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长者无耳目舌缘品第十七

【古文】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陀精舍。与诸比丘大众说法。尔时国内。有一长者。财富无量。金银七宝。象马牛羊。奴婢人民。仓库盈溢。无有男儿。唯有五女。端正聪达。其妇怀妊。长者命终。时彼国法。若其命终。家无男儿。所有财物。悉应入官。

【白话】

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国祇陀精舍,为诸比丘众等说法。当时国中有一位大长者,财富无法计算,拥有许多金银七宝、象马牛羊、奴仆属民,仓库全都是满满的。但他没有儿子,只有五个美丽聪明的女儿。当他的妻子正怀孕时,长者死去了。当时国法规定:如果主人死了而家里没有男孩,所有的财物都需没收,归官府所有。

【古文】

其王大臣。摄录其财。垂当入官。其女心念。我母怀妊。未知男女。若续是女。财应属王。若其是男。应为财主。念已。往白王言。我父命终。以无男故。财应入王。然今我母怀妊。须待分身。若苟是女。入财不迟。若或是男。应为财主。

【白话】

于是国王便派遣大臣前去登记、收取他家财产。眼看就要充公的时候,他的女儿心想:“母亲正怀孕,不知是男是女。如果还是女孩,家产理当归属官府;如果是男孩,他就应当成为财产的主人。”想罢前去对国王说:“我父亲命终,因为没有男儿的缘故,财产应归属大王。然而我的母亲正有孕在身,应该等到分娩再说。如果是女孩,没收财产也不迟;如果是男孩,他应该成为家产的主人。”

【古文】

时波斯匿王。任法平整。即可所白。听如其言。其母不久。月满生儿。其身浑沌。无复耳目。有口无舌。又无手足。然有男根。即为作字。名镘[镘: màn。]慈毗梨。

【白话】

当时波斯匿王执法公正,就同意了她的话,允许这样行事。不久之后,她的母亲怀胎月满生下孩子,其身体浑沌未分,没有耳朵眼睛,有口却没有舌头,也没有手、脚,然而有男根。就为他取名为镘慈毗梨。

【古文】

尔时是女。具以是事。往问于王。王闻是已。思惟其义。不以眼耳鼻舌手足等。而为财主。乃以男故。得为财主。儿有男根。应得父财。即告诸女。财属汝弟。吾不取也。

【白话】

于是女儿便将这件事去仔细询问国王。国王听罢,心中斟酌:法律并不是根据眼耳鼻舌手足等,而判定为财产的主人。而是根据是男子的条件,规定可以成为财产的主人。这个孩子有男根,应该得到父亲的财产。”于是告诉那些女儿们:“财产属于你的弟弟,我不收取了。”

【古文】

尔时大女。往适他家。奉给夫主。谦卑恭谨。拂拭床褥。供设饮食。迎来送去。拜起问讯。譬如婢事大家。比近长者。睹见如是。怪问而言。夫妇之道。家家皆有。汝独何为改操若兹。

【白话】

其家大女儿后来嫁给别人,她侍候丈夫极为谦卑、恭敬、谨慎,打扫床褥、供应饮食、迎来送往、礼拜问候,就好像婢女侍奉主人一样。邻近的长者看她这样,奇怪地问道:“夫妇的规矩家家都有,为什么唯独你变得这样恭顺呢?”

【古文】

女子对曰。我父终没。家财无量。虽有五女。犹当入王。会母分身。生我一弟。无有眼耳舌及手足。但有男根。得为财主。以是义故。虽有诸女。不如一男。是故尔耳。

【白话】

女子答道:“我父亲死时留下了无量家产,虽然有五个女儿却依然需要被国王没收。正巧母亲分娩,生下一个弟弟,没有眼睛、耳朵、舌头和手脚,只有男根也成了财产的继承人。由此看来,即使有几个女儿也不如一个男孩,所以我才这样做。”

【古文】

长者闻已。怪其如是。即与其女。往至佛所白言。世尊。彼长者子。以何因缘。无有眼耳舌及手足。而生富家。为此财主。佛告长者。善哉问也。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唯然乐闻。

