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一

嗣法門人隆琦等編

法語

示隱元上座

向上關捩,纔恁麼便不恁麼,擬不恁麼卻又恁麼,要是眼辨手親底,向急風頭上作得主,坐得穩、把得住,見有問著,便用痛拳,擬欲如何,直與推出。放開大手腳,騰踏當機龍象,掀翻玄妙窠窟,棒喝提持,要人深領,語言敲磕,啟其悟繇,與臨濟一派臭乞兒氣分相投、輥作一團,縱橫十字,不可攔攩。殺人刀、活人劍,覿面舉揚,從教惡虎獰龍,當前無可造次。者便是毘盧頂上行,坐斷報化佛頭耳。隱元琦公先在黃檗領眾,既辭職歸獅子巖,搆屋住止,索法語為徵信,遂書向上關捩及臨濟正派接人垂手一段話略為梗概云。

示朗真上座

本分衲僧於活卓卓地作略施為,直是徑庭,如拋金剛圈、栗棘蓬令人吞吐不下,若是吞吐得下,便是涉露布、打之遶,成之乎也者、支離汗漫,究竟不能為末波砥柱,豈堪承紹從上秉付單傳之剋骨兒,不惟忝竊法門,抑且有玷宗枝。且看曹溪正傳一夥古錐,突兀堆堆堂皇施縱,又何曾有許多之遶說話,故能範圍此道於千百世,以至終古不磨,豈非契在朴實頭地上活卓卓所繇來乎!然有逸格衲子,猶不向伊坐伍邊穿窬,況復降此之下而猶可為矜式哉?所謂過量人,不向他人行處行耳。

臨濟宗祖繇棒喝發明本領,故於接人之際極其鄭重,炤用收放必不造次,見有亂統胡做,便是捕竊之流,須以本分宗眼炤之,規其正知見,而後方可入,作為大方家子。若隨他不分皂白,一總顢頇,不知簡察,便是師家失眼,難稱從上烹佛烹祖大爐鞴,煆凡煆聖惡鉗鎚也。

尋嘗在叢林中操持,既逴得個源頭,事無大小須是忍耐,恢廓其量,於十字街頭或孤峰絕頂,不妨能操能守、能做能行,眾有多寡,平等攝持,不露能所圭角,一直道念為懷,竟年朝暮,乾乾為事。如此去就不計功程,自有龍天推送出人頭地;若放心縱意、怠惰思逸,不念弘持法門、接人為事,則是二乘之行,非為宗門種草。朗真上座親予有許年月,為伊出手磨歷見聞至於自肯,茲欲把茅蓋頭,乃乞法語,故書此三則之話,任其欽警。雖然,要行持此門中事,切宜將火燒卻,不留隻字,庶為痛快直截也。

示百癡上座

秉持個事,應機接物,如珠走盤,如盤走珠,頭頭不滯,著著無差,活卓卓地,自然法脈疏通承接有人,而與我家從上先輩用棒施喝,擊揚開廓,覿體相稱。縱有殊奇列異,牛頭馬面,象踏龍奔,橫逆將來,亦須力在轉處,若也拘方守隅、有所固滯,偷安盜懶、不健於事,不惟把纜放舟、抱橋柱澡洗,抑亦弛墮法塹、為此門偷生,有負向來荷擔底事,焉能垂典型於百世,作模範於一時乎?雖然,山僧者段說話猶成圈繢,其生機一路在汝攙奪何如耳。

示金粟上座

既契當頭一著,就在當頭上歷落千差、踢脫萬別,從教浮游之學、皮膚之見,披剝光新,如木在春而自秀,似珠在淵而自媚,施大機、奮大用,自是正脈中展托,運鉗鎚、開爐鞴,不曾向外邊之遶,不妨龍驤虎驟,佛祖窺覷無門,人天要入沒路,便是突出一頭地,而自家亦不識似個甚麼,若傍不甘者走上釣來,與他劈頭一棒,莫道專為流通。

示慈俊禪人

衲僧繼紹此事,皆從個中全身輥將出來,邈無涯岸,不可摹倣,發之於言,言句磊落,發之於詞,詞章粹美,發之於機,機用宏達,總之首尾一貫、表裏相稱,至於日用自立處固為超卓,然後據師位、光門庭,導方來、接後昆,始不忝祖宗家法,此是從上古人所共繇之者。

