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生王缘品第四十五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见诸比丘。贪于饰好。著于名利。多畜盈长。积聚无厌。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那时世尊看见众多的比丘喜好修饰,贪著名利,收藏的财物日益增多,积聚不知满足。
【古文】
佛见此已。为诸比丘说贪利害。夫贪欲者。现损身命。终归三涂。受苦无量。所以然者。吾自忆念过去世时。由于贪故。而便堕落。受诸苦恼。尔时阿难。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过去由于贪故。而便堕落。其事云何。
【白话】
佛看到这种情形,就为比丘们宣说贪欲的过患:“贪婪的人,在现世中损害生命,命终后堕入三恶道,感受无量的痛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自己回忆在过去世时,因为贪婪的缘故,便招致堕落,遭受种种苦恼。”当时阿难长跪合掌,近前问佛:“世尊!过去世时因为贪婪的缘故,而招致堕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文】
世尊告曰。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王。名瞿萨离。典斯天下八万四千小国。有二万夫人婇女。一万大臣。时王顶上欻生一胞。其形如茧。净洁清彻。亦不疼痛。后转转大。乃至如瓠[瓠:hù,蔬类名。即瓠瓜。]。便擘看之。得一童子。甚为端正。头发绀青。身紫金色。
【白话】
世尊告诉大众:“在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以前,在这阎浮提中,有一个大王,名叫瞿萨离,统治天下八万四千个小国家,拥有二万夫人、宫女,有一万大臣。一天大王头顶上突然长出一个疱,其形状像茧,洁净清澈,也不感觉疼痛。后来这个疱越长越大,一直长到像葫芦一般。于是剖开来察看,看见里面是一个童子,非常端正,天蓝色的头发,紫金色的身体。
【古文】
即召相师。占相吉凶。相师占已。便答王言。此儿有德。雄姿奇特。必为圣主。统临四域。因为立字。名文陀竭(此言顶生)。年已长大。英德遂著。王以一国。别封给之。
【白话】
大王立刻召请相师,为这童子占相推断吉凶。相师占相后,便回答大王说:‘这个孩子很有福德,姿态雄伟奇特,肯定能成为圣明的国王,君临天下,统领四域。’因此就为这童子起名叫文陀竭(汉语:顶生)。顶生年岁长大后,德才超群名声显扬,大王就把一个小国加封给他。
【古文】
大王后时。被病困笃。诸小王辈。皆来瞻省。不能自免。遂便薨背。诸附庸王共诣顶生。而咸启曰。大王已崩。愿嗣国位。顶生答言。若吾有福应为王者。要令四天及尊帝释。来相迎授。尔乃登祚[祚:zuò 指君位;国统。]。立誓已竟。四天即下。各捉宝瓶。盛满香汤。以灌其顶。
【白话】
大王后来得了病,病情越来越严重,所有小国王都来探视问候。大王也不能自免,不久就逝世了。各位附属国王一起去见顶生,都启请他说:‘大王已经去世了,愿您能继承王位。’顶生回答说:‘如果我有福德应该作国王的话,要让四大天王和帝释天尊都来迎接,为我授王位,这样我才会登上国王的宝座。’刚刚立完誓言,四大天王就下来,各自拿着宝瓶,宝瓶里盛满香水,用来为顶生灌顶。
【古文】
时天帝释。复持宝冠。来为著之。然后称扬。诸王复劝当诣大国王即治处。顶生复言。若我有福应为王者。国当就我。我不就国。立誓适竟。大国之中所有宫殿。园林浴池。悉来就王。金轮。象马。玉女。神珠。典藏。典兵。悉亦应集。王四天下。为转轮王。
【白话】