【白话】

长者听后,很惊讶会有这种事,便和她一起来到佛前,问道:“世尊,那个长者的儿子因为什么缘故,没有眼耳舌和手足,却生在富贵家成为财产的主人?”佛告诉长者:“问得很好。谛听,好好思惟,我为你讲。”长者答道:“是的,非常高兴听闻。”

【古文】

佛告长者。乃往过去。有大长者兄弟二人。兄名檀若世质。弟名尸罗世质。其兄少小。忠信成实。常好布施。赈救贫乏。以其信善。举国称美。王任此人。为国平事。诤讼曲直。由之取决。

【白话】

佛告诉长者:“在过去的时侯,有两位大长者兄弟,哥哥名为檀若世质,弟弟名为尸罗世质。哥哥从小便忠信诚实,经常喜欢布施,赈救贫乏人。因为他既诚信又善良,所以受到全国上下的称赞,国王任命他作为国家的法官,凡是打官司或者是非等事,都由他来裁决。

【古文】

是时国法。举贷取与。无有券疏[疏:龙藏为(足+梳-木)]。悉诣平事。檀若世质。以为时人。时有贾客将欲入海。从弟尸罗世质。多举钱财。以供所须。时弟长者。唯有一子。其年幼小。即将其子并所出钱。到平事所。白言。大兄。是贾客子。从我举钱。入海来还。应得尔许。兄为时人。我若终亡。证令子得。

【白话】

当时的法律规定,借钱还债不需立有字据,都到法官那儿去,请檀若世质作为证人就可以了。有一次,一位商人准备入海,向弟弟尸罗世质借了很多钱,用于一路开销。

当时这位弟弟长者只有一个孩子,年纪还小,于是他就领着儿子和借出的钱,来到法官那里说道:‘大哥,这个商人向我借钱,说是入海回来时偿还,应该总共得到这么多钱。请哥哥当证人,如果我死了,作证让我的儿子得到这笔钱。’

【古文】

平事长者。指言如是。其弟长者。不久命终。时贾客子。乘船入海。风起波浪。船坏丧失。时贾客子。捉板得全。还其本国。时长者(子)。闻其船坏空归向家。唯见此人。便自念言。此虽负我。今者空穷。何由可得。须有当偿。

【白话】

法官长者指着钱财说:‘就这样。’弟弟长者不久命终。那个商人乘船入海,遇到大风吹起巨浪,船只毁坏沉没。商人抓住一块木板才得以保全性命,回到本国。

当时,弟长者的儿子听到船毁此人空手归家的消息,又只见到他一人,心中暗想:‘他虽然欠我钱财,但现在如此穷困,怎么能够收债呢?应该等他有钱时再叫他偿还。’

【古文】

时此贾客长者。复与余举假。续复入海。获大珍宝。安隐吉还。心自念言。彼长者子。前虽见我。不从我责。我举钱时。此人幼稚或时不忆。或以我前穷。(故)不责耶。今当试之。

【白话】

后来这位商人与其他商人再次入海,获得广大的珍宝平安归来。此时他心想:‘那个长者的儿子上次虽然见到我,却没有向我讨债。也许是我借钱时他尚年幼,如今记不得了;也许是因为上次见我贫穷,所以没讨债。现在应该试一试他。’

【古文】

即严好马。众宝服饰。宝衣乘马入市。长者子见服乘如是。心念此人。似还有财。当试从责。即遣人语言。汝负我钱。今可见偿。答言。可尔当思宜了。

【白话】

于是用众宝装饰了一匹好马,穿上宝衣,乘马进入街市。长者子看见他的衣服和坐骑这样高级,心想:‘这个人似乎还有钱,应当试着讨债。’于是派人说:‘你欠我钱财,如今可以偿还了。’商人回答说:‘可以,我考虑一下怎么好好了结。’

【古文】

贾客自念。所举顿大。重生累息。无由可毕。当作一策乃可了耳。即持一宝珠。到平事妇所白言。夫人。我本从尸罗世质。举少钱财。其子来从我责。

【白话】

心中却暗自思惟:‘我借的债太多,又反复产生了很多利息,没有办法还清。应该用一个计策才可了结。’于是拿一个宝珠来到法官妻子那里说道:‘夫人,我本来从尸罗世质那儿借了少量钱财,现在他儿子向我讨债。