示書記蓮如上座

蓮如上座,道心用事,輔佐天童、金粟兩叢林,波波挈挈,不惜拖泥帶水,於本分留心多年,有開豁處每向人天眾前拋三放兩,不顧打濕眉毛,未知恒常亦能檢點否?殊不知禪門中事,問在答處、答在問處,句句能按人雲頭、步步解跨他頭地,始有出身得自由分,更須知其句能鏟意、意能鏟句,意句交加實為可畏,若無斬釘截鐵、敲骨取髓之作略,總是隨波逐浪葛藤露布,不知不覺死於句下,無有格人之語,故曰韓盧則逐塊,獅子能咬人,應勉之可也。

冬景

山中儘日雪威嚴,萬物陵夷徹骨堅,唯有林機呈醜拙,更無塵靄現廉纖。梅凝香暗寒清野,月皎光沉凍碧天,消遣衲僧情淨盡,逢人不說老婆禪。

和澄靈禪師山居韻

因僧問我西來意,報道山居不計年,看兔籬邊雲拭磴,敲藤石上樹摩肩。勤鋤青圃除黃甲,閒拾枯枝煮白泉,底事明明誰可語,秪應高枕臥巖前。

示培菴沈居士

當人一段風光事,只在尋嘗日用邊,解向頭頭開正眼,張公喫醉李公顛。

送澹崖師歸吳

握手相將不等閒,機緣酬酢百千般,當陽一句無私覆,楚水吳山獨往還。

示時默禪人

一段風光徹古今,騎聲蓋色謾追尋,橫拈豎用無多子,秪要當人達正音。

等閒廓徹娘生面,突出那吒隻眼睛,始見頭頭俱正令,寰中獨步振嘉聲。

示金粟上座

吹毛寶劍從君用,殺活當陽要見功,收放若無端的處,不惟亂統又朦朧。

與大含王居士

翻身機下出叢荊,透脫羅籠致太平,臨濟屈遭三頓棒,得君驀鼻拽佗行。

示三笑禪人往楚住靜

當人本分自騰騰,行腳區區似未曾,海闊天空都吸盡,閩山楚水不多爭。

復寧德張邑侯次韻

祖師門下唯直指,秪要當人發悟機,瞥爾頂

猜你喜欢
  三 第二合诵·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五(本)·窥基
  唯识三十论颂·世亲
  卷第二·佚名
  卷第七十五·霁仑超永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一卷·宝亮
  卷第五十五·德清
  法演禅师语录卷下·法演
  观经正宗分散善义卷第四·善导
  自序品第一·释法海
  丛林公论·佚名
  卷第九·佚名
  卷三百三十三·佚名
  卷第九·佚名
  卷第四十·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七·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七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清奉旨校刊词话【南宋一】光尧当内修外攘之际尤以文德服远至於宸章睿藻日星昭垂者非一绍兴二十八年将郊祀有司以太常乐章篇序失次文

  • 卷十九·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九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七十三首 【时在黄州作】 东坡八首【并引按东坡在黄冈山下州治东百余步先生儋耳手泽云杞人马正

  • 第六十九回 勘叛案重兴大狱 立战功还挈同胞·蔡东藩

      却说汉使领了大兵,遽将淮南王宫围住,淮南王安,还是一无预备,怎能抵敌?只好佯作不知,迎入朝使。朝使并不多说,当即指挥兵士,四处搜寻,好一歇寻出谋反证据,就是私造的各种玺印。安至此无可隐讳,只吓得面如土色,听他所为。汉使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洪武十七年十二月甲午朔○乙未诏定官民居室器用之制凡居室不得施重栱藻井重檐惟楼居重檐不禁公侯前厅七间两厦九架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兽面锡环家庙三间五架俱覆以黑板瓦脊用花样瓦兽梁栋用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一·阿桂