当时帝释天也拿着宝冠戴在顶生头上,然后称颂他的美德。各个小国王又进言,劝顶生王去原先大国王所统治的地方登基,顶生又说:‘如果我有福德应该作国王的话,国中的所有应来俯就我,不是我去俯就它们。’刚刚立完这个誓愿,大王国里所有的宫殿、园林、浴池都移来摆在顶生王面前,金轮、象、马、玉女、神珠、典藏、典兵七宝全部都应声来集。于是顶生王统治了四天下,成为转轮王。
【古文】
循行国界。见诸人民。垦地耕种。王问臣吏。此诸群生。欲作何等。便答王言。有形之类。由食得存。是以种谷。欲以济命。王立誓言。若我有福应为王者。当有自然。百味饮食。充饱一切。使无饥渴。作愿已竟。寻有饮食。
【白话】
巡行国界时,他看到百姓们在开垦荒地进行耕种,就问手下的臣子,这些人开垦耕种准备干什么。臣吏就回禀大王说:‘一切有形的生灵,都要靠饮食而得以生存,所以他们才耕种谷物,想以此维持生命。’于是顶生王立下誓言:‘如果我有福德应该作国王的话,应有自然的百味饮食,让所有人饮食饱满,使人民再没有饥渴。’立誓后,马上出现了各种饮食。
【古文】
王更出游。见诸人民。纺绩经织。王复问言。作此用为。诸人对曰。食已自然。无以严身。是故纺织用作服饰。王复立誓。若我有福应为王者。当有妙衣自然而出。赈给万民。使无穷乏。作愿已竟。应时诸树悉生种种异色妙服。一切人民。求得无尽。
【白话】
国王继续巡察,看见人民在纺纱织布,又问大臣们:‘作这些用来干什么。’大臣们禀告说:‘食物已经自然得到,可是还没有遮身的衣服,所以他们纺纱织布,用来作服饰。’顶生王又开始立誓愿:‘如果我有福德应当作国王的话,那就应有各种妙衣自然出现,以赈济广大的百姓,使他们不会穷困乏少。’立完誓愿,即刻每棵树上都生出各种各样美妙的衣服,五颜六色。所有人民取之不尽。
【古文】
王更出游。见诸群黎。修治乐器。王因问之。作此何为。诸人报言。衣食既充。乏于音乐。所以治此。欲用自娱。
【白话】
顶生王继续出游,看到百姓们正在制作乐器,他于是又问大臣:‘作这些干什么?’臣吏们回答:‘百姓们已经丰衣足食了,可是还缺少音乐。所以制造这些乐器,想用来娱乐。’
【古文】
王复立誓。若我有福应为王者。众妙乐器。当自然至。作愿适竟。应时诸树。若干种妓乐。悬在其枝。若有须者。取而鼓之。音声和畅。其有闻者。无不欢豫。王德至重。万善臻集。天雨七宝。遍诸国界。王问诸臣。此谁之德。诸臣对曰。此是王德。亦因民福。
【白话】
于是顶生王又立下誓言:‘如果我有福德应该作国王的话,那就应当有各种各样的奇妙乐器自然出现。’刚把誓愿说完,各棵树上立刻就有许多名类繁多的乐器挂在树枝上。需要的人取下这些乐器弹奏,声音和谐舒畅自然,听到音乐的人,无不欢喜愉悦。顶生王的福德深厚广大,万善聚集。天降七宝遍于国土的每个角落。顶生王问诸位大臣:‘这些是谁的福德所致?’诸位大臣回禀道:‘这是因为大王您的福德,也是广大百姓的福报。’
【古文】
王复立誓。若是民福。宝当普雨。若独我德齐雨宫内。作愿适竟。余处悉断。唯雨宫里。七日七夜。
【白话】
顶生王听后,又立誓言:如果这是人民的福德所致,那么宝物应当普天同降;如果只是由于我的福德,那么只应落在王宫内。’这个誓愿刚一说完,,其他地方就不再落下七宝,只在王宫里降下,七日七夜未曾停止。
【古文】
其顶生王。于阎浮提。五欲自娱。经八万四千岁。时有夜叉。踊出殿前。高声唱言。东方有国。名弗婆提[弗婆提:即东胜身洲。]。其中丰乐。快善无比。大王可往游观彼界。王即允可。意欲循行。金轮复转。蹑虚而进。群臣七宝。皆悉随从。既至彼土。诸小王等。尽来朝贺。王于彼国。五欲自恣。经八亿岁。
【白话】
顶生王在阎浮提整日玩乐,极尽五欲享受,就这样经过了八万四千岁。后有夜叉在顶生王的宫殿前踊出,高声宣扬道:‘东方有个国家,叫做弗婆提,那个国家受用丰足,快乐无比。大王不妨前往彼国游历观赏。’顶生王立即答应,决定去游历一番。于是金轮旋转起来,腾空而起,向东而去,大臣们和七宝都随从同往。抵达彼洲,各小国王都前来朝见庆贺。顶生王在弗婆提国中,尽情享受五欲,经过了八亿年。