【古文】

今上一珠。价直十万。若从我责。可嘱平事莫为时人。其妇答言。长者诚信。必不肯尔。为当试语。即受其珠。平事暮归。妇即具白。长者答言。何有是事。以我忠信不妄语故。故王立我。为国平事。若一妄言。此事不可。明贾客来具告情状。即还其珠。

【白话】

如今供养您一颗宝珠,价值十万。倘若他向我要债时,希望您嘱咐法官不要做这件事的证人。’妻子答道:‘长者为人诚信,一定不肯这样。我只有替你试着说说。’于是接受了宝珠。法官晚上回来时,她便详细讲了这回事。长者答道:‘我怎么会做这种事呢!因为我诚信不说妄语,所以国王才封我当国家的法官。就算叫我说一句妄语,也是不行的。’商人再次来时,妻子细说情况后就退还了宝珠。

【古文】

时贾客子。更上一珠。直二十万。复往白言。愿便嘱及。此既小事。但作一言。得三十万。彼若得胜。虽复侄儿。无一钱分。此理可通。尔时女人。贪爱宝珠。即为受之。暮更白夫。昨日所白。事亦可通。愿必在意。长者答言。绝无此理。我以可信。得为平事。若一妄语。现世当为世所不信。后世当受无量劫苦。

【白话】

那个商人又加上一颗价值二十万的宝珠,前往奉送说道: ‘希望你能告知法官:这实际上是一件小事,只要说一句话,就得到三十万钱。如果那孩子胜诉,虽然他是你们的侄儿,可你们却一钱也是无份的。这个道理应该能想得通。’当时女人因贪恋宝珠,就替法官接受了。

晚上她又对丈夫说:‘昨天跟你说的事其实合情合理,希望你一定要放在心上。’长者答道:‘绝对不能这样做。我因为值得信任才身居法官一职,假如说一句妄语,现世中将不受世人信任,后世也要感受无量劫的痛苦。’

【古文】

尔时长者。有一男儿。犹未能行。其妇泣曰。我今与汝。共为夫妻。若有死事。犹望不违。嘱此小事。直作一言。而不相从。我用活为。若不见随。我先杀儿。然后自杀。

【白话】

当时长者有一个男孩,还不会走路,妻子就哭着说:‘如今我和你共为夫妻,就算遇到生命危险,也期望不相违背。但我嘱托你这样一件小事情,只需要你说一句话,你都不答应,我还活着干什么呢?如果不同意的话,我就先杀死小儿,然后再自杀!’

【古文】

长者闻此。譬如人噎[噎:yē 指咽喉梗塞。]既不得咽亦不得吐。自念我唯有此一子。若其当死。财无所付。若从是语。今则不为人所信用。将来当受无量苦恼。迫蹙不已。即便可之。

【白话】

长者听了此话,好像人被噎住一样,既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暗想:‘我只有这一个孩子,如果他死了,财产就无从托付;如果听她的话,那么今世将不受人信任,来世也必当感受无量痛苦忧恼。’万般无奈之下,最后只好答应了她。

【古文】

其妇欢喜。语贾客言。长者已许。贾客闻之。欣悦还家。严一大象。众宝庄校。着大宝衣。乘象入市。长者子见。心喜念言。是人必富。服乘乃尔。我得财矣。

【白话】

妻子十分欢喜地对商人说:‘长者已经答应了。’商人听罢,高兴地返回家中,用众多珍宝装饰一头大象,穿着昂贵的宝衣乘象进入街市。长者子见后,心中欢喜地想到:‘这个人衣服、坐骑如此豪华,一定很富有。我可以得到钱财了。’

【古文】

即往语曰。萨薄当知。先所负钱。今宜见偿。贾客惊言。我都不忆。何时负君。若相负者。时人是谁。长者子言。若干日月。我父及我。手付汝钱。平事为我时人。何缘言不。贾客子言。我今不念。苟有时事。当还相偿。寻共相将。至平事所。