    十月壬阜阿桂奏言甲尔木山梁袤延数十里其间有突起高峯数处其第四第五两峰尤为险峻如能夺此两峯则迤南一带山峯碉卡皆出其下【臣】与明亮定议于十月初四日明亮等自逹乌起程至墨垄沟次日至羣争又次日至山根雨雪竟夜及晓

  • 贾饣束传·欧阳修

    贾饣束的字叫子美,是河南府人。他小时候是孤儿,客居在长江、淮河之间。他叔父贾全任浙东观察使,他去依靠贾全,贾全特别器重赏识他,对他很好。他后来考进士中了优等,名望很高。又考贤良方正中了优等,被任命为渭南县尉、集贤殿

  • 方域二○·徐松

    诸堡金村堡陕西环庆路庆州安化县金村堡,嘉佑元年修复,元丰二年废。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 诸 堡 铁城堡 铁城堡陕西熙河路岷州铁城堡,熙宁十年置。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 诸 堡 擦珠堡 擦珠堡熙宁元年八月十三日

  • 南史识小录卷八·沈名荪

    钦定四库全书南史识小录卷八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陈宗室诸王列传以五条铁鎻横江【南康太守吕肃将兵据巫峡丨丨丨丨丨丨丨以拒隋将杨素○以上宜黄侯慧纪传】说人间细事【叔陵尝夜不卧执烛逹晓呼召宾客丨丨

  • 张子正蒙注卷三·王夫之

    动物篇  此篇论人物生化之理,神气往来应感之几,以明天人相继之妙,形器相资之用,盖所以发知化之旨,而存神亦寓其间,其言皆体验而得之,非邵子执象数以观物之可比也。  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  动物皆出地上,而受五行

  • 卷首·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传卷首呉江朱鹤龄撰今文古文唐孔氏曰按伏生今文欧阳和叔夏侯胜夏侯建三家所传及蔡邕所勒石经是也孔氏古文庸生刘歆贾逵马融等所传是也刘歆贾逵马融等并传孔学云十六篇逸与安国不同者良由孔注之后其

  •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佚名

    【原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①,涕泪悲泣,而白佛言:&ldquo;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往昔来,所得慧眼②,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二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二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漏阇耆利象王品第五周罗迦罗山。高一伽浮多半。其广亦尔。中间亦如是。摩诃迦罗山。高三伽浮多。广亦如是。中间亦尔。瞿诃那山。高一由旬半。广及中间。亦复如是。

  • 西溪集·沈遘

    十卷。宋沈遘 (1025—1067)撰。沈遘,字文通,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皇祐元年(1049)进士。历知杭州、开封府,官至翰林学士。沈遘与弟沈辽,叔沈括俱有文名,称为 “三沈”。他以文学致身,而吏事精敏,当时被认为是难得之

  • 次柳氏旧闻·李德裕

    或称《柳氏旧闻》、《明皇十七事》。笔记。唐李德裕(787—849)撰。一卷。德裕有《李文饶文集》已著录。该书系作者笔录传闻而成。首传自史臣柳芳,曾亲与内侍高力士谈及玄宗及其太子(肃宗)时宫廷旧闻十七事,或撰成书而佚

  • 戒庵老人漫笔·李诩

    一名《戒庵漫笔》。笔记。明李诩(1505—1593)撰。八卷。诩字厚德,自号戒庵老人,江阴(今属江苏)人。一生坎坷不遇,“七试场屋”均落第。性耽文史,好评骘古今,性格耿介,不与权势通。后淡于仕进,居家读书自适。随笔缀录闻见杂说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佚名

    亦名《雷霆玉枢宝经》。道教书。雷声普化天尊总司五雷,普化群生,为赏善罚恶之神。一卷,分上下两节。上节言“至道”,下节言“气数”。此经出于宋代。收入《道藏》第25册。另有白玉蟾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

  • 临春阁·吴伟业

    杂剧剧本。清吴伟业著。清杨恩寿《词余丛话》说:“《临春阁》杂剧,哀悱顽艳,不类《通天台》之悲惋。要其用意,有在于全篇结尾,从冯夫人口中特为点出,盖讽明末诸帅也。”清尤侗《西堂杂俎》说:“及所著《通天台》、《

  • 天请问经·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说福非火所烧,少欲最安乐等。共九问九答,皆切于开示众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