菩萨 南无无量华照垂髻菩萨 南无无尽清净光明王菩萨 南无光照分别法界菩萨 南无无障碍力精进慧菩萨

  归命如是等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大菩萨摩诃萨。

  敬礼声闻缘觉一切贤圣。

  礼三宝已次复忏悔。

  弟子等。今以总相忏悔一切诸业。今当次第更复一一别相忏悔。若总若别若粗若细。若轻若重若说不说。品类相从愿皆消灭。别相忏悔者。先忏身三次忏口四。其余诸障次第稽颡。身三业者。第一杀害。如经所明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虽复禽兽之殊。保命畏死其事是一。若寻此众生无始已来。或是我父母兄弟六亲眷属。以业因缘轮回六道。出生入死改形易报不复相识。而今兴害食啖其肉断大慈种。是故佛言。设得余食当如饥世食子肉想。何况食啖此鱼肉耶。又言为利杀众生。以钱纳众生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地狱。故知杀害及以食啖。罪深河海过重丘岳。然弟子等。从无始已来不遇善友皆为此业。是故经言。杀害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则受虎狗豺狼鹰鹞等身。或受毒蛇蝮蝎等身常怀恶心。或受獐鹿熊罴等身常怀恐怖。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病二者断命杀害食啖既有如是无量种种诸果报。是故弟子。今日至到稽颡至诚归依于佛。

  南无东方法华智佛 南无南方法最佛 南无西方维卫庄严佛 南无北方智自在称佛 南无东南方雨音自在法佛 南无西南方流布力王佛 南无西北方初发意佛 南无东北方名流十方佛 南无下方奉法佛 南无上方月英丰佛

  归命如是等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弟子等。自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有此心识常怀碜毒无慈愍心。或因贪起杀。因嗔因痴及以慢杀。或兴恶方便誓杀愿杀及以咒杀。或破决湖池焚烧山野田猎捕鱼。或因风放火飞鹰放犬。恼害一切六道众生。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心归命忏悔。

  或以[打-丁+監]摾抗拨枚戟弓弩。弹射飞鸟走兽之类。或以罛网罾钓。捞漉水性鱼鳖鼋鼍虾蚬蠃蚌湿居之属。使水陆之与空行藏窜无地。或畜养鸡猪牛羊犬豕鹅鸭之属。自供庖厨或货他宰杀。使其哀声未尽毛羽脱落。鳞甲伤毁身首分离。骨肉销碎剥裂屠割。炮烧煮炙楚毒酸切。横加无辜但取一时之快。口得味甚寡。不过三寸舌根而已。然其罪报殃累永劫。如是等罪今日至诚归命忏悔。又复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复兴师相伐。强场交诤两阵相向更相杀害。或自杀他教杀闻杀欢喜。或习屠鲙债为刑戮。烹宰他命行于不忍。或恣忿怒挥戈抚刃。或斩或刺或推着坑堑。或以水沉溺。或塞穴坏巢。土石磓岬。或以车马躏轹践蹋一切众生。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发露归命忏悔。

  又复无始已来。或溉灌陆田。堕胎落子。破卵坏巢。毒药蛊道伤杀众生。垦土掘地种植田园。养蚕煮茧。养猫搦鼠伤杀滋甚。或打扑蚊虻螥蝇蜂蝎掏担蚤虱。或烧除粪扫。开决沟渠枉害一切。或啖果实或用谷米。或水或菜横杀众生。或然樵薪或露灯烛焚诸虫类。或食酱酢不看摇动。或泻汤水浇杀虫蚁。如是乃至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恒常伤杀飞空著地细微众生。弟子。以凡夫识暗不觉不知。今日发露归命忏悔。

  又复弟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以鞭杖枷锁桁械。压立拷掠打掷手脚蹴蹋。缠缚笼系断绝水谷。如是种种诸恶方便苦恼众生。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归命忏悔。

  愿弟子等。承是忏悔杀害等罪所生功德。愿生生世世得金刚身寿命无穷。永离怨憎无杀害想。于诸众生得一子地。若见危难急厄之者。不惜身命方便救解令得解脱。然后为说微妙正法使诸众生睹形见影皆蒙安乐。闻名听声恐怖悉除。

 

  大乘莲华宝达问答报应沙门经

 

  宝达顷前入一解身地狱。云何名曰解身地狱。其地狱纵广三十由旬。周匝铁城铁网覆上。中间猛火炎赫洞然。有铁[金*疾][金*離]遍布其地。复有飞锵来刺罪人。有大铁桁悬罪人身支节分解。尔时东门之中有无数罪人遥望见之悲啼号叫举体投地唱如是言。我今何罪来入此中。狱卒夜叉。手持大斧望头而斫。复以铁索来缠其身。猛火烧体飞锵乱刺。尔时罪人步步而倒至于桁下。狱卒夜叉揘挡罪人。以大铁锯节节分解。流血遍地苦痛万端。乃有羊形牛形驴马之形。虫鸟杂类诸畜生之形。来饮其血复啖其肉。因诸畜生等皆从罪人索其本命及以本肉。尔时罪人无言以答。诸畜生等皆[口*(一/巾)]啮之。痛苦楚毒不可堪忍罪人呻吼口眼血出悲声呜咽上彻于天。如是苦毒一日一夜受罪无量。千死千生万死万生。经千万劫无有出期。后若得出当堕畜生中。百亿千生为诸怨家之啖食。宝达菩萨问曰。此诸沙门作何业故今受此苦。罗刹答曰。此诸罪人。受佛禁戒不求无上正真妙法。但睹目前信邪倒见。慠诞憍纵心怀碜毒。而无慈悲杀害众生。节解佛种类故。以是因缘受如此罪。后得为人百生千生诸根不具。聋盲喑哑手脚不全。身多诸疮常流脓血。断诸命故当受短报。宝达闻之悲泣而去。