【古文】
夜叉复唱。西方有国。名瞿耶尼[瞿耶尼:即西牛货洲。]。亦复快乐。王可至彼。王即允然。往游其土。食福受乐经十四亿岁。夜叉复唱北方有国。名郁单曰[郁单曰:即北俱卢洲。]。其土安丰。人民炽盛。王可到彼。王即往诣。留止其中。上妙五欲。极情恣意。经十八亿岁。
【白话】
夜叉又前来称扬道:‘西方有个国家名叫瞿耶尼,也是快乐之地,大王您可去那里游历一番。’顶生王马上答应,前去那里巡游。在那里受用福乐,度过了十四亿年。夜叉又来他面前称扬:‘北方有一国名叫郁单曰,那里安乐丰足,人民繁盛,大王您不妨去那里看一看。’顶生王当即就前往那里,驻留在郁单曰,上妙五欲尽情随意享受,这样度过了十八亿年。
【古文】
夜叉复唱。有四天王处其乐难量。王可游之。王与群臣及四种兵。乘虚而上。四天遥见。甚怀恐怖。即合兵众。出外拒之。竟不奈何。还归所止。顶生于中。随游受乐。经数十亿岁。
【白话】
夜叉又来宣扬:‘四大天王所在的地方,那里的快乐难以衡量,大王您可到那里游玩。’于是顶生王带着大臣们以及四种兵一起乘空而去。四大天王远远看到这情景,心中深感畏惧,马上集合军众,到外面予以阻挡,终究不能奈何他们,只得退回自己居处。顶生王就在四天王天,随处游玩享乐,经历了数十亿年。
【古文】
意中复念。欲升忉利。即与群众。蹈虚登上。时有五百仙人。住在须弥山腹。王之象马屎尿下落。污仙人身。诸仙相问。何缘有此。
【白话】
他心中又想着要飞升到忉利天上去,当即与手下群臣,凌空而上。当时有五百位仙人居住在须弥山的山腰中,顶生王的坐骑象马遗下屎尿,从空中落下,染污了仙人的身体。众仙人相互询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古文】
中有智者。告众人言。吾闻顶生王。欲上三十三天。必是象马失此不净。仙人忿恨。便结神咒。令顶生王及其人众。悉住不转。王复知之。即立誓愿。若我有福。斯诸仙人。悉皆当来承供所为。
【白话】
其中有位聪慧的仙人告诉众人:“我听说顶生王想上三十三天去,肯定是他们乘坐的象马落下这些不净物。”仙人心中忿恨,便聚合念诵神咒,使得顶生王及其部众,都停留在途中不能动弹。顶生王知道了是五百仙人所为后,于是当下立誓愿:‘如果我有福德,这些仙人皆应前来,对我承侍供养。’
【古文】
王德弘博。能有感致五百仙人。尽到王边。扶轮御马。共至天上。未至之顷。遥睹天城。名曰快见。其色皦白。高显殊特。此快见城。有千二百门。诸天惶怖。悉闭诸门。著三重铁关。
【白话】
由于顶生王福德弘大广博,使得五百位仙人都来到他身边,扶持金轮,驾御象马,一起到三十三天。将到之时,顶生王远远看见名叫快见的天城,色彩光亮洁白,高大雄伟奇特无比,快见城总共有一千二百扇大门。众天人感到十分恐惧,忙把各扇门都紧紧闭上,并安上三道铁栓。
【古文】
顶生兵众。直趣不疑。王即取贝吹之。张弓扣弹。千二百门。一时皆开。帝释寻出。与共相见。因请入宫。与共分坐。天帝人王。貌类一种。其初见者。不能分别。唯以眼眴[眴:shùn 指目转动示意。]迟疾。知其异耳。王于天上。受五欲乐。尽三十六帝。
【白话】
顶生王手下的兵马毫不迟疑,直趋而入。顶生王取出螺号吹了起来,拉弓扣弹,一千二百扇大门,顿时打开。帝释赶紧迎出,与顶生王相见,并把顶生王请入宫里,与他分座而坐。帝释天和人王顶生外貌上相似得简直如同一人,刚刚见到的人根本分不开,只有以两人眼睛转动的快慢才能知道他们的不同,顶生王就在忉利天上享受着五欲妙乐,历经了三十六代帝释。
【古文】
末后帝释。是大迦叶。时阿修罗王。与军上天。与帝释斗。帝释不如。退军入城。顶生复出。吹贝扣弓。阿修罗王。即时崩坠。顶生自念。我力如是。无有等者。今与帝释。共坐何为。不如害之。独霸为快。恶心已生。寻即堕落。当本殿前。委顿欲死。诸人来问。若后世人。问顶生王云何命终。何以报之。王对之曰。若有此问。便可答之。顶生王者。由贪而死。