【白话】

于是上前说:‘商主您应该知道,从前欠我的钱,今天应当偿还了吧。’商人故作惊讶地说:‘我什么时候欠你钱了,怎么一点都记不起来呢?如果真的欠你钱,那么证人是谁?’长者子说:‘某年某日,我父亲和我亲手把钱交给你,法官是见证人,你怎么可以否认呢?’商人说:‘我现在不记得了。如果真有那么回事,我一定偿还。’于是两人一起来到法官那里。

【古文】

长者子言。此人往日。亲从我父。举若干钱。伯为时人。我时亦见。事为尔不。答言不知。其侄惊曰。伯父尔时。审不见闻。不作是语。此事可尔。不以手足。指是财耶。答言不尔。

长者子说:‘这个人以前直接从我父亲那儿借了多少钱财,伯父作为见证人,我当时也在场见到。事情是这样的吗?’法官回答说:‘不知道。’

侄子吃惊地说:‘如果伯父当时的确没有耳闻目睹,没有说这话,这事也就罢了。可实际你难道不是用手、足指着那些钱财答应作证吗?’法官答道:‘没有这回事。’

【古文】

侄子恚曰。以伯忠信。王令平事。国人信用。我亲弟子。非法犹尔。况于外人。枉者岂少。此之虚实。后世自知。

【白话】

侄子气愤地说:‘因为伯父忠诚善良,国王才派你裁决事务,国人也信任、依赖你。而我作为你的亲侄子,你尚且做出这种不合法律的事情,那么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蒙冤者肯定不少!其中的真假虚实,后世自然分晓。’”

【古文】

佛告长者。欲知尔时平事长者。今镘慈毗梨无有耳目浑沌者是。由于尔时一妄语故。堕大地狱。多受苦毒。从地狱出。五百世中。常受浑沌之身。

【白话】

佛告诉长者:“想知道当时的法官长者是谁吗?就是如今没有耳目手足混沌一体的镘慈毗梨。由于当时说了一次妄语的缘故,堕入大地狱中感受了许多痛苦。从地狱出来后,又在五百世中恒常感召混沌身体。

【古文】

由于尔时好布施故。常生豪富得为财主。善恶之报。虽久不败。是故汝等。当勤精进。摄身口意。莫妄造恶。时诸大众。闻佛所说。有得初果至四果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莫不欢喜。顶戴奉行。

【白话】

由于他当时喜好布施的缘故,经常投生于富豪家中成为财产主人。可见善恶有报,尽管时间漫长也不会毁坏。所以你们应当勤加精进,护持身口意不要轻易造作恶业。”与会大众闻佛所说,有的证得初果乃至有的证得四果,有的发起无上菩提心。无不欢喜,恭敬地奉行。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呆翁行悦
  御制序·佚名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序·佚名
  无极宝三昧经卷下·佚名
  听讲五教仪拾零·太虚
  卷三百五·佚名
  卷第十·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四·澄观
  卷之二十六·纪荫
  生死品法句经第三十七(十有八章)·佚名
  卷第五十八·李通玄
  咏德品第十三·佚名
  跋·湛然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佚名
  九峰诠禅师·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董解元

     【双调】【文如锦】“说恁心聪,算来有分咱家共。若论着这弹琴,不是小和得宠,从幼小,抚丝桐。啼乌怨鹤,离莺别凤。使了千百贯现钱,下了五七年霰脊ΑT师高士,向焚香窗下,煮茗轩中,对青松,弹得高山流水,积雪堆风。○三百篇新

  • 第一折·佚名

    (小衙内同杨金吾引左右捧紫金锤上,诗云)我做衙内真个俏,不依公道则爱钞,有朝事发丢下头,拼着帖个大膏药。小官刘衙内的孩儿小衙内,同着这妹夫杨金吾两个,来到这陈州开仓粜米。父亲的言语,着俺二人粜米,本是五两银子一石,改做十

  • 卷三十八·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八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槐簃集下【起庚寅正月尽闰七月】庚寅元日试笔戏效乐天体朝回剥啄门无客家会团圞巷有邻【润木寓相去一里许】檐竹半经霜压捺盆梅全得雪精神颠毛白後无多许花甲周来第