    佛名经卷第二十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七(第七诵之六)·佚名
  卷第五·佚名
  卷第一·宝唱
  卷第二十·祖琇
  目次·佚名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三之下·李通玄
  卷第一百三·李通玄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七·道原
  显扬圣教论 第十三卷·无著
  后序·纪荫
  虚空孕菩萨经卷下·佚名
  卷之二·佚名
  卷十七·佚名
  辩正论卷第八·法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折·郑廷玉

    (杨衙内领祗候上,云)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阶下小民闻吾怕,则我是势力并行的杨衙内。小官姓杨名戬字茂柳,官封衙内之职。我是累代簪缨之子,我嫌官小不做,嫌马瘦不骑。时遇春天,万花绽拆,绿杨如烟,郊外踏青赏玩,春盛担

  • 白莲集卷一·齐己

    唐 释齐已 撰夏日草堂作沙泉带草堂纸帐卷空床静是真消息吟非俗肺肠园林坐清影梅杏嚼红香谁住原西寺钟声送夕阳寄镜湖方干处士贺监旧山川空来近百年闻君与琴鹤终日在渔船岛露深秋石湖澄半夜天云门几廻去题徧好林泉送

  • 原序·丁复

    ●桧亭集原序 天台丁君仲容之诗曰桧亭藁者因其所居而目之也君三徙居寓於金陵之城北地既深僻有园亭之胜古桧列植左右苍茂若云客至欵坐亭上日翛然以为乐饶氏介之方集君诗得若干首为一编故题其藁桧亭云君博学才敏为诗精

  • 卷144 ·佚名

    金君卿 丹阳湖 鸟树压丛云,波光铺塞雪。 迥浸寒无暑,平空晓犹月。 吕父已入周,范蠡未辞越。 扁舟谁与同,浩歌几千阕。 金君卿 冬至日代书呈诸兄 人人懽聚庆新阳,我独飞心恋北堂。 薄宦飘流

  • 卷七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八联句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十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徵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絶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

  • 卷三百四十一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冬十一月壬寅朔,上齋於大慶殿。   癸卯,奉仁宗、英宗徽號冊寶於太廟。(兩紀于癸卯乃書上仁宗諡云云、英宗諡云云。)   甲辰,薦享於景靈宮。   乙巳,朝享七室,齋於南郊之青城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六·佚名

    台阳集台阳集唐赞衮光绪十七年,奉调渡台,权台澎道兼按司篆,于七月二十二日履任;旋补台南府知府:在台将及四载矣。窃思红毛辟地,赤嵌营城;自建行省,如适乐土。三千界外,白浮吉贝之花;九十峰前,红醉槟榔之酒。听羊更于老衢之岭,浪静

  • 卷三十二尊生·何良俊

    古人论保养云:安乐之道,惟善保养者得之。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太乙真人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精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佚名

    弘治八年正月乙酉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游泰崔元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

  • 雍正实录卷之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七·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 拯船颁赏 闽督何(璟)奏为总兵随征积劳病故乞恩该恤折(三年十二月十三日京报) 闽督何(璟)奏为拣补海外要缺同知折 书「都察院奏福建林戴氏呈控冤案折」后 闽省大计 生番犷悍 恭录上谕(一道) 发抄旨一道(正月二十三

  • 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第二十二·晏婴

    晏子使晋,景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且“谚曰:‘非宅是卜,维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

  • 武灵王第十九·鹖冠子

    武灵王问庞焕曰:“寡人闻飞语流传曰: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愿闻其解。”庞焕曰:“工者贵无与争,故大上用计谋,其次因人事,其下战克。用计谋者,荧惑敌国之主,使变更淫俗,哆恭憍恣,而无圣人之数,爱人而与,无功而

  • 卷三十五·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五宋 王昭禹 撰冬官考工记【一而不可不易者道匿而不可不为者事道一而能易则虽不主故常而未始外乎事事匿而有为则虽丽乎形数而未始离乎道道未始外事此幽者之所以阐也事未始离乎道此显者之

  • 卷三·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禹贡长笺卷三      吴江朱鹤龄撰海岱惟青州尔雅齐曰营州【郭璞注自岱东至海】即青州孔传东北据海【蔡传作至海】西南距岱正义海非可越而言据者东莱东境浮海入海曲之间【青州之境】非至海畔而已汉末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六·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道[一]土品第八十   [二]爾時具夀善現作是念言.何謂[三]菩薩摩訶薩道.諸菩薩摩訶薩安住此道能被種種勝   功德鎧如實饒益一切有情。世尊知彼心之所念便告之言.善現當知.布施

  • 四书因问·吕柟

    明吕柟(字仲木)撰。该书是记其门人质问《四书》之语。共六卷。其中《大学》、《中庸》各一卷,《论语》、《孟子》各二卷。然其中称柟为先生,又原本先生字或跳行,间或还附有学生之间的论辩,如《大学因问》中,就附有章诏、聂

  • 五家正宗赞·希叟绍昙

    四卷。又作《正宗赞》。宋代希叟绍昙撰。收录从菩提达摩至雪峰义存以及禅宗五家的耆宿计七十余人的略传,各传之后附有四六排偶之赞,描绘诸禅师作略风貌,宋宝祐二年(1254)刊行。后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