【白话】
最后一位帝释是大迦叶。当时阿修罗王兴兵攻打三十三天,与帝释相斗,帝释敌不过阿修罗王,只得撤兵退入城中。于是顶生王出马,吹起螺号,张弓扣弦,阿修罗王即刻崩溃滚落。顶生王心中暗想:我有这么大的力量,根本没有能与我匹敌者,现在为什么还要与帝释平起平坐呢?不如灭掉帝释,独霸天宫为好。这个恶念刚刚生起,立即就堕落下去,摔在自己宫殿前,衰弱得奄奄一息。人们前来问他:‘假如后人问起顶生王是怎么死去的,如何回答他们呢?’顶生王回答:‘如果有人这样问,便可以回答他:顶生王是由于贪婪而丧生的。’
【古文】
统领四域。四十亿岁。七日雨宝。及在二天。而无厌足。故致坠落。是故比丘。夫利养者。实为大患。当思远离深求道真。阿难白佛。此顶生王。宿植何福。而获如此无量大报。
【白话】
顶生王统率四大部洲四十亿年,在他宫里下了七天七夜的珍宝雨,并在二个天宫里享乐,却还不知满足,所以招致堕落。因此比丘们,利养实在是大祸患。应当思维远离利养,深入追求道法真谛。”阿难对佛说:“顶生王前世种下什么福德,以至获得如此巨大无比的果报呢?”
【古文】
佛告之曰。乃往过去。不可计劫。时世有佛。号曰弗沙。与其徒众。游化世间。时婆罗门子。适欲娶妇。手把大豆。当用散妇。是其曩[曩:nǎnɡ 指先时;以前。]世。俗之家礼。于道值佛。心意欢喜。即持此豆。奉散于佛。四粒入钵。一粒住顶。由此因缘。受无极福。四粒入钵。王四天下。一粒在顶。受乐二天。
【白话】
佛陀告诉他说:“在过去不可数无量劫以前,有佛出世名叫弗沙,与徒众一起在世间游行教化。当时一个婆罗门的儿子正要娶妻子,手里拿着一把大豆,准备抛撒在新妇身上,这是以前民间的一种风俗礼仪。婆罗门子在路上正巧遇上佛,心中满怀欢喜,当即把大豆撒向佛陀作供养。有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一粒留在佛陀的头顶。由于这样的因缘,所以他能得到无量福报。四粒落入钵中,因此能够统治四天下;一粒在头顶,所以能够在二天享受快乐。”
【古文】
尔时诸弟子。闻佛所说。有得初果二果三果及阿罗汉者。不可称数。受持佛语。欢喜奉行。
【白话】
当时众位弟子,闻佛所说,有的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及阿罗汉果,不可计数,受持佛语,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佛说十地经卷第八·佚名 卷四·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一·法经 卷第四·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七上·智顗 大方广佛花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毗卢遮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佚名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道宣 辩正论卷第一·法琳 卷第二十八·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上·智旭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五·佚名 卷十六·道世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依忉利天宫所说经译)·佚名 卷十二·佚名 重刻吹万禅师全录疏·吹万广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