  • 卷二十五·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二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魏第五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有异才汉献帝西迁因徙居长安後之荆州依刘表表卒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拜侍中建安二十二年卒○诗品曰粲

  • 第九十六回 史天泽讨叛诛李璮 贾似道弄权居葛岭·蔡东藩

      却说贾似道既拘住郝经,仍然把前时和议,一律瞒住。他尚恐宫廷内外,或有漏泄等情,因此把内侍董宋臣,出居安吉州。卢允升势成孤立,权势也自然渐减;阎贵妃又复去世,宦寺愈觉无权;似道又勒令外戚不得为监司,郡守子弟门客,不得干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九月戊申朔翰林院简讨蔡毅中节略 皇明祖训中有关矿税者为注<锍-釒>二十二卷进呈留中○户部覆孙玮请储救灾<锍-釒>言漕粮万不可借而六府所积尚有仓榖一十八万五千余石库银一十一万七千四百余两钱十万

  • 第十册 天聪二年三月至八月·佚名

    第十册 天聪二年三月至八月十八日,朝鲜使臣十赍书至。书云:今边臣转致之来书,阅之惊讶。我国既与贵国誓天议和,容纳逃人,於义不合。故以逃来诸申,即行缚送,此贵国之所明知也。逃人亦知此事矣,孰肯潜来,自寻缚送之苦。既得来示,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六·阿桂

    十二月庚辰阿桂奏言美诺为小金川适中四达之地虽经攻取而美诺以西之彭鲁尔八寨尚为贼守迤北之别斯满亦未投顺其余附近各碉寨均须招抚且自美诺经由崇徳牛厰前往即系乾隆十二三年进攻金川喀尔萨尔一路距金川邉界不逺亦宜

  • 温迪罕缔达传·脱脱

    温迪罕缔达,通习经史,从女真字开始任官,累迁至国史院编修官。起初,丞相希尹创造了女真字,并设立学校,让讹离剌等人任教。后来读的人越来越多了,他就转为学习经史。原先纳合椿年、纥石烈良弼都是从这条路后来直当到丞相的。温

  • 闗中奏议巻十八·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提督类一为处置属番以安边徼以杜后患事钦差提督陜西三边都御史臣杨一清谨题为处置属番以安边徼以杜后患事嘉靖五年正月十八日准巡抚甘肃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寇天叙咨据陜西按察司分巡西宁道带管肃

  • 职官五○·徐松

    遣使巡抚【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命武胜军节度使宋延渥等领舟师缘江巡抚,而贻书于江南国王曰:「朕自勉徇推崇,志安兆庶,顾边陲之罢警,欲疆理之大同。乃睠江滨,近属中夏,当开创之方殆,谅巡抚以攸宜。聊会帅臣,往谕朝旨。今差

  • 卷十·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 论语【下之三】 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

  • 春秋管窥卷三·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庄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者以继弑君不忍言即位也左传谓文姜出故非也葢夫人孙齐在三月其先必偕桓之防归鲁矣若在齐未归何迟至三月而又言夫人孙耶孙在三月则正月在鲁何妨即位而指以爲姜出故耶左氏释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成善巧品第三   復次於此論體九事等中應善了知[一]七種善巧.何等爲七.頌曰.   於諸藴.界.處. 及衆緣起法. 處非處.根.諦. 善巧事應知。   論曰.住正法者應善了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五复次舍利子。尔时净持菩萨摩诃萨。于彼剑林桥道。亦不经行心不随顺。彼诸天魔作大恶声。于菩萨所恐怖娆恼。时净持净住

  •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归依普遍虚空界  三世清净平等因  性等法光正觉道  变化人天利乐身  示居十地自在位  行大施愿度众生  功德相严名普贤  今说真言秘

  • 秘传眼科龙木论·佚名

    眼科书。10卷。撰人不详,约宋元间人编集。卷1~6载《龙木总论》及《七十二证方论》,内述72种眼科病证及治疗方药,其中论内障23症、外障49症;卷7《诸家秘要名方》,内容为《巢氏论针眼候》、《三因方》、《本事方》、《百

  •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佚名

    一卷,不空译。说本经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义门。常略称曰理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